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技术1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主要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由于管理方便,环境较易控制,生产过程能全面掌握,故可进行高密度精养,能尽快获得高产、优质、低耗的养鱼效益。一、池塘建设: 池塘是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各种鱼类对所栖息的环境条件要求不同,池塘条件必须有利于鱼类生长,才能提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一)、新建鱼池 1、位置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电源方便的地方建池。 2、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源便于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水质恶化、鱼类缺氧而死鱼;也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改善鱼类生活条件。池塘水源以河水和水库水最好。 3、面积适中:鱼苗鱼种池以3—5亩为宜,成鱼池以8—10亩为宜。面积大,适合鱼类生物学要求,鱼的活动范围广。水面广,受风力作用大,能给池子自动增氧。渔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 4、水深适度:池塘的水深,鱼苗池以1—1.5米、鱼种池1.5—2米,成鱼池2—3米为宜。这样的水深,水质不易剧变,可增加水体载鱼量,提高产量和效益。 5、土质良好:鱼池的土质必须有较好保水性,一般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劣。 6、池塘设计:池塘形状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宜,长宽比5:3最佳。这样的池形,池埂遮荫小、日照长,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也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池塘底部呈龟背状,整个池底向出水口倾斜,有利于排水捕鱼。池塘周围应开阔,池埂最好种饲料草,不宜种植高大树木,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二)老鱼池的改造 1、池塘改造:针对宣威现有鱼池条件,提出如下“五改”方案:小塘改大塘,成鱼池10亩/个;浅塘改深塘,一般水深2.5米左右;死水塘改活水塘,池水能注能排;低埂窄埂塘改为高埂阔埂塘;漏水塘改为保水塘。 2、清整池塘。池塘经过几年的饲养,底部沉积了大量的淤泥及有机质,其分解需消耗大量氧气,将淤泥挖去一部分,保留10厘米,既能改善池塘条件,增大水体,又能为农作物提供大量优质肥料。鱼池清整后,让池底嚗晒几天,每亩用生石灰200—250公斤消毒,中和酸减性,杀死野杂鱼、寄生虫和病原体。二、鱼种放养成鱼养殖要求鱼种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规格合理、健康无伤。(一)鱼种质量标准:同种同龄的鱼种,规格一致,体长体重相差无几,背部肌肉厚,色泽鲜明,鳞片鳍条完整无损,游泳活泼正常,溯水性强,离水后放在盆中鳃盖不张,尾不弯曲,跳动不止,体表没有伤痕和寄生虫。(二)养殖模式:为合理利用饵料和水体,发挥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促使成鱼鱼种双丰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池塘养鱼适用混养模式。 1、确定主养鱼和配养鱼类。主养鱼类不仅在放养量(重量)上占较大的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配养鱼是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养鱼的残饵和粪便形成的腐屑以及水中的天然饵料很好生长。根据市场需求、饵料来源、池塘条件、鱼种来源确定主养鱼和配养鱼类。 2、混养类型(1)、以草食性为主养鱼的养殖类型,这种饲养类型主要对草食性鱼类投喂草类,利用草鱼、武昌鱼的粪便和残饵,饲养配养鱼。由于饵料较易解决,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比较适合我市的养鱼特点。其主养鱼的类型已发展为草鱼、武昌鱼为主养鱼,草鱼、鰱、鳙鱼为主养鱼,草鱼、青鱼为主养鱼等各种类型。(2)以杂食性鱼类为主养鱼的养殖类型。如以鲤、鲫为主,搭配草、鰱、鳙鱼的养殖类型。(3)以滤食性鱼类为主养鱼的养殖类型。如以鰱、鳙为主,适当混养食有机腐屑的鲫、银鲴等鱼类。(三)放养密度密度和混养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在混养基础上,才能提高池塘放养密度,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制约密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水质和饵料。所谓合理放养密度,就是在养成成鱼或预期规格的前提下,能够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应考虑以下五个条件: 1、池塘条件。有良好水源,较深的池塘,放养密度可加大。 2、鱼种的种类和规格。混养多种鱼类的池塘,放养量可大于单一种鱼类或混养种类少的鱼池。个体较大的鱼类比个体较小的鱼类放养尾数应较少而放养重量应较大,反则反之。3、饵、肥料供应量。如饵、肥料充足,放养量可相应增加。4、饲养管理措施得当,养鱼配套设备较好,可增加放养量。 5、历年放养模式在该池的实践结果。如鱼类生长好,单位面积产量高,饵料系数不高于一般水平,浮头次数不多则放养量较合适。反之,表明放养量过密,应适当调整养鱼密度。(四)放养时间提早放养鱼种是高产稳产的措施之一,冬季成鱼出塘后,即进行池塘清整,一般在春节前后鱼种放养完毕。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季节,鱼的活动力弱,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不易受伤,可减少饲养期间的发病死亡率。同时放养早,也可早开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鱼种放养需在晴天进行,避免雨雪寒冷天气,鱼种在操作中受冻伤。三、饲养管理(一)施肥池塘施肥,主要是繁殖浮游生物、藻类、底栖动物等鱼类天然饵料。池塘施肥的方法分施基肥和施追肥两种。(1)施基肥:基肥一般采用粪肥、绿肥、圈肥等有机肥料,应在冬季池塘排水清整后早施,以便池塘注水放鱼后及早使池水变肥,繁殖天然饵料供鱼摄食。施肥的方法:可将肥料施于池底或积水区的边缘,经阳光暴晒数天,适当分解矿化后,翻动肥料,再晒数天,即可注水。施基肥的量较大,应一次施足,视池塘肥瘦、肥料种类与浓度,每亩施数百公斤至千余公斤不等。有时施基肥是在注水后进行,其作用主要是肥水而非肥底泥,将肥料分堆于沿岸或浅水处隔数天翻动一次,使肥料逐渐分解扩散于水中。肥水池塘和养鱼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较多,一般不施基肥。(2)施追肥:养鱼过程中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使天然饵料生物繁殖不衰,需要施追肥,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特别是在夏季),以防止缺氧浮头,施肥数量与次数随水温、天气、养殖鱼的种类等不同而异,水温较高时施肥次数应勤些,水温较低时则相反。因此夏秋季较春季和晚秋更需少量勤施,天气晴朗可正常施肥,雨天或闷热天欲下雷雨时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用量每亩每次50--200公斤不等(因肥料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池水保持“肥、活、嫩、爽”为宜。池塘用无机肥做追肥肥水速度快,但肥效时间不长,一般以氮:磷:钾=2:2:1的比例或氮:磷=1:1的比例配合使用效果较好,施肥时间夏秋季宜在中午10:00--12:00,每次每亩用无机肥5--7.5公斤,先溶于水,再均匀泼入水中。经常施肥的池塘,必须定期注换新水,以免水质过肥,水中有机肥和各类生物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含氧量降低,浮游生物组成不良,影响鱼类生长。

