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4日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 吴新雄

2011年02月28日19:35 来源:《江西日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回顾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省生产总值9435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1226亿元,增长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75.5亿元,增长3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1.9亿元,增长21.7%;外贸出口134.2亿美元,增长8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2.9亿元,增长1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3%。其他主要指标全面或超额完成。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标志着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实现五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四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三年翻一番,出口总额两年翻一番。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大丰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五年增长1.3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3.5%,五年增长1.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9%,五年增长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9%,五年增长1.4倍。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0.6%,五年增长4.5倍。三次产业比例由17.9∶47.3∶34.8调整为12.8∶55∶32.2。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由2005年的1559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3088公里。铁路营运里程由2307公里增加到2735公里,高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新建扩建一批民航机场,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由136万人次增加到563.6万人次。统调电力装机由672万千瓦增加到1349万千瓦,基本形成500千伏输变电主网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五年来,全省设区市建成区面积扩大36%,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304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25万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南昌、景德镇、宜春、新余、吉安、赣州、萍乡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新余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一批城市防洪、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解决了7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户户通电、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在4.6万个自然村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800多万村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

——生态环境展现新优势。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60.05%提高到2010年的63.1%。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3%提高到80.3%。11个设区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7.8%、51.6%。五年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5.6%提高到2010年的50.1%。国民教育“两基”达标全面完成,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81.64万人。人才跨省流入与流出比由1∶1.04转变为1.4∶1。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五年累计建设县级标准化医院78个,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由1.98张增加到2.9张。中国红歌会、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影响广泛,一批优秀艺术精品在国内外荣获大奖。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省运会。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620元增加到2010年的15481元,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66元增加到5789元,年均增长12.1%。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5.58平方米增加到32.66平方米。通过实施民生工程,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四个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引领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重大战略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围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制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和18个专项规划,编制了《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完成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湿地候鸟、鱼类洄游、江湖关系等“六大课题”研究。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组织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积极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推进了一批以“两核两控”为重点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5558亿元,占全省的58.9%。

(二)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50亿元,相当于建国以来至“十五”期末投资总和的2.4倍。先后开工建设项目4.93万个,建成投产4.3万个,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新增高速公路1529公里,总里程居全国第9位。完成国省道改造5000公里,农村公路硬化5.6万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28公里,铁路网密度居全国第12位。先后实施了昌北国际机场扩建、赣州机场迁建、景德镇机场改造,开工建设宜春明月山机场。西气东输二线江西段、省天然气管网一期等重大能源项目开工建设,井冈山华能电厂二期、黄金埠电厂、丰城电厂二期、“九站二十八线”主网架、川气东送江西段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廖坊水利枢纽及灌区一期、居龙滩水利枢纽、鄱阳湖二期防洪前五个单项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完成国家专项

规划内66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江铜30万吨阴极铜扩建、新钢300万吨薄板、星火30万吨有机硅、江钨1000吨高比重硬质合金、晶能光电100亿粒LED芯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昌高教园区新校园、江西艺术中心、省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江西日报大厦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三)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积极实施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高新矿产经济工程、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和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特色工业园区。通过五年努力,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达到4个,其中有色产业超过2000亿元;光伏、绿色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家,其中江铜达到86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34个,其中超200亿元的13个,超600亿元的1个。全省工业增加值由1455.5亿元增加到4359.2亿元,年均增长19.8%,占GDP比重由35.9%提高到46.2%。大力推进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五年来,先后引进2家外资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14家保险公司、14家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入赣。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6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88家、村镇银行14家。南昌、九江、赣州、上饶等地方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由4511亿元增加到11908亿元,贷款余额由3064亿元增加到7843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2家,总数达到37家。推进南昌(深圳)农产品、九江港区、江西供储等重点物流中心建设,形成了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商贸物流企业。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龙虎山、龟峰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2010年全省旅游接待突破1亿人次,达到1.0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18亿元,五年分别增长1.14倍和1.56倍。

