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下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后反思

一单元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还算比较顺畅,课堂学习中始终以学生的动手操作,根据操作过程完成表格,观察表格、算式归类或发现规律,得出今天的学习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完成书本练习后,将课堂作业放在课后,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比较令人满意,还有几位孩子,本节课内容没有掌握,作业中出现错误在想想做做中,都是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空,写算式、看画面写算式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做准备。在教学例2时,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感受“余数比除数小”,但是只有12、13、14、15、和16这些数,我感觉还不够,还要继续下去,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余数只有1、2、3,当满4或者查过4的时候还能再搭一个正方形。

2.有余数除法(计算)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列竖式计算除法,课上关键步骤老师尽可能精讲,给学生多留练习、反馈的时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错,能够比较清晰地理解列式时计算除法的每一个步骤、格式,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在练习时老师注重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及时反馈,修正个别孩子的错误步骤。今天作业完成得比较好,速度和正确率都不错!

3.练习一(1)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练习重点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整理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方法以及列出正确的除法竖式。因为之前两节课的新授内容较多,处理这部分的计算的注意点还不是很清晰,利用这节练习课,正好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除法试商以及除法竖式的规范书写。练习中可以关注学生的出现的各种计算错误,教师加以指正和强调,特别是一些学生对试商的方法还不是很明确,老师要再进行整理和归纳,引导这些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来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从而得出商的多少,再算出余数。

4.练习一(2)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练习课,进一步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列竖式计算的注意点。通过练习结果,发现学生比前一天要好多了,但是还是有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有

限,另外检查的方法也比较生疏,因此还是会出现错误。需要继续加强训练.

5.练习一(3)课后反思:

今天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计算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出现的问题是在算式上写得数商的单位名称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还有同学漏掉,课上着重强调了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大部分学会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不是很好,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6.第一单元练习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是这次练习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也比较高。从练习来看,学生有些不适应这样的练习,速度比较慢,说明熟练程度还不够。

1、填空题的8——11题是有关余数与除数关系的变式练习与运用,好多学生做练习时就卡在这几题。

2、选一选的题目,是要在括号里填上序号,还是有部分学生做做会忘记掉的。

3、改错题,好多学生没有看出来余数比除数大的是错误的。

4、竖式计算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把商和余数写到横式上。

5、解决问题别是第5题,错误率比较高。

7.第一单元评价课后反思:

掌握好的部分:

1、口算正确率比较高,一些简单的有关除法意义的题目做得还可以。

2、竖式计算正确率比较高,大部分学生格式正确,整齐、规范。

3、解决问题中一些简单的有余数除法都做得还可以。

存在的问题:

1、填空题中有关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问题变式练习做得不是很好

2、选一选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填写序号。

3、解决问题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改进措施:

1、在平时的练习正加强变式练习。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家校合作,共同督促提升数学能力。

二单元

1.认识时分(1)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教学认识整时,内容比较简单。第一部分教学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60小格,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第二部分教学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课上对于第二部分进行了充分的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训练,在6时,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在一直线上,12时时针和分针重合。后面结合补充的练习让学生练一练,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进一步认识。

2.认识时分(2)课后反思:

今天在昨天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1时、1分以及时与分的关系。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对于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这个概念比较清晰,在此基础上认识的时针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也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数一数1大格有几个小格,单独数学生是会用5个5个地数,但是当问学生分针从12走到3是多少时间,学生一时还是有点困难的,这方面还反应在作业上。另外在“分与时”的关系中,通过演示,学生能够理解1时=60分的关系。1分钟有多长,学生对于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晰。

3.认识几时几分课后反思:

认识几时几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新课之前做好铺垫,复习整时、时针和分针行走的规律。充分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认识时钟超过7时而不到8时之间的时间读法,指导学生分三个步骤看钟表:一是看时针是在那两个数字之间(7-8)之间,就是7时多,二是解决多多少,看分针,从12开始数,一小格是1分钟一大格是5分钟,三是将两个部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接近整时的时刻学生比较容易出错,因为时针看不太出在几和几之间,这时就要判断是几时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来确定几时,不到10分的情况在书写上也要注意。尽量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看出几时几分的。特别是接近整时的情况,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判断是几时。

4、认识“秒”课后反思:

今天学习最小的时间单位“秒”,在上几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秒”,整个一节课比较顺利,学生也能运用所学的经验学习“秒”这个时间单位。主要让学生感受“1秒”有多长,通过拍手、数数等活动来感受,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5.练习二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课结合书本练习复习整个单元学到的知识。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错,比如钟面的物体、填时间单位、时与分的关系、分与秒的关系等;但时针、分针、秒针从12走到几,走了多少时间这种题目,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还是搞不清楚,认几时几分,特别是接近整时的一些学生还有错。

