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馆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服务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01 项目背景

项目用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道办和代王街道办辖区内,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专用线东侧,西临兵马俑旅游专用路,北与临马公路、高速公路专用线引线衔接,南与秦陵南路相通。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博物馆馆前区充斥了大量杂乱无章的劣质旅游设施和农村居民楼,建筑布局无序、质量低劣、卫生脏乱、风格混杂,极大改变了文物遗址的历史环境和风貌,馆前环境已成为社会舆论批评和旅游者投诉的焦点。严重损害了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和陕西文物旅游大省的形象。

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对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

1998年12月,陕西省省委、省政府从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历史文物,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局出发,作出了《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纳入秦始皇陵遗址的总体保护与发展战略之中,为项目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1999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提出移民建镇,逐步净化陵园环境,保护文物遗址的工作思路,为秦俑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1年12月,李岚清副总理视察秦始皇陵园内的重要考古现场,提出建立秦皇陵公园。

2002年初,陕西省文物局根据中央领导的有关指示向国家计委、国家文物局上报了《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项目建议书》。

2002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原则同意此建议书,为秦始皇陵保护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发展确定了比较具体的原则。

为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有效促进秦皇陵公园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设,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发展旅游业,解决兵马俑博物馆馆前区环境的问题, 2002年3月,西安市临潼区政府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制完成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门前区环境建设规划方案》,方案经过充分论证,得到省政府、省文物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同意。2002年5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前服务区建设项目建议书》通过了省计委的审批。2002年6月初,省国土资源厅答复项目用地允许征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02 项目的必要性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骊山风景名胜区和拟建中的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核心景点,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一九六一年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至今,馆内文物保护和旅游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先后接待了100多位国家领导人和约4000多万人次的中外游客,近年接待游客人数已达180达万人次/年,其中境外游客多达49万人次/年,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和中国旅游的著名品牌。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与博物馆仅一墙之隔的博物馆外环境却很差,村庄居民住宅和馆前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鳞次栉比、杂乱无章,旅游商店、餐厅等服务设施水平低、质量差、卫生次,甚至还有低级的人造景点。当地居民和商家沿街叫卖,误导游客,严重影响了世界文化遗产和陕西文物旅游大省的形象,也是社会舆论批评和旅游者投诉的焦点,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拥有的国际国内地位极不相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开始筹划整治馆前区环境,为配合好此项工作,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采取疏导的方法,将现有的服务区迁至文物保护区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服务区十分必要。

根据国家文物局已经原则同意的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项目建议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入口不仅是兵马俑博物馆的主入口,也是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东部主入口,在公园建设的初期,承担着重要的过渡作用。随着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项目的实施,目前博物馆管前区的服务设施、服务

水平难以满足要求,亟需建设新的设施,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将服务区外迁建设,既更好地保护了秦始皇兵马俑文物遗址,又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旅游业是临潼区的支柱产业,项目的建设对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树立临潼整体旅游服务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03 研究依据和范围

031 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5、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6、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13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60号

8、《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5

9、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旅游体制、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1998.12

10、国家计委投资[1993]530号文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项目建议书》,2002.1

12、临潼区城建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前区环境建设要点》,2002.3

1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前区环境建设规划方案》,2002.4

14、《陕西省1999年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

15、陕西省计委《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前服务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陕计社会[2002]438号),2002.5

032 参考文献

1、《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二届会议于 1962年12月11日在巴黎通过)

2、《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于1964年5月在威尼斯通过)

3、《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

4、《佛罗伦萨宪章》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大会于1982年12月15日登记)

5、《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大会第九届会议于1990年10月在洛桑通过)

6、 陕西省省委、省政府《关于陕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033 研究范围

研究的范围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建设条件研究(包括秦皇陵公园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总体研究)

2、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3、文物保护措施研究

4、服务区功能研究

5、建筑方案研究

6、财务可行性研究

04 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主要包括:住民拆迁、停车场、服务设施、绿化及总体工程等四方面

内容。

拆迁总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修建停车场40000平方米,修建旅游购物商店、餐饮服务、管理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20000平方米,种植绿化198亩。

05 投资和投资清偿

动态投资回收期:9.21年(所得税后)