(二)投饵投喂饵料对加速鱼类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胜于施肥,因此在养鱼生产中应尽量增加饵料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改进投饵技术以获得高产。(1)、饲料可分为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配合饲料三种。配合饲料营养较全面,喂鱼效果较好。(2)、投饵技术。投饵的基本要求是匀、足、好,绝不可使鱼时饱时饥,尽量早开食、晚停食。不能时断时续,否则:“一日不吃,三日不长”,既易患病,

又浪费饲料。投饵方法按照“四看”、“四定”的原则:

“四看”:一看季节,春季鱼开食后,随着水温上升,鱼的摄食量上升,逐步增加投饵量。6—9月是投饵量最高的季节,10月以后,随水温下降,饵料也相应减少。二看天气,气候剧变,天气闷热、阴雨连绵均不宜多投饵。三看水质,当水质恶化,甚至有泛塘危险时,应暂停投饵,待注入新水、调好水质后再投饵。四看鱼的吃食情况和活动情况,这是决定和调整投饵量的直接依据。如饵料台上的饵料被全部摄食,鱼的活动正常,则可适当增加投饵量。反之,则减少投饵量。 “四定”投饵是对投饵方法的具体要求。一是定质,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高、易消化;草类要求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二是定量,每日投饵量不能忽多忽少,需在规定时间吃完,以免鱼类时饱时饥,影响消化吸收和增长。青饲料以黎明前吃完为度,日食量一般占鱼体重的30%左右;配合饲料一般不超过两小时左右吃完为宜。三是定时,青饲料宜在上午九时左右投喂,让鱼类在池水溶氧高的条件下吃食,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配合饲料应根据水温和季节,适当增加投饵次数,以提高饵料的消化率。投喂配合饲料3—4月份每日投喂1—2次,5月份每日投喂3次,6—9月份每日投喂4次,10月份每日投喂3次,11月份每日投喂1—2次。四是定位,固定投饵地点,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鱼类对特定的刺激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投饵时,先给予特定的刺激(如音响),使鱼集中在食场附近,然后再投饵,能防止饵料的散失。(三)轮捕轮放加黑捕轮放就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这种生产方式能提高水体及饵料利用率,有利于鱼类生长,有利于鱼类均衡上市,促进资金周转,是池塘养鱼中效益较好、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生产方式。

1、轮捕轮放的条件(1)、年初放养数量充足的大规格鱼种,在养殖中期达到上市规格,轮捕出塘。(2)、各类鱼种规格齐全,数量充足,配套一条龙,符合轮捕轮放要求,同种规格鱼种大小均匀。(3)、同种不同规格的鱼种个体之间的差距要大,否则易造成两者生长差异不明显,给轮捕轮放带来困难。(4)、饵料肥料充足,管理得当,否则到了轮捕季节,因鱼种生长慢,尚未到上市规格,生产就会处于被动

