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协战一江山岛的首创意义

三军协战一江山岛的首创意义及深远影响

方根法

http://www.tzjgdj.gov.cn/InfoPub/InfoView.aspx?ID=5826&CurrentPageIndex=3

1949年浙江大陆解放后,驻浙蒋军退守大陈诸岛,组成“大陈一江山地区司令部”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一江山岛四周多为陡壁岩礁,岩质坚硬,岩皮光滑,岛上驻有敌第四突击队1100余人,并构筑三线阵地,配置四层火力网,筑有明暗碉堡154个。各阵地和各碉堡之间以堑壕、交通贯通。阵地前沿密布铁丝、地雷、绊网等障碍物,构成永久性的环形防御工事体系,自吹为“美国造击不沉的战舰”。1954年8月华东军区组成浙东前线指挥部,以张爱萍为司令员,确定以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形式发起解放一江山岛之战。1955年1月17日,经国防部长彭德怀报请党中央领导同意后,于18日上午8时开始,经过激烈战斗,下午5时,我登陆部队全部占领一江山岛。它的胜利,迫使国民党于1955年2月8日与25日先后撤离渔山、披山、大陈、台山、南麂等岛,使浙江沿海敌占岛屿全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协同作战,意义深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大政治影响。

一、为解放军的现代化作战和训练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的重大胜利,不仅为解放军各军(兵)种协同作战,两栖登陆战和攻坚战创立了范例,而且为解放军的现代化作战和训练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于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1. 人,永远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一江山岛战斗之前,在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的决策下,以张爱萍为首的浙东前线指挥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复酝酿,改变单兵种作战的思维定势和传统习惯,站在现代战争的高度,终于形成了一个中国式的现代化跨海登陆作战的崭新方略。当时,战区海、空权还在蒋介石手里,还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撑腰。然而,到临战时,战区海、空权已被我军夺过来。曾有人“帮”我军算计有几架飞机,军舰也不行,指挥员也都未受过现代化训练,这都是枉费心机,战斗被我军打胜了。也有人算计过我军指挥员的学历,扬言:“共军还没有能指挥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指挥员,只有国军才有能联合登陆反攻大陆的将才……”

单从学历来看,我浙东前线指挥部组成的首长们似曾欠缺文化学历。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参谋长王德参军前读过书,是军内有名的身经百战的儒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陶勇、空军副司令员聂凤智确实曾都是没有读过书的放牛娃出身,但他们又都是身经百战,具有文韬武略、睿智坚毅、善于学习新知识的高级指挥员,他们能把鱼雷快艇用小炮艇拖到小岛反凹埋伏起来,出敌不意,一举打沉了美造护卫舰“太平号”。美国也承认:“‘太平号’军舰被击沉是一个惊人的行动。”

在实战中,我军指挥员既要顾及我陆海空三军不同的特点与要求,又要同时对付国民党军海上、空中和陆上的抗击,任务非常繁重,组织指挥十分复杂。我军的注意力是以支持陆军登陆为主的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着眼点是保障在登陆突击的关键时刻,发挥三军协同的最大效能。这是当时各级指挥员最突出的指导思想。一江山登陆战犹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我军高级指挥员在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中的高度组织才能和指挥艺术。张爱萍将军的战术思想和指挥艺术将永远生辉,先烈们的业绩也将与世长存。

2. 雷达在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军运用雷达严密掌握了国民党军情,对国民党军的海、空情况了如指掌。特别是头门山的隐蔽雷达,采取昼伏夜出的办法,把战区海面和大陈港湾内的国民党军舰及其活动情况,掌握得清清楚楚,为我海、空捕捉和打击目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海、空军在海上活动,要借助雷达的引导,特别是航空兵,由于海水与蓝天是一样的颜色,易发生错觉;茫茫大海,没有地标,也容易造成迷航。除借助雷达引导外,还专门进行了海上飞行训练和海上安全教育,无论是初建的海军航空兵,还是空军部队,都补了这一课,保证了海上战斗飞行的安全。

