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考试重点

一、放射防护

放射防护三原则:实践的正当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普通人员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mSv。【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减少照射时间、屏蔽防护、减少无效X线剂量、距离防护:

二、根尖片:(一)【投照技术】:分角线投照技术、平行投照技术:1、分角线投照技术:原理:根据共边三角形内若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原理,定义: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的长轴和胶片之间夹角的分角线垂直。特点:胶片可以间接反映牙齿的情况2、平行投照技术:又称直角技术、长遮线筒技术或长焦距平行投照技术。胶片与牙的长轴平行;X线垂直于牙及胶片;

(二)【根尖片分角线投照和平行投照技术的优缺点】①分角线技术:优点:操作简单,用手固定,不用持片器;缺点 :假想的角平分线,X线的入射方向控制不准确,图像失真。②平行技术:优点:技术容易保证,图像较准确,真实的显示牙与牙周组织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缺点:使用持片器和定位指示装置,操作比较复杂。

4.牙颈部Burnout征象:有时因投照技术问题而造成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呈低密度影像,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

5.如何区别上下颌牙片: ①髓腔形态:上颌呈圆形或卵圆形,下颌磨牙髓腔似H形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呈交织状,X线显示为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牙根数目:上颌第一磨牙多为三个根,下颌多为两个根 ④解剖结构:上颌切牙位根尖片常见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上颌磨牙位根尖片常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下颌切牙位根尖片常见颏棘、颏嵴、营养管等结构;下颌前磨牙位根尖片常见颏孔;下颌磨牙位根尖片常见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

6.华特位片:患者坐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头部矢状面与暗盒垂直,使颏部靠暗盒下缘,头后仰;外耳道口上缘至外眦连线与暗盒成37°角。

(三)【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牙釉质:钙化程度最高组织,X线片密度最高,覆在冠部牙本质表面;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牙齿主体,密度较釉质稍低; 牙骨质:覆盖于牙根布牙本质,很薄,与牙本质难区别;牙髓腔:在X线片上为低密度。老年人髓室较年轻人小;牙槽骨:比牙密度低。正常牙槽骨的高度应达到牙颈部。骨硬板:固有牙槽骨,围绕牙根,X线片上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高密度线条状影;牙周膜:X线片上为包绕牙根的连续的低密度线条状影。

三、龋病(dental caries)定义: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病理: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而逐渐溶解、消失形成龋坏。临床表现:好发于牙的窝沟、邻面、颈部和根部;浅龋:仅限于釉质或牙骨质 无症状;中龋 :牙本质浅层 有较深龋洞 冷热酸甜敏感;深龋 :牙本质深层 有很深龋洞 有疼痛【影像学表现】浅龋:主要检查邻面、牙颈部龋坏,常用根尖片或颌翼片;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较小;中龋:进展至牙本质浅层,圆弧凹陷状缺损区或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洞底边界清楚;深龋:目的了解龋坏程度,有无根尖周炎症;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髓腔或与之相通;较大的龋洞,髓室变小,髓角变低、髓室变小;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穿孔、X线片不能确定;继

发龋: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金属填充物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呈密度减低的窄缝影,边缘常不光滑。

牙髓钙化: 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髓室随着年龄增长其内层继发性牙本质也逐渐增多而 致髓室变窄,跟监控也逐渐变小,引起牙髓内血液循环减少,加之牙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 牙髓组织发生代谢障碍,细胞变性,纤维成分增多,牙髓活力降低,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 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16 牙内吸收 是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 起髓室内牙本质吸收。一般由创伤或慢性炎症所引起,但在作过活髓切断术或种植术的牙也 可发生牙内吸收。 影像学表现;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的透射影。发生于根管者 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沿根管的扩大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可伴有根尖吸收和根尖感染, 甚至发生折断。

致密性骨炎:指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持续性的低毒性因素刺激产生的一种骨质增生的防御性反应。

6.阻生牙:因位置不够或因周围存在阻力,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的牙,称为阻生牙。下颌第三磨牙多见。其次是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 7.阻生牙X线检查目的:(1)阻生牙的位置 (2)阻生牙的方向 (3)阻生牙本身状况(4)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 (5)牙根数目及形态 ( 6)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 7)患牙伴随的其他病变

牙脱位:由于外力使牙向he面方向或根部自牙槽窝内脱出或嵌入,称为牙脱位

17 特点 根尖肉芽肿 根尖囊肿 根尖脓肿 大小

18 釉质发育不全;影像学表现;患牙比正常的釉质薄,X 线片上显示牙冠部密度减低,牙冠 磨耗变短小,与邻牙接触点消失;严重者可显示釉质大部分缺损,密度不均匀,失去正常牙 冠形态;而牙根牙周膜间隙,骨硬板,髓室等无异常改变。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影像学表现;牙冠严重磨损,变短小,邻牙间隙增大。牙本质在髓腔侧的 异常形成,致使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牙根短而尖细。此点为本病特点,也是与牙釉 质发育不全的区别点。

