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

第20卷第6期2008年6月

学进展

V01.20No.6June,2008

PROGRESSINCHEMISTRY

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

来婧娟1

周建华2

郑敏刚1

泉1

郑保忠H

西安710069)

(1.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2--程系摘

昆明650091;2.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

要综述了固相、液相组合化学中以可溶性离子液体为载体的有机合成新概念及最新研究进展,并

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作为载体负载反应底物在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应用,如有关的重要有机反应、组合化学和小分子库合成等。该方法具有上载率高、适用反应范围宽、分离纯化简便、结构检测容易和可回收重复使用等诸多优越性,这对于传统的固相、液相合成方法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关键词

离子液体载体

负载反应底物

固相有机合成

液相有机合成

组合化学

小分子库

中图分类号:0621.3;06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81X(2008)06.0899.10

IonicLiquidSupportedSubstratesforOrganicSynthesis

LaiJing]uanl

ZhouJianhua2

ZhengMingan91

Long

qua,,1

ZhengBaozhon91。

(1.Department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YunnanUniversity,Kunming650091,China;

2.InstituteofModemPhysics,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Abstractsolidand

Thenewconceptandthe

recent

progressofthesolubleionicliquidsupportedorganicsynthesisinthe

use

liquid・phasecombinatorialchemistry

are

described.Thepapermainlydescribethe

oftheionic

liquid

supportedsubstratesfororganicsynthesisintherelationalimportantorganicreactions,combinatorialchemistryandthesynthesisofthesmallmolecule

library.The

ionic

liquidsupported

substratesstrategyhasmanyadvantages,suchasthe

hisherloadingcapacity,theroutineproductisolationbysimpleextractionandwashings,thestructurecouldbeverifiedeasilybyroutinespectroscopicmethods

at

eachstep,therecoveredsupportsaftercleavage

over

Call

bereused

in

anothercycle

withoutlosingitsactivity.A1lofthesearesignificantimproves

Keywords

ionic

thetraditionalsolid

and

liquid—phasesynthesis.

organic

liquidsupport;supportedsubstrates;solid—phaseorganic

synthesis;liquid-phase

synthesis;combinatorialchemistry;smallmoleculelibrary

引言

组合化学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高

分析方法,因此对大多数的反应及产物较难找到合适的跟踪和检测反应进程的方法;(3)反应在非均相条件下进行,因此某些在液相中进行得很好的反应在固相中进行得不理想,甚至不能进行;(4)载体上载量小,较难实现规模化大量合成等旧-1引。

近年来开发的使用可溶性高聚物载体的液相组合合成方法‘卜“],如国内利用树状大分子作为可溶性载体¨4’1纠等,较好地解决了固相组合合成上存在的问题,与固相组合合成相比,具备很多优点【卜1¨。但由于液相组合合成方法中所有组分混合在同一相中,导致了目标化合物库群分离纯化困难,至今一直

效合成大量化合物库的新型化学技术,在新药研制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_31。目前组合化学合成方法主要有固相组合合成和液相组合合成。其中又以MerrifieldHl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固相组合合成

化学沪引尤为突出,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

这种方法所采用的不溶性树脂载体的限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1)合成方法、工艺路线、反应条件受到树脂本身物理、化学性质限制;(2)无法采用常规的

收稿:2007年7月,收修改稿:2007年9月

通讯联系人e-mail:bzhzheng@ynu.edu.Crl

万方数据 

・900、

化学进展

第20卷

是限制液相组合合成方法应用的关键问题。最近人们寻找更合适的可溶性载体,以解决目标化合物库的快速分离纯化问题‘卜11’怕】。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室温离子液体(简称离子液体)由于其不挥发和溶解性等良好的特性,作为绿色反应溶剂,在有机合成反应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价值。2001年,法国科学家Bazurea首次以离子液体为载体进行小化合物库的合成,并于2004年将该方法,即以离子液体为载体的有机合成定义为“离子液体相有机合成(ionic

liquidphaseorganicsynthesis,

IoLiPos)”方法¨7|。经该研究组及其他研究人员的进一步研究证明,该方法是一种以功能化离子液体为可溶性载体的液相平行合成新方法¨8_24J。它综合了目前组合化学中常用的固、液相合成的优点,而且可以简单实现目标化合物库的快速分离纯化。与液相合成一样,不受反应类型限制;可以用常规的分析、监测技术,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谱等跟踪反应进程;容易实现大量合成;可以实现固相合成的快速简单分离纯化产物、自动化操作等。特别是这样一种以功能化离子液体为载体的平行合成新方法,由于载体本身分子量极小,因而上载率高,同时适用反应范围宽、分离纯化简便、结构检测容易和可回收重复利用等诸多特点,因而在液相平行合成小分子化合物库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出1。

目前离子液体作为载体的合成方法发展迅速,主要包括了3种类型Ⅲ。:离子液体负载催化剂

(supportedcatalysts)、离子液体负载试剂(supported

reagents)和离子液体负载底物(supportedsubstrates)。本文主要介绍离子液体作为载体负载反应底物(图1)Ⅲ1在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应用,并对该新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图1离子液体负载底物㈨

Fig.1

Ionic.1iquid.supportedsubstratea‘矧

2有机合成中的离子液体载体

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

万 

方数据子构成的,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体状态的盐类旧瑚1,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反应溶剂。与有机溶剂相比,具有溶解范围宽、不挥发、不易燃易爆、不易氧化,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的特点。特别是对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使反应可以均相进行,而且离子液体大多具有对水和空气稳定,便于反应操作处理和易于回收,因此非常适合作为替代目前组合化学中固相、液相合成的载体。

