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牛李党争对李商隐的影响

浅析牛李党争对李商隐的影响

(重庆科技学院)

摘要:牛李党争深刻地影响着晚唐时期的一代才智之士———李商隐,在人生仕途上,使他处于两党夹缝中,举步维艰;在思想意识上,成为他积极用世和消极避世矛盾思想交替的主因;在文学创作上,更促成其感伤情调和朦胧意向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牛李党争;李商隐;人生;思想;创作

唐朝末年,朝廷官员中形成了分别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领两个派别,从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开始,两派官员

互相倾轧,争吵不休,历经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到唐宣宗时期以李党人全部被贬谪到崖州而宣告结束,前后持续近40年。牛李党争是晚唐病态的、复杂的背景下高官争权的政治现象。它不但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走向灭亡,更深刻地影响了一批才智之士的命运。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悲剧意义的当属与杜牧并为双子星座的李商隐。

一、在夹缝中生存———对李商隐人生仕途之影响由于李商隐先从令狐楚,再从王茂元和郑亚,被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綯等人视作“去牛就李”,使得李商隐在人生仕途上,始终像钻风箱的老鼠,生活在两党的夹缝中。

从现有材料考察,李商隐在文宗、武宗两朝,对牛李两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令狐楚拨引李商隐,更多的是出于老一辈官员对年青一代的关怀和帮助……而李商隐投入令狐楚幕府,纯粹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理想抱负,根本不是参加牛党,要为牛党作马前卒。”诚然,李商隐与令狐楚的交往,大大有利于他在科举上的竞争———由于令狐楚的引荐,李商隐结识了许多牛党人物,如萧浣、崔戎、杨虞卿等。但李商隐进入令狐楚幕府前后达九年之长,令狐楚除聘他为幕僚外,在官场上也并没刻意提携,以至于李商隐直第五次科举考试才被录取;考中以后也并没能立刻入仕。他们之间的关系纯粹只是“幕主与幕僚、长辈显贵与后辈寒士之间的深厚情谊,双方都未必有超出这种关系之外的”。

由于李商隐入幕王茂元府并与其女儿结婚,《旧唐书》称之为“背恩”、“无行”、“恃才诡激”,新唐书谓李商隐“忘家恩”、“放利偷合”。其实这个评价对李商隐是很不公正的。事实上,李商隐从来没有忘记过令狐楚的旧情,《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中“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胡相期”就是最好的见证。“因为令狐楚爱好牡丹,李商隐在泾原见牡丹为雨所败,不仅想起了曲江旧事,怀念令狐楚之情,悠然而见了。”但是,李商隐却因此而尝到了牛李党争的苦果。在《与陶进士书》李商隐曾说到“前年乃为吏部上之中书……后幸有中书长者曰‘此人不堪,抹去之!’乃大快乐。”谁将他抹去之?当然是与令狐綯有关系的职掌朝政的牛党了。

随后,李党柄权。凭着与王茂元的翁婿关系和与郑亚的知交关系,以及自己的才情,李商隐本该有机会登上仕途高峰,有所作为的。不幸的是,此时的他却遭遇了一个家庭变故———母亲去世。“于是一个可以舒展其雄心壮志的大好时

机,便因为遵循封建时代世俗的礼教而被断送。这对于李商隐本人来说,却不能不是一个政治上的损失”。此后十年,随着牛李党争愈演愈烈,尤其是李党如大厦将顷,李商隐人生仕途更为坎坷———虽曾在长安任京兆府掾曹、太学博士等,但为时均不久;三次离家远游做幕僚,虽三位府主对他都很器重,官职品级也逐步升迁,但始终只被视作一个文牍之才。

二、积极用世与消极避世相交替———对李商隐思想之影响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与消极避世的道佛思想的矛盾冲突始终存在,相互交替,此消彼长。以大中五年为界,他的思想可以明显地分为两期,前期以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为主,后期以消极遁世的佛道思想为主。“他之所以产生这种矛盾思想,与他身受党争之害,看不到个人前途有密切关系。”