局面。(5)、改革捕捞网目,将1厘米的小网目该为4厘米的大网目,轮捕拉网时,网中只留下个体大的鱼。这样操作方便,生产效力高。(6)捕捞技术熟练、细致和正确。 2、轮捕轮放技术要点夏秋季节捕鱼,水温高,鱼的活动能力强,鱼的耗氧量大,不能忍耐较长时间的密集,而捕捞在网内的鱼很大一部分要回池饲养。在网内时间过长,轻则易受伤,影响生长,重则缺氧死亡。因此,捕捞时要求在水温较低、溶氧较高时进行,一般多在下半夜、黎明或早晨。如鱼有浮头现象,严禁拉网。傍晚不能拉网,以免引起上下层水对流,加速池水溶氧消耗,造成池鱼浮头。捕捞后,鱼体分泌粘液,池水浑浊、耗氧增加。应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使鱼有一段顶水时间,以冲洗鱼体上过多的粘液,增加溶氧,防止浮头。白天捕鱼后,一般加水或开增氧机2小时左右即可;夜间捕鱼后,加水或开增氧机一般要在日出后才能停泵停机。(四)防止浮头 和泛池 1、预测浮头的依据 (1)、天热水温高和池水较肥时,池鱼可能在黎明或下半夜浮头,如天气闷热,遇到阴天或阵雨,可能提前浮头。(2)、鱼体无病,但吃食量突然减少,表明水中缺氧,可能发生浮头 。(3)、水质过浓、透明度低,如天气变化水色突变,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分解,不仅消耗氧气,还可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硫化氢、氨)而引起严重浮头。2、浮头的解救措施一是增氧,及时开放增氧化机,特别注意:解救浮头时切勿中途停泵停机,以免浮头的鱼分散到池边,不易引集到水流处,而发生死亡。若无增氧设备或来不及增氧,可采用以下方法:向池中泼洒黄泥(10公斤/亩)加盐(食盐10公斤/亩)调成湖状,拌匀后全池泼洒;黄泥加尿素(10公斤/亩)泼洒全池;食盐(10公斤/每亩)水泼洒全池;石膏粉(3—4公斤/每亩)泼洒全池。三是经常巡视鱼塘,观察鱼类动态,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时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判断鱼类浮头的程度;日间结合投饵,检查鱼类活动和吃食、有没有发病等情况;傍晚检查全天吃食情况,有无残剩饲料,有无浮头预兆。在酷暑季节,天气突变,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防止鱼类发生浮头或泛塘事故。(五)、经常除草去污,适时注排水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维护鱼类身体健康;10天或15天注水一次,保持适当水深,利于鱼类生长;旱季做好防旱工作,雨季做好防涝和防逃工作。四、防治鱼病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人们不易看清楚,鱼病发生后,病鱼一般丧失食欲,药饵很难被鱼服用,而药物泼洒只适用于小面积的水体。因此,防病工作在池塘养殖中特别重要。只有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法,才能减少或避免疾病引起的损失。(一)鱼病的防治 在预防措施上,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既要注意消灭病原,切断传染与侵袭途径,又要提高机体的抗病力,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防病效果。 1、养鱼场的设计和修建应符合防病条件。首先,养鱼的水源应充足、清洁、无污染,水的理化性状应符合鱼的生理要求。其次,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每个池塘应有独立的进排水口,避免因水流而把病原体带到其它池塘,交叉感染。 2、增强鱼体抵抗力,方法有:(1)改进饲养管理。一是提倡冬季放养鱼种,这时鱼不易受伤,发病率低。二是合理密养和混养,养鱼密度过高,容易引发鱼病;适当混养,稀疏了每种鱼的密度,鱼病传染率低。三是做好“四定”投饵和“四勤”(勤巡塘、勤观察、勤记录、勤除杂草和敌害)等饲养管理工作,增强鱼体对致病因素的内在抵抗力。四是细心操作,防止鱼体受伤而感染疾病。 (2)采用人工免疫方法提高鱼类抗病力。特别是用浸泡免疫法预防草鱼“三病”(肠炎病、赤皮病、烂腮病)在生产实践中效果较好。3、控制和消灭病原,方法有:(1)彻底清塘:冬季排干池水,除去池塘底泥,嚗晒池底,每亩用生石灰200—250公斤溶水后全池泼洒清塘。(2)鱼体消毒: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3)饲料消毒:青饲料必须新鲜、无根无泥。