3. 始终做到隐蔽战役意图。为了避开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国民党军的视线,我参战陆军部队移到北边柴桥地区进行训练,把南边的披山作为攻击的假定目标,进行佯攻,造成国民党军判断上的错觉。三军战前准备时间较长,采取分头准备、分散进行的办法。登陆部队远在乐清礁半岛的芦苇丛中,隐蔽进行约3个多月的训练。三军实战学习的地点选在穿山港,外边看不见、听不到,国民党军空中侦察也发现不了。直至我登陆编队航渡展开时,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之国民党军才如梦初醒,仓促阻击,但已无济于事了。这次作战,因各个环节都抓住保密工作毫不放松,所以完全达到了战役上的突然性。

4. 注重协同指挥。协同就是合成,何谓合成?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由部分组成整体。”好的合成不是部分与部分的简单相加;好的合成,通常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登陆作战中的三军协同,包括登陆部队与舰艇、炮兵、航空兵的协同,航空兵与炮兵、舰炮的协同及各军种内部的协同,这些都是新的课题,需要严密组织、反复论证、科学计划和地形试验。为了搞好三军协同作战,我军选择了近似一江山地形的大小猫山,进行实兵演习,重点解决登陆部队上船、航渡、抢滩、登陆、突击上陆等问题。三军协同作战,都有无线电相互干扰的问题。规定在航渡时,统一使用登陆艇的电台,以海军指挥为主;登陆艇大门一放,则归陆军指挥,展开陆军的无线电。这样三军的无线电避免了干扰。

5. 发挥联勤保障作用。渡海登陆作战的后勤保障,比单一军种或地面联合作战的后勤保障要复杂得多,任务艰巨得多。这次登陆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搞得较好。经过多次研究试验,决定成立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简称联勤)。在任务分工上,除专用物资和技术保障由各军兵种负责外,通用物资供应、卫勤保障、伤员的抢救与后送、俘虏管理、交通运输指挥、渡口码头的管理以及后方警戒等统一由联勤指挥部组织指挥,各方通力协作。这样解决了许多矛盾,也发挥了后勤保障的整体效能。

6. 完备的气象保障工作是渡海登陆作战的必要条件。对航空兵,要有利于起落和轰炸扫射;对登陆兵,要有利于航渡和登陆;对军舰和火力船队,要有利于瞄准射击;陆、海、空三军之间要能互相识别和联络。这些无疑要求云量少、风流小、能见度好的晴朗天气才能做到。但在隆冬季节尤其在浙东沿海,天气是一天三变的“猫儿脸”,确实很难求得。我军邀请各方气象专家“会诊”,并根据历年天气资料,经反复分析研究,预测到1月份适合三军作战行动的好天气为17、18、19日。当时空军前指气象科长徐杰同志肯定了这三天的好天气。于是,前线指挥部决定1月18日午后对一江山岛正式发起渡海登陆作战,并经国防部长彭德怀报请毛主席批准。

二、一江山战役胜利的重大政治影响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它总是政治的延续。我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较好地起到了为政治、外交斗争服务的作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实质上也是一场政治斗争。

美国在朝鲜战争失败后,妄图长期霸占我国神圣领土台湾。1954年12月2日,美国同国民党在华盛顿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当国民党遭遇“武装攻击”时,美国立即“采取行动”。就在这个条约签字刚刚一个月之后,我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全歼岛上守军,狠狠地打击了美蒋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我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成功后,在国际上迅速引起了强烈反响。

1月1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国务卿杜勒斯同时发表谈话。共产党进犯大陈群岛的行动将不会把承担保卫国民党台湾堡垒义务的美国牵连在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艾森豪威尔的这番话,意在为“共同防御条约”未能防御一江山岛而开脱。

一江山战役的胜利,当时在国际上一度引起一股小小的“风波”,但是在广大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我国在政治和外交上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一江山战役的胜利,使大陈及东海海面的国民党军和美军第七舰队不战而退,使美蒋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变成一钱不值的废纸。中国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戳穿了美国和国民党军队都是纸老虎的真面目。一江山战役的胜利向全世界宣示:中国人民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中国人民也决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军事威胁。