6.第二单元练习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的“时、分、秒”,练习的设计是以“时、分、秒”的知识点为基础,但是练习的形式与练习的难度要远远高于书本的练习,是需要学生充分掌握本单元知识要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细致的审题等前提下才能很好地完成本次练习,我个人认为本次练习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它的区分度还是很高的。练习中很多题目存在着学生极易看错的陷阱,解决问题的形式是课堂上没有联系过的,有些要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题,有关时间的算式也有些困难。

7.第二单元评价单元评价:

掌握好的部分:

1、本次练习中涉及到的口算与列竖式计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较高。

2、对于钟面的认识共有12大格、60个小格;分针、时针和秒针行走的规律理解得比较到位。

3、时分秒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和大小比较掌握的较好。

存在的问题:

1、审题粗糙,填空的第9题,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10,经过了( )学生没看清是分针还是时针,都填成走几格就填写几,单位也漏写了。

2、解决问题中审题不仔细,第一题中要求是“欢欢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比王畅做一朵花所用的时间多几分钟?”两步计算的题目,都认为是比大小。

3、生活经验不丰富,题目意思看不懂,解决问题中第3题、第5题,比如第3题,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部分孩子不能理解只要从40分中减去15分就是他出发的时间。另外最后一题等公交车理解题意更是困难。

改进措施:

1、加强练习,适当增加类似的生活题帮助学生一起读题、审题、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目意思,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2、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弱点加强个别辅导。

3、关注后进生的上课情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三单元

1.认识东、南、西、北

1、课后反思:

一些孩子对东南西北在之前的生活和语文课中已经接触过,他们基本都知道太阳早上是从东面升起的,抓住这个切入点,我们就能很快引出其他的方向。让孩子们自己来发现方向的排列规律,大部分学生能指出东南西北,但是一些学生方向感比较差,识别起来比较困难,让学生明确东和西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南和北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另外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因此主要找到东面,就能顺着找出南西北了。借助以上一些判断的方法,学生在教室里基本能找到方向了。但是离开教室可能就比较混淆,这就需要家长一些来和孩子进行操练。另外一方面今天还有一个难点是对着一个方向,说出前后左右各是哪个方向,和孔老师说得一样,前后的话学生问题不大,左右的话学生就比较容易混淆了,因为个别学生左右还是分不清楚,所以需要不断训练和加深。

2.认识平面图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我们先复习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站在操场上分别说说东南西北各有哪些建筑物,顺势提出如果将这些画在平面图上该怎样表示,学生们的答案是多方面的,有说挨着顺序写,也有分成东西和南北两个相对的方向写的,但是在平面图上表示的方向各有不同,有的南标到右面、有将南标到上面。最后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令人烦恼的是学生们在认识四个方向时非常清晰,背起这句话也朗朗上口。但是在具体解题时,碰到( )

在( )的( )面,混淆得厉害,错误率也比较高。

3.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讲究教学方法,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较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多启发学生,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层次的设计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逐层吸收新知,而且是符合低年级孩子学习特点的。教学中,对以下两个概念的知识,进行了分层教学。

(1)认识平面图上的8个方向。

认识平面图上8个方向时,主要分了三个层次:先是让孩子们根据给出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位置;然后是根据方向的相对性,让孩子们判断谁的对面是什么方向;最后是只给出一个北面,让孩子们自主尝试写出其余7个方向。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孩子们在头脑中对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时分清晰。

(2)判断平面图中物体的相互位置。

结合实际平面图判断方向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分三个层次来学习的:在初步了解平面图的前提下,先是以学校为参照物,说说()在学校的()面;第二层次是一其他建筑物为参照物,说说学校在()的()面;最后一个层次是说说()在()的()面。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根据刚才所学得平面图上的方向来描述建筑物间的位置关系,还明确了当参照物发生变化时,物体间的相互位置也会变化,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充分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观念胡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分层设计的新知学习活动,为孩子们学习新概念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也是对知识结构合理设计和诠释的方式方法。但是前提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分析教材和标准,要学会挖掘和尝试,要为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思考方向等多角度考虑。

4.测定方向(综合与实践)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利用认识的方向测定方向,课上先教学利用指南针认辨别北,但是北不在书的正上方,所以需要学生在书上根据北先辨别出南、西、东,再辨别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生练习得还是不错的。让学生分小组在校园里确定一

个观测点,然后利用指南针找出八个方向的景物,其实在校园里不用指南针学生也是可以辨别的,因为学生知道图书室在学校的东面,以此为参照物是非常容易辨别出其他方向的。但是到马路上或不熟悉的地方学生可能就有困难了,还是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

