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3

关于上海

上海是我心中一个很美丽的名词。但很久以来,也仅仅是一个意象而已。历史让东方的典雅和西方的浪漫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积淀成无与伦比的动人气韵。而上海人,从狭长的石库门弄堂里走出来,温情而精明,衣着讲究,步履匆匆地穿行于繁华街市和高楼大厦间。也许正为生计奔忙,却决不允许自己过得粗糙随意,骨子里有着解不开的小资情结和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从心理学上讲,这是所谓的社会刻板印象。我偏爱一切优雅精致的东西,也许有些自命不凡,但恰恰是这样,才让我自然而然地喜欢了上海。

这种印象,似乎一部分来自张爱玲。这个出身名门的上海女子孤傲却充满才情,文字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和彻骨的苍凉,把上海和上海人刻画得细致入微。第一次阅读,我的心就被彻底地俘虏了。

今年四月底,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优质化工程,带着学习参观的目的到了上海。这个我渴望已久的城市,便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了。我知道我要的并非只是简单的游览。关于上海,我要用心去细细品味,更是要学习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今后的教育教学发展方向.

南京路

到上海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就去了大名鼎鼎的南京路。在一间KFC清凉明亮的店堂里,我们和邻座一个上海女孩攀谈起来。女孩很年轻,皮肤白皙细腻,五官小巧清秀,声音也是轻轻柔柔的。我们各自介绍着自己居住的城市,聊得很愉快。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上海美女,感觉竟如沐春风。张爱玲曾经说过,如果香港美女是糖醋排骨,那么上海美女就是粉蒸肉。过去我对这

个比喻不甚明了,现在顿悟它的妙处,不觉会心一笑。

南京路上人流如织。独行的美丽女子,年轻的情侣,扶老携幼的一家子,金发碧眼的老外,戴着一色帽子的旅游团„„观光电轨车安静地穿街而过。鳞次栉比的商店。色彩斑斓的广告牌。街头表演。飞扬的音乐。我反而没有太多兴奋和期待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行人却丝毫没有减少。沿路的霓虹灯随即亮起来,在夜幕下闪闪烁烁。入夜,我看到了电影里的南京路。她流光溢彩,雍容华贵,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各样的语言都在这里不停地涌来,散去。耳边似乎传来周璇甜糯的歌声,夜上海,夜上海。十里洋场的风花雪月、歌舞升平,就此印刻在我的记忆里。

复旦园

在我的整个高中时代,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复旦。我隐约知道复旦的校园很大很美,有很多古老的建筑物,林荫和草地,更有很多睿智的先生,优秀的青年。尽管最终未能如愿,但复旦已经和上海一起成为我永远的情结。

我趁着在中山中学听完课后的一点时间,坐上地铁,带着仰慕的崇敬的心,来到了复旦大学.

从徐家汇到复旦所在的江湾镇,我们由南往北穿越了大半个城市。

当“复旦大学”这四个毛体大字赫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几乎不会思考了。我呆呆地站着,望着它们出神。那是一种近乎膜拜的心情啊。我听到心里有个声音在不停地说,复旦,我来了。肃穆,甚至还有骄傲。虽然,我不是复旦人。

复旦园真的很大,没有地图的我们几乎在里面迷路。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坪,郁郁葱葱的树木,爬满古老砖墙的绿色爬山虎,开得绚烂至极的花。因为时值正午,校园里安静得很,偶尔有几个学生走过,也是气定神闲的从容。空气里有些许慵懒,与明媚阳光下的勃勃生机中和得恰到好处。

大理石上镌刻着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默默地看,心想,这大概就是复旦之所以为复旦的原因吧。顿时释然。

我忙着拍照。镜头前的我笑容灿烂。

地铁站

进了地铁站,我才明白什么叫人潮汹涌。人们行色匆匆,准备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列车进站了,吞吐着人的潮水。

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夹着公文包的白领,也有提着购物袋的主妇;有背着书包的学生,也有领着孙子的老人。或者沉默,或者嬉戏,或者面无表情,又或者神采奕奕。车厢的广播里柔和标准的女声一遍一遍地提醒着下一站的位置以及文明乘车的规范。车门开启,关闭,每个人都在匆匆走着自己的路。

原来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秩序化的城市里,日复一日按着既定的规则在时间表里来回奔走。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地铁是容易邂逅浪漫的地方,但这般的拥挤和匆忙,会有几个人的轨迹在不经意间相交并放出光亮呢?

