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成长

陪孩子快乐成长

各位家长朋友,晚上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来和大家谈谈孩子的话题。无论是从小学教师的角度,还是从一个幼儿园孩子母亲的角度,我都认为,幼儿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飞跃。因为,进入小学,孩子们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一个完全不同的小社会。在这个衔接关头,家长起着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家长能用耐心、爱心、慧心,引导、陪伴孩子经历这个过渡期,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在这个崭新的起点上走得更好,体会到快乐、成功与信心。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相信,在座的爸爸妈妈们一定也在思考,或者已经开始行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很多发达国家甚至把幼小衔接当做孩子的终生成长工程在研究。

做一个幼儿和做一个小学生到底有哪些不同?

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家长,必须先认识幼儿园和小学存在的差异。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以教为主,它们在作息制度、教育任务和要求、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老师对孩子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一定的“陡坡”。那么,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看投影表格讲述)

学习环境完全陌生、学习内容由游戏活动到知识技能、学习方式由观察操作到记忆读写、教师不再全天候呵护、必须在家吃完早饭再走、中午没有了午睡„„如果让一个6岁的孩子独自来承受的话,孩子在身心两方面都有难度,让孩子感到陌生、困难、甚至是恐惧。所以,这就离不开各位家长为他们做些精心的准备。

进入小学,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哪些准备?

在孩子没有准备好时,上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匆忙”的经历,如果不喜欢这种经历,他很容易会感到被抛弃了,产生厌学心理。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可以让孩子喜欢学校,激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您不妨:

——在为孩子选定学校之后,带孩子参观未来的学校,让他亲身体会一下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顺便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请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

——模仿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帮助孩子做好习惯准备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许多实例证明,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根本原因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将来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衔接阶段急需培养哪几个好习惯呢?

1、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左右起床,晚上8:30就寝。暑假在家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3、做事专注的习惯

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著程度几乎能达到40分钟,思维始终为着老师转。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

4、独立思考的习惯

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5、倾听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不会听。他们无法把握老师上课的重点,无法听全,这些都将制约孩子的发展。平常在家中一家三口多做“倾听”游戏、“传话”的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

6、阅读的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好处太多了。从现在开始,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一旦走进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着他不断地前进。在著名的阅读指导书籍《朗读手册》的封面写着这么两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

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可见,亲子共读的魅力无限。

——家长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

——亲子共读:引导孩子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后跟孩子一起交流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鼓励孩子复

述故事,鼓励孩子大声地用普通话表达,话要说明白、说完整。

——诵读诗歌韵文,以朗读为主,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同时,可以

鼓励背诵,加上动作、或拍手等配上节奏进行背诵。

坚持阅读,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及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

都说小学老师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其实,在座的各位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教师。孩子上学后,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一项重要内容:

——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所以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地点定向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腾出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地点,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重在安静、整洁。

此外,您在给孩子布置学习小空间,选择合适的台灯、购买新书包、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时,美观实用即可,过分追求时髦或者功能多样,会分散孩子注意力,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出出主意,发表意见,让他感受“要上学了”的喜悦。

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很多家长在幼儿入学前,有些家长希望让孩子“抢跑”起跑线的心态,有时会走入误区:幼儿衔接中偏“智”,一说到衔接很容易就与教认字、教拼音、教数学等连起来。其实,真正的幼小衔接并不在于知识的层层加码。从一个老师和母亲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有些能力不能忽略:

不能忽略的能力 1、表达能力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严格禁止学校组织小学入学考试的,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在入学报名时都会安排一次与孩子面对面的考察。其中,考察多数为谈话式的交流。所以,对于这场“谈话”,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何往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印象分。即使在入学以后,跟同学、老师交流都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口齿清晰、善于表达,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2、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要培养幼儿很快适应新环境,融入集体的意识和能力。家长经常给孩子讲与人相处的美德故事,多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更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3、心理调节能力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常常得到表扬。但进入小学后,老师恐怕就不如幼儿园老师那样,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表扬每个孩子。这时,孩子也会感到失落和怀疑。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非常优秀,是老师家长的“宠儿”。一旦进入学校后不再受到“特殊关注”,小朋友自然难以接受。曾

有一个小朋友在入学一个月后即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抱怨学校不好、老师不好、同学也不好。经过询问,原来是因为选班长的事情让孩子难以接受“挫折”——“老师为什么不选我当班长?为什么让某某当班长呢?你们不是总说我是最棒的吗?”所以在入学前,家长要渐渐把孩子当作一个成人来对待,评价要恰当具体,要让孩子能正确认同自己的优缺点,同时也认同别人的长处。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暗示:没有表扬我不等于我做的不好,下次我会做得更好。当然,家长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对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关注的。

此外,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玩与学的关系,不要把玩和学对立起来,否则孩子会排斥和厌恶学习。教会孩子分清主次,学会控制自己,养成对学习负责的意识。

孩子是否已经适应学校生活?

以下三个标准,孩子入学一段时间后,可以用来衡量孩子对学校生产是否适应:

学习感兴趣,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

活动能合群,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 生活有条理,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好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从幼儿园的宝宝变成一名小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即将开始,家长如能帮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就会使孩子有一个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各位家长,请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让我们给孩子们以充分的信任、无比的爱,陪他们快乐成长!但愿我今天的发言能给大家带来点滴的启发和帮助。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