5.第三单元练习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的题目容量比较大,题目难易有层次感,部分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区分度极高。再填空题中出现平时没有练习过的问题:如: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在( )的东面。学生对于第一问没有问题,但是第二个空格不仔细审题就会出现问题,会找不到答案,以为是教学楼的东面有( )。操作题的第2题,由于题目和完成的填空是分成两页,看题目比较困难,而且生活经验不丰富上的孩子,对于公交车的线路、乘几站脑中没有概念。解决问题的第一题,我国的地图,江苏省在我国的( )面,这个问题是课堂上没有遇到过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找观测点,不知道我国应该在图中什么位置,另外图中的几个省标注得也有些模糊,给确定位置带来难度,另外解决问题中出现最大的麻烦是,学生认真地读一大段文字,仔细辨别题中的意思:”比如怎样走不重复?”也许有不少学生很难做到不粗心!

6.第三单元评价课后反思:

本单元学生学得不灵活,方向是生活中非常常用、重要的知识,却又是学生搞不太清的知识,究其原因是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中习惯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方向,而比较少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来描述方向,很多成人可能自己也没搞清楚,更不要说二年级的孩子了。当参照物在中心时,学生写好东南西北还好辨认一些,但当参照物不在中心时一些学生就搞不清了,虽然说过可以先想上下左右或用画十字的方法帮助自己思考,但一些学生懒得用这些方法,直接瞎想想,就想错了。另外路线问题也是学生的软肋,课上路线题讲的不多,但练习中却比较多,一些理解能力不强的孩子甚至看不懂题目,向( )走到( ),两个括号里都填了地点,语病不断。总之,方向需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用,用得多了自然能熟练掌握。

四单元

1、千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千以内的数,学生已经有了百以内数的基础,通过复习回忆出个位、十位、百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课中主要教学千以内数的组成,知道几百是由几个百组成的,几百几十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几百几十几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学生自己多说数的组成,学会流利的语言表达。练习中发现个别学生写几个个这样的形式,应该是几个一,还有极个别写几个二、几个三的,说明没理解一、十、百是计数单位,不能随便改写。

2、千以内的数的读写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根据班级实际,我先复习58这个两位数的读与写,讨论读写这个数时的注意点,让学生说一说58这个数的组成,纠正学生上节课普遍错误,加深印象。新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学生根据计数器写数、填写数的组成、再读一读这个数,交流为什么有些数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必须要写“0”占位。新课的内容学生们掌握得不错,问题在于找规律中审题还是比较粗糙,每一列数的规律都不尽相同,有加1的有加10的、有加5的也有越来越小的,作业中表现出的错误就是发现了第一组数的规律,下面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规律。这方面还需加强。

3、用算盘表示课后反思1: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算盘,会用算盘拨出一个三位数和根据算盘拨的珠子读出、写出这个数,从整堂课的时间分配来看,认识算盘以及记住算盘上怎样表示1-9的时间占了相当一部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看算盘写数时一小部分孩子有些粗心:百位上的5写成1,另外本节课作业错的最多的是看算盘上的数在按要求往后写出5个。学生的审题还是出现问题,有一个一个数的,也有十个十个数,而且要求写出5个数.

课后反思2:

今天教学用算盘认数,课上首先介绍算盘的组成,要让学生明确算珠靠梁才能参与计数,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开始认数。在认识1到9时我速度放得非常慢,每个数让学生说清楚哪个数位哪个珠子靠梁表示几,老师示范完1到9后让学生自己拨一拨,加深印象,只有认清了1到9,后面的几十几、几百几十几才能认得又快又对。

4、练习三课后反思:

今天结合书本练习三复习千以内的数的知识,课前再对一个一个数数和一十一十数数进行了复习,特别强调一个整百数或一个整十数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是多少。课上主要是学生练习,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错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今天的内容比较多,课上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所以在一些简单题目上我就一带而过,在后面几道要思考的题目上花更多时间。第8题估计要教给学生估计的方法,而不是随便瞎猜猜,这里画出虚线后2倍的关系不是非常明显,有点误差。第9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找出所有的数,但感觉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跟不太上。

5、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一万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不包括中间有0的情况),因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与千以内的数非常类似,所以课上让学生自己在算盘上一千一千拨珠,感受1个一千是一千,2个一千是两千„„9个一千是九千,从而得出几个一千是几千,因为之前有学习经验,学生学得很快。在数的组成部分学生也能把之前学到的知识迁移过来。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数学生还是有困难的,所以课上这部分花的时间比较多,这个内容掌握好了,对找规律有很大的帮助。数位顺序表现在已经拓展到五位,学生不仅要知道从右往左一次是哪五位,还要知道第几位对应哪个数位、哪个数位在第几位、哪个数位的左右分别是什么数位,需要灵活掌握这些知识。