财务内部收益率:7.45%(所得税后);9.25%(所得税前)

年平均投资利润率:4.7%

年平均投资利税率:7%

06 资金来源

项目所需资金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临潼区政府共同筹措。

第二章 建设方案

01 指导思想和原则

项目用地位于秦始皇陵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要求,本着保护秦始皇兵马俑文物遗址的历史和自然环境风貌的原则,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环境建设统一规划,由临潼区政府统一建设和管理,以全面改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周边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环境。

1、建设符合国际大遗址保护通行准则

中国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签约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周边环境建设应当遵循国际准则。服务区的建筑应采用限高设计,建筑体量尽量矮化、弱化,建筑风格应与遗址相协调,建设规模立足目前需求,但要兼顾长远发展。

2、建设应考虑与秦皇陵公园总体规划衔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秦皇陵公园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有机组成部分,博物馆及其环境的建设应当纳入秦皇陵公园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总体规划。但由于总体规划尚未完成,因此当前博物馆馆前区环境建设应当考虑与总体规划衔接的可能性,避免建设性破坏及重复建设,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3、以现代化标准建设服务设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旅游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都有所增加。服务设施应以现代化标准建设。

4、兼顾文物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和当地住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要求

项目应处理好文物保护、旅游发展、企业安置和村民生活四者之间的关系。在地域上共同建设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以创造优美环境为前提,应在用地内妥善安置馆前现有企业,使其更好地为文物保护和旅游服务。村庄拆迁安置的建设应结合旅游服务设施同步进行,以解决好村民生活出路问题。

02 土地利用与征地

项目用地包括B、C两区。B区西起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旅游专用路东50米,南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南围墙齐,北至临马公路,东西长200米,南北长925—994米,用地南高北低,高差约30米,总面积288亩。其中,集体土地228亩、国有土地60亩。

C区为村民居住安置用地,在B区以东,东西长125米,南北长640米,总面积120亩。用于安置被拆迁村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项目需征用土地288亩,其中耕地228亩,国有土地60亩。

03 建设内容与方案

031、总体布局

A区: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有机组成部分,秦俑博物馆文物遗址保护用地。区内以绿化为主,开放管理。

规划要求拆除其中现有旅游商店、农房及其他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筑总面积约77700平方米,搬迁西杨村、东杨村和山任村村民住宅70余户,停止农业耕作,拆迁户采取货币补偿形式,由临潼区政府在项目用地东侧的B、C区另行合理安置。

区内基本保留原有果林和树木,增加适当的常青树种,恢复被现状建设破坏的绿化植被,恢复秦始皇陵的历史面貌,形成一种自然而有文化品位的郊野景观。

B区: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旅游服务区,秦俑博物馆的馆前旅游服务区。A区迁出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新建设施设置与此。

规划采取偿还面积、差价补偿形式,拆除其中现有旅游商店、农房及其他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筑27000平方米,重新建设旅游服务设施。

C区:移民建村用地。A、B两区的住民安置于此。

考虑秦兵马俑文物遗址保护,秦兵马俑博物馆北侧和西侧控制200米土地,南侧控制博物馆至司马道之间的土地,也作为保护用地,逐步搬迁其上的居民和建筑,进行绿化。

032、交通组织

总体规划方案将普通游客下车点设置在B区北部。游客在B区停车场下车后由北部进入A区,在步行穿越约500米的大片林地以后,经过入口广场进入博物馆。秦俑博物馆掩映在绿化丛中,A区的大面积绿化不仅保护了文物遗址,并且使游客的心理由旅途的急躁调整至平静,增加了游客见到博物馆和文物遗址前的心理和视觉铺垫,扩大参观者对文物遗址及其周围山、塬、林历史环境的认知。

游客参观完博物馆以后,由主出入口离开,向东穿过A区林地,进入B区——旅游服务区,最后回到停车场。

考虑秦皇陵公园的整体格局,未来秦皇陵公园入口也可能在南部——秦始皇帝陵司马道与高速公路引道交口位置。因此方案考虑适应南北双向人流进入的可能性,控制南部用地作为未来使用。

033、旅游服务设施

新建旅游设施包括三类: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饮食店和停车场。总建筑规模约20000平方米,停车场规模约40000平方米。禁止设置其他与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关系不大的内容。

