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 2、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例如状态、大小、形状等发生改变,三态的变化、挥发、吸附、溶解、破碎等。

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例如发酵、腐烂、发霉、燃烧、生锈、冶炼、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助燃性、腐蚀性、稳定性、脱水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三、化学操作

1. 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烧杯 酒精灯 漏斗 滴管 集气瓶 水槽 铁架台

3. 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4. 药品的取用

①. 固体药品的取用

通常贮存于广口瓶中,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

通常贮存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药品时,取下瓶塞,倒放于桌上,瓶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倒入。

5. 物质的加热

①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②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先预热,再用酒精灯外焰固定加热,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6. 物质的称量

左物右砝,砝码用镊子夹取,药品不能直接放托盘上称量,精确到0.1g 。 7.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将导管伸入水中,手掌紧握容器外壁。

②观察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是否形成一段水柱,如果有且形成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要查找原因。

8.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2)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P+5O2O 5

2.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 药品选择原则: 1、在空气中可燃 2、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生成物不是气体。 4.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二、 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N 2 78%、O 2 21%、稀有气体0.94%、CO 2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1. 来源:有害气体和烟尘。

2. 防治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

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CO 、SO 2、NO 2、O 3、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CO 2不计入。 四、 氧气(O 2)

1. 物理性质:标况下,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固体或液体(都为淡蓝色)。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①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②木炭燃烧

空气中:发出红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③铁丝燃烧

在空气中只能发生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3O 4

注意: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层细沙,目的是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④硫的燃烧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注意:硫粉在氧气中燃烧试验后,需向集气瓶中加适量NaOH 溶液,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⑤镁条的燃烧

在空气中/氧气中,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的固体。

2Mg+O

⑥磷的燃烧

在空气中,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4P+5O2O 5

⑦氢气的燃烧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2H 2+O2O

小结: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3. 氧气的制取

①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 ②实验室:

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④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的物质。特点:

“一变两不变”。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五.物质的分类

物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 物质的构成

1. 宏观组成:元素,微观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不显电性。 4.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①已知电子层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②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③离子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所带电荷数目=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分子、原子或离子。 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符号顶上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6. 元素

①概念: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③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列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铝。 ④书写: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一大二小。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微观:表示一种原子,表示一个原子。例如Al :表示铝元素;表示铝这种物质;表示铝原子;表示一个铝原子。

※表示几个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它们对应的符号前加数字。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 :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nFe: n 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

当化学式前面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表示几个分子。例如:3H 2O :3个水分子,4SO 2:表示4个二氧化硫分子。

7.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7个周期,16个族。 8.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②由金属元素开始→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③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到8。 ④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理解

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一、自然界中的水

1. 分布:海水占71%,淡水缺乏,分布不均。

2.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3. 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4. 水的净化

①水的净化方法(净化程度由低到高):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②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③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④玻璃棒作用:引流。 5. 硬水和软水

依据:是否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①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

起锅炉爆炸。

②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 ③转化方法:煮沸(生活中)、蒸馏(实验室)。 6. 水的组成

①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气体体积比为1:2。

2H 2O 2↑+O2↑

实验结论:水是由__氢元素_______和___氧元素__组成的。

②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点燃前必须验纯。

2H 2+O2O

7.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每种纯净物的组成固定,其化学式只有一个。

①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例如CO 2表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②化学式的书写: a .单质的化学式

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He 。

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用元素符号表示,S 、P 。

非金属气体: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数字,H 2。 b .化合物的化学式

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 3,CH 4除外),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时,省略不写。 8. 化合价

①化合价标写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号在前,数字在后。

②元素的化合价有正,有负,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③常见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三四六硫三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一五七氯都齐全,单质零价永不变 9.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和

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 根据化学式,求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依据: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

先将要求的化合价设为X ,再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列出方程。求得的X 的值就是化合价。如求CO 2中C 的化合价,X*1+(-2)*2=0 求得X 的值为4,则C 的化合价为+4。 11. 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方法:十字交叉法:“排 标 叉 查”

步骤:①排列元素: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②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③交叉价数 ④检查代数和是否为零。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1. 2.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③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微粒的个数比。 以2H 2+O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 个水分子。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2.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标:标明反应条件,标出生成物的状态,短线改为等号。 ④查:检查是否正确。

4.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步骤

设出未知量;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已知量、未知量的对应关系量、列比例式,求出未知量,简明地写出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 碳单质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 稳定性: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 可燃性:碳与氧气的反应 C+O2(氧气充足) 2C+O2点燃2CO (氧气不足) 3. 还原性: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C+2Cu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CO

三、CO 2和CO 的性质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1.CO 还原氧化铜

实验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要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2. 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不断减少。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2+H2O+CO 2↑ 3.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4.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5. 检验方法:将制取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出现浑浊即为二氧化碳。 6.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7.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 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 灭火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二、化石燃料

1.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①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氮、硫、氧。 ②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

③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时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 CH4+2O2+2H2O 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 5OH)

C 2H 5OH+ 3O2+3H2O

2.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燃料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①燃料中的杂质如硫燃烧等燃烧时产生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 ②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产生CO ;

③未燃尽的碳氢化合物及炭、尘粒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④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空气中形成酸雨。 4. 清洁能源:乙醇、氢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