6、中间有零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万以内数的中间或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抓住这一难点,我们从算盘上表示的数出发,使学生在拨数的过程中体会如果在哪一位上没有拨珠就要用0来占位,不管是在中间还是在末尾;但是在读数时不一样,夹在中间的0要读出0来,在末尾的0是不用读出来的,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中间如果连续有两个0的,那在读的时候只能读一个0,因为在尝试读时有个别学生就出现了里连续读两个0的情况,通过强调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读法很有必要。另外,上面两位老师提到的用给出的4张卡片来组成0不读出来的四位数和读一个0的四位数这样逆向的思考,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强调只有把0放在末尾才不读出来,0放在中间就要读出来,而且一个0或是两个0在中间都读一个0出来,因此要考虑清楚这两种情况。在今后的练习

中也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7、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比较数的大小,课始我们先复习了百以内的数的大小,得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基本方法:位数相同的,先看最高位十位,十位上的数大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大就大;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数大。新课的学习由学生自主探索,我只是在比较2530和2350之后,增加两组数:一组是千位、百位相同看十位,一组是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看个位的进行比较,进一步完善复习题的位数相同的先看最高位,最高位相同的看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从作业情况看,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要明显好于先几节课,正确率和速度有明显提高!

8、数的估计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简单的求近似数,通过复习学生对求近似数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所以新授部分让学生自己说说695接近几百,703接近几百,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然后补充508约等于几,594约等于几,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有什么共同点,班上有学生说到了十位不满5,于是我顺势介绍了一下四舍五入的方法,感觉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后面求近似数时很多学生乐于用这个方法,正确率也不错。

9、练习四课后反思:

通过这几课的整理和练习,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及各个数位表示的数的意义跟家清晰了,对数的估计也能慢慢熟练,并能结合实际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但是,在练习中还是反应出一些问题,比如几位数的“几”要写汉字,又如给出一个数,要求填出另一个数中缺得一个数字,40()6<4058,()里最大填几,一些学生发现千位、百位都一样,十位后面是5那么前面必然是4,其实是错误的,这一题还要看个位。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审题,在填写后要再看比一比看看是否有更大的填法。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做“最大”“最小”的游戏,通过同学间的互动和交流,来进一步感知比较大小的策略和方法,提高练习的正确率。

10、复习(1)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围绕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以及近似数进行了一系列的复习。复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参与进来,特别是读数、写数的环节,方放手让孩子们

自己来写数,同桌读出数来,还可以根据老师出示的读法,写出这个数来。抓住学生容易错的数重点强调,比如中间和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中间含有两个0的数的读法等,再三强调后发现学生对此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正确了。另外对于数的估计仍旧是个别学生的弱点,这是后教师有必要把怎么判断近似数的方法再次强调,多让学生来说理由和找法,并且能用差不多、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说说数之间的关系。

11、复习(2)课后反思:

今天主要复习比较大小和按规律填数,今天的内容不多,难度也比较适中,所以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怎么比较数的大小,独立完成第9题,并做好小标记帮助自己思考;第8题观察好数轴后让学生说说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再观察数轴左右两边的数发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越往左数越小,越往右数越大;第11题让学生自己想想怎样做可以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比较出5个数的大小,学生说得非常好,可以写掉一个划掉一个,比较的时候可以先比两千多的,再比一千多的,看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也可以想得很周到。

12、第四单元练习课后反思:

现在对于填空、选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都能比较正确地进行审题,但是审题不清仍然是学生答题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比如给出读法写出数,一些学生读的时候就丢三落四,写出来的数自然就不对;还有数的组成和数位的问题一些学生不看清题目也会出错;还有一些带有关键词的题目如最大、最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最接近等,如果不仔细看又会出现不对的答案,还有一些学生做题不细致,漏掉题目的现象很多,这跟检查的习惯很有关系,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作业中不断培养检查的意识和习惯。

13、单元评价单元评价:

掌握好的部分:

1.学生对万以内的数的读和写掌握较好,能比较正确的写出对应的数来。

2.对万以内数的组成掌握较好,能说出各数的组成。

3.能比较正确地判断计数器和算盘上珠子表示的数。

4.能比较正确地比较出数位不同的数以及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

5.能较正确的口算万以内的题目。

6.知道接近某个整百、整千数的近似数是多少。

7.能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存在问题:

1.给出两个数比大小时,某个数位上最小火最大填几一些学生不会很好的分析。

2.排列数的顺序时没看清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不会抓住关键字。

3.个别学生对算盘上表示的数判断起来仍有问题。

改进措施:

1.对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问题继续进行补充练习。

2.继续加强算盘表示的数的判断。

3.对学生的审题能力继续加强辅导和培养。

五单元

1、分米与毫米的认识课后反思1:

(1).对分米这个概念的理解,教师借助了各种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直观感知,比如指一指、画一画、比划一下、找一找等,这些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分米的长度,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可以运用数学。