19 牙周炎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有;根尖片,曲面体层片,和(牙合)翼片

四、根尖周炎

(一)根尖脓肿临床主要表现为咬合痛,全身症状,瘘管,牙变色。【影像表现】:慢性期在根尖区可见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的骨质破坏低密度区,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急性期早期X线检查一般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稍微增宽,随病情发展,以病源牙为中心,骨质破坏严重,呈弥散性破坏,边缘不规整。

(二)根尖周肉芽肿(临床:无症状,轻度疼痛,牙伸长,变色【影像表现】:根尖周围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直径<1cm ,无致密骨硬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三)根尖周囊肿 临床:无症状,颌骨膨大【影像表现】:以龋齿、畸形牙为中心的形状规则圆形

或卵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锐利,周围可有致密的线条影,骨质膨胀畸形,邻牙移位,牙松动。

五、牙体形态异常

(一)畸形中央尖;临床:上下颌前磨牙he面中央额外的锥形牙尖;由牙釉质和牙本质组成,容易磨穿引起牙髓和根尖感染。【影像表现】:牙he面中央窝突出的小尖牙;牙根可变短,髓腔粗大,牙根不能形成,根尖孔呈喇叭口样增大,常伴根尖周骨质吸收等感染征象。

(二)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临床:统称为牙内陷,发育期釉器的突出或内陷而形成畸形,好发于上颌侧切牙【影像表现】:牙呈圆锥状,体积增大或缩小;畸形舌侧尖:舌隆突特别突出,在X线上与牙冠重叠高密度小尖牙;畸形舌侧窝:舌隆突特别突出,舌侧窝出现的低密度的纵行裂沟,把舌隆突一分为二;牙中牙:为舌侧窝向髓室腔内陷入过深,在患牙中央形成类似小牙样的结构与患牙重叠,称为牙中牙

(三)融合牙.影像表现】:完全融合显示牙冠和牙根融合形成巨大的畸形牙;不完全融合则是牙冠或牙根发生融合,仅牙冠融合可表现为两个根管,牙根融合则表现为合二为一的粗大根管。融合牙常伴有根尖感染。 六、牙周炎

【影像检查方法】:根尖片、

翼片、曲面体层片

【影像表现】:牙槽骨吸收,牙槽嵴顶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牙周膜间隙增宽或缩窄,牙根吸收,牙骨质增生。牙槽骨吸收常表现为三种类型:①牙槽骨水平型吸收: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方向高度减低。早期表现为牙槽嵴顶骨硬板变模糊消失,继而前牙区牙槽嵴顶由尖变平,后牙区牙槽嵴顶由梯形变成凹陷,其边缘模糊粗糙呈虫蚀样。随着疾病发展,牙槽骨逐渐向根尖方向吸收。②牙槽骨垂直型吸收:牙槽骨沿牙体长轴向牙根端吸收。病变早期造成牙槽骨壁吸收,骨硬板消失,牙周膜间隙增宽。随病情进一步加重,牙槽骨垂直吸收明显,呈楔形。③牙槽骨混合型吸收:在水平吸收的基础上,伴有个别或多个牙的垂直吸收,多见于牙周炎晚期。

七、牙折:直接外力使牙折断.分类:冠折、根折、冠根联合折.【影像表现】:冠折为牙冠缺损,低密度骨折线;根折X线可确定有无根折,折断的部位、方向、数目及周围情况,距根尖1/2-1/3,不整齐细线条状密度减低影,断端之间可微有错位,牙根部分或全部吸收。 八、牙根折裂

定义:无外伤史和龋病、只发生于后牙牙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折断.【影像表现】:早期,根管局部或全部增宽;晚期沿牙根长轴从牙颈部折断并发生移位,根尖可吸收,常伴有牙槽骨楔形或弧形吸收,牙根游离于软组织中

九、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odontogenic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 根据感染途径与病理特点的不同可分为:①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由病原牙首先引起根尖周组织感染,未及时合理的治疗,炎症由颌骨内向周围扩散,再累及密质骨和骨膜②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由病原牙首先引起颌周间隙感染,进而侵犯骨膜、密质骨乃至骨髓的炎症过程㈠、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十、颌骨囊肿

㈠根尖周囊肿 radicular cyst

临床:无症状,直径1-2cm,颌骨膨大,牙松动 【影像学表现】:以龋齿、畸形牙为中心的形状规

则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锐利,周围可有(长期刺激)或无(感染)致密的线条影,长大时骨质膨胀畸形,邻牙移位、牙松动 ㈡残余囊肿 residual cyst:根尖肉芽肿拔牙后处理不当

