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栽培研究进展

地黄栽培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从地膜覆盖,夏栽和提芽栽培技术,农药浸种和营养元素对地黄的影响,到

防止品种退化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有关地黄的栽培研究成果,并就目前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地黄;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地黄作为常用中药,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外贸出口的要求,优质高产日益显得重要。本文对近十年来地黄栽培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综述,以期为地黄栽培和生产提供参考。

1 地膜覆盖技术

北方地区早春干旱少雨,春栽地黄存在生根缓慢,出苗不齐,时常出现干芽等现象。覆盖地面能够保湿保温,可为栽种的生根和发芽提供适宜的小环境。八十年代初期地黄的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发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李统育等(1994)进一步报导了地膜覆盖的效果,可使地温提高3~5℃,土壤含水量提高4%左右;种块提前20天左右生根,3~10天出苗,出苗率增加20,苗情明显优于没有覆盖的地块。苗高2~3厘米时破膜放苗,地温升至26以上时揭膜;鲜地黄产量可提高20,干燥后,一级品率提高28%,二级品率提高40%.

2 地黄夏栽技术

李光胜等(1993)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秋选笼头,早春地膜育苗,夏至栽培,秋后收获”的夏栽技术。选用上一年大块根的笼头贮存越冬,春季地温12时整地栽种覆膜,密度为13000株亩,见苗后打孔,6月中旬收刨,每育苗0.1亩可供1~2.4亩夏栽。

夏至栽种,小暑盛苗,9月中旬后块根迅速膨大,立冬前收获,商品产量达300~500公斤、亩。这一技术把选种到大田生产的时间从三年缩短到两年,提高了复种指数,同时夏栽地黄在汛期正直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抗逆性强,克服了春栽地黄在汛期病害严重的缺点,适于在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推广。

3 农药浸种对地黄成苗的影响

应用不同农药对地黄种块浸种,发现双效灵、多菌灵和1605处理均能提高地黄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前两者优于后者,出苗率比对照增加5~6%,成活率增加18%,同时还能减轻部分病虫危害[9]。地黄病害较多[18-19],真菌病的蔓延有可能造成地黄的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农药浸种是一项可取的有效措施。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地黄的影响

4.1 多效唑是一种三唑类生长延缓剂,不仅能阻断赤霉素的生长合成同时也能抑制IAA 的合成,因此可达到矮化植株延缓生长控上促下等生物效应。周成明等[15-17]报导了多效唑不影响地黄出叶速度,但叶片的生长速度和叶面积系数显著降低;叶绿素的光合含量和光合强度显著增加;叶片喷施300ppm5~14天内,叶中可溶性糖及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降低幅度分别为1~10.78mg/g和2.9~5.1mg/g。根茎鲜重在生长期均比对照期增加,进入枯萎期后却有所下降。300ppm 处理5~14天内块根中可溶性糖和蔗糖分别比对照增加1.4~10.7mg/g和2.9~9.13mg/g;收获时100ppm 和300ppm 处理的折干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95%和

2.29%。此外多效唑还增加了地黄块根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率,水溶物、醇溶物和Vc 等也有所增加。

多效唑以根部施用效果较好,因为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困难,90%以上积累在施用部位,

根施则可使植物吸收的多效唑随蒸腾流逐渐进入地上部分,可以达到药效持久的目的。

4.2 赤霉素对地黄的影响

赤霉素是一类植物的內源生长调节剂,生物学效应几乎与多效唑相反。地黄叶面施用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降低;但叶片增大,叶数增加,单株叶片鲜重显著高于对照。块根鲜重则先低而后高于对照,折干率于15大后稍低于对照,而收获时则高出近9%;水溶物、醇溶物、Vc 、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则比对照下降。

4.3 ABT 生根粉对地黄的影响

ABT 系列生根粉适用于不同作物的生根和增产,用10ppm 的4号、5号以及两者混合的ABT 生根粉溶液浸种30分钟,地黄的出苗数、生根数、展叶长度和展叶数均大于对照,增产分别为19.77%、13.59%、11.11%。说明4号ABT 生根粉对地黄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20][15 。 5 地黄提芽栽培技术