(2). 通过学生自主测量感知毫米的产生,明确不满1厘米的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然后通过结合生活经验找到1毫米和用毫米作单位的知东西,进一步感知毫米的概念。

(3).最后增加的这个趣味性的日记,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后反思2:

(1).可以选两样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来判断长度单位,然后出示一个不能用米或厘米表示长度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不能用米和厘米时,还可以用其他的长度单位来表示,从而引出新的长度单位,学生感受到出现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会了分米和毫米,再加上之前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我们已经学了4个长度单位,我们可以让学生来给他们排队,从大到小排列,教师对这4

个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板书和再强调。这样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刻,能记住这四个长度单位的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10。

2、简单的单位换算课后反思:

今天节课主要是学习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抓住几个基本的进率来进行简单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简单介绍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的知识,让学生对其他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有初步的了解。另外在教学6厘米=60毫米的时候,主要抓住数的组成来思考,1厘米是10毫米,那么6个1厘米就是6个10毫米,所以就是60毫米,并引导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用这样的思路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来进行单位换算,并能用完整的话来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也要多提问,让他们多参与,多动脑。最后涉及到估计的两个问题,一些学生估计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要结合生活多补充这样的题目继续进行估计训练。

3、练习五(1)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内容比较少,只有填单位名称和但会换算,但对于学生来说却不容易。在单位名称时,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容易对一些物体的长度估计不准,比如书上的乒乓球桌的高76( ),由于76这个数据比较大,学生就不容易与已经建立的参照物比较,出现了一些错误的答案,其中以分米居多,但有心的孩子只要与前面的洗衣机8分米比较一下就应该能发现填分米太大了,应该降一个单位填厘米。单位换算一些学生一开始头脑清醒的时候正确率比较高,但到后来晕乎乎就搞错了, 70分米=( )厘米这道题错得比较多,不少孩子一看到70这个数字就下意识认为去掉0,而没有看到是分米换算到厘米。

4、练习五(2)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们继续复习长度单位的相关内容,在练习中发现联系生活的题目学生还是掌握的不是很好,尤其像第10题,学生一般很少去考虑单位名称的不同。含有单位名称的加减法、单位的改写、选择其当的单位等题型时完成很不错。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课堂上补充一些动手测量三角形、四边形边的长度。结果发现问题很大,学生们存在的问题:一是马虎、精细度不够,二是所使用的尺子刻度模糊,根本看不清毫米的刻度。

5、第五单元练习课后反思:

本单元主要是有关“分米与毫米”的概念的练习,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做得还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认真的看清题目的要求,单位不同没有换算,填合适的单位,还是有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把握不是很牢固,有填“大楼高32分米,字典厚3毫米”等,解决问题的题目做得也是根本审题不清。

6、第五单元评价课后反思:

掌握好的部分:

1、在尺上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对于大格、中格、小格的把握较好。

2、在进行专项的单位名称的转换的题目,学生也对于进率的掌握比较牢固,特别是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都能很好地掌握,并能在比较大小的题目中加以运用。

3、操作题完成得较好。

存在问题:

1、在填空题中,对于一些稍作“转弯”的题,学生比较容易“想当然”,没有看清要求去完成而导致错误。

2、审题不清如“从大到小排列”,“再画一条比这条线段长10毫米的线段”,都不能较好地把握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解题错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于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都有所遗忘,都做成加法。

改进措施:

1、家校合作,继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薄弱环节,多加练习。

2、加强独立读题、审题、解题的能力。

3、平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

三、改进措施:

1、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为宗旨,继续密切家校联系,齐抓共管,

2、继续继续加强审题训练,引导学生怎样抓住题中关键词进行审题。

3、继续做好个别辅导工作,不让学生掉队。

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审题训练。

2.平时练习中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知道什么题目用什么计算方法解决。

3.加强家校合作,通力合作让学生不断进步。

7、期中练习1课后反思:

今天的数学课主要帮助学生把本册上的第一至五单元进行的梳理和归纳。第一单元是《有余数除法》,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看图写算式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还要会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并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第二单元《时分秒》重点复习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是怎么计时的,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单位换算,还有怎么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第三单元《认识方向》重点复习生活中方向的判断方法及方向的相对性,然后是平面图上的方向的判断,特别是()在()的()面的判断;

第四单元重点复习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方法,以及数的顺序、大小、近似数等;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重点明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对生活中的物体长度能进行正确估计,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期中练习2课后反思:

