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史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讲 顺乎世界之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晚清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民族危机加深 (3)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及阶级: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 3.主张:

4.评价:(1)对当时的知识界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起了重要作用。(2)但他们的思想主张并没有真正实施。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1)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2)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人物及阶级

3.主张:

4.评价:(1)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2)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迷梦彻底破灭,说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行不通。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自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

(2)19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3)到19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2.代表人物及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

3.主张:(1)政治上:兴民权、 。(2)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3)经济上: 。

4.评价:(1)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改革教育,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2)客观上为后来的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难点突破】

1. 正确认识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特点

(1)林则徐: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②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报纸和书籍。③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魏源:著成《海国图志》一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3)总之,他们的思想启迪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主流。

【典例】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和魏源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 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们

A. 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 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 2. 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1)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是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其思想也没有付诸于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①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借用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起,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改革理论。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有力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政体。积极借用进化论思想,阐述了君主专制代替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③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典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A. 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B. 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C.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D.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口号 3. 顽固派、洋务派与维新派对待清王朝统治的态度分析

顽固派与洋务派同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对封建统治和封建伦理纲常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顽固派则盲目排外,二者只是维护统治的手段不同。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但维新派一直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己任。故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对待清王朝统治的态度是一致的。 【典例】从下列图1与图2历史人物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是

图1 李鸿章 图2康有为 A. 都把挽救民族危机作为首要任务 B.都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 都主张革新封建政治制度 D.都主张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高考真题】

1.(2010·江苏高考)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 .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2.(2010·福建高考)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安之惟适)其涵义反映了该

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 .顾炎武

B .林则徐

C .洪秀全

D .严复

3.(2010·上海高考)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 D.同文馆、利玛窦

4.(2010·北京高考)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 .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5.(2010·北京高考)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 .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 .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6.(2010·重庆高考)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

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 .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7. (2010·全国Ⅱ高考)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 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8.(2009·北京高考)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

A .“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B .“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9. (2009·浙江高考)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獒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空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0.(2009·广东高考)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 .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1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 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 思想是( )

A .提倡维新变法 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 .宣传科学救国 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1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 )

A .宗教文化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理论 D .文学艺术

13.(2012年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

“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 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 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魏源 B .康有为、梁启超 C .孙中山、章太炎 D .陈独秀、胡适

1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

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问题: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

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

【考点精练】:

1. 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 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 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 C. 探究英国获胜原因 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

2. 奖励发明是有利于国家富强的政策。最早提出

“徜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的近代文献是

A B C D

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开 D.康有为

4、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

A .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西方列强 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C .建立强大海防,借之与列强妥协谈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

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 .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6、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 .“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7、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 .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 .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8、 “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体现这一观点的实践活动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预备立宪

D .辛亥革命

9、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 .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 .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10、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 .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 .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第2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梳理】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3)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4)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运动概况:

(1)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 《新青年》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3、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战胜恶社会”。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和陈独秀写文章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4、影响: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再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1)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1921年7月,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又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3.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高考真题】

1.(2010·江苏高考)“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2.(2010·广东高考)“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3.(2010·福建高考)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 .与时代同行

B .有历史观引导 C .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4.(2010·湖南高考)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5.(2009·上海高考)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 .《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 .《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6.(2009·天津高考)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7.(2009·四川高考)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 .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 .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8.(2009·广东高考)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 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9.(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

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0.(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

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 .求强求富 B .变法维新 C .共和革命 D .民主科学 1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6题)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

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 .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13.(2011年海南高考18题)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

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 .陈独秀 B .梁启超 C .章太炎 D .严复 14.(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1题)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

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 .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 .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16.(2011年江苏高考5题)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7.(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

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18.(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2题)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

之见

A .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 .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 .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 .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19.(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6题)“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

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孔子改制考》 20.(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5题)《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

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 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 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2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4题)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

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 .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22.(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 (打

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 .自强与求富 B .进化与革新 C .改良与革命 D .民主与科学 23.(2012年上海历史,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

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 .戊戌变法时期 B .清末新政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二、非选择题

24.(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37题)(38分)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 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

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

(2)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4分),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

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4分)

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其书若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

(3)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6分)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

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4分)

25.(10分)“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 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⑴这段文字首先发于什么刊物?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2分

⑵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是谁首先提出的?分析这位人物提出这一口号的原因。3 分

⑶简要谈谈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2分

⑷结合中国当时历史情况,谈谈为什么说只有这两位先生是才能“救治中国政治、道德、

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3分

中国近代史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考真题:1——13: C D C B A B B B C D DCB 14、【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6分,每点2分)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

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6分,每点2分)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

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8分,每点2分) 考点精练:1——10: ACBAA DBBAC

新文化运动

高考真题:1-10: DBADC DCBBC 11——23: DDABC AAAAA BDD 24.(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 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2)基本原则:权力制衡, 三权分立; 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作用:否定君权神授和批判君主专制; 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 (3)经济政策:殖产兴业。

具体措施:引进西方技术, 建立国营模范企业, 扶植私人企业发展, 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重视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忧患意识增长; 仿效日本, 维新变法。 25.【答案】(10分) (1)《新青年》。新文化运动。2分 (2)民主与科学。1分

陈独秀。他认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故应提倡,以反对专制、愚 昧。2分

(3)分前期与后期列举,前期主要是提倡“民主”、“科学”;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分

(4)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但封建思想仍束缚人们头脑;民主与科学是反对专制愚昧 的最好武器;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3分 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