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纪录片,解开台北故宫的面纱
一部纪录片,掀开台北故宫的面纱
《台北故宫》记录一件件国宝迁转、颠沛的故事
台北故宫鸟瞰 资料图片
清玉罗汉山子。
西周晚期毛公鼎。
核心提示:
北京有一个故宫,台北也有一个故宫。前者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遗产,后者被誉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60年前,2972箱、约60万件国之瑰宝、国之重器被运往海峡对岸,从此两个故宫各怀着曾经相聚在一起的珍宝,隔海相望。然而,她们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关系,一直牵动着几代中国人最敏感的心弦。有种比喻甚至说,没有到过台北故宫参观,就无法完全看到中华文化精妙之全貌。因种种原因,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岸分割异地的故宫文物从未能重聚,对在数十亿大陆人心中,台北故宫连同它数十万件顶级国宝,依旧是一个谜。
直到上个月纪录片《台北故宫》在央视播出,这些分割了一甲子的国宝文物,隐约向大陆人掀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2月4日,总导演周兵推出了同名新书《台北故宫》。“两个故宫文物PK”、“两个故宫何时复合”等话题随即引爆,两岸民众都加入了这场讨论,针对纪录片《台北故宫》的争议也此起彼伏。近日,记者采访了《台北故宫》的主创团队及文博界相关人士,透视这些争议的背后。
两个故宫,两种拍法
“故宫文物分离60年后将首次重聚。”纪录片《台北故宫》在央视首轮刚播完,总导演周兵最关注是:60多年来两岸故宫文化交流中层级最高的一次互访将于2月中旬在北京故宫进行。
为促成今年10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雍正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月中将率领副院长等到北京故宫参访,3月份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高层回访。
2003年,周兵担任百集大型系列纪录片《故宫》总导演,三年后,他又率队到台湾拍摄《台北故宫》。“北京故宫是皇宫紫禁城,给我的感觉更加威严。台北故宫是一座面向台湾最普通市民的博物馆,给我的感觉是亲和力。”2006年,周兵第一次到台湾时找到台北故宫的专家聊天,“台北人谈吐的温润、谦和,那里有很好吃的饭菜,台北的诚品书店我也很喜欢,你会看到很多你喜欢的东西。所以我第一次去就隐隐约约确定了拍摄风格,做一个生活化的、
亲切的、朴实一点的纪录片。”
所以,在纪录片《故宫》中,观众看到的是震撼力强的大广角镜头、华美的历史情节重现,而在《台北故宫》里,更多地看到了个人命运与这些文物交错时的温婉叙事。
“我想通过《台北故宫》,把1948到2008年这60年的台湾历史和台湾社会的一些信息呈现出来,比如50、60、70、80和90年代台湾人的一些生活和文化性。”周兵说,希望通过《台北故宫》记录一件件国宝的运离、迁转、颠沛的故事,使这些珍宝传递出的优美、宁静、高远之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人的内心安家落户。
从2006年到2008年,周兵和摄制组共去过4次台湾,加起来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但难能可贵地采访到了少数几位仍然健在的1948年文物运送亲历者。“我们每次到台湾想电话采访当年负责押运文物的索予明,可他已经90岁了,每次都推说不愿意再去回忆。最后一次我给他打电话,我说如果你再不讲的话,历史可能就会被湮没掉了,后来老人才勉强同意录音采访,还是拒绝录像。”周兵回忆说,当时摄制组把摄像机带过去录音,索予明越聊越多,最后还把他的照片、他夫人的印章拿出来,他最后反复说,很期待两岸的故宫和文物界能够有一个很深入的交流。
《台北故宫》碰触到一个个与国宝迁徙交错的命运故事,成为整个纪录片除国宝外最震撼人的环节:为了将张大千的78幅敦煌临摹壁画装上已经超载的飞机,国民政府时任教育部部长杭立武,万般无奈之下从飞机上卸下了自己的三件行李,行李当中有他毕生的积蓄20多两黄金;为了躲避日本战火负责故宫文物南迁的庄严,最后迫于国民政府命令将国宝运往台湾,不得不断绝了与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20多年的师生之情,直到临终时他嘴里还念叨着“北平”;故宫博物院元老之一那志良到台湾后一直劝说大家不要买木质家具,以免回北京时扔了可惜„„
《台北故宫》神化了台北故宫?
