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行业面临大变革?改革方案越捂期待越大

4月19日,北京商报报道: 知情人士透露,酝酿已久的油气改革方案有望于本月内出台。

油气行业管输价格、成本监督审查、混改试点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梳理清晰,综合改革方案出台时间已然成熟,石油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板上钉钉:国务院日前批转发改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出台实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加快研究制定改革配套政策和专项方案。

有消息称:酝酿已久的油气改革方案有望于本月内出台,行业格局或将重塑。业内人士称,油气改革方案将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管住自然垄断、放开竞争环节,其中,最大亮点是上游放开和管网独立。

但:由于行业仍存成本过高难盈利、开放力度存争议、准入标准未建立等三大难题,拖慢了方案出台的进度,能否在月内出炉仍是未知数。

油气改革方案在2015年底和去年底都曾传出即将出台的消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油气价格改革方案,要求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2016年,油气改革再度成为年度改革计划,发展至今,管输价格、成本监督审查、混改试点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梳理清晰,综合改革方案出台时间已然成熟。

此次油气改革方案将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端”原则,天然气定价将逐步市场化。一旦市场化定价机制基本成型,天然气价格将存在下调空间,下游工业用户、交通用户等等均将受益。

三桶油自主调整频频

新一轮油气改革背景下,全产业链将迎来变局,对民营油气、油田服务和地炼企业形成一定利好,同时2017年天然气价格整体存在下调空间,下游工业用户、分销商或受益。而在此倒逼下,“三桶油”则加速谋划备战,推进包括混改在内的企业改革。

油气改革中首先“动刀”的便将是垄断程度较高的上游环节。长期以来,国内具有探矿权和采矿权资质的企业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油田四家,而原油进口权也是集中于几大公司,这使得市场化竞争十分不充分,民营企业很难涉足。

也是因此,在油气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三桶油”的自主改革进一步提速。业内人士表示,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型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已经在做出调整,油气行业改革进入实操阶段。

3月15日,全国两会的最后一天,中石油再次挂牌转让了两家公司,这是其今年第二次转让资产。从去年以来,中石油就不断出售旗下的亏损公司来瘦身。与此同时,中石油还将金融和工程建设两块优质资产注入了旗下的上市公司。业内认为,中石油不断清理不良资产,是为优化资产结构,为下阶段混改做准备,对优质资产实行专业化重组和混改将是中石油今年的发力点。

其实,中石油自主改革以来便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中石油集团内部会议通过了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文件。在此前国资委发布央企“6+1”混改试点中,中石油集团并未名列其中。与过往在一些局部的业务板块开展混改不同,这两个文件直指集团公司的市场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但目前细节并未披露。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其实中石油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中石油内部就一直有牵头持续改革的机构。”

管道独立是一个呼声较大的改革诉求。中石油几乎垄断了中国的陆地天然气开采并且控制着管输环节,此外也承担了从中亚、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业务。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说:管道没有拆分是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因为垄断,所以没有积极性。

另一大油企也不甘落后。4月5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销售公司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扎实推进销售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并以此为引导,全面推进集团公司各项改革。

近来的改革讨论集中在混合所有制上。它将是今后我国市场上主要的经济形式。关键不在于谁和谁混合,也不在于各占多大比例,而要通过这个方式改变国营经济的管理体制,实施现代化的公司管理,政企分离,投资者和经营者分离,“国进民进”,国营企业去行政化、民营企业去家族化,使我国企业获得发展创新的内在活力、动力。傅成玉任中石化董事长时,曾重点推进销售公司体制机制改革,以在竞争激烈的油品市场中继续保持和加强优势,拓展国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至今,中石化混改正稳步推进。2016年底,中石化油气管网混改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石化当时发布公告称,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增资引进投资者,中国人寿和国投交通拟分别以现金200亿元及28亿元认购川气东送管道有限公司合计50%股权。

另一大油企中海油则提出到2020年将完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转型。

“油气行业改革正在进入实操阶段。”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说。随着改革走向深入,油气产业的上下游各主要环节,包括矿权出让、勘探开发、管网运输、流通、炼化等环节都将进行市场化改革。除了“上游放开”和“管网分离”之外,改革指向多维度多环节的“链式改革”,将推进油气领域向市场化产业链的根本性转变。