配合饲料可加入少量抗菌素,即可起到抑菌消毒作用,又可增加营养,加速鱼类生长。(4)工具消毒:小型工具可用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以上,大型网具可在阳光下晒干后再用。(5)食场消毒:漂白粉挂袋,食场框架挂袋3—6只,每只放漂白粉100克,每天调换一次,三次为一疗程,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烂鳃病。(6)鱼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大多数鱼病的流行季节在4—10月份,这段时间应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体内药物预防采用口服法:草鱼“三病”防治法是用大蒜头加食盐制成药饵投喂,每百公斤鱼一次用大蒜500克、食盐200克、油枯2000克加水800克,捣碎搅拌均匀后密封一小时投喂,也可直接将大蒜头、食盐捣碎拌入饲料做成颗粒饵料投喂,连续3天为一疗程。二是用痢特灵制成药饵投喂,每百公斤鱼一次用药15克,6天为一疗程,第一天用药5克,第二至六天各2克,可加入饲料中做成药饵投喂,也可先研成粉末,溶于1公斤清水中,然后取面粉1.2公斤、油枯1公斤与药液拌合成为手捏不粘、放而不散、干湿适宜的药饵投喂。(二)鱼病诊断只有对鱼体、鱼用饲料、鱼的生活环境及发病情况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后,才能及时对鱼病作出正确诊断。 1、现场调查: (1)调查鱼类饲养管理情况。包括清塘方法,养殖种类、来源、养殖密度,鱼种放养前的消毒情况;投饵种类、数量和质量;施肥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等。如鱼池未用药物彻底清塘,那么去年发生过的鱼病,今年可能再发生。如果投喂变质饲料,鱼很易患肠炎病。(2)调查有关环境因素。了解水源中有无污染物,水质和水温的变化情况,鱼池周围农田施药情况,鱼池底质情况、渗透情况,鱼池的大小及水深,鱼池中是否有作为某种鱼类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和敌害。如果水源中有污染源,可引起鱼中毒死亡。如果漏水可使鱼患跑马病。(3)调查鱼类发病情况和曾经采用过的防治措施。何时开始发病,在同池中是同种鱼发病还是多种鱼发病,每天的死亡尾数,曾经采用的治疗方法。 2、鱼体检查 鱼体检查是鱼病诊断最主要、直接的方法。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目检(肉眼检查)和镜检(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这里只介绍目检方法,首先检查体表有无损伤,体色有无变化,肛门是否红肿等情况。其次检查鱼鳃盖是否张开,鳃片颜色是否正常、粘液多否,鳃丝是否肿大和腐烂等现象。最后检查内脏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内脏外表是否正常,肠内有无寄生虫,肠壁是否充血发炎等。(三)鱼病的治疗方法 1、挂袋法。在未发病、初发病或病情较轻时使用,在面积较大的鱼池中使用较多。药袋挂在食场上,形成一定的药物区域,让鱼在摄食的同时接受治疗。使用此法时必须预先养成鱼能 集中到食场摄食的习惯,才能达到效果。 2、浸洗法。在一定的容器内,配以较高的药物浓度,用较短的时间迫使鱼用药,杀灭鱼体表面或鳃部的病原体;此法还常在鱼种转池,成鱼放养或运输前后使用。浸洗时间的长短,主要根据鱼的耐药程度而定,在安全范围内越长越好。 3、遍洒法。这是使用药物防治鱼病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鱼池中遍洒药物能杀灭鱼体表面和鳃部及水中的病原体,成功的关键是药物浓度,必须既能杀灭病原体,又不危急鱼类安全。因此,要准确计算池水的体积,然后计算用药量。泼洒时若有风向,应在上风处泼洒,使药物慢慢地向下处扩散,以保护施药人安全。 4、浸漚法。将草药浸泡在鱼池的上风处,分成数堆,以杀灭池水中及鱼体表的病原体,此法适用于预防。 5、涂抹法。在鱼体表面患处涂抹浓度较高的药液杀灭病原体,涂抹时鱼头向上,防止药物流入鱼鳃产生危害。 6、口服法。将药物或疫苗混合在饲料中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药饵投喂,杀灭体内病原体。但当病情严重、病鱼已停止摄食时此法无效。因此,口服法只适用于有摄食能力的轻度发病鱼或对池内的健康鱼有预防作用。在鱼病治疗过程中,外用

