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

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 明代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也叫孙行者。原是花果山上一仙石产卵见风而化成的石猴,因探寻瀑布飞泉源头遇群猴,被推举为“十岁大王”,称“美猴王”,过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后来,他只身泛海,访师,求道,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一个跟头可翻十万八千里的本事。大闹龙宫时得到一万三千斤的“如意金箍捧”;入冥府,勾掉生死簿上猴名,不再受阎王的管辖。又大闹天宫:见玉帝不跪,只唱大诺;偷桃、偷酒,搅乱蟠桃会;窃取老君金庙,炼成火眼金睛,使玉帝对他也无可奈何;对抗如来佛祖,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要求。被如来以佛法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他听从观音菩萨指示,皈依佛法,拜唐僧为师,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尽职尽责,破除各种阻力,同恶势力斗争;不仅善于识别妖魔鬼怪,见恶必除,除恶必尽,扫荡了八十一路妖魔;历尽辛苦,随机应变,而不畏缩屈服,始终英勇顽强,积极乐观,即使遭到师父误解和压制,也毫不灰心。他蔑视神天秩序,敢于责骂神佛;他渴望自由,言行不受旧礼法习俗所拘。孙悟空的神奇法力、人的思想感情和猴的习性,使他天真朴实,矢忠守信,机智灵活,诙谐乐观,顽强不屈,凝聚着我们民族的力、智、勇,使他成为作者理想和广大人民所喜爱的英雄形象。“孙悟空”已成为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正义力量的代名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在文学史上,是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典型。

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分析

猪八戒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人物。从四五岁起,电视上就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西游记》,作为儿童自然乐此不疲地跟着看了许多遍。初中时候,电视剧是不看了,转而阅读了原著,本来就历历在目的猪八戒形象更是被刻画地栩栩如生。身为喜爱小说爱好者的我便要将数百年来八戒这个形象之所以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的原因大加考究一番了。

八戒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其多角度的人物性格塑造。首先,八戒贪吃,可以说饥不择食。书中高太公说他“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素。”对八戒最有吸引力的字眼莫过“斋”、“饭”等字眼。因为好吃的脾性被白骨精等妖怪欺骗;被悟空以有好吃的为诱骗帮忙办事、受捉弄。

其次,八戒贪睡,如在黑松林化斋的路上,他寻思,“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也罢,也罢,且往这草科里睡睡。” 丝毫不顾焦急的师父。让他巡山,“他一头钻得进去,使钉耙扑个地铺,彀辘的睡下”,可以说八戒无论在怎样的场合都要挤出时间睡觉,且不管是草窝里、树杈上、石缝间随处一躺,都能酣然入睡。

再次,八戒贪财,趁着无人就偷纳棉背心,看到富贵就心痒难挠。悟空为了煽动八戒半夜去井里打捞国王尸身,便骗他有宝贝,八戒果然十分卖力地下了井下龙宫;悟空假冒勾司人取八戒性命,终于使他招供在左耳朵里藏着四钱六分银子私房钱。

此外,八戒好色,一见年轻漂亮的女子,哪怕是妖怪变成的,都会在口中连

声喊着女菩萨,并且心里不停地想着女菩萨,因而被认为是凡心未尽。天篷元帅因酒后调戏嫦娥被贬到凡间,仍不思悔改。不过他虽掳了高翠兰却也没强占她,却是“好色而不淫”。后来连佛祖也对其做出了“色情未泯”的评价。

八戒多数情形下都先考虑自己,避害远祸。如“哥啊,你不曾闻得‘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哩!我们躲一躲,也不亏人。”在取经路上一遇挫折,八戒动辄吵着分行李、散伙。当悟空被狮驼岭洞窟中的三个魔王阴阳二气瓶吞了进去,八戒绝望地向悟净道: “你拿将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了,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表明其自私心态。

好在八戒作战勇敢,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只要力所能及,奋力杀敌毫不含糊,一把五千零四十八斤的九齿钉耙使得凶猛。如火云洞斗红孩儿,琵琶洞打蝎子精时,八戒协助悟空奋力出战。可贵的是,他虽然屡被擒住,但从未屈服,总是不停对妖怪又骂又嚷,奋力抗争。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又能顾全大局,承担责任遇到妖怪众多的关键时刻,他能挺身而出。若无八戒挥耙上,悟空孤掌恐难鸣。