更为特别的是,离子液体被称为“可设计溶剂

(designedsolvents)”,其极性、溶解度、酸碱度、黏度、

导电性等理化性质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阴、阳离子,取代基大小和烷基链长短等来设计,满足具体反应和分离过程的要求。例如,与水的溶解度可以通过选择阳离子上的取代基而改变,增加烷基链长度可以减少与水的溶解度旧1。因此离子液体也被称为“可调节的液体”。采用同一种离子液体有望实现反应体系在均相、极性可调的非水或者水性两相体系、水中以及无溶剂等绿色组合化学合成,使反应不受溶剂限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组合化学合成效率。

2.1

离子液体载体的种类

目前文献报道的离子液体载体主要有咪唑类离

子液体和吡啶类离子液体载体(图2),如[PEG.mim][X]m1

1、[PEGn.Rmim][X]∞1

2、IL-supported

glucoside㈨3、triflimidesupport㈨4、[PEGlPY][x]‘则5等。

队@ ̄o"仓,r洲

图2离子液体载体的种类

Fig.2

Ionicliquid

supports

2.2离子液体载体的功能基化

作为载体,必须具有适当的含有连接基团的功

能基以连接反应底物。而对于它们的普遍要求b3]有:(1)合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必须是稳定的;(2)必须包含反应活性位点,以使目标化合物连

接在载体上;(3)必须可以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使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选择性切割下来。

第6期来婧娟等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901・

通常采用的咪唑类离子液体是Ⅳ.甲基咪唑乙醇载体[PEG.mlm][X]1,其可以通过Ⅳ.甲基咪唑6与氯乙醇等当量混合加热反应,然后与四氟硼铵或六氟磷酸铵进行离子交换而制得,制备方法简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取代反应如采用微波加热方式¨8瑚J,可以使反应时间缩短至数分钟,而且产率高达99%(图3)。

№\NAN

a~OH

Me\

N公N/\/洲

L=/

80℃.96hor

MVv.1

0min,N2

迅型)f

NH4BF4/NH4PFs

1b:X=BF4(99%)la:X=CI(99%)

1c:X=PFs(99%)

图3离子液体载体[PEG.mim][X]的制备㈨

Fig.3

Thesynthesisof

the[PEG.mim][X]啪1

Bazureau等‘301采用毗啶7与氯乙醇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反应10min,得到吡啶类离子液体载体吡啶乙醇[PEG。PY][X]5(图4)。

cI/\/OH

/“\

MW,180"U.10m|n.N2

乜l沃。H

Sa:X=CI(92%)Sb:x=BF4(99%)

So:X=PFs(99%)

围4离子液体载体[PEG,PY][x]的制备㈨

Fig.4

Thepreparationof

the[PEGlPY][x]‘”1

该醇类功能基载体1是一通用的载体合成前体,可在其羟基上通过引入不同功能基而制备成适用不同底物的载体。

Bazureau等啪1采用该离子液体载体1与4.甲酰基苯甲酸8在干燥的乙腈中,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二甲基氨基嘧啶(DMAP)的存在下酯化,得到连有苯甲醛功能基化的离子液体载体9,产率达95%一96%(图5)。

№\

Dcc.DMAPdry^帕CN.r.t..24h

图5带有苯甲醛功能基化的离子液体载体的制备㈨

F蟾.5

The

preparation

of

the

functionalized

ILP

bound

aldehyde[”】

万 

方数据o

11

图6苯甲醛型离子液体载体的合成【l

s]

Fig.6

The

synthesis

of

the

IL-supponed

bound

benzaldehyde[18】

同样的方法,Bazureau等¨刮经与邻羟基苯甲醛

bromobutyrate,EBB)通过

Williamson醚合成反应制得的醚酸lO酯化,可得到基团的醛型离子液体载体ll(图6)。由于其作为反小,有效改善了负载反应的效率。基于以上结果,他们进一步设计了具有长碳链的醇型载体2旧o(图7)。

寨]

R=H.Me.Pr

x.B‘,jF6’NTf2

图7醇型长碳链载体[PEGn.Rnlim][x]㈦

Fig.7

Poly(ethyleneglyc01)一ionicliquidsupported‘41

图8带有糖基的离子液体载体㈨】

心.8

The

ionicliquidboundedglucoside㈨

4族丁酸乙酯(ethyl在离子液体载体1与醛基功能基之间具有较长连接应位点的醛基与离子液体咪唑载体之间的影响较

・902・

学进展

第20卷

J7、r.甲基咪唑6是一有效的功能化离子液体载体的合成前体,Wang等¨¨通过其与氯乙酸糖酯12的亲核取代反应,直接将糖类功能基连接于其上,经六氟磷酸阴离子交换,脱去保护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ert.butyldimethylsilyl,TBDMS)合成了带有端基为糖的离子液体载体3,用于糖的组合合成(图8)。

3离子液体为载体的有机合成

离子液体作为载体,只需要把有机小分子连接到离子液体上,然后对其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修饰。其中每一步化学反应均可以选择在均相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完成后,再用与其不溶的溶剂洗涤分离即可纯化,同时回收离子液体载体进行循环重复使用。这一过程具有分离纯化简便、结构监测容易的优点。它与固相合成相似,有利于产物的分离,而且克服了固相合成中异相反应本身的非线性反应动力学和慢的反应速率等缺点,扩展了离子液体作为载体在有机合成应用的新途径。

