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27、《郭沫若诗两首》教案(3课时)

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 一、出示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学习技巧

1、了解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很多,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朗读感知

(1)学生自主读,注意字音、节奏

注音:缥缈 piāo miǎo 闲游 xián 隔着 gã 不甚 shân 灯笼 lóng ......

解词: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浅浅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的距离不大

甚 很、极 闲游 悠闲在逛 定然 必定

(2)学生试读课文,其余同学评点

(3)老师提示节奏语气,学生自由朗读

这是一首“沉静调”的清朗隽美的夜歌,诗句匀称,音律和谐、悠扬,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时的节奏是轻松、柔和、舒缓的。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4)学生集体朗读,读出节奏

(5)听录音,体味诗的韵律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二)自主探究,了解联想与想象

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再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

因为“街灯”和“明星”具有相似特点:都无数、都发亮,所以能自然生发这样的联想。

2、诗人看到天上的明星产生了哪些遐想(想象)?

由眼前的现实由天上的明星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能够自由幸福地生活等„„

3、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不能,因为第一节的联想为下文的想象作铺,如果没有前面的写实,想象就来得太突兀,不自然。 三、当堂训练

1、《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原名 , 四川乐山县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 __女神__》、话剧《 __屈原__》等。

2.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缥缈( piāo miǎo ) 闲( xián )游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缥缈:___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②不甚:___不很、不太的意思。__

4.“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改为“可能”,为什么?

____削弱了表现力。

5.诗中反复出现“定然”有什么作用?

强调肯定,表现诗人坚信天上街市的美好,反映了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6.“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点”能否改成“亮”或“闪”?为什么?

不能,“点”说明有点灯人,暗示天上的街市有幸福的人们生活。

第二课时

一、了解目标

3、品味诗句,感悟意境。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二、自主学习

(三)合作学习,揣摩主旨

1、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个怎样的世界?

——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说明天街的美丽富足。

——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2、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人的活动,从而描写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出动态的景物。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诗人却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给它注入了新的内容。

诗给我们描绘了两幅令人心醉的图画:

一是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蹚过浅浅的天河自由来往的“骑牛图”,一是他们提着灯笼在天街的“闲游图”,他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幸福美满。

3、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写作背景回答)

描绘美丽富饶的天上街市及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四)推敲字句,品味语言

1、第四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不能。“来往” 是指相隔两岸的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越过浅浅的天河相会见面,而“闲游”则是说两人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一起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所以二者不能互换。

2、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

不能,因为诗中是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动。

3、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定然”和“定”都是表肯定语气的词,文中所描绘的事物明明是出自于想象的,作者却用“定然”“定”加以绝对肯定,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也同样受到鼓舞与感染。

4、第一节写街灯时用了“明”和“点”,写明星则用了“闪”和“现”,能互换吗?说说你的理解。

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再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三、当堂训练

1.诗中哪些部分是实写?哪些部分是想象?两者有什么关系?

实写:第①节

想像、虚写:第②③④节

二者的关系:实写是为想像作准备的,想像是对实写的升华。

2.“你看”,这是对谁说?为什么不说“我看”?它跟下面哪两个字相呼应?

对谁说:对读者说。

不用“我看”:作者好像在与读者一同欣赏天上的街市,如果用“我看”,就写不出这种交流。

与什么字呼应:与下面的“不信”相呼应。

3.①作者想像中的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

牛女的生活: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②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

传说中的生活:一个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

③这一改动,体现诗人什么意图?

意图:体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与否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憧憬天上的街市,实际上就是憧憬自由幸福的理想境界。

4、下边是对本诗主题思想的三种理解,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 C )

A: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B: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只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C: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第三课时(《静夜》)

一、了解目标

6、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7、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学习技巧

1、朗读感知

(1)学生自主读,注意字音、节奏

注音:笼罩 lǒngzhào 疏星 shū 鲛人 jiāo ....

(2)学生试读课文,其余同学评点

(3)老师提示节奏语气,学生自由朗读

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4)学生集体朗读,读出节奏

(5)听录音,体味诗的韵律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二)自主学习

1. 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 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 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知道天河在哪里?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

5.为什么作者会感到“海雾模糊”?

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6.作者看着天河,想到了一个什么神话传说?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中国古代传说,在南海外有一种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他们像鱼一样在大海中生活。鲛人善织一种薄的丝绸,做鲛绢,更为特别的是,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珠亦缺。故此种珍珠称为“水仙的眼泪”。

7.为什么写“对月流珠

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伤、无奈、惆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心。

(三)问题探究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像?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写虚,属想象(先想象天河海雾模糊、再想象天河岸边有鲛人、最后想象鲛人在对月流珠)。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写实与想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第一节写景是第二节想象的基础,没有写景直接想象会显得突兀,不自然;只写景不想象则全诗又没有思想深度,缺乏画龙点睛之妙。

正是二者虚实的结合,使景平添了生气和活力,变得空灵和美丽,共同营造了一曲“静夜”的乐章,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

3.本诗与《天上的街市》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 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