八戒从不隐瞒自己的欲望。有一种摆脱一切束缚的天真态。虽常受悟空戏弄和训斥,但怨而不恨,自得其乐。八戒大多时候头脑简单,但有时也能做到粗中有细,以智取胜,确为难能。如八戒急中生智激将悟空离开花果山去救唐僧,更能彰显出他智慧的一面。

八戒虽懒,但亦能吃苦。取经路上挑了一路“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的重担,连佛祖也说“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

八戒形象的另一个出彩之处在于他内外不一、荒谬怪诞、矛盾百出,令人忍俊不禁。

一是八戒的名字,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鬓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八戒具有凡夫俗子的贪吃贪睡贪财贪色和懒惰的习性。虽号八戒,其实不戒,常常做出令人捧腹之事。

二是八戒的模样。八戒长得猪头人身。八戒相貌丑陋,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又有腾云驾雾和变化的本领,是猪与人和神的综合体。八戒貌甚寝,长嘴、大耳,胖大臃肿的体态,加之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的特点都集中在八戒身上,而且吃相夸张,睡不择地,使得这种“呆”、“夯”的特征不断制造出喜剧情调。而贪吃好睡、笨拙等又都符合猪的习性。

三是八戒的武器。八戒的九齿钉耙虽是个宝物,可悟空说这耙是做园工筑地种菜的,沙僧也说“看你那个锈钉耙,只好锄地与种菜”,一路更有众妖嘲笑八戒的钉耙,锄地用耙尚可,但作兵器就充满戏谑意味,增添了不少喜剧性色彩。

四是八戒的变化。八戒有三十六般变化,但只能变些笨重的东西,如山、树、石块、土墩、赖象、科猪、水牛、骆驼。而“真个变过头来,就也象女孩儿面目,只是肚子胖大,朗伉不像”,需悟空帮忙才变成轻巧的小女孩儿,让人发笑。作者把动物的姿态强加在人上,表现出生性笨拙的不协调让人忍俊。

五是八戒的言行。八戒丑陋无比又反以为美,蠢笨无能而又自作聪明,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在艰难的取经路上,他还偷偷攒下私房钱。途中,八戒不断犯错,又不断改正,并常自食其果。怕悟空抢了头功,前去助阵反败阵,旋又躲进草丛大睡,既滑稽荒唐,又有着直率可爱的一面。巡山化斋时,在平顶山对着石头编造谎言,自以为滴水不漏却被悟空当场揭穿。八戒主动驮悟空去水底,想跌坏悟空却反被捉弄。三个徒弟中唐僧对八戒较宽容,可

八戒却多次在唐僧被擒后,嚷着分行李散伙,毫不把师父的安危放在心上,与悟空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豪言壮语形成强烈的对比。明明一脸猪相,八戒却常说:“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我们丑自丑却都有用”以自欺。八戒把三清扔进茅厕还嘴里祷着让其做个受气的天尊;成了正果还闹地位观念,吵着佛祖分配不公。这种调侃不由使人感到滑稽。八戒在悟空面前喊他哥哥,可一旦离开就骂他弼马瘟,表现出儿童的心理特点,更显可爱。书中八戒的话语贴近其思想和性格,是只有八戒才能说出的特色语言,极具喜剧色彩。八戒为了达目的喊出“斋僧不饱,不如活埋”、“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油脂”的经典话语,更幽默地说出“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等谚语,尤其是当红孩儿放火时八戒道“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 语言风趣,富有个性化。用插科打诨的语言营造了喜剧效果。

六是八戒的理想与现实的比照。从根本上说,八戒参与取经是一种人生的无奈,他更愿意过高老庄的农家生活。因为八戒时刻想过上稳定的生活。加入取经队伍后,作为充满欲望的八戒与出家成为和尚的八戒,是水火不相容的。八戒饭量很大,却没有悟空化斋本领大,时常忍饥挨饿;色心未泯,却没有唐僧的英俊容貌,一路上入赘的梦想全部以破灭告终;偷懒耍滑却受到师徒三人的打骂和歧视,所以吃尽了苦头的八戒经常发牢骚要散伙回高老庄。最后被佛祖封为净坛使者成了正果,标志着充满矛盾性格的八戒经过苦难的历程,终于戏剧性地战胜自己,完成了人性、神性和动物性的完美统一。

一言以蔽之,《西游记》中,八戒根本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对人们来说具有普遍性。八戒也对后产生世影响。如民间中的一些歇后语: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近几年也涌现出关于八戒的影视产品,主要是与他的亲和力有关,与当今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关。

沙和尚人物形象分析

个人认为沙僧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