三、一江山岛战役改变了大陆沿海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形势

一江山岛之役“毕其功于一役”,震惊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蒋介石等美蒋头目。迫使美国和国民党队于2月8日与25日全部撤离渔山、披山、大陈、台山、南麂等岛,使浙江沿海敌占岛屿全部解放。由于一江山岛战役战果辉煌,成效显著,使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危如累卵,如坐针毡。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解放一江山岛这一成功的合成作战范例,暂时没有扩大运用于解放台湾。但从此改变了大陆沿海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形势。它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以大陈岛为跳板反攻大陆的黄粱美梦,使墨迹未干的所谓美蒋《联防条约》成为一纸空文;它打通了东海航线,挫败了美国的海上经济封锁,促进了浙江沿海及上海市区的经济发展;它结束了国民党军队以大陈岛为基地,肆无忌惮地骚扰与破坏浙东沿海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对于沿海人民发展渔业生产,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安全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一江山岛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开展我海上运输及渔业生产安全创造条件”。一江山战斗胜利后不久,包括浙南的玉环、永嘉、瑞安、平阳等县,几万条渔船和十几万渔民得到彻底解放。

四、三军将士协同作战的精神,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战争是为了和平,和平避免战争。解放一江山战斗的胜利,是由毛泽东主席决策,中央军委部署,张爱萍将军直接指挥,数千名陆海空三军将士英勇作战,沿海人民万众支前,党政军民共同谱写的一曲前后方结合,军民结合,团结战斗的胜利凯歌;在战斗中所发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军民团结、三军战士协同作战的精神,都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在战争年代,依靠这种精神取得解放事业的胜利,在和平年代,这种精神仍激励着人们去夺取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胜利。

台州人民为了永远纪念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永远缅怀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英烈,就在战斗胜利的当年,在风景秀丽的海门枫山之巅,建造了规模宏大、建筑精致的一江山岛战斗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46.69公顷,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陵园之一。陵园松柏环抱,原为东晋高僧怀玉结茅之所。每当晴天晓日,登高望远,极目东眺,碧海蓝天间,一江山岛依稀可见。英烈长眠在枫山之中,他们的遗像及战斗事迹被陈列在烈士纪念馆内。50多年来,前来观看和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每年来参观的当地和全国各地人士达17万人以上,最多时达30余万人。

一江,成了光荣的名字,吉祥的名字,值得永远纪念的名字。据了解,胜利后在参战的干部中,有6人把生下的孩子取名为“一江”:毛一江是毛张苗之子;方一江是在主攻营蹲点的60师青年科长方明之子;李一江是师部机要科长李映矶之子;孙一江是孙涌之女;平一江是平涛之女;还有一个叫鲁一江的,是当年参战的上海作家鲁山之子。他们把一腔光荣感与自豪感倾注到了下一代身上。他们把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希望寄托到了下一代身上。他们把这解放浙江的最后一役,把我军第一次三军现代化联合作战的胜利,在自己下一代身上作了历史的定位。一江山岛战役之后,参战的幸存者,有的相继复员或转业。其中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141人,回农村务农的592人。他们在不同的战线,各自的岗位,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及“一江”精神,勤勤恳恳地工作与劳动,继续为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弘扬“一江”精神和学习英烈们的光辉事迹,目前,椒江一江山岛战斗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已被中宣部列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项目被列入《全国发展“红色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景区名单。景区由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大陈岛等景点构成。内容包括烈士陵园、大陈岛国民党军政遗迹遗址、青年志愿垦荒队纪念区等和配套的自然景点。届时,一江山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江山岛登陆战作为我军联合渡海作战的先河,将永载史册;一江山岛及那一段刻骨铭心、壮美神奇的历史将告诉未来,中华之邦必将走向完整与统一!

(作者单位:台州市椒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