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的前途

武侠小说的前途——小议步非烟对金庸的挑战

作者:夏双刃?提交日期:2007-2-28 10:14:00 访问:10138 回复:150

????步非烟挑战金庸,看上去正象步非烟管理的天涯版面名字——“莲蓬鬼话”。金庸本人也象弹掉香灰一样地弹掉了这个“唐代歌妓”,就像当初对待王朔一样。北大才女小丢颜面,连说金庸“没风度”。

  作品中的金庸和作品外的金庸本来就很不一样。作品中的金庸,凝合了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乔峰、段誉、韦小宝的一切优点,是侠之大者,相貌堂堂(韦小宝除外)不说,还心胸宽大,绝非敝帚自珍的小气鬼。作品外的金庸却是另一回事了。李敖用佛家布施的道理诘难大富翁金庸,我并不赞同,因为佛有千万亿种,拈其一端,不足以说明道理。但金庸更象一个有血有肉的尘世中人,而非高入云端的圣者。如果他象自己笔下的那些大侠一般超然,对于王朔和步非烟,淡然一笑便是,又何必反唇相讥呢?

  何况,步非烟与王朔不同。我同意王朔给自己下的断语——“无知者无畏”,却决不赞同网友给步非烟下的同样的断语。从道理上来说,步非烟并没有错,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人总要超越前人,我步非烟不超越,以后也总有人会超越。那么,她率先喊出来,不仅无可厚非,且绝非坏事,值得鼓励。李白、杜甫可说是高山仰止了吧,后人却写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金庸诚然是武侠小说界的李、杜,但也不能阻止这客观的规律。连孔子都说“后生可畏”呢!哦,难道是金庸先生将这个“畏”字理解错了,所以如临大敌?

  此番步非烟出风头,我不禁想起她数年前在网上发布的古装照片,那倒真的是有些“娴静好似花照水”的感觉。不过其中似乎有一张是持剑的,若用在她与金庸先生近日的PK中,倒是十分契合。一代倾城步非烟身着紫色长衫,剑指明教教主金顶天,然后飞起寒铓,在冰上划了个美人圈,哧溜一声不见了……

  金大侠啊,这哪里是比武,这分明是一声娇嗔而已!

  或者说,这只是“请教”。金庸笔下,“请教”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敌意的,不需举例,因为太多了;另一种是真诚的、善意的,如空性神僧的龙爪手败给张无忌的龙爪手后,心悦诚服地约好今后找机会“请教”。《倚天屠龙记》第21章“排难解纷当六强”里面写道:“张无忌深深一揖,说道:‘晚辈犯上不敬,还须请大师恕罪。’空性微微一笑,说道:‘这龙爪手到了曾施主手中,竟然能有如此威力,老衲以前做梦也料想不到,日后有暇,还望驾临敝寺,老衲要一尽

地主之谊,多多请教。’本来武林中人说到“请教”两字,往往含有挑战之义,但空性语意诚恳,确是佩服对方武术,自愧不如,有意求教。”

  金庸先生写得无微不至,在下区区也看得细致入微。一个作者能把读者的四肢百骸、五官七窍、五脏六腑、七荤八素都完全调动起来,忘我地投入一个又一个“大童话”里面,不能不说有其超凡的魅力在!我认为,金庸武侠有以下几个伟大之处:

  一是思想能力。我要说金庸是思想家,只怕金庸迷都要摇头。但事实上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洋文化的惊涛拍岸,传承中华文化薪火的诚然有一批伟大的国学大师,但这些大师皆已在神圣的学术杏坛找到位置,其小学式的工作方式使其工作成绩局限在学术界。比如杭州的章太炎纪念馆,我去看了,三间屋子,每间屋子一个看门的管理员,都是气质出众的如花少艾……(对不起扯远了)——墙上挂了一副字,是黎元洪总统书赠章太炎先生的“东南朴学”四个大字。你看,章太炎是朴学吧,对老百姓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呵。(我问美女管理员,这幅字是真品么?答:复制品:))。问:可以拍照么?答:可以。问:……)如此一比,金庸武侠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贯穿在他十四部巨著中的,有伦理观,有生死观,有婚姻观,还有武林规矩;在文字间流淌的,有儒家,有道家,有佛家,有墨家……他不是简单地涂抹成鸦、纠扣成结,而是用这些元素,造出一个江湖,一个神奇的黑社会,且与白社会、红社会发生无数刀光剑影的对决,却互不矛盾。这真是不简单!

  “江湖”一词用作如今武侠小说中的意思,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应居首功,后来的影视作品《火烧红莲寺》便出自此书。后来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加入了蜀地的青绿山水和风土人情,在提升文学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江湖的档次。但无疑在金庸这里,江湖拥有了更为丰厚的文化土壤。

  金庸出身簪缨世家,是一位旧学过关的士大夫公子,他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一位商人,更是一位儒者。他年轻时想投身共和国的外交事业,一度想倚仗好友乔冠华的关系进入外交部,结果因为出身问题被拒之门外。回到香港创立的《明报》,也被时人目为政治倾向最为明显的纸介,可见他的入世态度。他之写作武侠虽出于一时兴趣和报纸销量,但他的人生经历、文化修养、思想境界与理想抱负,所谓“惘惘不平之气”都贯注其中,终形成一段天赋异禀的魔幻传奇。古人云:“礼失求诸野。”江湖侠义道虽不是什么正规的道德规范,但在金庸的笔下,在传承道德情操、探讨民族精神、保