本节课重点整理和联系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读写一个三、四位数;能够分清数位、位数、计数单位、数的组成等概念性的问题。掌握了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方法,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需要加强训练的是找规律,部分学生还没有学会观察一组数,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接着往下写,像“有37个瓶子装入纸箱,每个纸箱能装8个,要使每个纸箱都装满,至少还需要几个瓶子?”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算式往往不能列完整,思考问题不周全或身体粗糙:37÷8=4(个)„„5个。学生的答案出现两种错误情况:一是至少需要5个瓶子,这里将问题看成至少需要5个箱子,将瓶子全部装完。二是还需5个瓶子,就将余数看成是答案,题目意思没能理解。最后一题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画图表示出两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才能理解。

六单元

1、略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课后反思:

今天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探究和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在个位够减的情况下,学生较多地使用第一种方法,即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的方法;而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在几道题目练习以后学生发现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即把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来减,这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结果的变化,就是得数比十位上的数相减少了“一个十”,要 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这也是后面判断“得数是几十多”的方法。要求学生弄清每一种算法的算理,并且能够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选择最合适、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3、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课后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所以处理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题意,理解每一个条件所表示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例题和练习中,都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条件表示什么,例如:下车15人,就表示车上的人数减少了15,要用减法;而上车18人则表示增加了18人,要用加法,弄清题意以后,再列式计算,分两步,这里指导学生如何分步写算式,以及答句的书写。对于检验的方法不要求写出来,但要知道倒推的过程。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量关系分析的指导,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4、练习六(1)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能力。熟练掌握两种口算的方法。在说一说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时,一开始学生说得比较慢,指导学生看个位是否需要进位或者退位,然后再确定十位上是几,这样学生练了几题以后,判断的速度和正确率有所提高。在第4题的计算过程中适当渗透“个位加或减个位,十位加或减十位”的计算方法,这样算起来比较快。

5、练习六(2)课后反思:

这节课复习的计算主要是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加减法,通过对第7题每组三道题的比较,可以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下面两题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都可以先算6+9=15,第2题是15个十是150,第3题是15个百是1500,也可以简单地说在15后面加一个0或者两个0,但是要知道为什么加一个0或者两个0。在11题填表中,让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题目,然后说说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比较三个数量关系,明确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综合练习前几节课的知识,在课上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题。重点解决看线段图解决问题,既要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条件,也要知道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分步求出所需条件的未知量,第二步再求出问题所需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存入、支出”的意思,用数学的语言表示“存入”就是“多了”,“支出”就是“少了”的意思,这样学生就会解题了,这里可以适当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先求存入和支出相差的量,再用原来的800-200这种方法,从课堂反应情况来看,会用这种方法的学生人数比新课时多一些了。思考题用线段图的方法分析,学生容易理解,不需要知道鸡、鸭原来的只数也能解决问题。

7、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课后反思:

今天学习三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笔算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是一样的。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三点(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满10向前一位进1。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的过程,也是唤醒旧知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得比较好。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验算”,需要指导学生如何验算,验算的目的是什么,当验算结果和计算结果不同时怎么办,另外书写格式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书写。从课堂作业来看,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有的横式上没有写得数,有的验算没有写,有的格式不对,有的没有交换加数,有的两次结果不同等等,还需加强练习。

8、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加法)课后反思:

笔算加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首先从正确、规范书写竖式开始,让学生知道“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其次在算的时候,根据经验学生知道要从个位算起,这里特别要关注的是“满十进一”的道理。放手让学生自己算一算,看看与前一节课的不同,指出连续进位的注意点,特别是百位向十位进一,千位的1要写下来。对于验算学生还是不熟练,容易出错。

9、练习七(1)课后反思:

今天练习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连续进位加法,让学生在比较题组中,加深对于进位加法以及连续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特别强调计算的注意点(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错误率还是较高,还需加强练习。

今天的练习主要是运用进位加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填表求和,学生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所以方法是会的,主要是要提醒学生注意进位的“1”不要忘记,特别是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这里发现有的学生会漏掉。在计算三个数连加的算式时,写竖式要指导一下学生,改如何正确写。在后面的几道解决问题的题目里,要求学生先说数量关系,再根据 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注意指导解题的完整性,算完得数写到横式上,写单位名称以及答句。

11、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 位)课后反思:

退位减法学生对于算法的理解上基本没有问题,知道“哪一位不够要向前一位退1”的方法。但是验算学生显得比较生疏,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来确定验算的方法,从而引出“差+减数=被减数”的验算方法。在“试一试”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分男、女生各做一道,讨论验算方法,学生会了验算以后,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是横式上的得数写错了,写成了验算的结果,也就是被减数。还需加强练习。

12、三位数减两、三位数(连续退位)课后反思:

让学生自主探索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都能比较自然地根据“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退1”的方法进行计算。这里要提醒学生的注意点就是连续退位的后面一位退了1以后不够减,那么从它的前一位退下来再减的时候要比原来少1,学生这里可能出错。从练习情况来看,学生计算还是比较马虎的,各种错误的情况都有出现,特别是验算以后,把验算的结果写到横式的得数上。