药和内用药同时使用,效果更佳。

综合养鱼技术

一、渔事要点

9-10月进行春季渔用牧草播种;11月至翌年2月,成鱼捕捞上市,沼气池和畜、禽舍建造;2_月月放养鱼种;4月至5月夏季渔用牧草播种;4月至10月鱼塘管理。 二、技术与操作 (一)桑基鱼塘 湖州市菱湖地区的"桑基鱼塘",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池塘综合养鱼模式。桑基鱼塘的特点是:池中养鱼,四周塘埂种桑养蚕,通过每年夏、秋季"捻火泥"和冬季清整鱼塘,将淤泥搬运到四周塘埂上作为桑树肥料,使桑地长期保持良好肥力,促进了桑叶和蚕茧增产,同时也使鱼塘千百年来保持池深埂固的良好状态,蚕蛹和蚕沙可作为养鱼的饲料和肥料,节约了养鱼生产成本,从而在养鱼业和养蚕业之间建立起一种能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结构,其中鱼池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性生产环节。桑基鱼塘的每亩桑园能产桑叶1000-1500千克,每年能养蚕4-5次,共产茧80-120千克,产生蚕蛹64-96千克、蚕沙300-450千克,每2千克蚕蛹或每8千克蚕沙能养1千克鲜鱼,因此,每亩桑地的副产品能转换成鱼产量70-105千克。一般桑基鱼塘的桑地和鱼塘配比为1:1。 (二)草基鱼塘 利用池塘塘坡和杂地种植鱼用牧草养殖草食性鱼类,是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降低生产成本的综合性养鱼措施。一般高产鱼塘的每年每亩淤泥沉积量为10-20厘米,即130-260吨,每25千克塘泥可生产出1千克青饲料,

