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级别

思维的级别

就像智力一样,我们可以用智商来测量、分类,思维也可以测量和分类。个人具有思维开发的潜力而长期处于一种未开发状态,这是个人的悲哀;领导者位居高位,需要与高瞻远瞩对应的思维水平却未达到相应思维层级,这是组织的悲哀。因此,领导者需要识别思维的级别,探究各层次思维的典型特征,并据以判断自己思维所处的位置。

理查德 保罗和琳达 艾尔德将思维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鲁莽的思考者。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处于这个阶段。他们不清楚思考在生活中的作用,对思考所必需的因素毫无概念,对思考过程中的假设、概念、推断等一无所知,常常对自己的信念视若真理。

第二阶段,出具挑战意识的思考者。如果一个人开始意识到时思考中的问题引起了生活中的问题,则开始进入“出具挑战意识的思考者”阶段。该阶段思考者不再对自己的思维熟视无睹,开始意识到拙劣的思考会威胁我们的生活,有时会导致终身的痛苦,有时会害人又害己。他们开始对思维有关问题进行反省思考,例如我是如何思考的?我们赖以思考的大脑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成熟的思考或高质量的思考应该具有哪些鉴别标准?我们的思维是不是欺骗了自己?另外,该阶段的思考者也认识到,改变自己的思考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挑战,需要对自己的日常习惯进行深刻和艰难的变革。

第三阶段,入门级思考者。入门级思考者开始幡然醒悟,深刻认识到未经开发和训练的思维已导致自己深陷拙劣思考的泥沼,开始明白思维问题的严重程度。因此决定积极地决定接受挑战,并愿意朝着思考者的方向发展。

第四阶段,锻炼中的思考者。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良好的思维锻炼就像练习篮球、网球或芭蕾舞,需要全力以赴进行日常练习和强化,才能导致思想的进步,这时则开始进入“锻炼中的思考者”阶段。对于该阶段的思考者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思维锻炼的方法。思维锻炼的方法林林总总,种类很多,但并非每种方法都很见效,也不是每种方法都具有同等效果。

(2)思维锻炼的毅力。每个人开始做一件事情,尤其是需要长期练习的事情,似乎都不难,但一以贯之并长期坚持下去则很难。一般而言,做事的动力开始源于利益,前期依赖兴趣(1-2天),稍后则需要毅力(3-21天),然后则是习惯(21天之后)。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尽管习惯是不竭的动力之源,但习惯的生成却离不开毅力的作用。

(3)思维锻炼的计划。按照明茨伯格的观点,每个管理者都是“日程表的奴隶”,如果不能排上管理者的日程,即使重要也会被束之高阁。因此领导者需要有一份“思维锻炼的计划”。这份“思维锻炼计划”可以是针对个人,也可以延伸到整个组织。无论是个人或组织的思维锻炼计划,都需要遵循计划制定的原则,最好有专家辅导,量身定做。

(4)思维锻炼的管理。领导者并不匮乏管理的知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领导者思维

锻炼的优势。领导者可以制定思维锻炼的计划,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加以练习,并为每天的改进重新设定策略。良好的理论、良好的练习以及良好的反馈是对于思维锻炼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阶段,高级的思考者。两位作者提出了六级思考者的名称,对于前面四个级别的思考者分别进行了论述,尤其是对于第四阶段思考者泼墨颇多,不仅给出了定义,同时提出了一些锻炼思维的方法。但对于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的思考者,作者只是给出名称,却并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我们估计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全书论述的主题是批判性思考,

第五阶段(高级思考者)和第六阶段(大师级的思考者)也当属于“批判性思考”之列;第二,人的思维过于复杂,思维水平只有最好,没有更好。如果将最高阶段的思维者加以描述反而是加以限定。第三,正如《道德经》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到了高级思考者阶段可谓“悟道”了,因此不可说,难以说。这里,我们认为,只要思考者持续不断地使用理性思考的标准,即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广度、重要性、精确性和公正性等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检查,不断地使用这些思维质量标准要求自己,则进入了“高级思考者”的行列。

第六阶段,大师级的思考者。如前所示,大师级思考者的思维难以描述,只有经历了

第四阶段,就会自动接近“高级思考者”和“大师级的思考者”,大师级的思考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等着你自己去体会。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