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饮食店建筑设置在B区现在的不当停车场用地上,尽量不砍伐现有树木。

考虑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工作仍在继续,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规划还未完成,建筑层数应控制在1-2层,建筑不宜做深地基。

停车场设置在B区北端,以现有不当建设用地为主。停车场采取生态绿化设计,按车距种植乔木,地面用生态透水砖铺砌。

区内严禁设置有污染的设施内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垃圾分散设置收集点,集中运至其他地点处理。

034、绿化种植

绿化种植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B区内全部绿化面积187亩。绿化种植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绿化应与骊山背景融为一体,与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协调一致。

二、弱化建筑的原则

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设的根本设计思想是保护文物遗址及其历史环境,弱化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一切建筑形象,绿化种植有助于实现这一原则。

三、取法自然的原则

保持郊野自然风光,避免城市化、园林化和过分人工化。整体风格取法自然,手法简炼,疏密结合,追求返朴归真的郊野自然情趣。

四、以人为本的原则

设计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前提下,能满足为游客提供必要的休息、观景、体会、冥想的空间和设施的功能要求。同时,植被种类应有良好的遮荫与蔽尘效果。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在考古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适当体现秦汉陵园的历史面貌和格局。

二、树种、植被种类不宜多、杂,并充分考虑其对具体环境的适应性与养护成本。植物应成林成片,寓整体有序于局部无序之中,避免过分整齐划一所形成的规范化与人为精心雕琢的感觉。

三、基本保留现有树木和林地。目前用地地表植被状况较好,有较多的高大乔木和果林,树种有泡桐、柳树、槐树、石榴、枣树、柿子树等。

四、恢复被不当建筑、道路和停车场破坏的绿化。

五、退耕还林,停止农业耕作,恢复耕地上的林地。

六、根据历史研究,考虑历史环境及生态及美观需要,适当补种、换种一部分常青乔木、灌木和草皮。慎用花卉类草木。

八、配合管理及旅游需要,可以在林地内适当设置部分灯光、休息座椅等基本旅游服务设施。

九、区内基本保持现有的地形地貌,除对严重破坏的地貌进行必要的修复以外,不轻易平整土方。

十、区内绿化种植应疏密有序,分密集林地、开阔林地、景树和生态绿化停车场四类。密集林地以乔木为主,绿化种植要成群成组,形成幽深的景观;开阔林地以灌木和草为主,辅以景树,形成开阔而宏大的景观;景树主要种植在建筑物中间,增加建筑景观层次,柔化建筑轮廓;停车场绿化分地面绿化(生态砖嵌草)及乔木种植两方面,乔木按车位排距种植。所有绿化均应考虑气候、土壤和季节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实际绿化种植应在绿化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具体实施。

第三章 环境与文物保护

01 建设过程环境保护

建设用地地表植被状况较好,有较多的高大乔木、灌木,树种有石榴、梧桐、枣树、柿子、柳树、槐树等,草皮多为荒草。鉴于此种状况,除因地制宜地制定好绿化方案以外,在拆迁和施工过程宗,应特别注意对现有植被的保护。保护的措施有:

1、在绿化专家指导下,适当补种、换种部分常青乔木、灌木和草皮。

2、拆迁过程中以现有通道作为垃圾清运通道,不另行开辟施工通道。

3、建设施工前以植被保护为前提制定施工组织方案,以尽量少地破坏植被为原则,合理组织施工。

除对植被的保护以外,施工现场与博物馆区隔离,以减少施工带来的尘土、噪音污染和安全隐患。

02 文物保护

用地范围尚未经过文物勘探,征地拆迁完成后,必须进行考古详探。若发现遗址等地下埋藏,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实施方案,以确保文物和遗址的安全。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项目进度

01 建设条件

项目用地拆迁量较大,能否做好拆迁工作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临潼区政府专门负责安置住民,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用地自然坡降显著,周围道路排水条件具备。给水、供电等城镇管网已通至现场,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具备。

02 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分2年完成。2002年内完成项目的审批、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和前期准备工作;2003年完成停车场、安置住宅工程、服务设施、绿化及总体工程。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01 投资估算

011、估算依据

《陕西省建筑工程综合概算定额》(1999);

