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频率特性(打印版)

控制工程基础

(第四章)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时域瞬态响应法:分析控制系统的直接方法。

X i (s )

G (s )

Xo (s)

L−1

x o (t )

特点:直观,分析高阶系统繁琐。 精仪系 李冬梅

-1-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频率响应是时间响应的特例,是控制系统 对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响应。 频率特性是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 的响应特性。 频率特性分析法(频域法) 是利用系统的频 率特性来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仍 然是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等,是工 程上广为采用的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2-

频率特性分析法是一种图解的分析方法。 不必直接求解系统输出的时域表达式,可 以间接地运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分析闭环 系统的响应性能,不需要求解系统的闭环特征 根。 系统的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存在着对 应关系。频率特性分析中大量使用简洁的曲 线、图表及经验公式,使得控制系统的分析十 分方便、直观。

-3-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4.1 频率特性概述

频域法是工程上广为采用的系统分析和综 合的间接方法。 系统的输出响应与频率特性密切相关。 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输出响应不同。

4.1 机电系统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基本 实验方法 4.2 极坐标图(Nyquist图) 4.3 对数坐标图(Bode图) 4.4 由频率特性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 4.5 由单位脉冲响应求系统的频率特性 * 4.6 对数幅相图(Nichols图) 4.7 控制系统的闭环频响 4.8 机械系统动刚度的概念

-4-

-5-

1

频率特性的物理背景

RC电路网络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

R

u i (t )

U i ( s) =

C

uo (t )

G ( s) =

已知 ui (t ) = sin(ωt ) 求稳态时 uo (t ) = ?

1 , T = RC Ts + 1 ω 1 ω 1T ⋅ = 2 ⋅ U o ( s ) = U i ( s )G ( s ) = 2 2 2 s + ω Ts + 1 s + ω s + 1 T

2

ω , s + ω2

图4-1 电路网络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

-6-

=

1 −ωT s 1 ω + ⋅ 2 + ⋅ 2 2 2 2 (ωT ) + 1 s + 1 T (ωT ) + 1 s + ω (ωT ) + 1 s + ω 2

2

ωT

-7-

RC电路网络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续)

uo (t ) = L [U o ( s) ] =

−1

ω = 0.1 , T = 1

ωT

(ωT ) + 1

2

e

t T

1 −ωT + sin ωt + cos ωt (ωT ) 2 + 1 (ωT ) 2 + 1

G (s) =

uo (t ) =

ωT

(ωT ) 2 + 1

e

t T

+

1 (ωT ) 2 + 1

sin ⎡ ⎣ωt − arctan (ωT ) ⎤ ⎦

输入 ui (t ) = sin(ωt ) 输出 uo (t )

ω =1 , T =1

1

1 Ts + 1

1

0.5

0

-0.5

u o ( t ) = a (ω ) sin [ω t + φ (ω ) ] 稳态时, lim t→∞ 1 = G ( jω ) 其中, a (ω ) = (ω T ) 2 + 1 φ (ω ) = − arctan(ω T ) = ∠G ( jω )

G ( j ω ) = G ( s ) s = jω = 1 1 = Ts + 1 s = jω jω T + 1

-8-

-1 0

50 t/sec

100

150

1

ω = 10 , T = 1

0.5

0.5

0

0

-0.5

-0.5

-1 0

5 t/sec

10

15

-1 0

0.5 t/sec

1

1.5

-9-

RC电路网络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续)

输入 ui (t ) = sin(ωt )

u i (t )

R

频率特性的物理背景

对于一般线性系统均有类似的性质。

C

uo (t )

线性系统

稳态 G(s)

图4-2 线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

稳态输出 uo (t ) = a(ω ) sin[ωt + φ (ω )] 其中,幅值 a (ω ) = G ( jω ) 相位 φ (ω ) = ∠G ( jω )

稳态响应的幅值 A(ω ) = G ( jω )

G ( jω ) = G ( s ) s = j ω =

1 Ts + 1 s = jω

- 10 -

相位 φ (ω ) = ∠G ( jω )