13、隔位退位减课后反思:

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计算减法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有可能出现困难的地方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隔位退位减的完整过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方法。想想做做2第一题从百位退1后,百位上是5,5减1得4,差的百位上是4,而不是5.第二题完成退位后,十位是9,9减1得8,差的十位上是8;而不是9。第三题从百位退1后,百位上是7;7减1得6,差的百位上是6,而不是7。想想做做

4完成计算后,再交流解题时的思考过程。还可以相机对学生进行逐一口腔卫生、保护牙齿的教育。

14、隔位退位减(补充练习)课后反思:

让学生说说隔位退位减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竖式计算时,指名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以及每一位上是几减几的算理,从练习情况来看,相对于上节课,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有所提高。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还有小部分学生不是很熟练,对于一题多问类型的题目还是需要继续加强练习的。

15、练习八(1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退位减法、隔位退位减法的复习,相对新课来说,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有所提高,错误率也有所减少,这里的第5题学生在解决第2个问题“四年级呢”,很多学生用205-39,没有认真理解题意,没有找到四年级和谁比少39份,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做题目时是比较马虎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解题的良好习惯。

16、练习八(2)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对计算的运用,和进一步的练习。学生第一次做三个数的加减法,竖式有可能有所遗忘,所以在这里有强调了一下三个数的竖式的书写格式。另外第9题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提问,大部分学生都提得不错,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只想到“谁比谁高多少”而没有想到也可以问“谁比谁矮多少”。

17、复习(1)课后反思:

本节课整理复习有关口算和笔算的内容和简单的实际问题,从学生们练习的情况看,多数学生的计算速度的计算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的列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还是正确率不高。根据学为中心的理论要求,我对错误的情况做了分析,原因有四:一是抄题是数字抄错,二是计算时退位、进位忘记,三是20以内的加法、减法还是不熟练,造成的计算错误,四是字迹模糊、数位对的不齐,加减时自己也看不清。解决问题,审题习惯还需继续训练与培养。

18、复习(2)课后反思:

本节课继续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的练习,计算部分重点探索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熟练掌握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已知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求出第三个量。学生对于加数、加数、和之间的关系比较熟练,而减数加差等于被减数,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还是掌握得不到位,需要继续加强,解决问题中地12题的第二问:这一天9~12时进馆参观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学生还是不十分理解。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19、第6单元练习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练习主要以计算为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是重点。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都还可以,但是细心程度却欠佳,特别是检查是做得很不到位的。遇到两步计算列竖式时计算的错误率明显比一步计算要高,另外估计的能力也比较有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时不会读题,题目中如果出现三个条件,个别学生甚至部分分析数量关系就随便乱做,同时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列式正确答案算出的错误很多,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一些学生第一步就算错。看来解决问题以及笔算的熟练和正确度这一块还要持续加强

20、第6单元评价单元评价:

掌握好的部分:

1.学生的口算正确率不断提高,笔算的正确率也不断提高。

2.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的运用比较准确,生活常识不断提高。

3.能比较正确地估计出近似数和算式的近似得数。

4.能解决比较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存在不足:

1.计算的过程中仍存在抄错、忘记进位退位等低级错误。

2.检查很不到位,有的学生甚至漏掉题目没做都没检查出来。

3.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很有限,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1.对一些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继续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对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继续加强引导,多给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表达的机会。

3.继续加强家校联系,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并共同督促提高。

21、第6单元补充练习课后反思:

根据单元练习中学生出现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增加了本次练习,意在提高学生对于三个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另外解决实际问题中审题,分析题意也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第一题中需要学生关注单位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单位不统一,需要现将单位“米”转化成“厘米”再列式计算;第二小题中,橘子树的颗数是未知的,学生需要细细审题,要求三种树的总棵树,必须先求出橘子树的颗数。第三题中第一问:“这捆电线比原来少了多少米?”是学生最难理解的问题,通过现场操作:将一彩纸减去两次,问:比原来短了多少?学生理解的关键点是:比原来少的、短的就是两次一共用掉的!

