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投资软环境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摘 要: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生动实践中,平昌要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唯有打开心门、走出山门开放合作、招商引资,借力借梯发展。在硬环境先天不足的前提下,以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显得异常重要,这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源动力,是联结投资者、政府和社会的纽带,是企业“愿意来、留得住”的基础因素,是投资者考虑是否投资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投资软环境 行政审批 长效机制 招商引资   一、全县投资软环境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优化软环境放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坚持以企业和项目为中心,坚持专项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努力打造川东北一流的发展软环境,加快建设川东北开放强县,区域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经济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快。香港中华控股、广东温氏、重庆奥狮、渝翔机械、双喜制衣、成都展翼、江西建工、康鹏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平昌。   概括起来,我县投资软环境建设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以宣传教育为基础,营造了投资软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利用会议、电视台、新闻中心及电子显示屏及平昌政务网等平台,采取典型曝光、滚动播出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势,广泛宣传报道投资软环境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软环境、事事关乎发展大局”、“不爱护发展环境就是失职、抓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意识,干部群众参与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不断增强,“亲商、爱商、护商、富商”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第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健全了投资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出台了《平昌县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规定》、《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并联审批工作的通知》、《对招商企业实施保姆式服务的决定》等相关文件,为投资软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在全市行政许可最少、办结时限最短、服务水平最优的要求,开展了第七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建立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对落户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办事效率、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第三,以督查督办为手段,促进了投资软环境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大力实施“治庸”计划,建立“一线干部”考察机制,着力解决思想混乱、中梗阻、不良导体、软骨症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干部作风大转变、状态大提升。扎实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确保了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的强力落实,重点工作的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快速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总体上讲,去年以来我县软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和投资者的愿望相比,与平昌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体外循环现象尤其令人无奈。突出表现在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落实不到位:一是集中不到位。一些单位目前仍未进驻政务中心;部分单位的部分审批事项未集中在政务中心办理;一些部门大部分事项仍在原单位办理。二是授权不到位。一些部门存在窗口只接件、不办理的现象,有的窗口接件后又让当事人拿着审批件到局里去找人签字盖章,一些行政审批事项需要多个领导、多个股室、多个环节审批,超时办理的情况时常发生。政务中心为了确保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达标,只好采取接件时电脑软件不登记,办理结束后“倒推”办理时限的办法完善资料。三是诚信建设不到位。政务中心反映,一些重点招商项目、BT项目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办理好审批手续后,业主单位迟迟不补办项目立项审批必需的相关资料,带来了较大的纪律和法律风险。   主要原因:一是部门舍不得放权。绝大多数部门的行政审批未集中到行政审批股,还是由多个领导分管、多个股室承担,搞“权力”分摊;绝大多数单位对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重视、关心不够,随意抽调窗口工作人员,派去顶岗的人不熟悉法律法规、无审批权力,只好当临时接件员。二是政务中心没用好权。政务中心没有真正用好县委、县政府授予的考核权、监督权和建议权,特别是用好窗口工作人员考核权和县级部门负责人考核奖惩的建议权,主动丧失了手段和权威。   (二)“中梗阻”现象沉积已久。调查中,企业、业主和群众普遍认为,县委、县政府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很高,决心很大,措施很到位,各部门的局长、主任的思想也较为开明、执行力也较强,“事难办”集中体现在部门中层干部和具体经办人身上,成为影响投资软环境的最大“瓶颈”和执行断层。一是“拖”。就是对能办的事,以在外出差、下乡或是领导没有明确的签批件等为理由,久拖不办或拖着不办。二是“推”。就是该管的事不管,相互推诿,变相抵制上级决策的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是“卡”。就是认为设置障碍,故意刁难企业,不给“方便”不办事,给了“方便”乱办事,把岗位职能作为捞取私立的平台。比如,房管局一些中层干部在找企业办事不成或是没有达到理想要求,就当场打电话威胁问:你们今后还想不想办事?   主要原因:一是教育失之于松。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干部教育管理不严,“护犊”思想严重,对下属缺乏统御力,有的甚至出现反授权,领导让下属牵着鼻子走。二是管理上失之于软。由于缺乏经常性的干部轮岗机制,有的中层干部一当就是“一辈子”,部分人认为自己“政治上没奔头”,工作上得过且过,利用手中权力埋头捞好处。部门的纪检监察组织受到本单位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真正监督到位。三是处理上失之过软。“中梗阻”现象大多不构成法律追究,也不构成纪律查处,再加上“中梗阻”问题调查难、取证难、定性难、处理难,导致查处不到位,使这一现象具有了蔓延性、普遍性、顽固性等特征。   (三)“JQK”现象禁而不止。调查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普通群众,对税务、工商、消防、安监、自来水、燃气等部门总体评价较好,认为其服务态度和执法规范程度都不错,对建设、规划、国土、公安、运管、电力等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执法水平总体评价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执行落实政策打折扣。少数单位“私”字当先,对本单位有利的政策就执行,不利的就变相执行,使政策优势大打折扣。搬“条条”上的具体规定多,执行党委、政府的政策少,出现了政策截留、政策梗阻现象。二是吃拿卡要严重。部分执法单位,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对外来招商引资企业事先不告知、事中不服务、事后乱罚款;有权部门的中层干部往往往往采取暗示,甚至明目张胆的要好处费,一些部门和乡镇干部“雁过拔毛”,以争取项目的手续费为由克扣村社收的项目资金;一些部门主管的项目必须要业主到其指定的地方购材料、拉器材,否则就不报账、不拨款,少数干部在企业请吃请喝拿了“红包”之后,嫌红包太少又打电话骂企业太“小气”。三是执法和服务粗暴。个别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对招商企业工作人员破口大骂;个别执法人员不按程序办理,滥用自由裁量权,处罚政策弹性大,让人产生“人即法”的不好印象。我县招商引进的一个企业高管由于向领导反映其办事拖诿,多次遭到该部门的刁难,要求其到该单位逐一道歉方肯罢休,最后只好离弃平昌回到公司本部。   主要原因:一是大局观不强。少数干部没有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坚守各自为政的本位主义观念,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走调”、“变味”。二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部门利益观念过重,没有把工作职能转变到为企业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而是“以收费代替管理服务”。三是政策的透明度不高。对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已经出台的政策宣传度不够,习惯于掖着捂着,企业不知道,群众不了解,造成应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无法享受到。   (四)“庸懒散”现象尤为严重。一是“庸”。突出表现在政治上当昏官,不读书、不看报,学习意识淡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不学习、不贯彻,缺乏理想信念;没有紧迫感、危机感、压力感;在业务上当“庸才”,不学无术,无所事事,缺乏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工作凭感觉、办事凭经验、服务凭人情。二是“懒”。突出表现在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休闲惯了,惰性十足,不愿吃苦,不肯干事,怕到一线、怕到基层,“混日子”心态明显,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守摊子、保位子、过日子,缺乏干事创业的傲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创先争优的勇气。三是“散”。突出表现在一些单位的领导班子缺乏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干部职工纪律涣散,作风涣散,走读风严重,上班时间网上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票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是进茶楼喝茶打牌;八小时之外吃喝玩乐样样有之,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推杯举盏,有的码“长城”通宵达旦。   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上缺乏。一些乡镇和单位对干部作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个别干部缺乏进取心,抱有养尊处优的思想,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二是监督上的缺位。一些乡镇和部门制度缺失或是有制度但流于形式,对干部的管理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庸懒散”行为口头警告得多处罚得少,无形中给“庸懒散”提供了成长的温床。三是考评机制上的缺口。在干部队伍中,较为普遍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良倾向,没有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从而激发干部的活力和工作热情。   三、进一步改善全县投资软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抓领导,进一步增强各级“一把手”的责任意识。一要强化第一责任人的履职意识。各级“一把手”作为改善软环境的第一责任人,要始终站在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战略高度,以身作则,敢于碰硬,敢抓敢管;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软环境建设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二要严格执行改善软环境工作的责任制。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把软环境建设情况纳入部门、各单位绩效管理考核范围,作为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三要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协调。建议每月召开一次全县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协调解决投资软环境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及时研究安排部署工作。   (二)抓改革,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优“三最”的要求,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做到“审批事项再压缩、审批环节再精简、审批服务再优化”,切实解决审批项目减“瘦”留“肥”,明减暗不减、暗箱操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二要进一步加强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一个中心对外、一条龙服务”的政务运作模式,完善集中审批机制,真正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进一步搞好部门之间的事权划分,加大放权力度,确保“该进中心的部门必须全部进驻,能下放的审批权限必须大幅下放”,切实纠正窗口虚设、授权不充分、体外循环等问题。三是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实行“两通”原则,对工作运转不畅的问题及时沟通,对发展不利的条条框框大胆变通,创新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以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为目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及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过错追究等制度。   (三)抓规范,建立和完善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核心就是要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以企业优先为原则,解决好“政策环境不优”的问题。按照更加宽松、更加灵活的原则,推出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年检、税收、招投标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积极推行对企业的“提醒告知、首查不罚”政策。完善重点企业、招商引资企业的保护政策,对涉及重大项目,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实现“代办制”和“特事特办”制度。二是以减轻企业负担为目标,解决好“乱查乱收乱罚”的问题。实行企业检查报批制度,凡到企业检查需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并备案;若未经备案而自行实施的检查,一律视为乱检查。全面清理各项收费,严格收费标准,完善收费公示制,全面实施收支脱钩、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的收费管理体制,遏制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三是以企业评议机关活动为载体,解决好“政府部门形象不佳”的问题。把企业评议机关作为进一步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构建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议每年组织一次评议活动,由企业代表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承诺兑现、勤政廉政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对评议前三名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进行表彰奖励,最后一名予以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   (四)抓监督检查,严肃查办损害投资软环境的人和事。软环境建设实质在于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监督检查是改善软环境的重要手段。一是完善软建办功能。软建办要公开举报电话,实行举报有奖,拓宽投诉渠道,加大通纪检监察的合作力度,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二是加大督查力度。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并责令尽快整改。加强对服务承诺事项的监督检查,努力营造言必行行必果、重合同守信誉、有诺必践的诚信环境。三是严肃查办案件。进一步加大查处各种损害软环境案件力度。特别是在行政审批中违规、越权及超时审批,甚至借机吃拿卡要的;对巧立名目搞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的;对不讲诚信、违背承诺、欺骗企业和群众的;对在招商引资中失职、渎职及其他阻碍政令畅通、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行为,都要严厉查处。   (五)抓教育管理,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是软环境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强化宣传发动。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广大公务员树立“亲商、扶商、富商”的理念,不断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多一些全局观念,少一点部门意识;多谋全县大利,少求部门小利;多思企业和群众所盼,少想个人所得。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对全体公务员进行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以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为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分类培训办法,将全县公务云普遍轮训以便,着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三是强化监督管理。重点抓好窗口单位、一线岗位公务员的监督管理,切实解决“领导好办、具体办事员难缠”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开放灵活的流动机制和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公务员离岗培训制度,对损害投资软环境受到处理、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公务员集中进行离岗培训。建立辞职退职制度,畅通“出口”,将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清除公务员队伍。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