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方县对江镇对江小学 彭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结合具体的语句、段落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幼儿时代就对安徒生的童话有所了解,今天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他们会感觉有些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己感悟品味出作者所蕴含的对穷苦人民的 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让学生听故事。

2、谈话:同学们,在大年夜的时候我们都做些什么?(生回答。)但是,有一个小女孩儿却做着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事。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来到那个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大年夜,再次来到我们上一节课刚认识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身边,她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二、深入文本,走进心灵

1、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景,最后讲小女孩冻死街头。)

2、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

3、整体感知课文,重悟第二部分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在寒冷和饥饿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分别看到了什么?(找到答案可在书上做标注)

(2)指名回答。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

生:5次。(师引导说出)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和第五次看到了奶奶。

三、走进一次次擦火柴的幻景,解读“幸福”

你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中,捕捉到“幸福”吗?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师生交流:

(一)温暖(第一次憧憬)

1、出示句子。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这么温暖的火炉,给小女孩带来短暂的“幸福”。这只是幻景,现实是怎样的呢?(寒冷)

(二)满足(第二次憧憬)

1、出示句子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

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2、你能体会到什么?(饥饿)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1、出示句子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颗圣诞树太大了,太美了。

2、朗读句子。(朗读得很美)

3、说说你读后感想(小女孩很孤独、寂寞,没有欢乐)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

1、出示句子,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2、引导呼喊奶奶——

3、指导朗读

“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痛苦)

(五)快乐(第五次憧憬)

1、出示句子“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你是怎么理解的?(冻死了)

2、感情朗读,体会情感,了解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

关键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景中死去了。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她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四、感悟最后两个自然段

小女孩就这样悲惨的在大年夜死去了,直到第二天清晨,新年的开始,人们才发现她:(出示课文11自然段)齐读。微笑原本一个优美的词语,此时,却刺得老师锥心的痛!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明明是那么悲惨不幸,为什么文中却说她含着微笑而死去?

可爱、可怜、可悲的小女孩只能对着美好的幻景微笑,现实的生活是根本不可能让她微笑,那怕是一丝丝。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笑哪,你能体会她临死前的心情吗? (再读这一小节。)

是啊!不管是无助地笑,无奈地笑,痛苦地笑,绝望地笑。此时,对小女孩的心情而言,都毫不过分。她死了,死之前一整天没有吃过一点东西;她死了,死之前没有一个亲人陪伴在她左右;她死了„„那你能想象一下,小女孩用微笑向人们诉说着什么?(现实残酷、生活无奈、人们无情、世态炎凉、制度黑暗„„)

五、拓展延伸,走进生活

1、读完这个童话,一定有很多让你感动的地方吧?每个读完这篇童话的人都想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吧。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2、请同学们把你要对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六、教学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审美性的特点,我重点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深入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多元的开放,更加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关爱,以升华学生的情感,落实人文关怀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时,通过设计采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馈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持学习者之间融洽的关系和互相协作的态度,达到教与学的情感共鸣。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