若每亩鱼塘利用一半塘泥种植鱼用牧草,可收获青饲料2600-5200千克,转化为鱼产量100-200千克。主养草食性鱼类每亩鱼塘配种鱼用牧草0、2-0、3亩,能基本上可满足其对青饲料需要。目前已广泛推广应用于生产的鱼用牧草如下: 1、宿根黑麦草:每年9-11月播种,每亩播种量1、5-2千克,产草期为翌年2-5月,每15-20天收割一次,整个生长期可收割8次左右,每亩产鲜草5000-10000千克。 2、苏丹草:每年4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5千克,产草期6-8月,以植株长到70-100厘米时收割的鲜草质量最佳,亩产鲜草达10000千克左右。 3、无性杂交狼尾草:这是一种优质高产鱼用牧草,利用其根、茎,经土坑越冬保温后,与翌年4月中、下旬繁育苗株并进行移栽,产草期6-10月,亩产鲜草15000-20000千克。 (三)竹基鱼塘 利用塘埂种竹产笋,不仅可用塘泥肥竹,以竹固埂,每亩竹笋在盛谗期能产笋2000千克左右,增效十分明显。 (四)果基鱼塘利用塘埂种植葡萄、柑桔、枇杷、草莓等树木或草本水果,不仅可

行,而且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增效措施。

(五)沼液养鱼 实行鱼畜禽联养在生产上已有广泛应用,但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用于养鱼,难免要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将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所产生沼气可以用作生活能源,其发酵后废弃物即沼液和沼渣由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所以于养鱼有非常良好效果,根据有关对比试验得出:用沼液代替未经发酵畜禽粪肥培育鲢、鳙成鱼,生长速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8、8%和29、8%。对于亩产500-600千克的鱼池,每10亩鱼塘可养猪10头,再配置10立方米小型沼气池1口,每年可产沼液、沼渣约2

0吨,供10亩鱼塘一年养鱼之用,另外每年还可以产生沼气2000-3000立方米,可供6-10人全年生活所需能源。

水库养鱼技术要点

水库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一、建立拦鱼设施 水库在放养经济鱼类之前,必须在水库所有的进、出水口建好拦鱼设施,并加强日常管理和保养维修,以防发生逃鱼事故。水库拦鱼设施,主要有网拦鱼设施,电拦鱼设施和竹、木栅拦鱼设施三种。网拦鱼设施它具有拦鱼效果好,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管理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拦鱼网的网长和网高均要比拦截处的实际宽度和深度分别增加10-15%,网目大小要因放养鱼类大小而定,水平缩结系数一般取0.6-0.7,通常采用打桩式和抛锚式两种方式安装固定。电拦鱼设施是根据鱼感电后能回避的原理设计的,当鱼游向电栅,遇到一定强度的电场,即会受到电的刺激改变自己的游向,而起到拦鱼作用。竹、木栅栏拦鱼设施具有取材方便、建造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经不起大流量洪水的冲击、安全性能差,现在很少使用。二、经济鱼类放养 1.放养种类的选定。我国大多数水库中浮游生物数量多,因此,鲢鳙鱼是主要的养殖对象,为了充分利用其它饵料资源,还可放养以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鲤、鲫和草食性的草鱼、鳊鲂等。 2.放养鱼种的规格和质量。投放水库中的鱼种,如果规格小,入库后常密集成团游泳,难以吃到饵料,觅食能力差,生长也缓慢,同时它们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差,易被凶猛鱼类捕食,使成活率低,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水库的鱼产力,反之,投放鱼种的规格大些,上述情况将会明显的改变,而且放养规格大的生长速度快,但另一方面鱼种规格越大,所需生产成本越高,因此各地可根据自己的条件,水库大小、凶猛鱼类的危害程度,作适当规定。我国目前对鱼种规格的要求一般是:鲢鳙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投放水库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游动活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3.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大中型水库因面积大、水深、库容大、鱼类的生态条件极为复杂而且又很难控制,主要依靠库内天然饵料进行粗养,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据水库的营养类型决定。富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放110-140尾,其中鲢鱼占35-40%,鳙鱼占50-55%,草、鲤、鳊等可占5-15%;一般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放养80-110尾,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鳊等可占5-15%;贫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放50-80尾,其中鲢鱼占25-30%,鳙鱼占60-65%、草鲤、鳊等可占5-15%。对小型水库,因其面积小、养鱼管理比较方便,水不深、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鱼类的生长,凶猛鱼类数量少,易于清除,从事养鱼生产可分为“稀放粗养”和“密放精养”两种方式。“稀放粗养”方式一般每亩放养13-14cm的鱼种80-100尾,其中鲢鱼占40%,鳙占50%,草鱼占4%,鲤、编鱼各占3% 左右。“密放精养”式的小型水库,养殖品种、数量、搭配比例均应根据饵料、肥料的多寡,库水的营养状况以及生产者的管理能力来决定,一般主养鲢鳙鱼,适当搭配其它鱼类,每年每亩放养13-14cm的鱼种300-400尾,其中鲢占50%,鳙占30% ,草鱼

