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否本质·体育

     作者简介:毕世明(1925-),男,编审,研究方向体育史、体育社会学。   摘要:否定事物的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主要论点。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三种说法――“追求本质是幻想”、“家族相似论”和“拒斥二元逻辑”,都站不住脚。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是人类长期经验的总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了本质认识论。否定本质会导致模糊是非、好坏,否定真理。我国体育工作的实践证明,抓住本质是工作成败、进退的关键。改革开放以后,仍要在体育改革中坚持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   关键词:体育;后现代主义;否本质;评说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586-03      1 宏观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哲学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曾广泛流行于西方发达国家、随后也流行于俄罗斯等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哲学以根本否定西方现代哲学的面目出现,它的主要特点是批判与否定:否定哲学上的人的主体性,否定人们认识上的理性,否定科学,否定客观事物的本质等。也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后现代主义哲学对我们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提醒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性和负面影响,有启迪作用。但是它有许多错误的观点,对社会误导,至少对现在的中国是如此。后现代主义面世不久,就出现了不同的、批评的声音。先是在西方法、德、美等国都有了批评后现代主义的著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介绍、讨论、批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著作也在我国出现。[1]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国社会上也开始自觉、更多是不自觉地出现了符合后现代主义哲学某些错误观点的言行。例如好走极端,故意说过头话,是非不分,轻易犯法,商场上的模糊战术,媒体宣传“懒人最健康”、“男人没一个好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体育学术领域也有了引用其某些错误论点作为探讨问题的依据的文章。[2]本拟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主要论点――否定事物的本质,结合体育实践,摆现一些商讨。      2 否定“本质”的三种说法站不住脚      2.1 追逐一个幻影 后现代主义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事物本质的存在。它的一个重要创始人施太格谬勒说:“任何一个追求某种事物的本质的人都是在追逐一个幻影。”[3]换句话说,在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本质”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是否如此呢?让我们拿体育实践来看看各种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究竟有没有本质吧。体育学术界有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话,叫作“体育运动的本质功能是增进身心健康”。可以设想一下,中文里如果没有了“本质”这个词,我们怎么来表达这句话的意思?如果只说“体育运动的功能是增进身心健康”;能表达得很全面吗?否。因为体育运动的功能有多种,除了“增进身心健康”之外还有娱乐功能、观赏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等,怎么区别这些功能,如何区别得更合适,只有有了“本质”这个词,才能把这句话的涵义表达得清楚、准确。按照施太格谬勒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本质”是看不见的。乍一听,觉得似乎还有道理。是啊,“本质”是甚么样?谁看见过?其实深入一想,没什么不好回答的:一个人经过一个时期的体育锻炼,体力增强了,肌肉增加了,这就是体育运动本质功能的表现。怎么看不见?后现代主义哲学有些文本的论述就是耍的这种招数:使用一些让人难懂的话语,左转右转地引着你的思路跟着它往前走,走着走着,就走到岔路上去了。   2.2 家族相似论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的维特根斯坦说:“棋类游戏、牌类游戏、球类游戏、竞赛游戏,等等,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不要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否则它们都不会叫做“游戏”。“如果你看一下这些游戏,你就不会看到所有游戏的共同点,你只会看到相似之处和它们的亲缘关系。”“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更好的词来表达这些相似之处的特征”。“各种‘游戏’形成一个家族。”“各种不同的数字以同样的方式形成一个家族。”[4]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哲学著名的“家族相似”论点。维特根思坦在这里用“共同点”来代替我们大家平时使用的“本质”这个词。家族成员之间怎么就没有共同点?我们至少可以用起码的自然科学常识回答一句:“遗传基因”就是它们的共同点。维特根思坦说各种游戏之间有“相似”,这不错;但是他讲“没有共同点”就错了。各种游戏都能“愉悦身心”就是它们的“共同点”。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地否定了各种游戏的共同点,那就糟了,就会闹笑话。按中国人的习惯,把维特根斯坦说的“游戏”改为“体育”,我们可以说,篮球、足球、排球是“家族相似”;也可以说,田径、游泳、体操是“家族相似”;但是也可以说,足球比赛、假哨足球比赛、赌足球比赛是“家族相似”;运动员的营养品和兴奋剂是“家族相似”。请看,是非曲直在这后两句里就被棍淆了。在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有学者依据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学说,支持“竞技体育也是体育”的论点。这是以错误支持正确,没有说服力。