(四)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五年累计发放农业“四项补贴”163.53亿元。通过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等措施,耕地保持占补平衡,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390.94亿斤。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肉类总产308万吨、水产215万吨、水果297万吨、禽蛋52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25.9%、28%、128%、23.3%。深入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由2005年的204家增加到2010年的472家,直接带动农户356万户。加快推进城镇化。全面开展了县以上城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全省设区市近期建设用地控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序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居住环境,省会南昌及各中心城市辐射力和承载力增强。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一批中心镇、示范镇迅速发展。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7.1%提高到2010年的44.8%,五年累计增加城镇人口400万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22个,比2005年增加21个,其中丰城市、贵溪市、青山湖区超20亿元,南昌县超30亿元。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507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妥善安置职工47.22万人,累计发放、补缴“一补三险”资金125.07亿元;农垦、粮食、农业、水利、林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七大非工业系统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在全国率先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全面完成,产权明晰率达到98.5%。全面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制度、财税金融体制、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新增就业贡献

率分别达到64.3%和90%。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6.4亿美元,世界五百强企业有40家落户江西;累计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5807.1亿元;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634.9亿美元,其中出口377.1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1.8亿美元。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等重大招商引资平台影响不断扩大。九江、南昌、赣州出口加工区批准设立并封关运营;南昌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并投入运营。九江城西港、上饶口岸作业区建成运营,海铁联运线路增加到11条,开辟了3条国际(地区)航线。区域合作进一步密切。对口支援小金县任务提前一年完成,援疆工作扎实推进。

(六)坚定不移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从2007年起,按照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倾斜的原则,累计安排财政资金600亿元,围绕就业、社会保障等八个方面,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3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施小额信用担保贷款,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8亿元,连续8年保持全国领先,扶持创业带动就业110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较大幅度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9万人,在11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妥善解决了20多万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和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的养老保障问题。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三张网”全覆盖。大力实施“光明·微笑”行动,累计为16.6万例白内障患者、6747例唇腭裂患者实行了免费手术治疗。开展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五年累计建设廉租住房14.28万套、经济适用住房9.49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4.8万户,改造城市棚户区134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9万户。完成25万库区、深山区群众移民扶贫搬迁。大力推进和谐平安江西建设,强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涉台事务、气象测绘、防震减灾、统计审计、检验检疫、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管、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方志档案、决策咨询、社科研究、参事文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人道援助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35件,制定和修改政府规章117件。在全省开展了“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活动,累计依法精简取消省级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314项,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建立健全了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和投资创业服务体系,在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93%的乡镇(街道)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站,政府服务发展、服务创业水平明显提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扎实推进勤政廉政建设,执政为民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经受了多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成功抗击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事实再次证明,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富有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的江西人民,有能力有信心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

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欠发达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地区发展还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力还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统筹城乡发展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政府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努力解决。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纲要(草案)》提出了全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我省发展的趋势和现实条件,《纲要(草案)》提出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15年达到1.8万亿元,力争达到2万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15年达到2600亿元,力争达到3000亿元。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阶段性目标,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二)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围绕上述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相应的重大举措。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新增百亿斤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等,力争五年新增粮食产量50亿斤。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实施千万亩高产优质油茶、千万亩果业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围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筑经济发展新脊梁。引

进先进技术和战略合作者,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建设锂电、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生物、核能、高新技术陶瓷等重大产业项目。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做强做大有色、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建设铜、钨、稀土等若干国家级产业基地。围绕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拓展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大力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整合旅游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努力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

加速推进城镇化。加快构建以鄱阳湖城市群、沿沪昆线城镇密集带和沿京九线城镇密集带“一群两带”为支撑的城镇体系,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实施百城供水、城镇电缆下地、城市道路通达、城市燃气、城市防灾减灾、城市公交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支持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向“全国百强县市”、“中部二十强县市”目标迈进。

