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说课稿

《观书有感》 说课稿

咸阳高新一中 邱 京

一、 说教材:

《观书有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2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读书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用暗喻的方法来说明一个道理。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主中心句(诗眼),体会诗歌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所阐明的道理。

二、说教法

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的环节。

三、说学法:本节课是一首哲理诗,其道理较为深奥。对本堂课我采用的就是现在我们实行的“五三三”的课堂模式。打破古诗死记硬

背、呆板只理解诗意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这节课是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交流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说出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2.理解这首诗蕴含的道理,感悟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学习古诗,无论课堂采用什么模式、方法,读,首先是第一位的。在读中悟诗情,悟道理!两个目标提纲挈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本诗作者朱熹的相关资料。

2、把诗读通,读顺。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想象诗中的景象。

4. 想想诗中的“半亩方塘”比喻什么?“源头活水”比喻什么?这四步是给学生一个“导航”,是通向目标的路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即使思考不够准确,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看法、想法,提出质疑。

(三) 小组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想法。对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力争全体学生参与探讨,为“后教”环节打下基础。

(四)集体交流展示:

我设计的后教环节,完全按自学指导顺递下来。先把重点放在有层次的读上。初读——口齿清楚,字音准确;再读——读出节奏,字正腔圆。范读配乐——激发想象画面。美读——读出诗的意境。这四步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诗的意境。

之后,一起探讨诗题中的“书”字,改成“塘”字,是否可以?引出难点。并设计了填空,给学生一个台阶,便于学生理解,然后及时小结,从而明白诗中的道理。进而总结:朱熹先生说理非常地巧妙,所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脍炙人口,千年不衰,我们都知道学习古诗除了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下面就是报纸上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的例子。之后学生延伸交流 出示文章:浙江慈溪市海茂电子有限公司于1998年创立,由于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严格质量管理。只短短几年,公司产品就打开了国际市场,获得很大成功,年产值已超过几千万美元,并仍不断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公司蓬勃发展的今天,正是由于多年来格守“诚信服务、客户至上”的企业信条,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结果。

在这篇文章里清如许的源头活水是什么? “清如许”指什么?

(五)当堂训练:

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后两句诗所蕴含的道理。因此让学生进行了实践练习,以此来加深理解。并进行了课堂练习。这些都是围

绕目标来设计,让学生真正在一节课中掌握难点,有所收获。 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读中悟理,容量大,学生即学又用,受益匪浅。

五.作业:默写古诗

六.板书:

观书有感 池水清——活水 人聪明——知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