X线:①拔牙后的牙槽窝周围骨质②低密度③圆形囊腔

㈢含牙囊肿 dentigerous cyst

又称滤泡囊肿(follicular cyst),颌骨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牙胚胎期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之间或缩余釉上皮之间出现液体集聚,含有一个未萌出牙冠,囊壁附于该牙颈部。

【影像学表现】颌骨中类圆形、边缘光滑、低密度透光影;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未萌出牙(恒牙、额外阻生牙);牙冠朝向囊腔,囊壁附于冠根交界处;含牙多为1个,也可多个(多个牙胚),可翻转;单囊较多,多囊少见;骨皮质膨胀变薄。 ㈣面裂囊肿

非牙源性,发育性,胚胎期面突融合线内残余上皮发展而来,有特发部位和形态,与牙无关 鼻腭管囊肿,又称切牙管囊肿;球上颌囊肿(globulomaxillary cyst);正中囊肿(mediancysts)

⑴鼻腭管囊肿 nasophalatine canal cyst 又称:切牙管囊肿,属发育性面裂囊肿;来源:鼻腭管(切牙管)的残余上皮,与牙齿无关,非牙源性囊肿中最常见;年龄:30-60;性别:男:女=3:1;临床:腭中线前部局部隆起

【影像学表现】:上颌中线和左右中切牙牙根之间或后方;圆形、花形、鸡心样;低密度,边界清晰,有骨壁线;牙根被推移;牙周膜和骨硬板连续。 (二)球上颌囊肿 globulomaxillary cyst 发生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的囊肿;来自于中鼻突的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线内的残余上皮 X线表现:位于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两牙根被推分开;倒梨形;低密度囊肿,有骨壁线 (三)正中囊肿 median cysts

位于上颌或下颌中线区的囊肿;来自上颌腭突融合线的残余上皮

X线:上颌或下颌中线区有囊状低密度影,与牙无关

十一、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

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骨内生长型多见,周围型罕见。

【临床表现】青壮年30-49岁,男=女,下>上,下颌70%位于磨牙和升支,20%在前磨牙,10%在切牙。;生长:缓慢,可向唇颊侧生长,面部不对称,大者密质骨受压变薄、乒乓球感;侵犯牙槽骨:牙齿松动、移位、脱落;无张口受限,无神经症状;治疗:手术切除,易复发

【影像学表现】:多房型、单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

1.多房型影像学表现:最多见;分房大小不等,成群排列,互相重叠;房呈圆形、卵圆形;房隔密度高,呈锐利光滑的高密度骨嵴或略低密度纤维条隔;大囊周围可有小的子囊;边界清,有高密度白线包绕;如有感染,模糊、硬化;颌骨膨胀,骨皮质膨出,薄纸细线状,向唇颊侧为主,颌骨不对称;瘤内可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埋伏牙;相邻牙根呈锯齿状或截断状吸收,牙槽骨吸收,牙根分开 2.单房型影像学表现:较少见;单房状低密度;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与颌骨牙源性囊肿鉴别(无切迹);内含牙;牙根锯齿状吸收

3.蜂窝型影像学表现:较少见;大小基本相等的小房;房隔厚,粗糙不规则,为真性骨嵴

边缘清晰;大多与多房或单房型并存;瘤内可含牙 4.局部恶性征型影像学表现:最少见;颌骨无膨胀,轮廓消失,边界不清;骨小梁和骨皮质溶解消失,局部有硬化;瘤内或边缘残留不完全房隔,与恶性肿瘤鉴别;生长快,反复出血;有软组织肿块 ☆颌骨成釉细胞瘤共同的X线征象:①颌骨膨胀,向唇颊侧为主;②牙根呈锯齿状吸收;③肿瘤侵牙槽侧,牙根之间牙槽骨浸润,骨硬板消失;④肿瘤边缘可部分增生硬化;⑤牙齿被推移,脱落缺失;⑥瘤内钙化罕见;⑦瘤内可含牙。 十四、骨折X片观察要点

(一)骨折的部位和数目 注意骨折发生部位,是单发,还是多发。注意颌骨的特殊解剖形态。如下颌骨可发生直接骨折或间接骨折。直接骨折是在外力撞击的部位发生折裂,而间接骨折是发生于非直接致伤部位的骨折,可有两种x线表现:一种是外力直接作用于下颌骨某部位时,该部位未发生折裂,而对侧下颌骨角部、升支或髁突发生间接骨折;另一种是外力直接作用部位发生骨折,其可与对侧某部位同时发生骨折而致多发性骨折。