持民族特色等方面,自然远远胜过同时代的古龙。在五四以来礼崩乐坏、思想迷失的“文化半殖民地”,尤具一定影响力和意义。

  二是文化能力。无须在下多说,各位对金庸作品中闳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定有深刻印象。那些武功秘笈的名字、一招一式的名称、穴位药材的陈述、风俗人情的刻画、诗词对联的使用,乃至历史背景的选择,无不显示出一位文化达人的风范,无不展示出一个文化国度的伟岸。或有人嫌其繁琐,但持此陋见者大多贩夫走卒、品易中天之辈,而真正爱读书、爱书中人、爱国爱民的武林同道,是一个字都舍不得漏掉的。

  金庸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仅举围棋为例:奕道择人而为,没有天资是难臻上乘的,但金庸仍取得一定成就,获得业余段位。他之无限崇拜吴清源老师,正是出于对围棋的无限热爱。他涉猎广博,于历史、地理、诗词、佛法、医道均有一定造诣,故而才能长袖善舞、集合众长。其书虽号称武侠,实则毫不逊色于文化散文。

  三是写作能力。读过《天龙八部》的人必定都为它的五首“回目词”倾倒,如此切合情节,却又独自成章,实不易为。如“向来痴,从此醉”六字,说尽因缘际会的真谛,较之古人“绿酒初尝人易醉”,又多出一重天地,可说大得玄理!文字以外,尚有构思。如《射雕英雄传》的布局,以郭、杨两家为引子,遥辔全篇,使得一部武侠作品,有了完整严肃的历史精神;《倚天屠龙记》的惊天奇遇,异想天开,却又入情入理,符合无巧不成书的小说家逻辑;《雪山飞狐》的精致结构,与《飞狐外传》结合来看,况味竟可分层次地释放,与金庸的其他小说大有异趣;《连城诀》中,一个“砌墙”的情节,令人毛骨悚然,毫不逊色于一部出色的悬疑恐怖电影;《天龙八部》将如此多的人物、帮派、江湖罗织一处,主人公多元化,却不乱阵脚,反而将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烘托出来;更不要说他的收山之作《鹿鼎记》,一个小人儿钻了历史的空子,成为历史的主角……这虽然未必是一部好的武侠,却无疑是一部奇书,金庸自己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是很有道理的!汉大赋中有用虚拟人物主客问答体例贯穿全局的写作办法,历史小说也未必不可以!如果没有虚拟人物,那作为“小说”就有点不称职了;实际上,历史小说中不仅应该有虚拟人物,虚拟人物且应该是主角才对。我看《鹿鼎记》比现在流行的那些历史小说,要高明得多!

  忍不住想给导演们提个建议,《倚天屠龙记》是可以拍成大片的呵,“剥极而复参九阳”的离奇情节,“举火燎天何煌煌”的盛大场面,“四

女同舟何所望”的恩怨情仇……哪里逊色于《夜宴》、《黄金甲》了?就是比《魔戒》也不差呵?没人编剧,可以找我啊!

  四是感情能力。看最近新拍的《神雕侠侣》时,换频道时闪过了琼瑶剧,不由想到,琼瑶阿姨写了一辈子爱情小说,却没有一出爱情能超越杨、龙之恋的。首先,一个小孩子长大了爱上自己的师父,这个就远非琼瑶可比。因为在琼瑶的笔下,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小姑娘长大后爱上了某位叔叔,其情商限于此!金庸呢?不止爱情,其时就像他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写的那样,张三丰和张翠山的师徒之情、谢逊和张无忌的父子之情、武当七侠的兄弟之情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更在其中看到了别的感情,如殷梨亭与张无忌的叔侄之情。那日在光明顶上,张无忌的那句“殷六叔,你杀了我罢”,一定令无数读者热泪盈眶,纵是无情鼻也酸!

  以上四种能力,都只是泛泛而谈,未能一一展开,金庸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金庸之所以当仁不让地作“武林盟主”,正是因为有这些能力作为支撑。反观步飞烟,虽然是北大的小才女,但年事尚浅,理想虽高,终不能取代学识和阅历,再说北大这些年的年轻人,只产生了一帮“自由主义者”、“民主精英”、“传教士”、以及“愤青”,于传统文化(旧学)方面,似乎只有我的朋友徐晋如可供参考。而旧学是培育武侠小说的主要土壤,步非烟虽然可以写旧体诗,但说实话即便在网络诗词界也还算不上一流高手;他的“莲蓬鬼话”,适足以支持她写一部新的《聊斋志异》,而非武侠小说。

  不过,武侠小说也是别有洞天的,比如古龙的小说,不假传统文化而存在着,而且精彩得很。步非烟的路子,也许更接近古龙、黄奕的路子,因此,她的话本身没错,只是选错了对象,如果她说的是要“超越古龙”,那便没有任何问题!至于金庸,就留待旧学精深的旧家子弟去超越吧——好多情节是金庸都处理不了的,比如郭靖的守城死难,他便主观或客观地回避了,后生可畏,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一部“剑在城池在”的伟大武侠,也未可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