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说课稿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说课稿 中语组 曹伟

一、教学内容解读

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5-7

分。题量为2—3题。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

教师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如何呢?

二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 经过前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基于初中学生古典文

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

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既能体现2014

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

状态,本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

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知识与能力

熟悉常考题型,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主导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小试牛刀练一练”

“课堂实战大演兵”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据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掌握诗词鉴赏题的方

法和提高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接下来我谈谈本节课用到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一节课上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古诗词知识,并要做题进行强化训练,课堂容量势必增大。

而多媒体下的古诗词教学较比传统的教学更具形象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领悟以及

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 教学环节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抢答热身”:观美景,吟诗句 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

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珍藏在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诗歌。我国

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

一。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习背诵了上百首古诗词,接下来,你能看着优美的图景随口

吟诵而出你所想到的古诗词句子吗?(多媒体出示美景图片,学生抢答吟诵诗句)

(二) 走近中考,导入新课 近几年,语文中考试题中都涉及到了古诗词鉴赏题,在以往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

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答题都是“跟着感觉走,带着你丢分”,古诗词鉴赏题真的就有

那么难吗?真有那么可怕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

同学们有所帮助。(多媒体展示课题: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三) 中考诗词鉴赏的考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四) 古诗词鉴赏知识的盘点

(1)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

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

《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

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

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

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

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2)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3)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

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

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4)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

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 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5)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五) 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示例点拨

1、原则:① 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 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①“一切景语皆情语”。② “诗言志”。③ 结合诗歌背景。 ④ 注意作家风格。

⑤ 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4、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

(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语言特色)+例子(有此特色的语句)+析感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

最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案:

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

(4)题型四、描述画面型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六) 练习

(一)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二)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特别好,历来被人

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展现的画面。(不要超过35个字)

2、简要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他那孤寂凄苦的思乡之情?

(七) 课堂总结

同学们,没有古代文化的沉淀,就不能说你是一个文化人。今后无论你走到哪、从事什

么职业,都多多少少要跟古典文化打交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后,祝愿大家今年中考取

得优异的成绩! 2014.5.23篇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钟嵘在《诗

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

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

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在这里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首古体诗

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

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

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度

的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

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首先我们来看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

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本节课的特点,

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并背诵古诗 。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分析,为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

点:

首先明确重点:1、抓住诗歌的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内 心情感 。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然后把握难点:1、多角度解读诗歌。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结合本文特点,我选择了以下学法和教法。 首先是教法。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意识的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前半节,所以要不断地变换教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教法进行本节

课教学。

1、多媒体演示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互动点拨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学生互动交流,点拨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文本,疏通文本大意,以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积极读

书的良好习惯。

2、探究合作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课文,让学生在合作的

氛围中积极参与。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想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主

动,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再好的教法和学法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切入文本(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三)精读课文 解决重点

(四)深入研读 理解难点(五)布置作业 提高升华

(一)激趣导入 切入文本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这点,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有关本课的图片、以播放音乐的

方式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景中,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导入语:《古诗十九首》

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 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

个有机构成的组诗。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

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

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

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及感情基调有

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精读课文 解决重点

1、提出问题:“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和“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都描写

了有哪些意象,分别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答案:“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从侧面烘托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

美好。

旧乡”“长路”,“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

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遗人“芙蓉”? 明确答案: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

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王维在《相思》就写到:“红豆生南国,春

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四)深入研读 理解难点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

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五)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古诗十九首》还有哪些诗歌,选一首最喜欢的进行鉴赏品

味,下节课班上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一堂优质的说课离不开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本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荷花,呼

应了本文的内容是采芙蓉,也突出了古诗中的主要意象,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欲望,能帮助学生把握教学思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

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篇三:说课稿格式模板 说课稿格式

____________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 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_______册第_______单元_______课《_______》,是一篇 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单元是_______单元,要求 ,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234

这_______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 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训练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

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

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

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 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

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 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

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

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

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 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

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 “____________ ____?”根据学生的疑问,

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

书,读后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

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细读悟理

(1)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 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惑悟情。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导读、交流、自学)

2、精读悟情

抓住本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分析,谈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可进行遣词造

句的锤练。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

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

文: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师这节课教得怎么样?有哪些

地方你觉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说课稿一般格式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语文_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板书:

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

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 》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____________”为

主题展开。

《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_____(中

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

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

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 )提炼(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

到的』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

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

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

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

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

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

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

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

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5课后作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

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 明,我的说

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八年级重点课文

上册:

6《阿长于山海经》,

7《背影》,

11《中国石拱桥》

13《苏州园林》

16《大自然的语言》,

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26《三峡》 下册:

1藤野先生-鲁迅 我的母亲-胡适 2雪-鲁迅 雷电颂-郭沫若 海燕-高尔基 3敬畏自然

4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5与朱元思书-吴均 马说-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诗词曲5首 6小石潭记-柳宗元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 《诗五首 》

饮酒(其五)(陶渊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篇四:病梅馆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1教材分析:

《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大纲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

方面的要求如下: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

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

容和思想倾向。《病梅馆记》是一篇明清散文,“托物言志”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针砭时