[2]只讲相似,不讲本质,家族成员也不能完全确定,因为非同一家族的人也有面目相似的,同一家族的人也有面目不怎么相似的。要想准确区别各种不同的事物,用“家族相似”代替“本质”,不科学,也不可能。   2.3 拒斥二元逻辑 后现代主义哲学否定“本质”的另一种说法是“拒斥二元逻辑”。所谓“拒斥二元逻辑”就是拒绝承认天与地、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内在与外在、现象与本质等互相对立的两个“元”。美国哲学家罗蒂写道:“为了反对这样一种看法,他们就必须放弃内在与外在、X的内在核心与边缘领域(由X与构成宇宙的其它事物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区别。我称放弃这种区别的企图为反本质主义。”又说:“对我们实用主义者来说,不存在任何像X的非关系特征这样的东西,就像不存在X的内在本性、本质这样的东西一样。”“一旦内在与外在的区别消失,实在和现象之间的区别,以及对我们与世界之间是否有屏障的忧虑,也就随之消失了。”[5]罗蒂在这篇文章中自称是实用主义者,但是国际上许多学者都认为他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哲学家。   列宁在1915年出版的著作《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写道:“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6]毛泽东在68年前写过一篇具有历史意议的文章《矛盾论》,它的中心思想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到处都充满着矛盾,都有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的同一体。[7]这里说的“两个方面”也是

二元逻辑。这种二元逻辑是不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呢?让我们捋一捋大家十分熟系的体育实践:从大的方面来说,体育与非体育、运动与静止、体育课的教与学、训练与比赛,运动员与观众等,都是互相对立的“二元”。从小的方面来说,甲队与乙队、进攻与防守、前锋与后卫、上场与下场、也都是互相对立的“二元”。可以说,体育运动是二元逻辑的典型领域。试想,如果我们否认“体育”与“非体育”是对立的“二元”,而把它们看成混在一起的“一元”,怎么能认清什么是“体育”?又怎么能参加体育锻炼?怎么做体育工作?如果有人向我们讲,“运动”和“静止”没有区别,我们是否会觉得他神经不正常?没有“二元”就没有体育,没有“二元”就没有世界。我们既不能因为两个“元”之间有一致的地方而否认它们之间的对立;也不能因为它们之间的对立有时会产生消极后果而从根本上否认这种对立。通过否认二元逻辑来否定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否定“本质”的存在,更是站不住脚。下面我们将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3 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     认识事物要力争认识它的本质,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才探知的一条真理。本质是一件事物的核心、灵魂,否定本质就是否定事物的主要部分。否定本质必然导致混淆事物的是与非、好与坏、先进与落后,导致否定真理。本质这个词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早就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择东思想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的传统哲学,一直强调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多处讲到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和事物的本质。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批注“辩证法的要素”时列举了16条,其中第11条是“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8]中国许多干部和知识分子都记得毛泽东一句名言,他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8]这里说的“实质”就是“本质”。我们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实践完全证明了认识“本质”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没有对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本质的认识,我国体育工作肯定不能取得今天这么辉煌的成就。不仅从体育的总体上看是如此;从某项具体工作上看,也是如此。例如我国的竞技体育坚持实行举国体制,就是因为举国体制的本质是“成功培养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大家知道,我国在运动训练工作中的举国体制,不仅有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正面效应,也有运动员文化水平较差、国家投入较多资金、同发展中的体育产业有一定矛盾等负面影响。但是因为“成功培养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是它的“本质”,而一些负面影响只是“现象”,才一直坚持下来。这样坚持的结果对不对呢?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卓越表现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从本质上肯定举国体制,当然不是说举国体质的某些具体环节都不宜改动。恰恰相反,它的某些具体环节应当、也必然会随着客观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如果有一天,我国的客观情况发展得能够完全依靠社会、学校培养优秀运动员了,那将是我们大改举国体制框架的一天。但是新的训练体制仍然有它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问题的重要性的事例,在现实体育生活中俯首皆是:一个中学生参加打篮球歪了脚腕子,有人说体育运动是好事,有人说是坏事,区别就在于是否能从本质上看问题。气功本来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活动,但是它到了李洪志之流的手里,本质就变了,成为祸国殃民的工具。      4 搞改革仍然需要认识事物的本质       有人说,改革开放时期许多工作的改革,已经改变了原来工作的本质,所以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就不大了。这是误解。第一,首先必须认清“改革”的本质。改革的本质是改旧创新得效益。只改旧不创新不行;只创新没有效益也不是真正的改革。