加快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高速铁路和干线铁路建设,构建“五纵五横”铁路网,努力实现县县通铁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建成以“三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实施4000公里国省道改造工程,完善提升“十纵十横”干线公路网。实施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推进“一干七支”机场建设。增强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重点实施核电工程、常规火电建设工程,输变电主网架建设工程,推进农村新一轮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标准化堤防建设等工程。推进信息化建设。重点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智慧工程、政务网“乡乡通”建设工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通过实施这些重大项目,到2015年,我省基础设施将出现四个标志性变化:即铁路营运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突破2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统调电力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鄱阳湖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二期、工业千万吨标煤节能、农村清洁等工程。开展低碳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提高全省生态文明水平。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纲要(草案)》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民生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主要举措。主要包括:围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认真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幼儿园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扩充、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高等学校提升质量、城镇新区教育园区建设等工程。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动漫、演艺娱乐、现代传媒等重点文化产业,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重点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省市县级和社区标准化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重大政策措施

围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重点落实六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围绕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构建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机制。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找准投资和消费的结合点,着力实施一批既有利于扩大投资,又有利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带动消费的大项目、好项目,使投资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围绕增加群众收入,积极扩大就业,鼓励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合理调整分配结构,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落实专项消费补贴及生活补贴等措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收入水平;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完善住房补贴制度,努力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通过不懈努力,使人民群众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基本实现同步增长。

二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用好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率先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开展绿色GDP核算、生态补偿、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排污费改环境税等改革试点;完善扶持创新创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自主创业能力建设;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三是围绕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实施综合性改革政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财政、土地、人口、产业、投资、环境等差别化配套政策,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等。

四是围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要素市场等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依法简政放权、权责配套;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资产证券化和产权多元化;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等。

五是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不断提标扩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及工资制度改革等;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健全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六是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创新招商方式和投资促进机制,以产业链招商和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加快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物流园区等平台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降低商务成本;推进“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畅通协调机制,构建现代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境内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形成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的投资政策

和体制环境。

三、2011年的工作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经济规模,做强经济实力,优化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努力做到“三个突破、八个提高”。“三个突破”: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八个提高”:一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3%提高到13.8%。二是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84.3%提高到85.2%。三是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6.2%提高到47.7%。四是提高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69%提高到70%。五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7.8%提高到8.2%。六是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重,由25%提高到30%。七是提高城镇化率,由44.8%提高到46.4%。八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下降3%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减少1%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切实抓好“三农”工作。严格保护耕地,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土地复垦开发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0万亩左右。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着力提高单产水平,粮食总产达到405亿斤。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力争油料产量达到120万吨、水产232万吨、肉类321万吨、蔬菜1100万吨、水果350万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活动。全面修复水毁水利工程,突出抓好唱凯堤、中潢圩等9条重点圩堤和24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赣抚平原、鄱湖、潦河等12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农田灌溉“润田工程”,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44万亩、改善294万亩。加快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山口岩、伦潭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蓄滞洪安全建设工程,抓紧做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做好白梅水利枢纽工程的推进工作。突出创品牌、上规模、深加工、建基地、带农户,有效整合农业产业化资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力争规模以上加工型企业达到280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80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

