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课题: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二、课时:一课时

三、授课人:穆晓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 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 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 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 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 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六、教学方式

(一)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讲解

(二)教学方法:列表法、比较法、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略)

新授课:

今天咱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本课题:千年变局、甲午风云、庚子国难。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

千年变局

材料展示: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874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问题1:材料中的“强敌”和“变局”指的是什么?

意图:通过史料对比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与日本的社会背景,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虽则是一则材料一个问题,却可讲问题剖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变局是什么、中国如何应对变局、强敌为何、日本如何应对强敌等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甲午风云

问题2: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一框题内容,根据表格梳理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做相应标记。最后通过表格呈现出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表格填写内容

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这样既复习梳理基础知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3:多个角度分析甲午败因

材料一: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增一船。丁汝昌及各将领屡求添购新式快船,臣仰体时艰款绌,未敢奏咨渎请。臣当躬任其咎。倭人心计诡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近年添置,臣前于预筹战备折内奏称,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李鸿章奏折

材料二: 日本是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支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以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能够以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中国海关的英籍总税务司赫德

材料三: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中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不同观点,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由此培养学生多元历史观,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学生对中国甲午战败的认识,同时警醒学生近代中国挨打的根本原因来自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抗衡,必然导致失败,也为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的变革奠定一定的前提基础。

问题4:甲午战败后对中国产生了那些影响?

要求:对比《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条约》对中国产生了那些深刻的影响;对比的过程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的过程。通过对比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的历史学习能力。

问题5:面对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的加重,中国各阶层展开了那些斗争?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问题,直接从甲午风云过渡到本课第二个小重点“义和团运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因果原因的分析,又能使学生认识近代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庚子国难

问题6: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义和团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并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政局变动牵连相结。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设计意图:义和团运动初中已经有所学习,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相对而言便利理解和掌握,高中时期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便是加深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爆发原因的理解。以史料的方式剖析该问题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问题7:那么面对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清政府是什么态度呢?

设计意图:义和团运动的过程非本节课重难点,一句带过便可。通过本问题的设置,既可以梳理历史知识,又可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重点问题的探究上,便于学生理解。 过渡语:慈禧太后对义和团运动的利用危害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于是这些豺狼虎豹便展开了集体的攻击

问题8:将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将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慈禧太后携光绪仓皇出逃④廊坊阻击战①

与八国联军在天津激战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⑤签订《辛丑条约》

设计意图:以图片形式直观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事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八国联军侵华部分内容的讲解时段已经是一课的后半截课,学生的注意力有所下降,因此图片展示更加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高学习效率。

问题9:通过《辛丑条约》分析庚子国难对中国产生了那些影响?

设计意图:《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三个重要条约,它的签订对中国近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问题。通过条约内容分析影响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与之前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联系,从整天上看待近代中国的变化过程。

细节:播放视频《国难1900》让学生直观体验庚子国难的历史过程,并辅以史料加以说明义和团运动这种爱国行为惨遭失败的原因

问题10:冷静反思谈爱国

义和团团民

设计意图: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是难点部分。以小组合作方式反思义和团运动这种爱国行为是否明智, 同时对照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本课结尾部分以小结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纸上自行进行总结,以便加深对本课知识的了解和体会。

作业:观看《甲午风云》,并写一篇800字的观后感。要求:从历史的角度抒写。最后将选出五个最佳作品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略)

九:板书设计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