3.1

Knoevenagel反应

2001年,Bazureau研究小组u81首次报道了采用

离子液体为载体的小分子化合物库的合成。他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醛类咪唑类离子液体载体11,在无溶剂的情况下,加入2%的哌啶作为催化剂,在微波照射下与1当量的不同丙二酸衍生物,很容易发生Knoevenagel反应。反应产物用醋酸乙酯或乙醚洗涤之后,经甲醇钠/甲醇溶液切割处理,真空中除去溶剂,用CH:CI:萃取即可以很高的产率得到小分子库13,而不溶性的离子液体载体部分1经过滤后回收重复使用(图9)。以上全部过程无需使用柱层析,产物和载体即可通过简单的过滤操作简便分离,同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常规的分析方法,如1H、13C.

NMR或FAB.MS等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控。

3.2

1,3.偶极环加成反应

Bazureau等¨引进一步将离子液体载体11应用

于1,3.偶极环加成反应(图10),通过采用不同胺与载体11在微波照射下短时间(20mim)内反应得到醛亚胺14,继之与亚胺15进行区域选择性加成,得到1,3-偶极环加成反应产物。该产物经10%甲醇钠的甲醇溶液切割后的反应液,用CH2Cl:萃取即可成功得到目标产物16。

3.3

Diels—Alder反应

Handy研究小组¨21从果糖出发,制备了三氟甲

磺酰亚胺离子液体载体17,研究了离子液体负载的均相Diels.Alder反应及离子液体的重复回收使用性

万 

方数据图9离子液体为载体在Knoevenagel反应中的应用‘。。1

Fig.9

Theformylgroupcovahnflygrafted

on

theILphasefor

Knoevenagelreaction[18]

11+

酽一N心

№丫丫蝴

∞15

c02Et

图lO离子液体为载体在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中的应

用…

Fig.10

TheIL-phasedipolarophilesubmitted

tO

regioselctive

1,3-dipolarcycloadditionreactionwiththeimidate㈨

质。将该离子液体与不同的二烯烃在甲烷溶剂中回流,或在对苯二酚的存在下(以防止二烯聚合)无溶剂加热反应完成后,真空蒸发除去溶剂很容易得到纯化的Diels.Alder加合物。该加合物在采用碱催化酯交换反应进行切割时,发现强碱(LiOH)很容易使离子液体载体咪唑环上c2发生脱质子化反应,而导致很多副反应的发生,同时回收到的离子液体为黑褐色黏稠状液体,经1H.NMR分析纯度差。为此,采用催化量弱碱(KCN)条件下酯交换切割,经有机溶剂萃取产物后,残留的离子液体载体4为无色的黏

第6期来婧娟等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

稠状液体,1H—NMR分析纯度高,回收率高达90%以上,可多次回收、循环利用,比常规的均相及非均相载体,具有上载率高的特点,是非常好的均相载体。如何提高对于强碱的稳定性问题正在研究中(图11)。

图llDiels.Aider反应和离子液体载体的切割反应‘”]

Fig.11

Diels-Alder

reactions

and

support

cleavage

re∽tio他[”】

3.4Suzuki反应

为证明小分子质量的离子液体作为可溶性载体进行有机合成时所具有上载率高、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的简便可行性,Chart等旧1将Suzuki反应的常规溶剂相合成方法与离子液体作载体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采用碘代苯甲酸甲酯18和芳基硼酸19在催化量的Pd(OAc):存在下,于氟化铯的水溶剂中,于80℃加热反应22h。按常规的Suzuki反应溶剂相合成方法㈨m],反应结束后,用乙醚萃取反应混合物,得到粗产物。经粗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乙醚萃取液中含有目标交联产物20a,未反应的原料18和19。以及副产物21,其比例可以通过1HNMR确定。目标交联产物20a的分离纯化必须采用柱层析操作,经分离后目标产物20,根据芳基硼酸21的不同,产率大约为60%(图12)。

与此相比较,经离子液体1负载后的碘代苯甲酸酯22与芳基硼酸19在同样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反应混合物经减压蒸发除去挥发性成分后得到含离子液体负载交联产物的粗产物。可以直接进行常规分析方法检测,经1

NMR分析结果显示,粗

产物中含有负载的交联产物23,未反应的原料22和19,以及副产物2l。这一混合物溶液,通过乙醚萃取,即可简便除去可溶于乙醚的原料19和副产物2l。剩余的不溶于乙醚的离子液体负载产物23以

万 

方数据。岭…一§蔷

19a:Ar=p-MeOPh

●畸一吣

19b:At=-p-tBuPh

19c:AJ-.2-thiophenyt

21

19(1:AFPh

19e:AJ-=-p-MeCOPh

图12常规Suzuki反应溶剂相合成方法脚1

Fig.12

Suzukii℃actionfl,ofmethylp-iodobenzoate

with

aryl

boronicacidsin

aqueous

media【”]

20

圈13离子液体负载后的Suzuki反应‘”1Fig.13

Suzuki

reactions

of

ionic

liquid

supported

P—

iodobenzoatewitharylbotanicacidsinaquooufl,media【”]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离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上Suzuki反应结果显示离子液体负载后效率远高于未负载时的反应。这暗以及反应体系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另一方面离子液望实现水溶剂中的绿色有机合成。基于以上优点,liquidsupported