儒家思想在李商隐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在《初食笋呈座中》他以嫩箨香苞的凌云之状比拟自已锐意进取之心;在《献舍人彭城公启》就抱定“实怀殷浩当世之心机”,在《安定城楼》中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铿锵诗句,表达了旋转乾坤,拯救衰世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则是正视现实,忧君爱国。考察历史,李商隐与李德裕之间几乎没有直接发生过联系,但他对李德裕始终怀着崇敬、钦佩之心。“内心里一直认为李德裕有功于国,是‘万古之良相’、‘一代之高士’,对其遭贬深表同情,对其遭逢衰世而功业难成深至悲慨。”

李商隐的消极避世思想主要表现为对道佛的崇信上。早年的李商隐虽也有过一段学仙玉阳的经历,但那仅仅只是李商隐生活、仕途两无依傍而选择的一条韬光养晦、进军仕途的终南捷径。李商隐真正避世是在东川幕府任上,他《樊南乙集》序言中说“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他不但献出俸禄余资,于梓州长平山慧义精舍经藏院创五间石壁,金字勒《妙法莲花经》七卷,以表诚心,他还为禅宗写了《唐梓州慧义精舍南禅院四证堂碑铭》,为道教写了《梓州道兴观碑铭》等。此时的李商隐,在经历了妻子去世、年老多病、家计艰难、仕途无望之后,可谓万念俱灰,寄希望于佛道的解救成为了李商隐思想的救命稻草。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与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他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绝对的佛道的虔诚信徒,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消极避世的佛道思想只是他们寻求解脱的精神食粮———在人生得意时,他们是儒家;在失意时,他们是道家或者释家。具体到李商隐,正是由于牛李党争,打破了李商隐“欲回天地一扁舟”的理想抱负,从而不得不遁迹于佛道之中,以寻求精神的解脱。

三、感伤与朦胧的催化剂———对李商隐文学创作之影响牛李党争不但影响了作家的思想,改变了李商隐的命

157

谢朓五言诗的平衡对称美

张苑虹

(暨南大学)

摘要:谢朓的五言诗,体物精细,工整流丽,这与其诗间;“杳杳云窦深,渊渊石溜浅”(《游山》),以“杳杳”写山林深,以“渊渊”衬水流疾,两词对应,将山谷的空灵幽旷生动地加以展现;“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游东田》),葱茏茂盛的阡阡远树,是心之放旷,布散纷扬的漠漠生烟,是情的归依;“泱泱日照溪,团团云去岭”(《新治北窗和何从事》),天泱泱以垂云,浩浩苍天映射着太阳的光华,一涧溪流熠熠生辉,朵朵白云荡至远方,消释在朦胧的山岭顶端。

叠字对的运用也使所体之物形象鲜活,富有造化的灵动之美。“轻蘋上靡靡,杂石下离离”(《将游湘水寻句溪》),“靡靡”形容蘋的柔弱,“离离”写出石之独立,绘物妥帖自然;“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始出尚书省》),“沉沉”写柳的茂盛,“泥泥”写露的沾濡,体物精工;“飒飒满池荷,翛翛荫窗竹”(《冬日晚郡事隙》),“飒飒”对“翛翛”,一体风之声,一状竹之敝,风若有形,竹似有影;“新叶初冉冉,初蕊新菲菲”(《咏落梅》),“冉冉”现出新叶的柔弱低垂,“菲菲”刻划花蕊的娇羞美艳,体现植物内在的生命张力;再如“夜条风淅淅,晚叶露凄凄”(《失题》),“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秋”(《侍筵西堂落日望乡》)等诗句皆能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用恰如其分

作中对偶句的大量使用存在紧密联系。本文试从言对、事对、反对三类对偶形式分析其五言诗之平衡对称美。

关键词:谢朓;五言诗;对偶;对称美;平衡美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载:“唐子西曰:‘三谢诗,至玄晖语益工。’”谢朓的五言诗之所以工整,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谢朓善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其诗作富有平衡对称之美。下面,我们分别从言对、事对、反对三个方面分析谢朓五言诗的平衡对称美。

