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经典问答题解析

管理学经典问答题解析

1.管理及其性质。★ 答: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认为,管理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答: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表现为A .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B .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C .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答:梅奥从霍桑实验中得出三大结论,构成他“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

(1)、认为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中以效益逻辑为重要标准,而 “非正式组织” 中以情感逻辑为重要标准。

4.企业再造理论。★

答:1993年迈克尔·海默和杰姆斯·钱皮合著《企业再造工程》一书,提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新方法—流程再造,引起世界企业界的轰动。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企业流程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答:美国工程师泰罗,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六大方面)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专业化

5、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部门化设立的基础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6.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答:霍桑实验是梅奥及其同事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以实验法来研究管理问

题,用以确定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开创了用实验法研究管理学的先河。 霍桑实验历时8年,分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

4、观察试验。梅奥从霍桑实验中得出三大结论,构成他“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

(1)、认为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7.企业文化理论。★

答: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

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有三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核心;(2)制度文化-企业作风、行为规

范;(3)物质文化-外显现象,企业文化的载体。

企业文化的功能:(1)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2)对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

(3)对员工行为有约束和辐射作用。

8.计划工作的特征。★

答:(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

(2)主导性,要使所有的其他管理职能发挥效用,理所当然的首先安排计划。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还

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9.目标管理及其特点和优越性。★

答: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

进行考核评价来说是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

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2)、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职工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

(3)、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目标管理有以下优点:

(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能有效地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10.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答: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目标设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

等四个阶段8个步骤。

1、目标建立。包括两个步骤

(1)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2)在经营单位和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

2、目标分解。包括三个步骤

(1)各单位的管理者和上级一起设定本部门的目标。

(2)部门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

(3)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商定如何实现目标的行动。

3、目标控制。包括两个步骤:

(1)实施行动计划。

(2)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方面和个人反馈。

4、目标评定。目标管理注重结果。

11.决策的基本原则。★

答:(1)满意原则,决策者不可能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都能准确预测,只能达到

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

(2)分级原则,决策在企业内部分级进行,是企业业务活动的客观要求。

(3)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决策的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反映了决策科学化

和民主化的客观要求。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整体效用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

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

12.特尔菲法。

答:特尔斐法—是美国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它克服了头脑风暴法的专家

情面而可能产生的偏见,更具客观性。其过程是聘请10-15位专家,通过函询的方法,经过

几轮的反馈,有专家们得出预测或决策的意见。特尔斐法有三个特点:匿名性,多轮反馈, 统计性。

13.决策地位和作用。★

答:(1)决策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一个组织管理工作成效大小,首先取决于决

策的正确与否。

(2)决策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决策贯穿于组织各个管理职能之中,在组织管理过

程中,每个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决策。

14.组织结构的含义。

答: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

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

15.组织工作原则。★

答:(1)目标任务原则。(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6)集权与分权

相结合的原则。

16.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答:企业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一些不适合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

(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和团结。

(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

系。

17.集权与分权的影响因素。★

答:(1)企业规模的大小。

(2)公司产品种类。

(3)公司经营单位的数量、区域分布和产品的市场范围。

(4)公司发展战略。

18.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及其优点。

答:事业部制是一种集中控制、分权管理的结构。事业部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或地区

户或顾客划分,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

分权结构。

事业部制组织的优点:

1)、权力下放,有利于高层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研究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

2)、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有利于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经营适应

能力,

3)、各事业部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4)、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19.管理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答: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六种:

(1)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和能力。(2)工作的性质。(3)工作的类别。(4)管理者及

其下属的倾向性。(5)组织沟通的状况。(6)组织环境和组织自身的变化速度。

20.管理人员的招聘渠道。

答: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

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

内部来源的优点:1)、管理者对组织情况熟悉,能很快进入角色。2)、选任时间充裕可做到

用其之长,避其所短。3)、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4)、手续简单,费用低。 内源选任也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

给不足的制约。

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 ,其优点为: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

管理革新。 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外部招聘也有缺点:1)难以准确地判断其管理才能。2)费用高。3)易造成对内部员工的

打击。

21.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

答:人员配备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

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22.彼得现象。

答:所谓“彼得现象”是指某个人被提升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表现平平。但是随着

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业绩不断改善,该人又可能再被

提升。而提升后又可能经历以前类似的过程。彼得者的重用,会引起组织效率的下降,防止

的方法是采用临时职务。

23.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

答: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表现在:

(1)知人善用的艺术。也就是用人用其德才,不受名望、年龄、资历、关系亲疏所干扰。

(2) 量才适用的艺术。帮助职工找到自己最佳的工作位置。

(3) 用人不疑的艺术。对委以重任的员工,应当放手使用,合理授权,使他们能够 对所承担的任务全权负责。

24.领导者的个人素质要求。★

答:(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对企业领导者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方面的要求。

