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人物思想-期末

评分:

_________

SHANGHAI UNIVERSITY

摘记:

课程论文 COURSE PAPER 明末清初人物与思想 课程明末清初人物与思想 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学号 学生姓名 郑成功与台湾

在明末清初的交替之际,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就是现在的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本文将对郑成功以及他的成就做出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和认识。

关键字:

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清复明

正文: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明末清初这个时期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那个时代的人物思想和社会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我主要就郑成功这个人以及他的生平事迹做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分析。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郑成功的父亲,是当时的一个海商,并且还是当时一个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郑成功是他的父亲,在日本做贸易的时候,和他的母亲相识,并且结为夫妻,在日本生下了他,所以后人说郑成功是日本人,也并非完全不对,他算是一个中日混血。六岁以前,郑成功和母亲在日本生活,后来他的父亲被明朝任命为官后,被父亲接回国内,在福建生活。郑成功学习认真,考取秀才,随后被送到金陵求学,并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

在明朝灭亡,清廷上台以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和其兄弟郑鸿逵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1645年七月改元“隆武”。随后郑芝龙将儿子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并受到了隆武帝的重视,还赐给他当时的国姓,“朱”。自此,他便掌握了兵权,开始了抗清。但是他的父亲却并没有反清复明的意思,还受清廷的诱骗投降于清廷。谁料清廷毁约,在郑芝龙投降以后便进攻他的家乡闽南南安。因此次战役中,郑成功的母亲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在随后的反清复明的生涯中,并不顺利。刚开始,郑成功只能先从扩大自己的实力开始,他到处招兵买马,当时虽然也有很多地方势力一起在实行反清复明的大业,但是大多都是各自为政,并不能统一势力,所以大多数都被清军逐一击破。在不断的发展中,郑成功拥有了一支实力不小的军队。由于当时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队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军阀。郑成功虽然拥有较完善的军备,

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不得已,郑成功只能选择南下,扩大自己的势力。在接下的几年,郑成功就不断的在我国的沿海南部,进行着扩大自己的势力的同时,实行着自己的反清复明的大业,不断地与清政府进行着军事斗争。有胜利有失败,双方始终是相持不下。

在不断地和清廷的抗争中,郑军逐渐壮大,于是郑成功决定进攻南京,率领着大军北上,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开始了江宁白土山之役,一时江南震动。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到这里,就是被我们后人所熟知的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段历史故事。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这样一个历史性的伟大壮举,却是因为郑军被打败以后,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在郑成功决定收复台湾的时候,军中将领并非全部都同意他的这个想法。他手下的将领和军士反对他复台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红夷势大,二、气候不适,这也确实是两个严重的问题。其实我认为,将士们不愿意支持郑成功收复台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大家都清楚,如果郑军大举进攻台湾,一旦失败,必定客死他乡,成功了,那必定会在台湾扎根发展,那么再回到国内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但这是为“将”者所考虑的,在他们看来,军事因素在军事行动中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而郑成功作为整个郑氏集团的“帅”要考虑的还有更多因素,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从整个郑氏集团的最高利益出发来做出决策。在那时内部人心涣散,外部清廷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假如只因些许困难而踌躇不前,等清廷再次来战,自保尚有问题,谈何抗清大业呢。所以,为了摆脱这种窘境,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郑成功作为整个集团的领导者,“他知道得台可为百年不拔之基,足食足兵,才有反攻复国的希望,所以不恤人言,亲率了他的二万五千海军毅然前来”,“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这表明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为整个郑氏集团乃至是为整个残存的南明政权寻找新基地,开辟新局面,以为抗清事业之续,而绝非张煌言所说的要当扶余之虬髯、朝鲜之箕子。加之郑成功平时就有用法严峻的习性,虽然众将极力反对,但在郑成功的毅然专断下,收复台湾之壮举顺利成行。

在台湾岛被荷兰殖民三十余年后,终于再一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虽然当时还没有完成祖国大统一,依然有着明清两大势力,但是起码,因为郑成功的这一

壮举,台湾属于中国了。

虽然一直在奋力的反抗,但是毕竟大势已去,明朝的残余势力已经变得相当的薄弱了。在顺治帝驾崩,康熙登基以后,实行了“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这些噩耗接二连三的传来,再加上郑军刚到台湾,水土不服,将士们士气低下,郑成功不久便病急告危。于康熙元年去世,年仅39岁。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执掌政权,但是也是好景不长。郑氏集团在台湾岛执政了23年后,还是被清政府收复了,自此,台湾岛真正的回到祖国的大版图中,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

英雄主义历史观是该为人所批判的,因而要正视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郑成功一生在历史长卷中留下的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莫过于收复台湾一事。然而,当我们再回过头去审视这段历史时,却发现其内里并非如其表面一般的光辉灿烂,郑成功原来是被迫去收复台湾的。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肯定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正是郑成功的高瞻远瞩,专断地去收复台湾, 才使得历史朝着一个正确的轨道前进。因而我们通过回望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或得以更好地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所带来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影响。

从古至今,王朝在一代一代的更迭不停,改朝换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正是每一次的时代与时代的更迭之际,才会造就出一代一代的英雄才人。这个时代,造就了郑成功,而郑成功,造就了我大中华的统一。

历史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我们没有资格去批判他的对与错,我们能做的,只有去向他学习。而这些能在历史的沉淀中浮现出来的人们,我们都应该怀以敬畏的心,了解他们,学习他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参考文献:

毛一波 :《郑成功复台的历史意义》,台湾商务印书馆

杨英 :《从征实录》,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陈碧笙 : 《郑成功收复台湾战史研究》,九州出版社

江日升 :《台湾外记》 卷5,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