G ( j ω ) = G ( s ) s = jω

- 11 -

2

频率特性的定义 设系统传递函数为 G ( s ) 。定义系统 输出信号的稳态响应相对其正弦输入信 号的幅值之比 A(ω ) = G ( jω ) 为系统的 幅频特性。 幅频特性描述系统在稳态下响应不 同频率的正弦输入时在幅值上的增益特 性(衰减或放大)。

- 12 -

频率特性的定义(续) 定义系统输出信号的稳态响应相对 其正弦输入信号的相移 φ (ω ) = ∠G ( jω ) 为系统的相频特性。 相频特性描述系统在稳态下响应不 同频率的正弦输入时在相位上产生的滞 后( φ 0 )特性。

- 13 -

频率特性的定义(续) 上述定义的幅频特性 A(ω ) = G ( jω ) 和相频特性 φ (ω ) = ∠G ( jω ) 统称为系统 的频率特性,它描述了系统对正弦输入 的稳态响应。

频率特性的定义(续) 稳态

G( s)

A(ω ) = G ( jω )

φ (ω ) = ∠G ( jω )

- 14 - - 15 -

当输入为非正弦的周期信号时,其输入可 利用傅立叶级数展开成正弦波的叠加,其输出 为相应的正弦波输出的叠加,如下图所示。

当输入为非周期信号时,可将该非周期信号 看做周期 T→∞的周期信号。 傅立叶正变换式

+∞

F [ x(t )] = X ( jω ) = ∫

线性系统 图4-3 线性系统周期信号输入的稳态响应

- 16 -

−∞

x(t )e − jωt dt

傅立叶反变换式

F −1[ X ( jω )] = x ( t ) =

1 2π

+∞

−∞

X ( j ω ) e jω t d ω

- 17 -

3

傅氏变换与拉氏变换

傅氏正变换式 拉氏正变换式

系统频率特性的表示形式

系统的频率特性函数是一种复变函数,可以 表示成如下形式:

X ( jω ) = ∫

+∞

−∞

x (t )e

− jω t

dt

X ( s ) = ∫ x(t )e − st dt

0

+∞

G ( jω ) = U (ω ) + jV (ω )

傅氏变换与拉氏变换是类似的。 拉氏变换可看作是一种单边的广义的傅氏变换。

U (ω ) 是 G ( jω ) 的实部,称为实频特性。 V (ω ) 是 G ( jω ) 的虚部,称为虚频特性。

- 19 -

- 18 -

系统频率特性的表示形式(续)

频率特性函数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矢量图表示如下 :

G ( jω ) = A ( ω ) e A (ω )

jφ ( ω )

= G ( jω ) ∠G ( jω )

2 2

G ( jω ) = ⎡ ⎣U (ω ) ⎤ ⎦ +⎡ ⎣V (ω ) ⎤ ⎦ ⎡ V (ω ) ⎤ ⎥ ⎣U (ω ) ⎦

φ (ω ) ∠G ( jω ) = arctan ⎢

φ (ω ) 是 G ( jω ) 的相角,称为相频特性。

- 20 -

A (ω ) 是 G ( jω ) 的模,称为幅频特性。

G ( jω ) = U (ω ) + jV (ω )

= A(ω )[cos φ (ω ) + j sin φ (ω )] = A(ω )e jφ (ω )

- 21 -

频率特性的求取——解析法

系统的频率特性函数 G ( jω ) 可由系统的传 递函数 G ( s ) 求得。

例 系统传递函数为

G (s) =

G ( jω ) = G ( s ) s = jω

将 s 代之以 jω ,即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函数 jω + 1 1 + jω G ( jω ) = = ⎡( jω )2 + 4 jω + 13⎤ ( 5 + jω ) (13 − ω 2 + 4ω j) ( jω + 5 ) ⎣ ⎦

2.5 2 1.5 1 0.5 0 -0.5 -1 -1.5 -2 -2.5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 s + 5) ( s 2 + 4s + 13)

s +1

将S平面的复变量 s = σ + jω 的取值范围限 定在虚轴上,即 s = jω 所得到的传递函数 G ( jω ) 就是系统的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在 s = jω 特 定情况下的传递函数。

- 22 -

- 23 -

4

解:

=K⋅

试求

G ( jω ) =

和相频特性。

K jω (T1 jω + 1)(T2 jω + 1)

的幅频特性

解:

某系统传递函数为

1 2 sin( t + 45°) 7 3

G (s) =

7 3s + 2

7

,当输入为

时,试求其稳态输出。

A (ω ) =

1 1 1 ⋅ ⋅ G ( jω ) = K ⋅ jω T1 jω + 1 T2 jω + 1

1

G ( jω ) =

ω

e⎝

⎛ π⎞ j⎜ − ⎟ 2⎠

1

(T1ω ) + 1

2

e(

j − arctan( T1ω ) )

1

(T2ω ) + 1

2

e(

j − arctan( T2ω ) )

=

K

ω

(T1ω )

2

+1⋅

(T2ω )

K

2

2

+1

e⎝

⎛ π ⎞ j⎜ − − arctan( T1ω ) − arctan( T2 ω ) ⎟ 2 ⎠

9ω 2 + 4 3ω φ (ω ) = − arctan( ) 2 1 ⎛2⎞ 1 7 2 = A⎜ ⎟ = i 2 7 ⎝3⎠ 7 4 ⎛2⎞ 9⎜ ⎟ + 4 ⎝3⎠

⎛2⎞ ⎝ ⎠ 3 2

7 3jω + 2

A (ω ) =

ω

π

2

(T1ω )

+1 ⋅

(T2ω )

2

+1

- 24 -

φ ⎜ ⎟ + 45° = − arctan( i ) + 45° = 0° 3 2 3

φ (ω ) = −

− arctan(T1ω ) − arctan(T2ω )

xo (t ) =

2 2 sin( t ) 4 3

- 25 -

频率特性函数的求取方法

(1) 如果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将系统传递函 数中的 s 代之以 jω ,即得到系统的频率特 性函数。 (2) 可以通过实验的手段求出。

4.1节小结 1. 频率特性的概念: 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 响应特性称为频率特性。

G ( jω ) = G ( j ω ) ∠G ( j ω ) = U ( ω ) + j V ( ω ) 幅 相 实 虚

2. 求取频率特性的解析方法:

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

- 26 -

G ( jω ) = G ( s ) s = jω

- 27 -

4.2 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乃奎斯特图,或乃氏图)

4.2 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续)

极坐标图是反映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 当

乃奎斯特(H.Nyquist) 1889~1976, 美国Bell实验室 著名科学家

ω从

0 逐渐增长至 +∞ 时,频率特性

G ( jω ) 作为一个矢量,其端点在复平面相对应

的轨迹就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极坐标图也称为乃氏图或乃奎斯特曲线。

- 28 -

- 29 -

5

4.2 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续)

G ( jω )

4.2.1 典型环节的乃氏图 1.比例环节 1.比例环节

G ( jω ) = K

jV

ω : 0 → +∞,

G ( jω ) 在复平面上的轨迹。

G ( jω ) = K ∠G ( jω ) = 0

0 U

- 30 -

- 31 -

4.2.1 典型环节的乃氏图(续) 2.积分环节 2.积分环节 G ( jω ) =

G ( jω ) = 1

1 jω

4.2.1 典型环节的乃氏图(续) 3.微分环节 3.微分环节 G ( jω ) = jω

jV

∠G( jω ) = −90

ω

G ( jω ) = ω ∠G ( jω ) = 90

ω →∞

G ( j0 ) = 0∠90°

jV

ω →∞

ω=0

G ( j0) = ∞∠ − 90°

G ( j∞ ) = 0∠ − 90°

ω →0

- 32 -

G ( j∞ ) = ∞∠90°

- 33 -

4.2.1 典型环节的乃氏图(续) 4.一阶惯性环节 4.一阶惯性环节 G ( jω ) =

G ( jω ) = 1

1 j ωT + 1 G ( jω ) = 1 j ωT + 1

一阶惯性环节

1 + ω 2T 2 ∠G ( jω ) = − arctan (ωT )

G ( j0) = 1∠0° G ( j∞ ) = 0∠ − 90°

G ( jω ) = 1 1 + ω 2T 2 ωT −j 1 + ω 2T 2

- 35 -

G ( j0 ) = 1∠0°

G ( j∞ ) = 0∠ − 90°

- 34 -

6

4.2.1 典型环节的乃氏图(续) 5.二阶振荡环节 5.二阶振荡环节 G( jω ) =

G ( jω ) =

G ( jω ) =

二阶振荡环节

G ( jω ) = 1 T ( jω ) + 2ζT ( jω ) + 1

2 2

(1 − T ω ) + (2ζTω )