《陕西省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定额》(1999);

《西安市建设项目城建费用统一征收办法》实施细则;

有关行业的投资估算指标;

委托方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012、投资估算

1、土地及无形资产费用:4806万元

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408亩,需征用土地288亩(其中耕地228亩、国有土地60亩)。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协议资料,土地按12万元/亩计算,征地费用3456万元。

用地内采取货币补偿形式拆迁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按平均500元/平方米计算,拆迁费用1350万元。

2、前期费用:319.1万元

包括前期规划设计、文物勘探、地质勘探、地形图测绘、方案论证、筹备、审批、城建税费等费用,按建设费用的12%计算。

3、建设费用:2659.4万元

停车场工程总面积40000平方米,按230元/平方米计算,总费用920万元;

服务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按700元/平方米计算,总费用1400万元; 绿化工程总面积198亩,按每亩3000元/亩计算,总费用59.4万元;

总体工程按服务设施工程费用的20%计算,总费用280万元。

4、预备费:已列入上述各项之中,不再另行计算。

项目总投资为:7784.5万元。

02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项目建设资金由临潼区政府自筹。按照项目开发建设的进度安排,资金的使用计划如下:第一年共投入5125.1万元,包括征地拆迁费用、前期费用;第二年共投入2659.4万元,完成停车场、安置住宅、服务设施、绿化工程。

第六章 财务分析与外部效果

01 财务分析

011 基础数据确定

1、项目收入估算

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安置原有商业面积房产销售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两部分。(1)安置收入:4747.5万元

商业用房单位面积综合成本为3000元/平方米,安置总面积10000平方米。 安置收入=单位面积综合成本X(1+营业税及附加)X安置总面积

=3000X(1+5.5%)X10000

=3165万元

(2)房屋出租年收入:2880万元

目前博物馆前商业用房平均租金达50-250元/月.平方米,新建服务设施用房租金按80元/月.平方米计算,出租率按95%计算。

正常年份年收入=可出租面积X出租率X月平方米租金X月份

=10000X95%X80X12

=912万元

2、项目费用的估算

(1)经营费用

经营费用按租金收入的3%计算。正常年份经营费用为27.4万元。

(2)税金

出租部分交纳5.5%的营业税和12%的房产税,正常年份税金总额为194.36万元;所得税率33%。

012 财务分析指标

(1)全部投资财务评价指标:

动态投资回收期:9.21年(所得税后)

财务内部收益率:7.45%(所得税后);9.25%(所得税前)

(2)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指标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365.05/7784.5=4.7%

投资利税率=年平均利税总额/投资总额=544.85/7784.5=7%

02 外部效益分析

项目不仅能产生直接的财务效益,还会产生可观的外部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和环境效益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著名的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陕西省文物旅游景区的龙头。由于历史原因,其零乱、低水平的外部服务设施的周边环境,不但违背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精神,也一直是社会舆论批评和旅游者投诉的焦点。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我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声誉和改善总体旅游形象有重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前区代表了陕西省旅游景区的环境形象,也是国家即将实施的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形象。项目的实施对优化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自然环境有关键性作用。

2、经济效益

项目对临潼区地方经济将产生大的影响,对延长游客在陕西省旅游的逗留时间有积极的作用。

(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有关专家分析,经过20年的发展,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旅游接待规模应稳定在220万人次/年左右。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假日经济的发展,2001年,游客数量达到180万人次,项目的建设对带动关联产业、增加地方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

(2)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和增加游客消费

据1997年的统计,海外旅游者在西安的平均停留时间是2.58天,人均消费是3454.38元。项目的实施能延长游客在临潼的逗留时间,从而增加游客在西安市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在陕西省的总体消费,对促进陕西省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七章 结论

1、秦始皇兵马俑遗址是秦始皇帝陵园文物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征用馆前区土地实施文物保护,是逐步建成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重要步骤。本项目是秦俑馆馆前区改造的配套项目和实施的先决条件。

2、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古都西安附近,著名的国家级骊山风景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各项市政配套设施较为齐全,项目实施条件具备。

3、该项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良好,能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地方旅游服务水平和形象。

4、项目实施条件成熟,财务指标良好,建议立项实施。

2002年8月10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