1.言语对称的形式美

“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主要指的是言语形式上的对称美,在谢朓的五言诗中,首先表现在叠字对的运用上。谢朓五言诗现存135首,其中运用叠字对的有26首。作为以山水诗著称的诗人,谢朓擅于运用叠字对强化画面的立体感和深邃感:“?眇眇苍山色,沉沉寒水波”(《出藩曲》),以“眇眇”绘山之远,极写视野之广,以“沉沉”状水之深,尽展天之寒,山对水,“眇眇”对“沉沉”,呈目之所极,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

运,当然也要影响李商隐的文学创作。“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文学发展的最重要背景之一,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晚唐文人的命运及文坛的走向。在受牛李党争影响的文学家中,李商隐堪称典型,他的生平经历、创作过程、心理状态以及诗文作品都与这一历史事件有着重要联系。”

反映牛李党争是李商隐作品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李商隐现存作品中,既有表达对牛李两党重要人物态度的,如热烈称颂李党的领袖人物李德裕“建靖难平戎之业,垂经天垂地之文”的《樊南文集·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等,表达深切悼念主张铲除宦官、削平藩镇的牛党重要人物刘蔶的《哭刘》、《哭刘司户》等;也有表达自己对争权夺利、攻击倾轧的党争极为厌恶,讽刺某些人利用党争幸居高位,专权横法的丑恶行径的《井泥四十韵》、《蝇蝶鸡察莺凤等成篇》等;既有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努力为自己向令狐綯表白的《寄令狐郎中》、《上时相启》、《上兵部相公启》等文书,也有表达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顽强意志的《题小松》等。

在李商隐作品中,浓浓的感伤情调贯穿其整个创作历程。这种感伤情调虽形成于早年家世衰落、父亲早亡、家姊不幸等,但真正促其走向浓郁的还是牛李党争。李商隐从初次拜谒令狐楚于东都洛阳到废职于盐铁推官,其中十居幕府,地域遍及东西南北、中原边疆。正是这种长期寄人篱下、远离家人、辗转漂泊、颠沛流离的生活,大大加重了这种感伤意味。表现在其创作上,载体由单纯的诗歌扩展到他的骈文,如《奠相国令狐公文》、《祭处士房叔父文》、《与陶进士书》、《为濮阳公与刘稹书》;内涵由关注政治现实转变为着重书写个人身世和人生感慨,如《祭裴氏字姊文等》、《祭小侄女寄寄

文》等。

朦胧意向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题”诗在李商隐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无题之意,本是找不到更合适的题目来表现而无题,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表现因爱情间阻而引起失意、幽怨、感伤、幻灭等情绪是其总主题。但是在这总主题却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使得无题诗的意象朦胧,以至于一直困扰着后来的研究者。综观李商隐的无题诗,其带有自喻性质的《八岁偷照镜》,抒写仕途不畅、怀才不遇的《照梁初有情》、《何处哀筝随急管》、《重帷深下莫愁堂》,感叹世无知音的《白道萦回入暮霞》,向令狐綯示好以求仕进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等,借爱情表达政治理想和抱负,是与他在牛李两党纷争中仕途艰难、生活困窘却又少人甚至无人理解、因无处诉说而难以诉说有着必然的联系。王蒙在他的《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就认为,“无益无效的政治关注与政治进取愿望,拓宽了、加深了、熔铸了他的诗的精神,甚至连他的爱情诗里似乎也充满了与政治相通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智亭.李商隐与牛李党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04),P67。

[2]刘学锴.李商隐论传[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P538。

[3]钟铭钧.李商隐诗传[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P64。

——牛李党争与李商隐的[4]阚文文.政治漩涡中的诗人—

思想性格.兰州学刊,2008(4),P177。

158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