2 2 2

1 − T 2ω 2

1

2

1 2 T 2 ( jω ) + 2ζT ( jω ) + 1 2ζTω −j 2 2 2 (1 − T ω ) + (2ζTω )2

G ( jω ) =

1

(1 − T ω ) + ( 2ζ T ω )

2 2 2

2

(1−T ω

2

2 2

)

+ ( 2ζ Tω )

2

⎧ 2ζ Tω 1⎞ ⎛ ⎜ω ≤ ⎟ ⎪ − arctan 1− T 2ω2 T⎠ ⎪ ⎝ ∠G ( jω ) = ⎨ ζ ω 2 1⎞ T ⎛ ⎪−180 − arctan ⎜ω > ⎟ 2 2 ⎪ − ω 1 T T ⎝ ⎠ ⎩

- 36 -

G ( j∞ ) = 0∠ − 180° 相角0º~-180º,与负虚轴有交点。

G ( j0) = 1∠0°

⎧ 2ζ T ω ⎪ − arctan 1 − T 2ω 2 ⎪ ∠G ( j ω ) = ⎨ ⎪−180 − arctan 2ζ T ω ⎪ 1 − T 2ω 2 ⎩

1⎞ ⎛ ⎜ω ≤ ⎟ T⎠ ⎝ 1⎞ ⎛ ⎜ω > ⎟ T⎠ ⎝

- 37 -

二阶振荡环节(续)

G ( jω ) = 1 T ( jω ) + 2ζT ( jω ) + 1

2 2

4.2.1 典型环节的乃氏图(续) 6.延迟环节 6.延迟环节 G ( jω ) = e − jωT

∠G ( jω ) = −ωT G ( jω ) = 1

jV

令 Re[G ( jω )] = 0 或 ∠G ( jω ) = −90° 得 ω = 1 T = ωn

1 G ( jωn ) = ∠ − 90° 2ζ

G ( j∞ ) = 1∠ − ∞°

相角0º~-∞º,与实轴和虚轴有无穷多交点。

- 38 - - 39 -

G ( j0 ) = 1∠0°

ω =0

ω

为与负虚轴交点。

4.2.2 乃氏图的一般作图方法

(1)写出 G( jω ) 和 ∠G( jω ) 表达式; (2)分别求出 ω = 0 和 ω → +∞ 时的 G( jω ) ; (3)求乃氏图与实轴的交点,可利用 Im[G( jω )] = 0 的关系式求出,也可以利用关系式 ∠G ( jω ) = n ⋅180 (其中n为整数)求出; (4)求乃氏图与虚轴的交点,可利用 Re[G( jω )] = 0 的关系式求出,也可利用关系式 ∠G ( jω ) = n ⋅ 90 (其中n为奇数)求出; (5) 必要时画出乃氏图中间几点; (6) 勾画出大致曲线。

- 40 -

G ( jω ) =

G ( jω ) =

e − jωτ jωT + 1

1

(ωT ) 2 + 1 ∠G ( jω ) = −ωτ − arctan(ωT )

ω = 0 时, G( jω ) = 1∠0° 当 ω = +∞ 时, G ( jω ) = 0∠ − ∞°

当 其乃氏图与实轴和虚轴有无穷多交点,随着ω 的 增加,曲线距离原点越来越近,相角越来越负。

- 41 -

7

例: 例 G ( jω ) =

e − jωτ jωT + 1

0.4

例 G ( jω ) =

ω=0

-0.5 0.5

ω ω 2 + 1 ⋅ (2ω ) 2 + 1 ∠G ( jω ) = −90° − arctan(ω ) − arctan(2ω )

1

G ( jω ) =

1 jω ( jω + 1)(2 jω + 1) 1

ω = +∞

-0.8

ω = 0 时, G ( jω ) = +∞∠ − 90° 当 ω = +∞ 时, G ( jω ) = 0∠ − 270°

当 其相角范围从-90º~-270º,因此必有与负实轴 的交点。

- 42 - - 43 -

解方程 ∠G( jω ) = −90° − arctan(ω ) − arctan(2ω ) = −180° 即

arctan(2ω ) = 90° − arctan(ω )