搞改革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有本质。搞改革要创新,创新有本质。离开对改革本质的认识,甚么改革都搞不好。第二,开展某项工作的改革,如果对这项工作的本质有所认识,取得成果的可能性就大;反之,成果就小,甚至得不偿失。不论对于本质性的工作改革,还是非本质性的工作改革都是如此。下面让我们再分析一些体育工作改革的实践。   近年来群众体育工作的改革成效显著:用彩票收入投资的健身路径遍布许多城市的社区;体育场馆的改革和民营投资为多种形式的有偿健身开辟了新的道路;一些群体工作者围绕大型体育比赛,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促进新的健身热潮;等等。这些改革都是在明确改革本质的前提下进行的。少数健身房、健身俱乐部只顾赚钱,违反体育的“健身”本质,到头来只好“关门大吉”。   去年在我国足球界出现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先是北京国安现代足球队在沈阳罢赛,紧接着几个足球俱乐部的总经理借机掀起了一股给中国足球协会提意见的高潮。在一个时期内,对这件事,广大足球爱好者、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工作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媒体还居然炒作称罢赛的球队领导为“改革派”。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出现这么多严重的不同认识呢?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有些人把问题的本质和现象混杂在一起了。从本质上看,很明显,罢赛是很严重的违反纪律行为,允许这种行为存在就等于取消了所有的足球正式比赛,理应受到最严历的处罚。罢赛是问题的本质。至于裁判是否吹错球,那场比赛是否有假球,中国足协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缺点错误,都是与罢赛这件事有联系或可能有联系的现象,而不是“本质”。足球协会没能十分明确问题的本质,对罢赛的处理抓软了,抓晚了,以致出现一系列消极后果。至于谁是改革派,谁是保守派,当然不能仅凭“能给足球协会提意见”这一条“现象”就可以认定。要看他的全部表现和理念,再进行深入的科学分析,找到他的真正“本质”,才是科学态度。   许多学校在坚持体育教学本质的前提下,增加“快乐”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练习的活力,获得更好的健身效果,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也丰富了。这是成功的改革。少数学校错把“追求快乐”当作体育教学的本质,盲目减小运动的密度和强度,焕散组织纪律,教学质量严重下降。这是不成功的改革。   不久前由田亮被国家队除名引起的热门话题是优秀运动员如何参加商业活动、增加经济收入。大多数人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我国的优秀运动员是国家花钱、国家出力、经过多年培养才涌现的。他们在坚持训练比赛的前题下,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通过参与作广告等活动,赚取经济收入,是完全应当的;但是他们做这类事情必须在所属单位的领导下,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不能自以为是,随意行动。这就是说,这项改革要在认识运动员的身份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田亮的行动违反了这项改革的本质,所以碰了钉子。绝大多数优秀运动员坚持自己身份的本质,如刘翔等,都做得很好。   这些实例只是体育改革中认识事物本质必要性的点点滴滴。   其实从我国改革的整体来说,也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的。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没有改;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没有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没有改。      5 另一面的几句话      本文突出强调了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性,绝不意味着把握住了这一条就能完全准确地认清事物,在工作和生活中完全不出错误。承认事物本质的存在是一回事,认清事物的本质是另一回事。前者只是个认识问题;后者还要靠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前者是第一步;后者是第二步。还有第三步,要完全认清事物的全部,除必须认清它的本质外,还要认清它的非本质因素。第四步,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因素都会发展变化,我们还要随着这种发展变化来改变自己的主观认知。      参考文献:      [1]参阅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出版的《后现代主义幻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的《后现代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的《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维特根斯坦全集》第1、4、5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的《后结构主义文论》,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11月出版的《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2]体育文化导刊,2004.2:27、2004.11:17.   [3]当代哲学主流(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6.593.   [4]维特根斯坦全集(第8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46-47.   [5]罗蒂,著.后哲学文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5:141.   [6]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305,307.   [7]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9:287-326.   [8]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39.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