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引言: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孩提时代,我们都听说过“理想”一词,甚至从小我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四有”新人第一有就有“有理想”,可见理想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与理想作伴。但什么是理想,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理想又与信念密不可分,什么是信念,如何坚定正确的信念,是我们本章所要解决问题。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自觉努力的结果。青年大学生要确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首先必须对理想信念本身有所了解、有所选择。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今天,理想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什么?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对理想的内涵也许会有新的理解。

理 想 ——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古,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地是带来

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果;理想抽芽,揄扬必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2、理想的特征

(1)现实可能性: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

(2)超前性: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

(3)具体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 理想进行各种调整。

(4)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3、理想的类型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理想的内容上分有四种:

①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②道德理想: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

③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④生活理想: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理想的对象上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①个人理想: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②社会理想: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只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

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

2、信念的特征

社会性: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并化为内在的情感。

稳定性:一旦形成,终生不渝,有巨大惯性。

发展性: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

理想和信念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

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牲畜。马克思说,“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放在突出的位置,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学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深层核心。有无理想信念,就像一道分水岭,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又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需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还应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近现代有识之士和广大民众在不断探索过程中的理性选择,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之“理”。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道路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之“理”。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十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

献。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经过新中国成立多年特别是近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确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用这一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信念,是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既不能自发地形成,更不能自发地实现。要想拥有理想,就要深刻地认同理想;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视讲“志向”。“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在青年时期确立起来的远大志向是此后事业成功的关键。

2、立志做大事

孙中山曾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3、立志须躬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着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到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张海迪说,有100次的失败和挫折,就要有101次的奋斗和追求。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当理想确立之后

,就是该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首先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放弃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使人消极、平庸,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选择。只有坚持远大理想,通过变革现实,使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正确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正确办法。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想的根本途径,费尔巴哈曾说过,从理想到实在的过渡,只有在实践哲学中才有它的地位。

教学小结:

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成材报国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问题探索:

在一些高校,有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对理想报有偏见,游戏理想,把理想戏为“利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讲理想不如讲实惠” 。

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求进步。并告诫我们,人生最大的空虚莫过于精神的空虚。因此,作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我们,在人生追求方面,首先要追求知识与真理,这是青年知识分子最重要的追求,只有不断地求真,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其次,在人生追求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尚的追求,要摒弃低级趣味的追求。第一,要学会做人。无论是要求入党的学员还是普通同学均要学会这一点,懂得做社会的人,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第二,要学会学习。我们在大学学习应有的理念精神是应该懂得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大学的教学,是授你“渔”,而不是给你“鱼”。

1. 理想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或者说是一个人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人的主观形象。

理想是一个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如当你问一名中学生的理想时,他的回答可能是,将来要成为一各科学家、或工程师、或作家等。科学家、工程师、作家就是中学生们积极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和对象,这些目标和对象体现着中学生们的个人愿望,并且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和未来。在这里,理想是与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它住往和目前的行动不直接联系。但理想与现实生活又是相联系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对象和现象如果符合个人的需要,与个人的世界观相一致,这些现实的因素就会以个人的理想和形式表现出来,理想总是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加工,舍弃其中某些成分,又对某些因素给予强调的过程,但它必须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

符合客观规律。例如,电影编导在塑造一个理想人物时,这个人物既是编导对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再加工、再取舍,使这个人物符合编导的愿望;但这个人物又必须符合客观规律性,与现实的生活环境相融合,否则这个人物就会成为表面上的“高大全”,实质上的“假大空”,不可能真正成为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典型人物。

从一个人理想的内容来看,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希望,它包括职业理想、道理理想、生活和家庭的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美好的社会制度的追求和向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社会理想,而仅追求自己脱离社会实际的个人理想,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理想;反之,如果仅有社会理想而没有个人理想,也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

一个人的理想往往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一般来说,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依次减弱,社会的影响逐步增大,而且理想的形式也存在不同的水平。我国的一些心理工作者把中学生的理想形式从认识角度分为三种发展水平:一是初级水平,即具体形象理想,这主要表现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一种是中级水平,即综合形象理想,这主要表现在中学中年级学生;一种是较高级水平,即概括性理想,这主要表现在中学高年级学生身上。也就是说中学生的年龄越大,年级越高,他们的理想层次越高。

而对于中学生理想倾向性发展水平,我国的心理工作者通过问卷、直接对话、分析研究,把中学生的理想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理想肤浅、模糊,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例如,“我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我以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还不太清楚”等。这种心态的出现与这一阶段青少年年龄、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有关,由于思想还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第二类:向往和憧憬未来,但自觉性不够,有时动摇不定。例如:“家庭、老师总是鼓励我奋发图强,看到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也受启发和鼓励,可是一遇到困难又退缩。”这一类同学思想主流是向上的,但还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

第三类:认为理想就是将来找个好职业。例如,“我将来就想上大学,找个理想的工作。”这一类同

学把理想和职业联系起来,但往往又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离,这就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四类:具有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例如,在很多即将毕业的高中同学中,能树立接受祖国挑选,服从祖国安排的思想。这类同学认识水平比较高,理想比较符合时代精神。

事实表明,目前在中学生中具有远大理想的同学占绝大多数,这反映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2. 信念

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信念是激励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的思想倾向,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信念具有坚定感。无数的革命先烈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才能使中国人民摆脱剥削和压迫,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成了他们的信仰,他们为此坚定不移、前仆后继,哪怕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革命烈士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反映了这一代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坚贞不移。

信念又具有稳定感。一般来说,信念表明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方向、自然规律、对一种理论观点的稳定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信念的人,个性往往模糊不清,行动往往左右摇摆,动摇不定,容易在政治上、行动上出偏差。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前苏联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暂时低潮的情况下,有些人出现了“信仰危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疑问。在这种形势下,教育中学生及整个青少年一代树立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抑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腐蚀,已成了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这一代中学生和青少年,也只有牢固的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使他们目标正确,方向明确,行动坚定,自觉地承担起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3. 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

就不仅仅包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

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世界观所信奉的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世界观总是在不断斗争,总是相互对立的。

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可以讲,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根本观点。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前,对中学生来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至关重要,是培养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前提。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仅仅学习成绩好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掌握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刻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树立为祖国和民族奋发学习、积极进取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才能在实现社会主义“四化”事业中施展才干,有所贡献。

了解掌握个性倾向性的内容和知识,对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确定符合社会主义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意义都是显而易见和不可低估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