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中国保监会发文指出路 安邦恐由奢入俭难

北京时间5月8日,中共党媒《人民日报》下属海外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与《中国经济周刊》合署刊载了一篇题为“揭秘安邦帝国”的文章。早在5月5日,中国保监会已对安邦做出三个月禁申新产品的处分,而“揭秘安邦帝国”的文章更被解读为中共高层对安邦的不满。

在中共中央与金监部门重手敲击安邦之际,险资出路何在已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值得关注的是,5月5日,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中鼓励险资以PPP(公共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模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在中共高层积极推动金融去杠杆之际,这项措施为险资指明未来出路。

中国保监会发文为安邦为首的险资指明路(图源:VCG)

资本诸神的黄昏时刻

近期,市场传闻,经过多轮举债收购后,以往“不差钱”的安邦出现了逾200亿人民币(约合3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此外,作为民生银行 ——近期金融窝案风暴中心—— 的最大股东,安邦被认为与民生银行内部贪腐脱不了关系。

2014年11月起,安邦便通过旗下子公司开始加快对民生银增资的步伐。11月底,安邦对民生银持股超过5%,顺利越过举牌门槛。随后十几日内,安邦持续以真金白银在公开市场买入民生银股份。到了12月19日,安邦系对民生银持股合计逾10%,成为民生银最大股东。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安邦系对民生银行A股持股总量达16.79%。许多信号表明,安邦对民生银的投资并不仅限于单纯的股权投资,而是意图提升对民生银的管理话语权。

4月16日,《侠客岛》在题为“官太太俱乐部,银监会盯上你们了”的专文中便点名民生银内部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随后,包括民生银原副行长赵品璋遭银监会带走调查、民生银爆发总额逾30亿人民币的“假理财案”。一系列的内控问题都让身为民生银最大股东的安邦曝露在金融反腐风暴的敞口下。

相较于民生银因内部风控问题浮上台面而为市场所关注,安邦的问题则是资产端膨胀速度过快导致风险难以评估。根据《财新网》所做调查显示,吴小晖家族控制下的安邦集团以5.6亿人民币的初始资金撬动了逾600亿的注册资金(资金杠杆率达110倍以上)以及逾19,000亿的总资产(资金杠杆率达3,400倍)。

作为安邦炼金术的精髓所在,在保监会接连重手整顿“万能险”后,以安邦为首的险资将面临资金链紧绷的问题。三个月禁止申请新产品更让习惯靠“短借长投”从事权益类资产投资操作的安邦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问题。此外,加强对同业理财业务的监管则切断了银行为保险公司输血的渠道。至此,2008年金融风暴后为期近10年的金融狂飙期迎来了黄昏时刻。

险资由奢入俭难

2014年初,保监会开始放宽险资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限制。险资对单一蓝筹股的投资比例由原先的5%上调至10%;此外,对于权益类资产的余额也从30%进一步放宽至40%。自此,险资开始以“增杠杆”的形式扩大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

然而,到了2016年底,中共中央开始将防范金融风险列为金融工作首要任务,如何引导险资“脱虚入实”,回归保险“长借长投”的初衷成为保监会整顿保险的首要任务。

在2017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把今年度赤字率进一步放宽至GDP的3%。可以预见,在民间投资尚未出现回稳之际,中共高层积极抑制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的决策将给实体经济带来进一步下行压力。也因此,由中央政府扩大资产负债表也成为对冲经济下行的首要任务。在这个背景下,早先因政府开门缝而钵满盆盈的险资也该为政府承担些烦恼。

2017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示将加大赤字率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图源:新华社)

作为以长期投资为主的社会资金,PPP成为中国政府眼中险资的合理去化渠道。根据推算,截至2017年1月,险资的总资产突破15万亿人民币,而PPP项目库的项目总金额约8.3万亿人民币。就中国政府而言,加强推动金融去杠杆,将引导险资从权益类资产的短期投资回归到实体经济长期投资,真正做到资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所用。

然而,在相关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社会资本都采取观望态势;此外,在过去,资产增速动辄在20%以上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渠道遭堵死后,险资将陷入“由奢入俭难”的适应阶段。如何让PPP成为险资眼中可长期持有的优质资产,中国政府亟需在相关制度设计与配套上多加思量。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