(2)知识素质:领导现代化事业,领导者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合理的

知识结构。

(3)能力素质:领导者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具备以下能力:筹兼顾的筹划能力;多谋善断的决断能力;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循循善诱的协调能力;正确交流的表述能力。

(4)身体素质:即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25.领导的影响力。

答:领导的实质是影响力,表现为:1)法定权力—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以服从为前提,有明显的强制性。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和奖惩权。2)自身影响力—是领导者以自己的威信或改变下属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与领导职的素质,修养密切相关。包括: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26.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本质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领导理论的发展阶段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领导性格理论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2、领导行为理论阶段—侧重于领导行为的研究,领导方式、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

3、权变理论阶段—是对领导理论的动态研究,认为一种领导行为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如领导者的特点,领导的环境等。

27.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为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

2)安全的需要。这是有关人类避免危险的需要

3)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当生理及安全得到相当的满足,友爱和归属方面的需要便占据主要地位。

4)尊重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们一旦满足了他们的归属需要,他们就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28.激励过程。

答: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驱动下向目标努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这就是激励过程。

29.激励方法。★

答:基本的激励方法可以有四个方面:

一、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但是,金钱并不是惟一能激励人的力量。

二、精神激励。企业可以运用的精神激励主要有:目标激励法、环境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榜样典型激励法、奖惩激励法。

三、职工参与管理。是让职工或下属不同程度参与组织决策及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

四、工作丰富化,亦即使工作具有挑战性且富有意义。

30.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即是不断提高每个人

的质量管理素质,上至企业的董事会成员,下至企业的每一位操作工,都必须参与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责”。二是全过程质量管理;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产品产量问题,企业必须对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31.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

答: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1)目标明确原则;(2)重点原则;(3)及时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32.现场控制的必备条件。★

答:(1)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2)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3)适当的授权。(4)层层控制,各司其职。

33.零基预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答:零基预算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都视为是从零开始的,重新编制预算。预算人员以一切从头开始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需要,安排各项活动及各个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采用零基预算应注意的问题:

(1)零基预算思想要扎根于管理人员脑中。

(2)主持者要能把握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

(3)摆脱传统思想,发扬创新精神。

(4)防止形式主义。

34.控制系统的特点。

答:(1)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2)控制系统具有自身的目的性。(3)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反馈功能。

35.协调的含义及其作用。★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协调的作用表现在:(1)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解决冲突,促进协作。(3)提高组织效率。

36.协调的内容。★

答:(一)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包括生产要素的协调和股东关系及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

(二)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包括与消费者关系、政府关系、新闻界关系、社区关系的协调。

37.解决组织冲突的方法。

答: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1)回避。即让冲突双方暂时从冲突中退出或抑制冲突。(2)强制解决。即管理者利用职权强行解决冲突。(3)妥协。即要求冲突各方都作出一定让步,使问题得到解决。(4)树立更高的目标。(5)合作。将冲突各方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搞清分歧在哪里,并商量可能的解决办法。

38.冲突的二重性。

答: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管理学认为,冲突有二重性,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管理者的任务不再是防止和消除冲突,而是管理好冲突。

39.信息沟通的障碍。

答:(1)沟通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沟通障碍。

(2)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沟通效果。

(3)态度和兴趣障碍。发送者的态度和兴趣会影响其发送信息的质量。接受者也会以自己的态度和兴趣来筛选信息。

(4)情绪障碍。沟通双方的情绪激动或不稳定也会影响沟通效果。

(5)信息过滤。指故意篡改或歪曲事实,使信息接受者接收不到真实、全面的信息。

40.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

答:(1)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2)善于运用反馈。(3)学会积极倾听。(4)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41.信息沟通的理解。★

答: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要从以下几点来理解信息沟通:

(1)信息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没有被传递到接受者那里,信息沟通就没有发生。

(2)成功的信息沟通,不仅需要信息被传递,还要被理解。

(3)信息沟通的主体是人,即信息沟通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4)由于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沟通相互关联、交错,所以管理者要把各种信息沟通过程看成是一个整体,即管理信息系统。

42.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答:(1)信息发送者的技能、态度、知识和价值观,对发送出去的信息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2)接受者的技能、态度、知识和价值观。要使沟通顺利进行,接受者要善听、善读、善观。

(3)沟通通道的选择。通道是指传递信息的媒介物。

(4)外部噪声。

考试题型及分值:单选20、判断改错20、简答40、案例2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