洁的高效率绿色有机合成方法。

及未反应的原料22直接用NH,/MeOH处理,即可实现离子液体与目标产物的分离切割。反应混合物采用乙醚萃取得到光谱纯的目标产物20(图13),残留物离子液体1可以重复回收循环使用,反应效率不

降低。以上经离子液体负载后的Suzuki反应,从22到20的合成过程不需柱层析,仅需萃取分离操作即

可纯化,且产率比常规方法高,达到73%。

液体负载后Suzuki反应具有效率高、反应过程监测容易、产物分离纯化简便和不需使用柱层析等特点。

示了离子液体电荷的存在可能改变了反应的微环境体负载的反应体系,由于在水溶剂中的溶解性好,有离子液体负载合成方法(ionic

synthesis,ILSS)有望成为一种相分离和产物纯化简

・904-

学进展

第20卷

3.5其他小分子库的组合合成

近来,离子液体作为载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方法

Bazureau等…通过离子液体2负载isothiocyan—

atoesters

31(图15)进一步证明了乙二醇低聚物作为

还被应用于组合化学合成中【19_h35】。Gr6e合成了离

子液体为载体的链烃24(图14)。引入了组合化学中非常有用的具有特殊性质的Wang.type连接基团。合成的链烃24可以发生很多反应,如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Michael加成,Dihydroxylation,以及Stetter反应,并且经甲醇切割后得到的相应产物25—30都具有很高的产率(图14)。

离子液体载体和底物的连接基团的可行性。

A摊Y

/。影kp∥。摊Y

图15离子液体负载的isothiocyanato

Fig.15

esters‘“

冈r

KSCN

/doCN/75℃

IL-supportedisothiocyanatoesters[圳

为了进一步证明离子液体为载体在组合化学合成中的重要作用,Bazureau研究小组¨引进一步合成了小分子库4.thiazolidinones32(图16)。他们采用负载的苯甲醛33,与含巯基的酸34以及各种胺35经“一锅法”制备了负载的4-thiazolidinones小分子库36,采用酰胺切割后得到目标产物小分子库32。3.6寡聚糖合成

由于寡聚糖独特的生物活性和疾病治疗作用,寡聚糖的固相合成已成为目前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研究热点Ⅲ1。最近,Wang等¨¨首次报道了离子液体负载的寡聚糖合成方法(图17)。他们采用Ⅳ.

图14离子液体负载的小分子库的合成及应用㈦1

Fig.14

Ionic.1iquid.supportedsynthesisofsmallmolecules【21】

甲基咪唑与氯乙酰化的糖反应,制得的含糖基功能

图16离子液体负载底物合成小分子库4-thiazolidinones【l钉

Fig.16

Thepreparationof

smalllibraryof4-thiazolidinones【19]

基的离子液体载体3与经三氯乙酰亚氨酯(trichloroacetimidate,TCA)活化的不同的糖R反应,生成离子液体负载的不同二糖或三糖37。离子液体与糖之间的氯乙酰氯来源的连接分子,不仅在反

应过程中是稳定的,而且可以在很温和的条件下(如TBAB/aq.NaHC03/Eh0)实现切割,乙醚萃取后得到产率(80%一86%)和纯度(90%一95%)很高的一系

列寡聚糖产物粥。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产

万方数据 

第6期

来婧娟等

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

・905-

∥姒二瓯sP—h

等锩凡≤s,!

OAc

73nim51,Ozt—E,BAT

38

38a:R=Glu(93%)38b:R=Rha(92%)38c:R:XyI(95%)

38d:R=Man(91%)

38e:R=Fuc(∞%)38f:R=Mal(晒%)

图17离子液体为载体合成寡聚糖㈣1

Fig.17

ThesynthesisofoligosacchafidesutilizingIL-supported

strategy【31】

上述合成制备过程中的所有寡聚糖易溶于极性NMR、13CNMR和MS等常规分析方法检测。

该方法由于采用了均相反应条件,避免了固相寡肽通常采用固、液相合成方法合成,但它们都氟相合成方法,基于氟化合物易溶于氟溶剂,容易通于肽的分离和纯化。目前这种氟相的寡肽合成法已剂,因而限制了氟相法的应用。

为此,Chart等汹驯尝试采用离子液体作为载目前已有的寡肽合成理论能否适用于离子液体负载的反应?(2)离子液体的离子部分是否会引起上载、

万 

方数据交联和切割过程中肽的外消旋化或差向异构化?(3)在通过有机溶剂和水溶剂洗涤而实现纯化的过程中,寡肽链是否会限制离子液体载体的溶解性?通过研究以上问题,完成了具有生物活性五肽Leu5.enkephalin‘381(图18)的合成。

图18具有生物活性的五肽Leu5-enkephnlinml

Fig.墙ThebioactivepentapeptideLeu’-enkephalin。。

首先他们以离子液体1为载体,研究了Boc保护的白氨酸(Boc.1eucine)的酯化上载反应。通过选择常用于寡肽合成中的酯化交联剂,发现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二甲基氨基嘧啶(DMAP)转化率最好(图19,表1)。负载的粗产物通过醚和酸的连续洗涤除去过量的原料(Boc.1eucine)、副产物(DCU)及试剂(DMAP)后,分离得到的离子液体负载的Boc白氨酸产物38具有很高产率(91%)和纯度(1HNMR检测)。

o\/\洲+~们曝等面k/\汕*咖

1(L-orD-Corm)

