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柏林之围

《柏林之围》学案

[法国]都德

【三维目标】

1.掌握都德的国籍、主要作品等知识,掌握“镂”、“媾”、“馑”等字的音、形、义,以及“千疮百孔”、“媾和”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儒夫上校”、“孙女”的性格特点,体会这两个形象的意义。

3.体会小说的构思之美。

【积累与运用】

1.都德是_______国作家,主要作品有《 》和《 》等。

2.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一幢( ) 揩干( ) 镂( )

饥谨( ) 媾和( ) 簇( )

3.给加着重号的字选出正确读音。(在选项上打“√”)

荣誉(A.yù B.yi) 模糊(A.mǒ B.mō)

麻痹(A.bì B.pì) 嘈杂(A.cóo B.cāo).

4.分别解释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个句子。

饥谨

解释:„„„„„„„„„„„„„„„„„„„„„„„„„„„„„„„„„一 造句:„„„„„„„„„„„„„„„„„„„„„„„„„„„„„„„„„一 媾和

解释:„„„„„„„„„„„„„„„„„„„„„„„„„„„„„„„„„一 造句:„„„„„„„„„„„„„„„„一„„„„„„„„„„„„„„„„一 1—4.(略)

5.说一说各组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有什么不同。

A组:

①由于赶上“文革”,所以他们这一批年轻人的知识贫乏得可怜

②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看起来真叫人可怜。

5.A组:①句中“可怜”指数量少,不值得一提。②句中的“可怜”是让人同情的意思。

B组:

①但总是跟不上他的胃口,这老头简直是贪得无厌„„

②贪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贪得无厌。

B组:①②句中的“贪得无厌”都是不知足的意思,但是①句中的是褒义,②句中的是贬义。

6.课文题目是“柏林之围”,而实际情形却是巴黎被围,请你说说这个构思的艺术性。

6.一是形成巨大的反差,增加事件的悲剧色彩,二是造成悬念,增强小说的艺术性。

【巩固提高】

7.下面加横线的句子用比较的方法描写了儒夫上校和他孙女的外貌,读后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他如果站起来,一定很高大;现在躺着,还显得很魁梧。他五官端正、漂亮,牙齿长得很美,一头拳曲的白发,八十高龄看上去只有六十岁„„他的孙女跪在他身边,泪流满面。她长得很像他,瞧他们在一起,可以说就像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只不过一枚很古老,带着泥土,边缘已经模糊,另一枚光彩夺目,洁净明亮,完全保持着新铸出来的那种光泽与柔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要点:①这样一笔写两人,既写出了两个人的“同”,也突出了两个人的“异”;②比喻的运用彰显两个人的高尚品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①“老祖父的房门当时是否开着?反正,我现在回想起来,经我们这么一说,那天晚上老人的神色的确有些特别。也许,他当时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只不过我们谈的是普鲁士军队;而这个好心人想的是法国军队,以为是他等待已久的凯旋仪式——麦克一马洪元帅在鲜花簇拥、鼓乐高奏之下,沿着林阴大道走过来,他的儿子走在元帅的旁边;他自己则站在阳台上,整整齐齐穿着军服,就像当年在鲁镇那样,向遍布弹痕的国旗和被硝烟熏黑了的鹰旗致敬„„

②“可怜的儒夫老头儿!他一定是以为我们为了不让他过分激动而要阻止他参观我们军队的凯旋游行。所以他跟谁也不谈这件事;但第二天早晨,正当普鲁士军队小心翼翼地沿着从玛约门到居勒里宫的那条长街前进的时候,楼上那扇窗子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米耳霍特手下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怎样一种意志力、怎样一种突如其来的生命力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反正千真万确他是站在那里,就在栏杆的后面。他很诧异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

而且,没有一个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

8.说说第①段中画线的两个词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8.“好心人”称赞儒夫上校的品质,“等待已久”表明儒夫上校的爱国情怀。

9.第②段中画线语句“怎样一种意志力、怎样一种突如其来的生命力”,如果改成“爱国的意志力、爱国产生的生命力”,表达效果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改后没有原文表达效果好。因为原文句式具有反问意味,语气强。

10.第②段比较详细地描写儒夫上校的穿戴,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现儒夫上校的军人荣誉感和他强烈的爱国心。

11.选文是整篇小说的高潮部分,请根据选文谈谈作者用了几重反衬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重。一个是“我们”所知道的情形和“儒夫上校”理解的情形,另一个是实际情况和“儒夫上校”心中的情况。

【迁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①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