弊,呼唤个性解放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强调教者应充分把握教材特点及所

教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

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课改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理解重要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掌握一些特殊语法现象。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如何“托物言志”。 掌握“托物言志”的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现象的愤恨之情及其追求

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感情。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学生探讨人才观。

1.3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针对性的确定教学的重点、

难点,据此原则,我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词语及相关的特殊语法现象。

2、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寓意。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学生探讨人才观

二、说教法

教自读课,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关键。教师既不能“主”而不“导”,又不能“导”

而不“主”,要恰当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

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因此本人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了以下方法:

1、 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理清

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串讲法——课文学习中,将文言字词置于具体的语句中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 启发式——启发式原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自主的

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这堂课我主要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诵读、分析、讨论,师生共同小结的教学方法,尊重

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原则。

三、说学法

高二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分析能力。因此我教本篇自读课

文时,立足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

的境界。

1、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

养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性的在课外搜集作家、作品及写作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

3、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理解文意。

4、拓展性学习。“得法于课内,启发于课外”将所学知识积极向课外拓展。教师适时点

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比较学习。将所学课文与课外文章比较阅读,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设置了五个大的教学环节,即:导入新课,整体感知,透析重点难点,合作与

探究,课后作业。

具体过程如下:

一、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卜算子?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是百花中,以韵胜,以格高,品为上。更被苏东坡形容是“玉雪为骨冰为魂”的梅花。

但在龚自珍的“病梅馆”中却有着这么一群被扭曲的花魂。让我们一起走进龚自珍的《病梅

馆记》。 (板书:病梅馆记) 传统的导入方法是以作者生平简介或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进入课文。本课我以陆游和

毛泽东的咏梅词导入,是想让学生赏析名作的同时,体会文学作品中梅的形象。再话锋一转,

指出梅的形象在本文将有不同之处。导入时设置一定的悬念,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求知和

探索欲,为教学做铺垫。

二、 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正音。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能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主旨句。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为什么疗梅)

第二段,作者疗梅的行动。(怎样疗梅)

第三段,抒写自己疗梅的决心 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自读为主,教师运用执果索因的方法,牵一发

而动全身,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对文章也有了一个总体印象。

三、 透析重点、难点

1、“梅”与“病梅”有和区别? 梅(常态):自然,健康,无束缚,个性自由发展。 病 梅:生长受到束缚,根枝受到严重压抑和摧残。 学生通过比较,从而更加突出本文写作对象的特点。

2、 病梅是如何产生的呢? ①评梅的标准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②文人画士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③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鬻梅者助纣为虐。 斫、养、删、夭、锄、遏(串讲此6个关键动词) 诵读这6个关键动词组成的排比句,体会作者对夭梅之举的痛恨之情。

3、 如何疗梅?

纵、顺、毁、解、复、全 (串讲此6个关键动词) 诵读此排比句,体会作者对疗梅之举的坚定决心。 串讲法:串讲关键字词,意在使学生于课文的学习中把握词义,将文言字词置于相关语

句中去理解。增强语感。

(① 词类活用:绳、夭、锄、顺、复、全) (② 一词多义:病) (③ 虚词的用法:以)

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排比句,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

4、托物言志的文章以前的学习中也学习过不少,如《白杨礼赞》《荔枝蜜》《陋室铭》等。

本文是托物言怎样的志呢?

①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时代和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寓意。 为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前预习中可布置学生搜集作者及作

品有关资料。

②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之情的语句。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这种情感变化。 ③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师生共同小结。 明确:病 梅 象征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鬻 梅 者 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 疗 梅 毫无畏惧,决心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 师生作结: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揭露封建统治者摧残和压抑人才的残酷现

实,表达作者强烈呼唤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四、 合作与探究

1、现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才呢? 此题目设计是运用讨论、探究的学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得法于课内,启发于课外”。

这也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之一。

2、如何体会作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的慨叹?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的强烈愿望,这种思想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 然而作者以慨叹作结,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这也就是慨叹

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有一种悲观逃避的思想。作者所追求的只

是个性解放,所依靠的力量只是他个人的力量,这当然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这也体现了其

思想的局限性。

思考这个问题,能启发学生客观辨证的看待问题,评价人物。这也是认识事物的 正确

方法。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词义及用法,在理解“托物言志”的

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认识了作者,体会了他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

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呼唤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五、 课后作业 《病梅馆记》和《已亥杂诗》的比较 比较阅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通过此题目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将课内所学内容

在课外得到拓展。 篇五: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

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

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 难点:

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

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

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 (2)

启发探究式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

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 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

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

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

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

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

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

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四)重点突破

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

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 点拨: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

中常苦悲” :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

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

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

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 兰芝离家时:善良

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

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

呢?

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

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

到什么作用?

点拨: 焦母蛮横无理 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 作用:衬托

(五)难点突破

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

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兰芝被休。

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阅读下面文字,寻找原因。 *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 点拨 :真是“不顺父母”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莫须有”的罪名,是封建礼教在作怪,

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

首。

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六)小结

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放乐曲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

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

境界。因此,它十分重要。

2.说学情 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

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