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大陆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为何中国大陆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挑战性,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奖项。它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向,有理想,愿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工作者们向着人类陌生的领域大胆探索研究,开拓创新。据统计,平均一个国家在建国后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成立50年了,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

从教育方面来说,我们的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结论而轻推理,重解题而轻思考,重成绩而轻过程,重功利而轻素质等一系列弊端。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很少能培养出真正的富有创新思维,敢于探索钻研的潜心甘为科学文化事业奉献的人,相反学而优则仕,“鲤鱼跳龙门”,现代版的“范进中举”仍在频频上演。很多研究人员没有用工研究,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跟领导打交道上,想着赚钱,没有把研究作为一项理想而追求,所以很难有所成就。因此,对教育界提倡的素质教育,人们并不领情。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是许多学校无奈的选择。

从科技史的角度讲,虽说1901年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奖”,而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进北京,从此往后的半个世纪,中国都处于战乱和列强压迫之中,总体上说,基础科学研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展。解放后,在科技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改革之前处于封闭的状态。还有十年“文革”期间,国际上科技高速发展,而我们对基础研究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积累;对于一个具有世界性前瞻性的高科技项目的研究,一个需要大量的经费,另一个则需要学术积累和学术传统。

对于经费方面,据2010年统计数据,中国科研开发经费只占GDP的1.70%,

相对于发达国家2.3%(瑞典达到4%)不但比例低而且绝对数量少,如果按人均则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再者,我国目前没有制定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政府科技投入和企业科技投入还带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入在国家发展规划中没有稳定渠道。科技投入管理与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政府科技投入资金政出多门,往往项目重复和支持不足同在;成果研发和成果应用分离;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科技投入资金管理较为粗放,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

对于学术方面,我们科研工作稳定进行的时间积累远不及国外的著名的科研实验室,而且在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甄选制度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中国人的特点也许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科研人员的创新立异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不多。

总之。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球经济,知识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还要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当然不只是为了什么诺贝尔奖,更是为了我国能真正提高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