有关地黄的提芽栽培罗海潮(1980)曾进行过初步研究。所谓地黄提芽栽培技术即先在育苗床上育苗,从种茎上掰取高7~12cm苗,立即定植于大田的栽种模式[2]。通常可在惊蛰后建立育苗床,苗床用200倍的代森锌消毒,将种块的小段用50或100ppm 的4号ABT 生根粉浸种30分钟,然后植于苗床中,覆膜,保持18~20摄氏度, 相对湿度70~85%,分次提种苗. 植前穴中浇水, 定植后三天内保持土壤湿润, 其后苗基部开始生根, 约一个月后新叶长出,6月中旬后进入块根膨大期, 秋后收获。此法比传统的栽培方法增产30%左右,且生长整齐,病害较少,还免除了拔除多余萌芽的繁重工作,因此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栽培技术。

提芽栽培能够增产可能与病害的减少有关。地黄的病毒病是造成地黄退化的主要原因

[8],除选用抗病品种和有性杂交的手段外,提芽栽培使新芽与种栽的联系被切断从而降低了新芽中的病毒危害。

6 防止地黄品种退化

病毒病是造成地黄退化的主要原因,已发现有花叶病和卷叶病[1, 8, 21],严重威胁地黄生产,使产量逐年下降,质量变劣。为了防止地黄的退化,比较有效的措施有:(1)采用二级育苗,建立育种田。选择品种特征典型、无病害、块根打的单株,倒栽;(2)无性及有性繁殖交替使用,地黄种子不带病毒可通过有性繁殖的措施减轻病毒的危害,通过杂交还能培养出新品种。

总之,地黄需求量大,易种植,但存在易退化,病虫害严重,块根加工等级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九十年代以前有关地黄的退化、育种、组织培养及脱毒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7, 8, 12]。由于药材生产和经营的改革,药材栽培研究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工作比较薄弱。有些报道中,关于地黄病毒病还存在某些误解。地黄经过常年的无性栽培,可能积累不止一种病毒,其表现形式及传播途径不尽一致,因此有关地黄病毒病的病原等基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栽培工作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达到优质高产这一目的,增大科技投入是唯一的解决办法。目前市场已孕育出了部分集药材生产、服务和经营一体化的企业,科研单位应与企业结合,及时地解决生产中所发现的问题,尽快地把科研成功转换为生产力。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筛选和培育出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无毒育苗繁育体系。各种生产调节剂及微肥的使用将是一种快捷的增产措施。

参考文献

1于世忠.地黄退化的调查和试验初报.中药材科技.1982,2:9

2于百功.地黄提芽栽培技术.中药材.1999,22(2):55

3毛文岳.地黄地膜覆盖试验初报.中药材.1985,4:2

4李永胜.地黄栽培管理经验.中国中药杂志.1990,15(6):16

5李永胜.等.地黄夏栽技术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2):718

6李统育.等.介绍地黄地膜覆盖栽培.中国中药杂志,1994,19(2):79

7 吴美芬.等.怀地黄块根, 茎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植物学通讯.1986,2:41

8陈德恩. .等.地黄病毒病及对退化影响研究.中草药,1985,16(90:28

9刘伟.农药浸种对怀地黄种苗成活的影响.中药材.1990,13(5):8

10赵才安.等.薄膜覆盖在地黄栽培中的应用.中药通报,1985,10(3):11

11赵扬景.等.氮磷钾营养元素对怀地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中药材.1991,2:8 12林绮.地黄组织培养育种阶段性成果鉴定会在山东菏泽召开.中草药.1985,2:8 13罗海潮.地黄芽栽初报.朝阳医药,1980,3:67

14罗海潮.等.地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效果.中药材,1985,(2):2

15周成明.等.多效唑和赤霉素对地黄茎叶生长的影响.中药材,1989,12(4):3

16周成明.等.多效唑和赤霉素对地黄生长发育的影响(2,对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药材,1989,12(8):3-4

17周成明.等.多效唑和赤霉素对地黄化学成分的影响.中药材,1989,12(9):5

18愈永信.地黄叶部的病害及其防治.中药通报,1981,6(2):2

19愈永信.地黄根茎部的病害及其防治.中药通报,1981,6(6):2

20徐光.ABT生根粉在地黄栽培中的应用.中药材,1991,14(5):8

21雷福成.等.防止地黄品种退化的技术措施.中药材,1995,18(11):545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