②19岁,在一场车祸中,我也经历了死亡,曾在生与死织成的暗夜里挣扎了七天七夜。„„活过来以后才明白:死亡就是对这个世界毫无感知,没有爱没有恨没有快乐,当然也没有痛苦。由此也才彻悟:那爱那欢乐,连同痛苦也都是如此珍贵,因为它标志着生命的存在。

③后来,我做了母亲。第一次在产院的育婴室门口看到那么多千姿百态的小生命。

那些天使一样的婴儿,有的在安详的熟睡,有的挥舞粉嫩的小拳头大哭,好像在抗议没有经过他同意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④站在那里我禁不住泪水盈盈:这些生动可爱的小生命不同于死亡带给我的,他们在我的内心

深处激起一种真正圣洁美丽的感觉。我又开始问自己那个久已困扰的问题:

生命是什么?然后我对自己说:生命,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不同的量和质。 ⑤随阅历的增加,那种对死亡的恐惧变得淡薄了,我已知道那是必然,死神同每一个人签约,没有人可以违约。结局一样,过程却可以截然不同。我想要说的是,由于我对于生命的爱以及对生命越来越接近本质的认识,我的生命会变得单纯明净。在学会奋斗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享受和欣赏生命的自然和美丽,而这些,多半与利欲和物欲无关,没有利欲和物欲的参与,我也照样获得许多快乐。

⑥我喜欢秋夜,静听窗外风旋落叶的声音和秋虫的低吟,似乎听一份幽怨,又听一份安然。喜欢雪后初晴洁白的路和屋顶,喜欢听屋檐下雪水融化,滴落在松软的泥土里。喜欢清晨一两声婉转悦耳的鸟呜,好像整个世界都被唤醒并且变得清新。

⑦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同样喜欢《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那份美丽的忧伤。喜欢骑单车从高坡上飞快地下滑,让清爽的风柔柔掠过面颊将我的黑发向后高高扬起。尤其喜欢在窗外无声无息飘落细雨的时候,那细致晶莹的雨帘给我一种可以遮避的宁静和安全感,只开一盏台灯,让金黄的光晕暖暖地罩着我。再放下白色纱窗帘,拥被读一本好书,那一刻真觉得做神仙的快乐也不过如此。

⑧喜欢和爱人分饮一小杯红葡萄酒,喜欢把细长的手指插进他浓密的黑发,感受他的温柔和爱意,喜欢和他在寒冷的冬夜里静静相对,在卧室的书桌前,他读外文我读诗。夜深了,我会起身为自己也为爱人加衣,再端来一碟巧克力夹心饼,一杯清香的热茶。彼此相视一笑,那瞬间的美丽便是永恒了。

12.文章第一段仅一句话,请你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一句话自成段落开头有开门见山之效,能够紧紧抓住读者。

13. “我”认为“死亡”和“生命”分别是什么?请你从文中找出原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死亡就是对这个世界毫无感知,没有爱没有恨没有快乐,当然也没有痛苦。 生命,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不同的量和质。

14.请你说说第⑤段中“结局一样,过程却可以截然不同”一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死亡是人生的终结,这是谁也逃不掉的,所以说,每个人的“结局”是一样的。但是,生命的征途却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在奋斗的同时,能够充分享受和欣赏生命和自然的美丽,有的人却被利欲和物欲所惑, 迷失自我,丧失人性与亲情。

15.第⑥⑦⑧段写的是“我”的喜好,从这种喜好中你认为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第⑥⑦⑧段便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亲情的欣赏。

16.读完本文后,你对生命的感悟有没有新的认识?请简略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两条关于珍惜生命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17.(略)

【诱思探究】

18.儒夫上校是被法国军队惨败的消息击倒的,这一事实包含了哪些意义?

18.设题意图:这个情节是小说故事的高潮,令人回味无穷。设计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这个情节,达到更好地学习、鉴赏文本的目的。 参考答案:这一事实包含的意义有:第一,儒夫上校的爱国情怀、他的法国军人的荣誉感受到致命的打击;第二,在这次普法战争中,法国彻底失败了;第三,只有摧毁一个人的意志,才能够彻底摧毁他。

19.课文的题目是“柏林之围”,实际上写的却是巴黎被围。请你模仿这篇小说的构思方法,尝试虚构一个故事,并将故事的梗概讲给同学们听。

19.设题意图:这篇小说的构思奇特、精巧,独一无二。题目是柏林之围,儒夫上校赖以支撑生命的精神支柱也是法军的节节胜利和柏林被围,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种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一方面,这种反差渲染了儒夫上校的悲剧,另一方面,从阅读的角度看,这种反差又造成了很大的悬念。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构思方法,既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是模仿、创造的一种。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