例 G ( jω ) =

1 jω ( jω + 1)(2 jω + 1)

两边取正切,得

2ω =

1

其乃氏图如下图所示:

0 0.1

ω

(-0.67,j0)

所以曲线与负实轴交点的频率为

ω = 1 2 = 0.707 rad/ sec

该交点距原点的距离为

G ( j 0.707 ) = 1 0.707 0.707 + 1 (2 × 0.707) + 1

2 2

-6

0

= 0.67

- 44 -

-0.1 -12 -3 -1 0 -1 -0.5 0

- 45 -

系统的型次

机电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可表示为

乃氏图的低频段

G ( jω ) =

K ( jωτ 1 + 1)( jωτ 2 + 1)

( jω ) ( jωT1 + 1)( jωT2 + 1)

λ

当 λ = 0 时,称该系统为 0 型系统; 当 λ = 1 时,称该系统为Ⅰ型系统; 当 λ = 2 时,称该系统为Ⅱ型系统; ……

- 46 - - 47 -

8

乃氏图的高频段

通常,机电系统频率特性分母的阶次大于分 子的阶次,故当 坐标原点处; 而当频率特性分母的阶次等于分子的阶次, 当

乃氏图的高频段

一般在系统频率特性分母上加极点,使系统 相角滞后;而在系统频率特性分子上加零点, 使系统相角超前。

ω → ∞ 时,乃氏图曲线终止于

ω → ∞ 时,乃氏图曲线终止于坐标实轴上的

有限值。

G ( jω ) =

K ( jωτ 1 + 1)( jωτ 2 + 1)

( jω ) ( jωT1 + 1)( jωT2 + 1)

λ

- 49 -

- 48 -

乃氏图的负频段

令 ω 从−∞ 增长到 0 , 相应得出的乃氏图是 与ω 从 0 增长到 +∞ 得出的乃氏图以实轴 对称的,例如图4-24 所示的乃氏图。

图4-24 ω = −∞ → +∞ 的乃氏图

- 50 -

4.2节小结

1. 极坐标图(Nyquist图)的概念 2. 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3. Nyquist图作图的一般步骤 4. 系统的型次,Nyquist图的低频段、 高频段和负频段

- 51 -

4.3 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 (伯德图)

4.3 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 (续)

对数坐标图 是将 幅值 对频率的关系和 相位 对频率的关系分别画在两张图上,用半

伯德(H.W.Bode), 1905~1982, 美国Bell实验室 著名科学家

- 52 -

对数坐标纸绘制,频率坐标按对数分度,幅 值和相角坐标则以线性分度。 对数坐标图也称伯德图(Bode图)。

- 53 -

9

40

L(ω) / dB

20 0 -20 -40 10 0

-1

伯德图幅值 L(ω ) 所用的单位 分贝 (dB) 定义为

n(dB) = 20 lg N

10

0

10

1

φ

(ω)

-90 -180 -270 10

-1 0 1

10

10

若 ω2 = 10ω1 ,则称从 ω1 到 ω2 为十倍频程, 以 dec. (decade) 表示。

- 54 -

图4-25 幅频特性坐标

- 55 -

4.3.1 典型环节的伯德图 1.比例环节

G ( jω ) = K

L(ω) / dB

L(ω ) = 20 lg K

φ (ω ) = 0

20lgK

0 10 0 -90 -180 10

-1 -1

10

0

10

1

10

2

图4-26 相频特性坐标

- 56 -

φ

(ω)

10

0

10

1

10

2

- 57 -

4.3.1 典型环节的伯德图(续) 2.积分环节

L(ω) / dB

积分环节

G ( jω ) =

40 20 0 -20 -40 -1 10 0

G ( jω ) =

1 jω

1 jω

L(ω ) = 20 lg

1 = −20 lg ω jω

-20dB/dec.

10

0

(ω)

φ (ω ) = −90

10

1

-90 -180 -270 -1 10 10

0

φ

10

1

- 58 -

- 59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