留在周兵心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台北故宫》的拍摄因种种原因未能获准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拍摄,“正式员工都不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我们只辗转采访到了常年在台北故宫
内工作、已经退休的研究员”。周兵坦言:“它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作品。”
首个站出来炮轰的是收藏家马未都:“从第三集起就可以看出《台北故宫》编导们专业上的不足,有东拼西凑之感,还请了一些不专业的人做专业评价,显得幼稚。甚至,第四集让台湾一个做新瓷仿品的人大谈特谈,一副《非诚勿扰》的广告嫌疑,让观者无法不生疑。” 由于无法入馆拍摄,《台北故宫》摄制组从台湾购买了关于台北故宫文物介绍的影像资料,穿插在片中弥补遗憾。《台北故宫》从第3集到第11集,用了3/4的篇幅,对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的青铜器、瓷器、玉器、古代字画等馆藏文物做了分类的详尽介绍。
“不能进入现场拍摄是最大的遗憾,我们特别想进入到台北故宫的库房内拍摄,因为台北故宫的许多国宝文物都是轮换展出,大部分国宝都藏在博物院背后的山洞里。但那里一直罕有人拍摄过,我们目前找到的关于文物库房的影像资料也只是上世纪80年代的。”分集导演陈怡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拍摄北京故宫时,周兵和他的团队在故宫里呆了4年,“可以亲近故宫的清晨傍晚、下雪下雨、四季变幻,一个人走在游客散去的宫城下,听听故宫各种各样的声音,感觉也很幸运”。周兵反复强调,《台北故宫》比《故宫》难拍得多,遗憾也大得多。
“台北故宫馆藏珍宝上镜头的选取、运用都不到位,远远没有表现出国宝的灿烂和绚丽来。”质疑声认为,由于未能直接进场拍摄,《台北故宫》显得“隔靴搔痒”,且有“神化”台北故宫之感,不少观众提出疑问:“故宫国宝精品都在台湾,真是这样吗?”
“其实拍完两个故宫以后,我们都有一种感觉,通常所认为的‘北京故宫有宫无宝,台北故宫有宝无宫’是一个误解。因为北京故宫有超过300万件文物,台北故宫只有60多万件文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部分流散出宫的国宝回到了北京故宫,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伯远帖》、《中秋帖》等。”陈怡认为造成这种误解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台北故宫常年都在展览,台湾只要读完小学的人都会到过台北故宫,而北京故宫的国宝总不拿出来展览。”
但由于没能采访到台北故宫的一线人物,两岸故宫的文物PK自然未能在纪录片中实现。
台北故宫的魅力是什么?
《台北故宫》引用了李敖的两个说法:以前李敖曾经说过,台北故宫博物院像饺子馅,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则是饺子皮,瓤很少。但2005年9月20日,李敖先生访问故宫的时候对自己曾经的评价做了修正。如今的李敖认为,北京故宫的藏品其实很多,李敖对两岸故宫又做了新的评价:“北京故宫是真的,台北故宫是假的。”
翠玉白菜、猪肉形石、毛公鼎、婴儿枕„„这些早就扬名四海的国之瑰宝,究竟在台北故宫里幻化出怎样的神采?周兵认为,台北故宫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她的亲和力与时尚。“台湾文化丰富而多元,有那么发达的电视娱乐业,但看似古旧的台北故宫的影响力一直坚定而持久。”2007年到台北拍摄时,周兵注意到台北市区的一条隧道刚刚按台北故宫馆藏一幅古代书法的图案,喷绘一新。
“台北故宫建成以来,长久以来,大家所认为的故宫都是比较保守的,然后国民党色彩很浓的,很官方的,不太接近民众的。”周兵告诉记者,新千年以后,台北故宫发布了一部宣传片,提出了“OldIsNew”的口号,一改了台北故宫一贯的严肃、古板、老气横秋的形象,影片内容虽取材自宋代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却大量运用了动感时尚的视听语言。影片在充满着中国古典元素的同时,又带有浓郁的台湾地域特色。
“台北故宫的建筑虽然建于上世纪60年代,或许硬件上还比不上大陆近年来兴建的现代化博物馆,但她的亲和力、时尚感很难匹敌,台北故宫对于台湾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座神秘的建筑,而是一个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场。”周兵说。
2005年,台北故宫开始较大规模涉足影视创作,邀请了侯孝贤、王小棣与郑文堂三位导演创作了三部电影作品,向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感受故宫的角度。2008年3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制作的数码3D动画片《国宝总动员》在第7届东京国际动画影展荣获公开征选作品类首奖。影片将台北故宫中的三件文物“婴儿枕”、“玉辟邪”、“玉鸭”以拟人的手法化身成片中主角。描述的是台北故宫日落之后,展厅内的文物逐渐苏醒过来,把酒高歌、追逐嬉戏。在嬉闹中弄丢了翠玉白菜上的螽斯,一场追捕螽斯的故事。《国宝总动员》总制作费超过4000万新台币,至今常演不衰,拉近了民众尤其是孩子们与中国古老文物的距离。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建设包括将要完成一万件器物、书画,以及20万件以上清代档案等等专业摄影及数字化文件,建成文物数据库。目前,台北故宫的数字化技术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水平。”周兵还提到,台北故宫的门票价格是新台币160元,而学生门票只要新台币80元,相当于人民币20块钱左右,而学生团体预约,就可以免费参观。
让女导演陈怡印象最深的是,台北故宫曾邀请意大利著名时装设计师根据馆藏国宝,设计出一系列现代生活起居用品。“在台北故宫的礼品部,可以看到印着怀素《自叙帖》的手提袋、珐琅彩工艺的茶杯垫、印有稀世珍宝玉鹰纹圭纹路的丝巾„„我们理解到馆方希望将文化普及到生活里的用意。”陈怡认为,与其单纯地比对文物价值,台北故宫的许多理念或许更值得借鉴。
台北故宫需要“回迁”吗?