课后反思:

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补充了这些练习,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现的进位、退位时的错误以及三个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学生很容易出处,加强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细心、耐心地做好每一道题。另外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也比较难,另外就是有两个问题的题目,第二个问题往往是要用到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学生很容易出错,去题目中找无关的条件,本节课练习下来还有一些学生不是很熟练的,还需加强这一类的练习。

七单元

1.角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对于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组织四个小组把同种材料同种方法做的角拿上来,大家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哪个大哪个小?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指着两个差不多大小的角)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你们有办法比一比吗?学生初探重叠比较法。两角放在一起,顶点对顶点,其中一条边叠着另一条边。师根据学生重叠好的两个角小结:我们看出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越大,叉开得越小,角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通过三角尺、长方形、正方形上角来认识直角,通过让学生比一比感受直角的特殊性,从而认识这一类特殊的角叫做直角,让学生从自己的三角尺上找出直角,然后两个角比一比,发现他们的大小相等。在认识完直角以后,学习根据角的大小不同来进行分类:锐角、钝角、直角。在练习中发现,学生用直角去比对其他的角来判断锐角和钝角都不会比,虽然我先示范了如何比对,但是如果图上的角变化了一下位置,学生还是不能正确地用直角去比对。还需要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练习九课后反思1:

重视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并在比较中使认识逐步清晰。学生对直角的辨认主要建立在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是模糊的。练习中用已知直角比的方法找出教学书封面上直角,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同样,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抓住了“比较”这个环节。只有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复比较,学生才能真正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

练习九课后反思2:

在练习中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角,大部分学生都有所进步。在第3题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发现“几边形就有几个角”,学会灵活运用。在后面的几题中主要要学生通过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对其他的角,从而判断锐角和钝角,在不断的练习中,变化角的方向,大小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直角去比对,在操作上较昨天熟练了一点。让学生自主测量,感受测量的方法。

4.第七单元练习课后反思:

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不是很多,有判断是否是角,数角、数边;判断直角、钝锐角、角各部分名称、画角等内容,从练习的情况看,学生对于角的要素掌握得很好,两条边直直的,和一个顶点;判断平面图形中角的类别问题也不大,存在问题是对于较复杂的多边形或组合图形,判断每一个角各是什么类型的或有几个直角这样的问题,一些比较接近直角或是直角,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学生判断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因偷懒的缘故,不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量角的大小。

5.第七单元评价课后反思:

掌握好的部分;

1、学生对于角的初步认识比较到位,能够分辨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角”,说明学生已经能从本质上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对于三类角“锐角、直角、钝角”的判断,学生都做得比较好,也会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角。

3、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不错。

存在问题:

1、对于一些概念的判断,学生有时候还是不能很好地分辨。

2、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对图形中的角,从而判断是不是“直角”,如果正着放还可以,如果图形斜着放学生就不太会放三角尺,有的学生不是用直角去量。

解决措施:

1、继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对不同方位的角,从而准确判断角的大小。

2、对于一些复杂、组合图形中的角要学会数的方法。

八单元

1.按不同的标准分类课后反思:

在学生作记录前,可以提醒他们“分几类记录”“用什么符号记录”。有了思想准备,记录才不会混乱。在学生记录以后,应交流各种记录,在突出“分类记录”“用符号记录”的同时,交流所用符号的多样性,以发扬个性、激发兴趣。在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按“什么标准分类”“分哪几类”“从分类的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2.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后反思:

注重让学生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整理本班学生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的情况时,老师先让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用的记录数据的方法,然后采用了记录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举手查人数,并且放手请一名学生负责统计,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了记录数据的统计。这样做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体验了统计过程。

3、练习十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一系列活动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并能用分类

整理出的数据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整理的知识和方法。

4.了解你的好朋友课后反思: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运用学过的统计方法,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和收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在层层深入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统计的价值。

5.第八单元单元练习课后反思:

本单元内容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做得比较好。简单的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都做得比较好。在按图形分类、按水果的种类分,由于水果是画在图形里面的,所以数错的学生比较多。做题还是不够细心。

6.第八单元单元评价课后反思:

掌握好的部分:

1、填空题对于一些简单的概念理解还不错。

2、计算的正确率比较高。

3、简单的统计、数据的分析都做得比较好。

存在问题:

1、读题不够仔细,审题马虎大意。

2、数图形、数水果都数错。

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认真读题、仔细答题的学习习惯。

2、平时练习中注重学生细心地习惯。

九单元

1.期末复习(一)课后反思:

复习万以内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第3题首先要鼓励学生从四个数字中任意选择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接着要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思考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最后指导学生从组成的三位

数中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并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规律。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还不错,正确率高。

2.期末复习(二)课后反思:

复习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练习相应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正确计算万以内加、减法的能力。学生对口算的方法和笔算的算理比较熟练,只是在计算时,“细心”两个字还是做不太到。

3.期末复习(三)课后反思:

长度单位的进率以及运用此知识进行单位的换算、比较大小等,学生都完成得不错。在换算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特别提醒单位之间的进率一定要搞清楚。单位的填写也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单位长度、单位时间”的表象,根据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写。关于“角”的知识,组合图形一共有几个角,学生很容易出错,加强训练。

4.期末复习(四)课后反思:

今天主要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的部分,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够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列式计算。学生在独立读题的基础上理解题意,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仍有个别学生读题后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找不到数量关系出现错误,需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