(二)骨折的类型 不完全骨折:骨折线不贯穿骨骼全径,常见于青枝骨折;完全性骨折:骨折线贯穿骨骼全径,包括: 横性骨折、斜形骨折、纵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入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应注意有无骨缺损、游离骨片及异物并精确定位。

(三)骨折的移位 以骨折近端为准,判断远端移位的程度和方向

(四)骨折线与牙的关系 牙是否在骨折线上,有无牙折及病变牙,混合牙列期,骨折线与牙胚的关系及骨折段上牙是否存在

(五)骨折线与营养管及正常骨缝影像的区别 骨折线为不规则密度减低的透光影,新鲜骨折边界清晰锐利,无硬化边,走向不规则。正常骨缝和营养管有恒定的位置和走行方向,显示为线状均匀一致的透光影,一般双侧对称。正常骨缝邻接端无错位,衔接紧密。

30 骨折的基本 X 线表现; (1)骨折线;是贯穿密质骨与松骨质的透光线,呈线状或锯齿状,宽度不一,其形态多为横 形,纵形,螺形或丫形等。 (2)异常致密线,骨折两断相重叠时可见,多见于嵌入性骨折。 (3) 骨小梁扭曲紊乱,可见松骨质,牙槽骨骨折。 (4)游离碎骨片;多见于粉碎性骨折。 (5) 压缩变形;如髁突骨折常表现有髁突变形,上颌骨颧骨骨折,可引起上颌窦变形及积液。 (6)骨缝分离;常见为骨缝裂开,如颧额缝等。 32 骨折的愈合基本过程;先形成肉芽肿组织,再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内产生新骨,依靠骨 痂使骨折端连接并固定。

33 骨折愈合在 X 线片显示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年龄,营养,健康状况,骨折的性质, 程度及临床治疗情况等。颌面骨骨折 1~2 个月后,临床上已明显愈合但由于此时是未钙化的 骨样组织,X 线片上并不能显示骨性愈合。一般在 3~6 个月方可见骨性愈合 X 线 征象,儿童 则可在 2 个月或更短时间内便可显示。

34 下颌骨骨折 X 线检查可选择下颌骨侧斜位, 下颌骨后前位, 下颌开口后前位, 下颌前部 (牙 合)片及曲面体层片等;髁突骨折可选用颞下颌关节正位及侧位体层片。曲面体层片对显示 多发骨折比较理想。此外,也可选择 CT 检查。下颌骨骨折部位可发生于 ;正中颏部,体部及升支。其次为下颌角部及髁部(1)颏部骨折;(2)颏孔区骨折,(3)下颌角部骨折(4)髁突骨折 35 上颌骨骨折按其好发部位,X 线分为 3 型

1,LeFort I 型骨折;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基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地延 伸至翼突,为一条密度减低不整齐的裂隙影。显示出上颌窦内侧壁,颧牙槽嵴折裂,并可伴 有牙损伤。此型骨折发生于上颌骨下部,为上颌骨低位骨折。 2 LeFort 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 突。还可波及颧骨,鼻骨和泪骨等相邻诸骨,甚至波及颅底。此型骨折为上颌骨中位骨折。

3 LeFort III 型骨折;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常伴有颅脑损伤及颅底 骨折。还可致颅颌面骨分离。当此型骨折累及蝶骨翼突时,由于其位置隐蔽,常规 X 线摄片 不能显示,CT 显示良好。

3.死骨:坏死的骨质从颌骨逐渐分离而形成的不规则致密团块,其X线影像表现通常为密度较高且界限清楚的病变。

4.线状骨膜反应:当骨内的脓液穿破密质骨至骨膜下则将骨膜掀起,并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跃而出现骨膜性新生骨,故X线片上可见密质骨外有密度高的线条状影像

21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 由放射线照射导致的,不能愈合的,细胞缺氧性损伤,而非受照射 骨的真性骨髓炎。 影像学表现,X 线检查下颌病变时拍摄照曲面体层片,检查上颌病变时可拍摄牙合片及华位片 (1) 牙及牙周,放射线对涎腺的损害使唾液分泌量减少,缓冲能力下降,黏度及酸 度增加,致使口腔正常的自洁作用和唾液的抑菌作用丧失,其结果是易发生龋齿;可有牙周 膜增宽,骨硬板密度减低或消失和牙槽突吸收,高度减低等。 (2) 颌骨,病变早期,由于少量放射照射可使成骨细胞的活力减低,破骨活动相对 增强,为骨质吸收创造了条件。因此,骨质呈弥散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 虫蚀样。有时病变区中间有散在增粗的骨小梁和密度增高的小团块病理性骨沉积。由于多野 照射,多次照射,多疗程照射,致放疗中难以严格控制辐射范围,所以病变边界多不清楚。 病理性骨折多发生于下颌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