我不得而知。

淮海路

如果说南京路的美是张扬的、通俗的,那么淮海路则更为内敛一些,也更有贵族气息。

淮海路是一条有着双子星座性格的马路。沿路两排高大茂密的法国梧桐见证了法租界时期从法国移植的浪漫在上海生根发芽的过程。而伴随其左右的是一贯的优雅和矜持。许多岁月过去了,上海在沉沉浮浮间从殖民时期的莺歌燕舞走到了现在的时尚艳丽,淮海路也涂上了现代的浓墨重彩,高贵而奢华。这两种性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是独一无二的淮海路。

巴黎春天。华亭伊势丹。太平洋百货。美美百货。不动声色地展示着世界顶级名牌的风格与水准,和一个城市的品位与姿态。虽然价格都昂贵得令人咋舌,但欣赏起来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走过一条路,认识一座城。我们坐在一间咖啡馆里,一边啜饮着香浓的卡布其诺,一边透过落地玻璃凝望淮海路。萨克斯风正在悠悠地奏着Kelly G的《回家》,安逸而闲适。我想,即使那是一种遥不可及的高贵,这条路也一样使我倾倒。

石库门

探访石库门的那天天色很灰暗,天气预报说午后三点将有大雨。

导游小许把我们带到了“新天地”,告诉我们这一带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好的石库门建筑群。其实这里的石库门都经过了改造,不再是原始的旧式民居了。

我喜欢欣赏不同类型的建筑。透过对建筑的阅读,是对古老而悠长文化

的追忆,更是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变迁的思索。当那些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老去,它们所沉淀下来的内涵就愈发隽永。

青砖的步行道,红青相间的砖墙,厚重的拱形大门,镂花的窗棂。可能因为天气的缘故,游人并不多。我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沉睡的历史。

推门进去是小小的天井,抬头望见的是一方窄窄的天空。客堂间,厢房,陡陡的木楼梯,亭子间,老虎窗。雨将落未落。恍惚间似乎看到张曼玉的华美旗袍和梁朝伟的忧郁眼神,和着木制留声机摇出的旋律,在老上海的石库门里交叠成一个凄迷的爱情故事,和一部唯美的怀旧电影。

骤雨落下来了,青砖地面上水花四溅。

待到雨过天晴,我们走出来,在青砖道上漫步。午后的阳光又灿烂起来,露天咖啡座上湿漉漉的木椅子很快干了。三三两两的外国人悠闲地坐着,一边喝午后的咖啡,一边低低地交谈,像极了欧洲某国街头的写意场景。

今天的石库门,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韵味和文化涵义。这个曾经最底层的生存空间,在与摩登和时尚相遇时,抒写出另一种精致和优雅。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艺术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于石库门而言,倒真的是极好的诠释。

外滩

外滩实际上就是黄浦江边上一条过于宽阔的大马路,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美的聚焦点。车水马龙的马路边上是古雅气派的万国建筑群,现在已经是上海金融机构的聚集地。另一边有着很开阔的江堤,对着同样开阔的江面。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外滩是一个必到的景点,其璀璨壮观的夜色,也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天晚了之后江上吹来的风很凉,通体透亮的游船缓缓而行。因为是初夏,上海实行了能源管制,外滩的灯火也因此暗淡了很多,对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也安静地闪着淡淡的光。虽然少了一份妩媚的光彩,却平添了几分静谧的气质。

我们从观光隧道穿过黄浦江,登上了东方明珠,俯瞰塔下的万家灯火。和其它许许多多城市一样,这灯火散发着温暖的家常气息,完全不同于先前感受到的高贵或者奢华。这时我想起乘坐轻轨穿城而过时看到路旁居民楼窗台里伸出来的竹竿,以及竹竿上挂着的“万国旗”。

上海真是一个立体的城市。大家闺秀风姿的背后,一样有着小家碧玉的温情。

学校和教育

我们这次参观了向明中学 中山中学 比乐中学和卢湾中学.

无论在哪一间学校参观学习,我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们领略了全国最先进最前沿的教学改革,也见识了那些中学生院士的风采,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那些老师的高素质和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半夕可以形成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节音乐课,刚毕业没多久,活泼可爱,能唱会跳的音乐老师,与其说听她的课,倒不如说是在欣赏了一场音乐会,从上海的石窟门走出来,到现代的金茂大厦,用上海民谣的形式,娓娓道来,期间的师生同乐,与客人同乐的游戏,把音乐课推到了高潮。

一周转瞬即逝。我们的足迹无拘无束地踏过了上海的土地,我的文字竟无法一一尽述,唯有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回忆我所感受到的上海,心情也就一遍一遍地被快乐溢满。

原来关于上海的事情,关于梦想,也关于现实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