台北“故宫”前院长秦孝仪生前主张把装载文物赴台的木箱子都完整地保留下来,希望这些文物将来回大陆时,再放回这些木箱子,原封不动地送回来。他生前曾表示,台北“故宫”的文物肯定要回到北京。李敖到北京故宫参访后,也说:“海峡两岸统一,故宫也要统
一。”
这些片断在《台北故宫》播出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1月13日起,搜狐网站进行了“北京台北,两个故宫何时复合”的网上辩论,结果“当日400多个网友支持国宝回迁,700多人反对”。
原本认为“台北故宫的文物肯定是要回到北京”的周兵在拍完《台北故宫》后却有了不同的看法:“拍完《台北故宫》后,我觉得目前台北故宫的这些文物没必要回来了。因为在台北的每一刻,我都能体会到故宫文物与台湾民众、社会的水乳交融,它们已经成为台湾人心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第一次进入台北故宫,分集导演陈怡就被参观的台湾民众震撼了。“当时刚好赶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展出,台北故宫文物展总是挤满了人,就像菜市场那样,但是站在《快雪时晴帖》长长的展柜一段我朝对面看,看到朦胧的灯光下,十几米长的展柜前站满了小孩、
年轻人、老人,就有一种穿梭时空的感觉。”陈怡还记得当时身边有一对年迈老人的对话:由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几年才展出一次,老奶奶对老爷爷絮叨着下次再展出时他们可能已经不在世了,还说了一句:“不知道以后外孙看到这幅画时,会不会想到我们也来看过。”
周兵也向记者回忆起类似的场景,令他久久感动着: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岁数稍微大点的大学生,带着七八个师弟师妹,跟他们讲,这幅画是怎么回事,这幅字是怎么回事。“当时听着他的讲解,我自己都很惭愧,因为我拍台北故宫很长时间了,但很多文物都不熟悉。我当时最大的触动就是,台湾人一生中要去很多次台北故宫,这些国宝已经扎根了,感情上很难再谈回迁。”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我个人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从这大批的这些东西到台湾这半个多世纪,对台湾的社会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对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应该说起到第一的作用。这两岸的故宫,其实都在宣扬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都在让海内外的同胞增强着民族的认同感。”但是郑欣淼透露了心中一个梦想,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将当年乾隆皇帝最钟爱的王氏家族的三件法书———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侄子王珣的《伯远帖》能够聚合在一起展出。如今的《伯远帖》、《中秋帖》在北京,《快雪时晴帖》在台北。
今年10月,北京故宫17件与雍正有关的文物将首次赴台。但有关专家透露,目前北京故宫的文物能去台北,台北故宫的文物却难来北京。主要分歧在于,台湾文博界认为大陆没有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以确保文物出入,台湾有些方面还在担心:台北故宫的藏品到大陆展览后,能不能“完璧归赵”?
