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综合专题复习⑵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姜张木/浙江省上虞中学 312300

一、考核方向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用地理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是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进行文字正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也是地理学科高考考核的能力之一。因此,地理计算能力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地理计算试题也是文综(地理)高考的常见试题。地理计算试题能考查考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能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地理计算试题涉及的本学科知识内容较多,同时在解答中有时还会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地理计算类型多样,常见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地理计算试题以其可选用的材料内容丰富、信息载体简洁、题型灵活多变,而成为近年文综(地理)高考的常见试题。复习中要扎实掌握和理解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精选典型的例题进行训练,学会地理计算试题解答的一般思路、方法与技巧,尤其要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抓住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因此,加强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养成良好的学科分析思维习惯,进行必要的一定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专题复习的主要目标。

二、思维向导

尽管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题型和难度相对稳定,地理计算(特别是时间的计算)的试题经常出现,考查的学科主干知识也相对集中在地球运动规律和时间(地方时、区时)计算等内容,但其提供的图表等信息材料在不断变化,试题设计新颖多变,考生在高考试场的特定环境中解答往往比较困难。要提高解答地理计算试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其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和方法。解答地理计算试题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平时对地理计算试题的训练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基本途径。不管地理计算试题的信息材料如何提供、试题如何设计,其考查的知识内容仍然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以及考查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考查学科的分析和思维方法。地理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该专题复习的关键是对地理计算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整理同一类计算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1.地球和地图

2.等值线

3.地球运动规律

4.时间

5.水文、水系

6.社会经济现象

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地理计算试题的计算内容和计算要求多变,但难度基本保持在中等水平要求。对地理计算内容的复习备考,储备地理计算内容涉及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了解相 1

邻学科的常识性知识是解题的基础,掌握地理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是解题的的关键,平时设计和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基本途径。

三、典题剖析

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对地理计算能力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集中在时间的计算上,如文综全国卷Ⅰ除2005年没有时间计算的考题外,2000—2007年其他6年试卷中都有相应的考题(一组,3题选择题左右)。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地理计算能力考查的知识内容也出现了对社会经济现象计算的考题,如2005年全国卷Ⅱ的三种农作物收益比较、2006年全国卷Ⅰ的4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比较等。分析、讲评地理计算试题,学会、掌握地理计算试题解答的一般思路、方法与技巧,是突破该类试题成为得分“瓶颈”的关键。

【例1】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1)~

(3)题。(2006年全国卷Ⅱ)

图1

(1)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③ D.④

(2)④地位于( )

A .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 D .副极地低压带

(3)8月23日,②的昼长约为( )

A .24小时 B.22小时 C .20小时 D.18小时

【命题意图】以四地日出时间曲线图为命题本题,考查考生对各地年内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出现极昼(或极夜)时间等学科主干基础知识。本题提供的地理图像新颖,读图要求也较高,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简 析】(1)摩尔曼斯克(约33°E ,69°N )是俄罗斯境内位于北极圈内北冰洋沿岸的一个著名港口。因3月21日这天全球昼夜平分,各地均于当地地方时6:00日出,此后,太阳直射点进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延长,日出时间相应提前。摩尔曼斯克因位于北极圈内,在6月22日(夏至日)前后一段时期为极昼,故最符合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的曲线应为②。(2)④曲线在3月21日至6月22日这一时期内,每天日出时间提前,白昼渐长,但无极昼,故可先判断应属北半球北极圈以南地区,再据图判断该地夏至日昼长超过18小时,参考教材“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分布”图的信息(60°N 夏至日昼长18时29分),可进一步确定该地应在60°N 附近,故选D 。(3)根据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可知,以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为对称,8月23日的昼长应大约等于4月21日的昼长。欲求4月21的昼长,需先找其日出时间。从图中可读出4月21日的日出时间大约是2:00,故其昼长应为:(12-2)×2=20 2

(小时)。解答本组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地球上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范围和时间、同一地距两分、两至日天数相等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即以两分、两至日为中心对称分布)。

【易错提示】解答(1)题错误,主要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误以为只有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这一天能出现极昼,而错选C 选项。摩尔曼斯克纬度约69°N ,可以在6月22日(夏至日)前后一段时期为极昼。解答(2)题错误,主要是不了解教材中提供的“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分布”图示信息(60°N 夏至日昼长18时29分),或不能以学校所在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参照去排除错误选项,而错选B 或C 选项。④曲线所示地夏至日昼长超过18小时,可判断该地纬度较高, 排除南半球的地点A 选项和北半球纬度较低的地点B 和C 选项。解答(3)题错误,主要是图示中没有8月23日的日出时间,考生不能利用同一地距两分、两至日天数相等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即以两分、两至日为中心对称分布)的知识规律,去进行正确的筛选, 而导致错选其他选项。8月23日的昼长应大约等于4月21日的昼长, 从图中读出4月21日的日出时间大约是2:00即可解答本题。

【参考答案】(1)B (2)D (3)C

【例2】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2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2006年全国卷Ⅱ)

益 元

距城镇(市场) 的距离 城镇(市场)

图2

(1)X 、Y 、Z 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 .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 .丙、乙、甲

(2)在距离城镇OJ 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 .E 、F B.F 、G C .E 、H D.F 、H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

A .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 .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命题意图】本组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理论,图象材料设计新颖,试题参考人教版选修教材中的城市功能区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进行命题。以文字材料和坐标图的形式给出农作物收益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关系,旨在考查考生对地理图像和文字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相应的地理计算能力。如果考生不能对信息材料进行一定的有效处理,试题有一定的难度。

【简 析】本组题是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灵活应用。把三种不同的农作物市场价格、生产 3

()

成本和运费综合进行考虑,其考查意图就是用地理数据去说明经济活动布局的合理性,考查考生 的数理推理能力。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用地理数据说明地理事实,体现了学科学习的 价值和功能。试题的文字资料表明: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作物收益只 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排除了其他因素,并展示了计算公式。根据文字及图示信息,

镇最近时(O—G) ,收益最高;作物Y 距离城镇居中时(O—I) ,收益也居中;作物Z 距离城镇最远时(O—J) ,收益最低。

【易错提示】考生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薄弱是本组题失分和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能否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答好试题的关键。从材料中可得出:甲、乙、丙三种农产品的产值关系是甲<乙<丙,单位产值最高的是丙,运费亦最高;单位产值最低的是甲,其运费最低。能否有效地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是答好本题的根本,此题可有效借鉴城市地租理论曲线,丙、乙、甲可分别类比城市中的商业、居住和工业用地曲线。

【参考答案】(1)D (2)C (3)A

四、创新演练

(略)

4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