39a:L-enantiomer

图19

离子液体为载体Boc保护的白氨酸的酯化反应田]

Fig.19

TheloadingofthefirstaminoacidBoc-leueine[37]

其次,为了确定上载和切割过程中是否有外消旋化和差向异构化存在,研究组合成了一系列离子液体负载的光学活性二肽40,并采用氨,甲醇溶液切割形成游离的光学活性二肽4l。在此过程中,经

HPLC和1HMNR分析表明,上载过程DCC/DMAP和

使用碱性环境氨/甲醇溶液的切割过程均没有发生外消旋化和差向异构化现象(图20)。

s札-警岔八…。.篇}

叭h…。告…¨删。

40a=L.hpIm甜41a=LL_epim吖

40b=D,L--opimor41b=D.L--opirn*40c=LDL--opimors

41c=LDL-epimen∞d=0.OL-epimem

41d=D.DL-epjmers

图加含有4种同分异构体的光学活性二肽的合成m】

№.20

ThesynthesisoftheBoc—Phe-Leu-OMeconmimngall

oftlle

I.our刚屺硎舳merB[”]

物纯度高,不需要进一步纯化。萃取后残余的离子液体载体经过简单洗涤纯化便可重复使用。

有机溶剂,如丙酮、乙腈、甲醇、氯仿、二氯甲烷等,但是在乙醚和环己烷中几乎不溶。因此,在整个合成方法中每一个离子液体负载的中间体可以选择性地选用乙醚和醋酸乙酯来洗涤除去过量的试剂和副产物,达到纯化产物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中间体,包括离子液体负载的糖类和最终产物都可以采

用1H合成中大量过剩试剂的浪费,而且仅通过萃取即可得到纯度高的产物。这种方法可成为代替固相合成方法合成分子多样性寡聚糖库的快速高效、简单便捷的合成途径。3.7寡肽合成

分别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固相合成的缺点主要是由不溶聚合物及反应条件引起的非线性反应动力学、非均相分布、溶解性问题以及反应缓慢收率低等。而采用可溶性聚合物的液相合成方法通常上载率低,合成的长肽链溶解性差。最近,研究中的过改变温度来实现氟相和有机相的相分离,所以便被应用于寡聚糖、寡肽及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合成中。然而,由于全氟烷烃溶剂的价格昂贵,且需要特殊试体,开展寡肽的合成研究。首先面临的问题有:(1)

・906・

化学襄1Boe.Leu.OH对离子液体载体1的酯化上载反应…

Table1LoadingoftheIn'stamino

acid(B0c—Leu—OH)ontothe

liquid

support

1‘37

a:equivalentofthecouplingreagentto

Boc-Leu-OH;b:determinedby’H

NMRanalysis

在此基础上,以离子液体负载的光学活性的二肽加出发,采用通常的肽合成技术及TFA脱去保护基Boc后,然后以PyBOP/DIPEA为催化剂上载氨基酸重复循环此过程,得到离子液体负载的光学活性五肽42(图21)。所有离子液体负载的肽可通过有机溶剂和水相分离达到纯化目的,结构通过NMR和MS等常规方法检测。

对于离子液体负载的五肽42的切割和去保护过程,该组研究了两种方法:(1)首先在碱性NaOH条件下切割,再在TFA条件下除去保护基Boc和t-Bu基团;(2)先去保护再进行切割。以上两种方法都能成功得到光学活性五肽,但采用第一种方法,带有保护基的五肽43易于以很高的产率和纯度从反应体系中沉淀分离出来,且经第二步去保护后可得

圈2l离子液体负载的光学活性五肽的合成及切割‘”1

Fjg.21

Thesynthesis

andthe

liberate

of

the

ionic-liquid

supportedpentapeptide【”】

万 

方数据进展

第20卷

到产率高达84%和纯度较高的目标产物44,因此更好。

3.8微波促进下的合成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产率的方法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m]。Deetlefs和Seddon【加1曾报道在离子液体反应体系中微波加热可以提高反应速率。Hoffmann等¨¨还发现,离子液体能够有效地吸收微波能量而使反应速

度加快。

Bazureall研究小组㈨m1尝试在微波加热下,利用离子液体作为可溶性载体研究了三组分缩合反

应,采用Hantzsch反应合成了l,4.dihydropyridines,同时利用Biginelli反应合成了3,4.dihydropyrimidin.2(1日).oHes,进一步论证了离子液体相有机合成(IoLiPOS)方法的优越性:反应速率大大加快(10—15min),有较高的产率(87%一94%),产物也更容易分离,且每步反应的中间体可以借助常规的光谱分析方法监控。

针对液相合成中的无交联聚苯乙烯和聚乙烯乙二醇等可溶聚合物载体【43一蛳上载率低等缺点,Song等㈤1研究了借助微波的离子液体相有机合成

(microwave.assistedliquid.phasesynthesis)方法,合成

了具有生物、药理活性的多功能基化4日.吡喃化合物(图22)。他们采用可溶性的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载体1与乙酰乙酸乙酯在微波照射条件下反应,形成中间体45。该反应时间通常需要3h,但采用微波照射仅需10rain。中间体45进一步与arylidenemalonitriles环合得到离子液体负载的4日一吡