2008年11月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以民间身份访问台湾,并参观了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这是自1998年以来国家文物局长的首次访台。“一些台湾人士认为,台北故宫回大陆展览不安全,我希望他们能打消这方面的顾虑。”单霁翔说:“我认为,大陆方面至少能拿出两个事实来打消台湾方面的顾虑。我们一再声明,而且还可以再次声明,回大陆展览的文物不涉及所有权和保管地点的问题。”
但直到目前为止,他的许诺还没等到对岸的回音。
分隔两岸的故宫文物
1、“三希堂”法书
王羲之侄子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在北京故宫,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在台北故宫。前两件书法早年流出北京故宫,不过在1951年的时候,另外的“两希”现身香港拍卖行,周恩来总理得知消息,批示立即成立“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终以50万元港币的价格,将《中秋帖》与《伯远帖》带回北京。从此,三希堂帖“一希”在台北,“两希”在北京,隔海相望。
2、《富春山居图》
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它一分为二了以后,《富春山居图》中的一半(又称为《剩山图》)留在大陆,有一半到了这个台北的故宫,又被称作《剩山图》。整幅作品描绘的是中国南部富春江沿岸的风光。连绵起伏的丘壑峰峦,丛林村舍、渔舟小桥,云山烟树,极好地传达出作者淡泊悠远的心境。这幅6米多的长卷,被后世称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
3、《清明上河图》
真迹在北京故宫,清院本在台北故宫,明代仇英所绘的《仇本清明上河图》在辽宁省博物馆。
4、《满文大藏经》
共刷十二部,至今虽仅有一部复现于世,不过数万片梨木经半与108函印本俱全,其中32函庋存台北故宫,经板与76函藏于北京故宫。
5、《四库全书》
文渊阁本在台北故宫,文津阁本在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在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今藏浙江图书馆。
6、《三希堂法帖》
台北故宫存有三希堂法帖,共三十二卷,乌金拓,原石在北京北海公园内。乾隆十二年(1747),命梁诗正等依据宫廷所藏历代法书墨迹刻石,共收录自曹魏至明代135家340余件
作品,包括以上三种珍稀法书在内,名为《三希堂法帖》。因此帖摹刻、拓印均为天下良工,工艺水平极高,反映古代法书原貌。
■台北故宫里的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曾在2002年举办过网络票选,希望观众通过网络投票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十件文物。当时大众网络票选最受欢迎的文物结果,第一名正是辨识度最高的“翠玉白菜”,接下来则陆续是“战国龙形佩”、“元大雁玉带饰”、“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清掐丝珐琅天鸡尊”、“清高宗夏朝冠”、“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汉玉角形杯”、“清杨维占雕沉香木香山九老”、“清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其中有好几项都上过岛内的中小学课本,知名度相当高。
此外,台北故宫也在网络上公布了院内专家版的“十大国宝”,入选的文物包括“西周散氏盘”、“宋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清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清藏文大藏经”、“明帝鉴图说”。
台北故宫强调,即使是专家版名单,也是一个粗略不能真正算数的“十大国宝”版本。因为当时为了网络活动,邀请院内书画、器物、图书文献处三处专家,每处都要推荐一些知名的作品,并不是由国际上的学者一同取得的共识。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李培
相关文章
- [书.国立故宫博物院.台湾]
- 赴台行程计划表
-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淡雅宜人?争雄斗艳
- 去台湾必买的东西,在哪里买--强烈推荐,不看后悔!!!
- 经典幽兰,空谷芳菲 --"故宫三部曲"打捞故宫近百年历史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富春山居图的乡愁
- 收藏家陈泗海 专攻乾隆御制玉器收藏[图]
- 风格独特的宋代哥窑瓷器
[书.国立故宫博物院.台湾] (2010-02-25 00:34:24) 标签: 街头 旅游 台北 台湾 休闲 影像记录 国立故宫博物院 分类:[驴腿狗眼]旅游 ',1)"> ▲ 初次看到,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很像是一个寺院 ...
台湾自由行 一.行程一览表(根据实际游玩情况修改后) 二.景点信息 台北故宫 故宫开放时间:9:00-17:00 (周六至20:30) 门票:nt$160,学生证半价,周六夜 间免费开放 交通:捷运至士林站下nt$20,1号出口走至中正路路 ...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二十 淡雅宜人 争雄斗艳 --斗彩 [斗彩概况] 彩瓷的名字一般都听得懂,比如五彩.粉彩,基本能想象出它的样子.斗彩这个名字就不 ...
去台湾必买的东西,在哪里买--强烈推荐,不看后悔! [提要] 通常出外旅游,总要带点礼物回来给亲朋好友,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当然要有当地特色才好.比较著名的有四样:莺歌陶瓷.冈山三宝.澎湖四宝和美浓油纸伞. 一. 阿里山,一茗不虚传――冻顶 ...
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故宫三部曲"--<变局><承载><守望>于2015年10月22日在故宫宝蕴楼举行新书发布会和作品座谈会. "故宫三部曲&q ...
台北故宫博物院 人气点排名第 5 名 景点类型: 博物馆 详细地址: 台北市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 开放时间: 09:00-17:00 门票价格: 10~20RMB 景点简介: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世界知名的博物馆,主要展品包括书法.古画.碑帖. ...
一面是<无用师卷>徐徐展开,一面是<剩山图>"犹抱琵琶半遮面",盗用数学中"相遇问题"的逻辑,两幅图在电子版中接头了.此幕发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晶华宫". ...
陈泗海的乾隆御制收藏 陈泗海的乾隆御制收藏 陈泗海的收藏很特别,尤为喜欢"乾隆御制"的玉器.他说,这个时期的玉器作品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不惜工本,因此被赋予一个专有名词――乾隆工.这体现了一个盛世的经济实力,也最能代表一 ...
2010/7/19 12:43:27 宋代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为装饰而著称.清代乾隆皇帝曾写下十首赞颂哥窑瓷器的诗篇,其中<粉青葵瓣口盘>一诗中曰:"色暗纹彰质未经,哥窑因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