两大看点:有望放开勘探准入和天然气定价市场化

中国油气上游的管制由来已久。法律限定了只允许少数几个国家公司有区块申请权,于是长期以来中国只有“三桶半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三大国营公司和属于地方国营的延长石油公司),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的一体化。这种局面长期延续,事实上己形成对认为有油气前景区块的全覆盖。上游难以实施市场机制,即使下游有限的开放也难于改变整个系统的冷清场面。显然,这种僵化体制难以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格格不入。

上游的市场化、区块的依法开放成为油气改革的重头戏和关键,但它也因牵扯到目前作为中国油气工业主体和支柱而成为难点。于是,在改革上出现了不同的构思和线路图,也形成了不同的改革预期:

逐步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准入。推进矿权改革,改革油气勘探开发专营制度,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变“申请在先”方式为“竞争性出让”方式。规范油气企业勘查开采行为,设定最低勘查投入标准,对未完成法定最低勘查投入的,依法追究探矿权人责任,直至注销探矿权。逐步放开油气进出口限制。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油气资源进出口,活跃油气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油气安全。进一步鼓励具有一定资质的各类原油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原油。

适时放开油气竞争性环节政府定价。油气领域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随着油气改革和价格改革的持续推进,放开成品油价格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应放开成品油终端销售价格和进出口权,保留政府在市场非正常时期的必要干预权。择机逐步放开天然气井口价和终端销售价格,进一步放开非居民用气价格,推进非居民用气的市场化交易。同时,加强政府对自然垄断环节价格的监管。

对于天然气管道改革传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称,这个讨论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实现,从长远看,管道业务也必须要从石油公司剥离,让管网之间形成竞争,否则很难形成真正的石油市场经济。

董秀成说,虽然这个呼声已有10多年,但管道独立现在不是好的时机。原因是中国现在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和俄罗斯、美国比差距还很大,只有几条大管线,根本谈不上网。管道有公共设施属性,基础设施如此落后,需要投入的管道建设资金非常庞大,可能以千亿、万亿计。这笔钱从哪里来?新成立一个与三大石油公司无关的管道公司,让他们出钱投资?他们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靠中央财政也不大可能,这笔钱对中央财政来说不是小数,民资也是杯水车薪。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三大石油公司各自投建,等管道逐渐建成一定规模时再剥离出来,由专门成立的管道公司独立运营,那时这个管道公司只需建一些小管道把原有管道连接起来即可,形成全国性的管网,投资量就会小很多。

“目前,天然气价格改革重在完善机制,首先是中游实现管网独立。因为管网不独立,天然气市场化是永远做不到的。”董秀成表示。

本轮油气改革有望放开油气下游环节竞争性业务,允许具有资质的各类社会主体进入油气加工领域。有序放开成品油批发主体限制,放开加油站业务的市场准入。提高天然气配售环节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天然气配售环节公平竞争。

此次改革有望推进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公平开放。逐步放开管网投资和建设,鼓励多方投资者进入。落实管网互联互通及向第三方接入服务,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公平、公正地向所有用户提供管输、储备、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

天然气有望市场定价。我国天然气供应大于需求的格局将延续相当一段时间,叠加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天然气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此外,由于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激增,尤其是页岩气储量的大幅扩充,加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天然气需求增速较低,造成2012-2015年全球每年约有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过剩,使得天然气价格受到较大冲击,且这一宽松的供需格局未来将会持续数年。在油企改革大背景下,天然气定价机制将有可能得以进一步落实。

石化行业油气体制改革主要分为行业改革和央企混改两部分。

行业改革方面,石化行业在油气区块、油气进口权、油气管网、油气价格等方面将打破垄断,引入民营资本,推进市场化改革,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经营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石化行业垄断打破将为民企及社会资本提供投资机会。

央企混改方面,随着民营资本的引入,石化央企自身也会推进改革,提升经营水平。“三桶油”对旗下资产进行专业化重组、平台化整合将是改革的方向。通过实现单一业务板块的整合重组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既减少了同业竞争、提升了效率,也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三桶油”旗下资产重组并上市有助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进行资产重估。

总之,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改革落地较为迟缓,但是,改革势在必行。

内容来源:石油LINK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