争达到14000家。抓好2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继续选择8000个自然村点开展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实施2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60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30亿元。重点抓好南昌航空城和中国直升机研发制造基地、江铃年产30万辆整车、瑞晶3GW太阳能电池、赣州孚能科技汽车动力电池、晶能光电大功率LED材料及芯片扩建、中石化1000万吨扩能、青峰药业抗病毒新药、星火年产20万吨有机硅单体扩建等重大产业项目。强化稀土、钨等高新矿产资源的集约开发和利用。力争全省千亿元以上产业达到5个,光伏、汽车、电子信息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通过科技创新、扩大开放、强化质量、开拓市场、裂变扩张等措施,做强做大优势骨干企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4个,其中江铜集团突破1000亿元。支持各市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错位发展,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力争全省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00亿元,增长30%;工业增加值2800亿元,增长20%。其中南昌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新增超200亿元园区6个、超100亿元园区7个,超百亿元园区总数达到41个。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金融业发展。力争全年引进省外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1-2家,组建5-7家农村商业银行,3-5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或改造2000个标准农家店和5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抓好100家交易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抓紧实施弘洲绿色农产品物流港、和通现代物流园、赣州综合物流园、上饶现代综合物流中心、赣西物流中心、鹰潭现代物流园等项目。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山水旅游、乡村旅游和温泉休闲度假游。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重点推进中信庐山西海旅游项目、三清山枫林旅游综合服务区、武功山综合旅游开发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形象宣传,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搞活旅游商品营销,培育1-2个具有全方位服务功能和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集团;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打造跨地区、跨省际、多看点的黄金旅游线路。力争旅游人次达到1.2亿,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

切实抓好物价调控和市场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通过发展生产、稳定供给、有效降低农产品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多种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扎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铁路建设,抓好杭南长客专、武九客专、合福客专、向莆、衡茶吉、九景衢、京九向塘以南段电气化改造及新余、萍乡、高安铁路专用线等16个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加快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加强公路建设,抓好南昌至德兴、永修至武宁、南昌至奉新、厦坪至睦村、吉安至莲花、赣州至崇义、寻乌至全南、抚州至吉安、资溪花山界至里木等28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力争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600公里;实施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500公里,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加强民航机场建设,全面完成昌北机场扩建,开工建设上饶三清山机场,续建宜春明月山机场,开展改扩建井冈山机场、赣州新黄金机场和新建赣东南机场前期工作。加强航运建设,续建赣江石虎

塘航电枢纽工程和南昌至湖口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加快九江、南昌等重要港口码头建设,启动赣州港水西综合货运码头建设,推进新余至新干赣江码头货运通道、鄱阳港务区建设。加强能源建设,开工建设彭泽核电一期,做好万安核电前期工作;建成景德镇电厂1台66万千瓦、贵溪电厂1台64万千瓦“上大压小”机组和西气东输二线江西段等项目;建设九江电厂1台66万千瓦“上大压小”机组等项目,推进抚州电厂、黄金埠电厂二期、安源电厂“上大压小”、贵溪电厂和九江电厂第二台机组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发展风电、水电。力争全年新增电力装机135万千瓦,全省统调电力装机达到1484万千瓦。加强输变电网架和城乡电网建设,推进南昌特高压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抓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二期、省科学院研发中心、南昌大学一附院急诊创伤抢救中心等项目建设,省奥林匹克中心、省民俗风情展演中心、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加快推进城镇化。科学编制城市群、城市带和市域体系规划,今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和报批。积极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努力在城市风貌、城市格局、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产业、城市管理等方面创造特色、提升水平,力争全省四分之三设区市进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四分之一设区市进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50%以上的市县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完善城市设施功能,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困难,努力形成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房和普通商品房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积极有序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努力打造具有江西鲜明特色的一流生态优势

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禁止在鄱阳湖核心保护区和“五河”源头保护区搞开发建设。省财政增加安排3120万元、总量达1.35亿元,对“五河”源头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进行奖励。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力争完成造林300万亩以上。抓好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完善配套和运行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和责任措施,开工建设3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力争全省县(市)污水收集率达到60%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8%。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新增3万个自然村、500个集镇和21个县(市、区)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力争今年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6%, “五河”及东江源头保护区内监测断面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以上。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严把项目准入关,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对钢铁、水泥、化工、冶炼等重点行业加大监控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企业节能改造,实施“十二五”工业千万吨标煤节能工程和“百千万企业节能行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重点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园区申报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力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39个工业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推进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实施好100个循环经济项目,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继续巩固和深化507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果,充分利用已改制企业招商引资、兼并重组、嫁接改造,促进企业裂变发展。扎实推进农垦、粮食、农业、水利、林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七大非工业系统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将省与市县负担补助资金的比例由6∶4调整为8∶2,完善药品招标配送改革。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做大做强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抓好国家在我省实施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增加安排