竺塑!型竺!些

MW200W.r酣ux.10mla

●7

图22离子液体为载体合成多功能基化4日.毗喃化合

物…3Fjg.22

Thesynthesisof

the

polyfuncfio删4H—pyrans

usingtheionicliqIlid

support‘训

第6期来婧娟等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

・907・

喃衍生物46,该反应中过量的arylidenemalonitriles可通过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等量混合液萃取来除去。4H一吡喃衍生物46用甲醇钠/甲醇溶液切割,通过简单萃取操作,可得到高产率(87%一90%)和高纯度的47,萃取后残余的离子液体载体l可简单回收、循环使用。4展望

绿色化学的兴起带来了离子液体的机遇㈨1。离子液体为载体的有机合成方法凭着它的诸多特性,不仅克服了固相有机合成中存在的不足,还克服了用可溶性聚合物载体存在的上载量比较低、载体种类和适用的反应类型有限等缺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分离纯化简便、结构检测容易、回收重复使用和保持活性不变等优点,真正达到了绿色化学的要求。特别是微波加热可以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降低了成本、产率大大提高,这对于传统的固相、液相合成方法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An

H.CookP

D.Chem.Rev.,2000.100:331l一33加

[2]KasaelDB.Chem.Bey.,2001,101:255—267

[3]Horton

A,Bourne

T,娜e

L.Chem.Rev.,2003,

103:893—930

[4]Merrifield

B.J.Chem.Soe.,1963,85:2149--2154

[5]GuillierF,Orain

D,Bradley

M.Chem.Bey.,2000,100:

2091m2157

[6]‰tn'l/neloorlR,KunhM

J.Chem.Rev.,2001.101:137—202

[7]Krchfi6tk

V,Holladay

W.Chem.Bey.,2002,102:61—92

【8]BlaneyP,GriggR,Sridharan

V.Chem.Bey..2002,102:

2607—2624

[9】吉民(JiM).组合化学(CombinationalChemistry).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7.004

[10]

刘刚(uuG),萧晓毅(Xiao

Y).寻找新药中的组合化学

(Finding

theCombinationalChemistryoftheNew

Medicine).北京:科学出版社(Binjing:SciencePress),2003[11]TerrettNK(许家喜,麻远译.trails.byXuJX,MaY).组合化学(CombinationalChemistr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99[12]许家喜(xuJX),麻远(MaY).化学通报(Chemistry),2002,3:145一152

[13]Boyle

NA,JaadaK

D.Curr.Opin.Chem.Bi01.,2002.6:

339---346

[14]

赵立文(Zhao

W),范青华(FanQH).陈新滋(Chen

z)等.化学进展(ProSr%iaChemistry),2006,18:317—330

[15]

胡春梅(Hu

c).中国药房(China

PhⅢcy),2007,18:303--304

M),王驰(Wang【16]Flynn

L,t)evraj

B。YangS.Med.Chem.Res.,1998,8:219--243

万 

方数据[17】Hakkou

H,VandenEyndeJJ,

BozureauJ

P.Tetrahedron。2004。

60:3745—3753

[18]Fraga—DubreuilJ,BozureauJ

P.Tetrahedron

Lett..2001,42:

6097—6loo

[19]

Fraga-DubreuilJ,BazureauJP.Tetrahedmn,2003,59:612I一

6130

[20]MiaoW.ChanT

H.Org.Lett..2003,5:5003--5005

[21]

Anja讪S.ChandrasekharbS,Gr6e

R.TetrahedronLett.,2004,

45:569-一571

[22]

DeKort

M.Tuin

W.Buijsmarm

RC.Tetrahedron

Left.,

2004,45:2171—2175

[23]

HakkouH.Eynde

JJV,BozureauJ

P.Tetrahedmn,2004.60:

3745—3753

[24]

HakkouH,EyndeJJ

V,BozureauJP.Synthesis,2004.1793—

1798

[253

易封萍(YiFP),彭延庆(PengYQ),宋恭华(SongGH).化学学报(ActaChim.Sinica).2006,64:1】45—1150

[26]Miao

W,Chart

H.Aec.Chem.Res.,2006.39:897—908

[27]SeddonKR.Chem.Biotechn01.。1997.2:35卜一356

[28]

顾彦龙(GuY

L),石峰(ShiF),邓友全(DensY

Q).科学通

报(Chemistry),2004,49(6):515—52l

[29]

李汝雄(“Rx).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

(Green

Solvents:theSynthesisandApplicationsofIonic

Liquid).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Ⅷ),2004

[30]

Legeay

J,Vanden

Eynde

JJ.BazureauJP.Teu'ahedron,2005,

61:12386—12397

[31]

Huang

JY,kiM,Wang

YG.Tetrahedron

Lott.,2006,47:

3047—3050

[32]

HandyST。OkeHo

M.Tetrahedron

h舭.,2003,44:8399—

8402

[33]

黄强(HuangQ),隆泉(LongQ),郑保忠(ZhengB

z).高分

子通报(Polym.Bull.),2004,(1):85—92

[34]

GrasaG

A,Hillier

C,Nolan

P.O,S.Lott.,2001,3:

1077一1080

[35]

YiFP。Song

H,Zhng

Y.Monat8h.Chem.,2005,136:

1751—1755

[36]

