青石上的铭记--柳宗元诗歌之篆刻艺术欣赏

(2009-08-10 01:25:59)

转载▼

标签: 杂谈

平生见过许多的篆刻作品,有朱文,白文的考究。

篆刻家们将应当刻的文字,反刻于做工考究的精巧别致的玉章,石章或者木章的底面。然后,蘸上红印泥,或盖于宣纸之上独立欣赏,或盖于书画之上作铭文印记,或盖于书本之扉页作藏书证据,或在社会的交往中作凭证。更甚者,皇帝老儿的玉玺,也是这般制作,只是更加威严大气而已。这一枚枚红印给人的感觉,似乎有着画龙点睛的神来之处。

一日,来到柳州的柳侯公园,我看到了篆刻家们把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在柳州所作的诗歌,以印章的艺术形式,篆刻于一组硕大的青石之上,面积有普通印章的数百倍!这千百年铸就的篆刻艺术和诗歌艺术在这奇石上的结合,把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向世人一览无余地展现。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的这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抒情诗,被篆刻出八个印章,就分布在两块巨大的青石之上。

仔细地观赏着这些印章,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斑斓剥蚀,苍劲古朴;或圆润蠕动,笔画自然摆就;或工致秀劲,构思精巧,于疏落中见紧奏;或刀削斧劈,匠心独运,精严古宕。啊!柳宗元诗中那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以及诗人那内心的惊惧、愁闷、无奈和思念,在篆刻家的铁笔之下,获得了灵魂,得到了张扬!

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的这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悲情诗,也被篆刻出四枚印章,分布在一块形似两座小山的青石之上。

这首诗描写了他当时十分悲痛的心情。篆刻家用了三个朱文一个白文。四个印章都以“铁线篆”的风格来彰显。看着印章上那篆体秀巧,法度谨严,线条圆润而坚挺的笔划,恰似那千万里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把柳宗元那思乡的悲情引向了远方。我感悟到了篆刻家的用心良苦!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柳宗元的这一首《登柳州峨山》思念故乡抒情诗,同样也被篆刻出四枚印章,分布在两块青石之上。

这首诗描写了他初到柳州时情绪的孤独和思念友人的心境。篆刻家选中的一块奇石上,竟有卵石天然镶嵌成一个望乡的人儿。一枚“西北是融州”魏体风格的朱文印章与之相映成图,给人一种无限的联想……

还有,柳宗元借暴雨洗劫百花,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表达对好友无限深情,对朝廷“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无奈心情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的《种柳戏题》。这些代表性诗歌,也篆刻于一块块青石之上。有的用刀苍劲钝拙,沉稳生涩,古拗峭折;有的似离而合,刀锋俱现,青刚朴茂;有的纯朴清新,遒劲苍润,典雅古朴;有的含蓄静穆,斑驳气息,金石味道……

篆刻家们在用尽自身的气血,挥舞铁笔,演绎着一段悲怆历史,铭记着一位伟大诗人!

这一组青石篆刻大气磅礴,意境绵长,可以堪称柳州的一宝。非常值得欣赏。

现在,我把最近拍的这组青石篆刻照片贴上来,和朋友们一道欣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海畔尖山似剑鋩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登柳州峨山》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 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

《种柳戏题》(二)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 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 惭无惠化传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一)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二)

青石上的篆刻印章群

(以上图片和文章未经我的许可,请不要转载和使用。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