2.55亿元、省财政总量达到6.33亿元,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亩每年10元提高到15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发展农村金融,增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在符合条件的市县开展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综合改革试点。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筹办好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充分利用重大招商引资平台,扎实抓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主动对接海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力争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217亿元。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力争全省出口完成161亿美元。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大力推进境内外能源资源矿产勘探开发。力争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突破12.6亿美元。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密南昌-香港、南昌-台北航班。推进昌北国际机场航空货运枢纽中心建设、九江港口岸开放。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准入障碍,依法全面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和行政审批事项,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力争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800亿元,上缴税金1050亿元,分别增长15.5%和40%。

(五)协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落实好《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重。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好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抓好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维修改造建设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文化遗产和版权保护。进一步打响中国红歌会、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品牌,扩大影响。加强卫生、体育和人口计生工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强公共医疗服务能力。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全面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强重大疾病防治,突出抓好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精心办好第七届全国城运会和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加大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做好残疾人就业、教育、康复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社会稳定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快省减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灾害应急机制和预案体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排查化解机制。积极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整合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加强对网络的动态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严打整治力度。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筹集财政性资金350亿元,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八个方面办好66件实事。一是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坚持以创业带就业,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亿元,重点用于扶持创业。加大就业和技能培训力度,更好地以培训促就业,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通过就业提高生活水平。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分别增加到610万和30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增加150元。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到24个县(市、区),为试点地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基础养老金,为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农民每人每年补助个人缴费30元。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参保人数达到355万。提高参战参试人员、企业军转干部等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居委会干部和“三院”工作人员补贴。三是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城市、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月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13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年标准分别提高到1560元、2400元。城镇“三无”特困群众月人均供养标准提高50元;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将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未参保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国有农林水困难企事业单位未参保退休职工、20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月人均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元;为15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与服务。让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四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三张网”成果。财政安排20亿元资助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财政增加安排6.8亿元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并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2%以上。财政增加安排25.2亿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参合农民住院一次报账率达到90%以上。财政安排11亿元,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整合资金1.97亿元,对血吸虫病疫区实施综合防治。对所有符合救治条件的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五是增强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能力。将普通高中助学金年平均标准提高到1500元,资助学生达到15.4万名;将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助学金年平均标准提高到3000元,资助学生17.2万名;为1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将城乡公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年均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750元、初中1000元,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年均再增加200元。安排专项资金,完成5498个农家书屋和5000个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财政安排1.5亿元,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和纪念馆。统筹安排5200万元,加快群众体育健身场地建设步伐。六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增廉租住房5.9万套、公共租赁住房2.4万套、经济适用住房4288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4万户,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686万平方米、惠及8.4万户;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省财政新增安排7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县(市、区)建设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乡村教师周转房。让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七是推进扶贫开发。财政安排3.4亿元扶持34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扶贫规划,完成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5万人移民扶贫搬迁。全面落实《关于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八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20万座。筹集9亿元解决18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加大农产品、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测力度,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更多实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责任政府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强化责任意识,以对党、对国家、对地方、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贯彻执行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增强推进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化能力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府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不断提高破解重点难点薄弱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造力。强化服务效能,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改进管理方式,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推行网上审批,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依法治省基本方针,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规则,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重点在促进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推进一批政府立法,严格依法依规制定规范性文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及时向社会公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加强政府内部的层级监督,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通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使政府的一切工作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切实提高执政为民能力。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把思想和精力全部集中到工作和事业上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和省委、省纪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从严治政,廉洁从政。政府领导带头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和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一切依法依规办事,勤政廉政、执政为民,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