TemelkoffD

P,SmithC

R,PeterN,et

e1.Carbohydrate

Res.,

2006,34l:1645--1656

[37]Miao

W。ChartT

H.J.Org.Chem.,2005,70:3251--3255

[38]

ValletteH,CoquerelG,Plaquevent

JC.Tetrahedron

Lett.,

2004,45:1617—1619

[39]

KrstenamkyJ

L,CoHefil

I.Curr.Open.Drug

Discov.Dev.,

2000.3:454—46l

[40]DeetlefsM,SeddonKR.GreenChem..2003.5:181一186

[41]

Hoffanann

J,NOehterM,WasserscheidP.Green

Chem.,2003,

5:296—299

[42]

Legeay

JC,EyndeJJV。Bav.rreauJP.Tetrahedron,2005,61:

12386—12397

[43]ToyP

H,JandaK

M.Ace.Chem.Res.,2000,33:546~554

[“]

Fishman

A。FarrahM

E.Zhong

JH,Lee-Ruff

E.J.Ors.

Chem.。2003。68:9843m9846

[45]

SauvagnatB,KuligK,IamatyF,1.azaroR,Martinez

JJ.Comb.

Chem..2000.2:134一142

[46】

Chens,Janda

8725

学进展

[49]

Yi

第20卷

P,Pe嵋YQ,Song

H.TetrahedronLeft.,2005,46:

D.J.Am.Chem.Soc.。1997,119:盯24—

[50]

c.TetraIledron

Lett.,2003,44:

393l一3933

[47]unx

F,撕J,Wang

张锁江(撕S

the

IndustrialScience

J),吕兴梅(Lu

M)等.离子液体——从

Basic

Research

to

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IonicLiquid--From

4113—4115

[48]

Wang

G.unxF,CuiS

Applications).北京:科学出版社(Beijing:

L.Syn.Lett.,2004,1175一1178

Pre∞),2006

.+-+-+-+-+-+-+-+一—卜—+-+-+-+-+-+-+-+-+-+-—卜—+-—+--—卜—+——卜-+-—卜——卜-—卜-+--4---+一-・卜-+-.●一-・●一-—■-—卜——..-—卜-—卜-—卜一—卜-—卜-—卜-—+--+-—・卜--'4----+-.

《化学进展》近期目次预告

聚合物控制模拟生物矿化研究(蔡国斌郭晓辉俞书宏)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机制(卢娜周顺桂倪晋仁)超声技术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黎梅

李记太

孙汉文)“Click”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研究进展(张涛

郑朝晖成煦

丁小斌彭宇行)

LIBS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测量中的应用(王建伟

张娜珍侯可勇

李海洋)

纯与掺杂CeO,的氧化还原性质及其催化领域的应用(颜志鹏崇明本陈丰秋詹晓力)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引发自由基可控聚合反应(隋晓锋袁金颖

袁伟忠

周密)

离子液体功能高分子(朱丽丽

陈正国

罗川

张萌)

氮氧自由基.稀土配合物(张旭红杨述韬

王淑萍)

植物细胞在含羰基化合物不对称转化中的应用(刘湘张宝立

夏咏梅

方志杰

许建和)反渗透复合膜功能材料(吴礼光

周勇

张林

陈欢林

高从喈)

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马佳妮宫铭杨珊

张世平

酶在有序介孔材料上的固定化(吕勇军李佩晋郭杨龙王艳芹卢冠忠)

多相催化剂上烯烃交叉歧化反应(李新

张维萍

李秀杰

刘盛林)糖蛋白的凝胶电泳和电印迹染色鉴定技术(张英黄琳娟王仲孚)

硫酸类肝素的结构、功能、修饰与合成(孙自才魏峥魏可镁)乙烯齐聚制口.烯烃镍系催化剂(张君涛张国利

冯霄)

多溴联苯醚光化学降解(方磊

黄俊余刚)

咪唑类离子液体(王仲妮王洁莹司友华周武)

基于荧光与磷光复合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汪磊

雷钢铁

易晓华)

YSZ电解质薄膜制备方法(梁明德

于波

文明芬陈靖徐景明

翟玉春)

二氧化硅表面的GPTMS修饰(李德亮

王军

常志显

张治军)

一维硅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机理研究(张晓丹曹阳

贺军辉)新型链转移剂黄原酸酯调控的RAFT自由基聚合(蒋波

易玲敏詹晓力陈碧

陈丰秋)

温度积分近似式的研究进展(陈海翔

刘乃安)

微胶囊制备新方法——乳滴模板法(刘红霞王朝阳

高权星

童真)

Fenton原位化学氧化法在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研究进展(崔英杰

杨世迎王萍

多孔不锈钢表面的陶瓷修饰及所负载的透氢钯膜(俞健胡小娟

黄彦)

硫代氨基甲酸酯合成方法(张晓鹏荆唤芝

苗江欢

陆世维)

模板法制备中孔炭材料(李娜

王先友易四勇戴春岭)

万 

方数据宫永宽)

贾永刚)

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

作者:

作者单位:来婧娟, 周建华, 郑敏刚, 隆泉, 郑保忠, Lai Jingjuan, Zhou Jianhua, Zheng Mingang , Long Quan, Zheng Baozhong来婧娟,郑敏刚,隆泉,郑保忠,Lai Jingjuan,Zheng Mingang,Long Quan,Zheng Baozhong(云

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昆明,650091), 周建华,Zhou Jianhua(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

,西安,710069)

化学进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8,20(6)

