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王的故事

2

1 神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

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

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录音机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

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

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

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

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

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

3

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

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

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

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

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

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

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4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

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

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

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

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

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

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板

书设计:1

神鸟

狗:忠于职守 猫:善良聪明 乌鸦:勇于救人

《格萨尔王的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⑴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⑵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⑶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⑷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格萨尔资料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定向诱导

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3、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自学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速度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展示答疑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段情况。

3、感受英雄形象

教师: 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交流反馈: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⑴学生朗读唱词,

教师: 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人。

拓展延伸 思想教育升华

农历去年冬,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⑴学生回顾,讨论。(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热乎乎的双手„„)

⑵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诣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拥护。

反馈总结

1、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位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2、作业

收集本课词语。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板书设计:2*格萨尔王的故事

消灭地鼠恶魔 杀死强盗 保护商人 格萨尔王

同意岭地部落迁移到玉隆 分配领地 (赞扬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8

3、冬不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课文描述冬不拉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骏马(jùnzùn) 依恋(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板书

生字(易错字)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9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10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板书设计:3、冬不拉

故事 琴声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 雄浑激昂 安置捕兽夹 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 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 音韵铿锵 瞎熊被杀死 王子也牺牲了 如泣如诉

11

4火把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录音机 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12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设计:

4、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书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饶精神的象征)

14

6 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

一段话。 2. 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1、 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朗读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 指名说。 3、 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 齐读课题。 5、 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 自学课文 1、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 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3)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 交流反馈

(1) 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 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15

(3) 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 教学第一段

1、 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 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 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 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 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 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 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 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 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 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 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 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 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 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方案二:学生只是零碎地说猫的性格的具体表现

16

1、 上述教学步骤3。

2、 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具体说说。

„„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3、 接上述教学步骤

5——8。 三、 教学第二段

1、 自由读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这段主要围绕哪句来写的?(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 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 交流

(1) 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

(3) „„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4) „„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 „„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

4、 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不会)为什么?

作者是十分喜欢猫的。

满月的小猫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

四、 读着读着,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些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五、 (本环节看情况而定,如果时间来不及就移入第三教时)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把古怪的大猫和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可爱。

1、 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可爱的?(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 你喜欢小动物吗?说说家里的小动物可爱之处。

3、 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这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4、 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别忘了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5、 学生仿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6、 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6《猫》

说它 可是 老实 贪玩 尽职 性格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勇猛 小时候逗人喜爱

板书设计: 6《猫》

说它 可是 老实 贪玩 尽职 性格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勇猛 小时候逗人喜爱

19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1)“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

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7、珍珠鸟

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20

8*海豚救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朗读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呢!

板书课题:《海豚救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

1.想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想想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学习、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六、知识扩展 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海豚救人

海豚: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1966年一艘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一位姑娘 1992年两名海员

海豚救人的原因: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21

9、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作者的心,走进老人的心,去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和说中感悟稳重的情感,使他们的情感受到老人美好行为的熏陶和感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2)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爆发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朗读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2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23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

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2、学生必然会回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及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上文进行理解。通过回读第一部分的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到正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细心无私的照料与关爱,他们之间才建立起了如同亲人般的情感,在老人去世后,海鸥才会出现不寻常的做法。 (五)小结全文:

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题。 板书设计: 9、老人与海鸥

老人 爱 海鸥 (坚持喂养) (翻飞 盘旋 鸣叫)

25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11黄道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

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26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27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ppt: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1.出示ppt: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出示ppt:

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2.学生讨论发言

六、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