1次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50条)

1. An H;Cook P D 查看详情 2000

2. Kassel D B 查看详情 2001

3. Horton D A;Bourne G T;Smythe M L 查看详情 2003

4. Merrifield R B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63

5. Guillier F;Orain D;Bradley M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0

6. Sammelson R;Kurth M J 查看详情 2001

7. Krch(n)ák V;Holladay W 查看详情 2002

8. Blaney P;Grigg R;Sridharan V 查看详情 2002

9. 吉民 组合化学 2004

10. 刘刚;萧晓毅 寻找新药中的组合化学 2003

11. 许家喜;麻远 组合化学 1999

12. 许家喜;麻远 液相组合化学[期刊论文]-化学通报(印刷版) 2002(3)

13. Boyle N A;Janda K D 查看详情 2002

14. 赵立文;范青华;陈新滋 树状大分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化学进展 2006(2)

15. 胡春梅;王驰 查看详情 2007

16. Flynn D L;Devraj B;Yang S 查看详情 1998

17. Hakkou H;VandenEynde J J;Bozureau J P Ionic liquid phase organic synthesis (IoLiPOS) methodologyapplied to the three component preparation of 2-thioxo tetrahydropyrimidin-4-(1H)-ones undermicrowave dielectric heating[外文期刊] 2004(17)

18. Fraga-Dubreuil J;Bozureau J P 查看详情 2001

19. Fraga-Dubreuil J;Bazureau J P Efficient combination of task-specific ionic liquid and microwavedielectric heating applied to one-pot three component synthesis of a small library of 4-

thiazolidinones [外文期刊] 2003(32)

20. Miao W;Chan T H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3

21. Anjaiah S;Chandrasekharb S;Grée R 查看详情 2004

22. De Kort M;Tuin A W;Buijsmana R C 查看详情 2004

23. Hakkou H;Eynde J J V;Bozureau J P Ionic liquid phase organic synthesis (IoLiPOS) methodologyapplied to the three component preparation of 2-thioxo tetrahydropyrimidin-4-(1H)-ones undermicrowave dielectric heating[外文期刊] 2004(17)

24. Hakkou H;Eynde J J V;Bozureau J P Novel isothiocyanato esters appended to task-specific ionicliquid as new tools for ionic liquid phase organic synthesis (IoLiPOS)[外文期刊] 2004(11)

25. 易封萍;彭延庆;宋恭华 功能化离子液体为载体液相合成二氢吡啶酮衍生物[期刊论文]-化学学报 2006(11)

26. Miao W;Chan T H 查看详情 2006

27. Seddon K R 查看详情 1997

28. 顾彦龙;石峰;邓友全 室温离子液体:一类新型的软介质和功能材料[期刊论文]-科学通报 2004(06)

29. 李汝雄 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 2004

30. Legeay J;Vanden Eynde J J;Bazureau J P 查看详情 2005

31. Huang J Y;Lei M;Wang Y G 查看详情 2006

32. Handy S T;Okello M 查看详情 2003

33. 黄强;隆泉;郑保忠 固相合成及组合化学用的高聚物载体[期刊论文]-高分子通报 2004(01)

34. Grasa G A;Hillier A C;Nolan S P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Catalyzedby a Palladium/Diazabutadiene System[外文期刊] 2001(7)

35. Yi F P;Song G H;Zhang Y 查看详情 2005

36. Temelkoff D P;Smith C R;Peter N 查看详情 2006

37. Miao W;Chan T H Ionic-liquid-supported peptide synthesis demonstrated by the synthesis of Leu(5)-enkephalin [外文期刊] 2005(8)

38. Vallette H;Coquerel G;Plaquevent J C 查看详情 2004

39. Krstenansky J L;Cotteril I 查看详情 2000

40. Deetlefs M;Seddon K R 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3

41. Hoffmann J;Nüchter M;Wasserscheid P Ionic liquids and their heating behaviour during microwaveirradiation-a state of the art report and challenge to assessment[外文期刊] 2003(3)

42. Legeay J C;Eynde J J V;Bazurean J P 查看详情 2005

43. Toy P H;Janda K M 查看详情 2000

44. Fishman A;Farrah M E;Zhong J H;Lee-Ruff E 查看详情 2003

45. Sauvagnat B;Kulig K;Lamaty F;Lazaro R Martinez J J 查看详情 2000

46. Chen S;Janda K D 查看详情 1997

47. Lin X F;Zhang J;Wang Y C 查看详情 2003

48. Wang Y G;Lin X F;Cui S L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capacitance of RuO{sub}2/TiO{sub}2nanotubes composites[外文期刊] 2004(12)

49. Yi F P;Peng Y Q;Song G H 查看详情 2005

50. 张锁江;吕兴梅 离子液体--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条)

1. 胡燚. 李恒. 黄和. 韦萍. HU Yi. LI Heng. HUANG He. WEI Ping 功能性离子液体支载液相有机合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有机化学2007,27(10)

引证文献(1条)

1. 吕廷婷. 季金苟. 夏之宁. 蒋宏贵 离子液体萃取有机物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进展 2010(5)

引用本文格式:来婧娟. 周建华. 郑敏刚. 隆泉. 郑保忠. Lai Jingjuan. Zhou Jianhua. Zheng Mingang. Long Quan. Zheng Baozhong 利用离子液体负载反应底物的有机合成[期刊论文]-化学进展 2008(6)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