占10%,鲤鱼、鳊鱼各占5% 。

养鱼如何看水色

“若要养好鱼,先要养好水。”通过观察水色,可以知道水质的好坏,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如排去老水、注入新水、施肥等方法)来改善水质,以利于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水色呈黄绿色且清爽,为好水。该颜色表示水色浓淡适中,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为主,绿藻、裸藻次之。 水色呈草绿色且清爽,为好水。该颜色表示水色较浓,水体中的藻类以绿藻、裸藻为主。 水色呈油绿色,为好水。该颜色表示水质肥瘦程度适中,在施用有机肥的水体中该种水色较为常见。水体中的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甲藻、蓝藻,且数量比较均衡。 水色呈茶褐色,为好水。该颜色表示水质肥瘦程度适中,在施用有机肥的水体中该种水色较为常见。这种水色的水体中腐殖质浓度较大,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 水色呈蓝绿、灰绿而浑浊,天热时常在池塘下风的一边水表出现灰黄绿色浮膜,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体的水质老化,水体中的藻类以蓝藻为主,而且数量占绝对优势。 水色呈灰黄、橙黄而浑浊,在水表有同样颜色的浮膜,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体的水色过浓,水质恶化,水体中的藻类以蓝藻为主,且已开始大量死亡。 水色呈灰白色,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体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亡,水质已经恶化,水体严重缺氧,往往有泛塘的危险。 水色呈黑褐色,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色较老且接近恶化。可能是施用过多的有机肥所致,水体中腐殖质含量过多。水体中的藻类以隐藻为主,蓝藻、裸藻次之。 水色呈淡红色,且颜色往往浓淡分布不匀,为坏水。该颜色表示水体中的水蚤繁殖过多,藻类很少。这种水色的水体溶氧量很低,已发生转水现象,水质较瘦。 对于褐色水来说,施肥初期形成的褐色水是好水,中后期从其他水色转变为褐色的水则是坏水。 养鱼先养水”,这是养鱼的经验之谈,是我国从事渔业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水的一个基本功就是看水色。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其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水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浮游生物中的诸多浮游植物,其体内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当其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时,池水就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天气的变化,以及水生浮游植物存活及世代交替,水生浮游植物的种群和数量亦发生变化,水色也因之而发生变化。 对养鱼有利的水色有二类。一类是绿色,包括黄绿、褐绿、油绿三种。另一类是褐色,包括黄褐、红褐、绿褐三种。这是因为这二类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多,鱼类容易吸收消化的也多,此类水可称为“肥水”。如果水色呈浅绿、暗绿或灰兰色,只能反映浮游植物数量多,而不能说明其质量好,这种水一般视为瘦水,是养不好鱼的。如果水色呈乌

黑、棕黑或铜绿色,甚至带有腥臭味,这是变坏的预兆,是老水或恶水,将会造成泛塘死鱼。

一般“水肥”指水色浓,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并形成水华,但不一定是好水。反之水色淡不一定是“水瘦”,如果形成这种水色的浮游植物鱼类能利用,还应是好水。 三、鱼类饲料生物

资源

——浮游生物: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坝塘等水域中,有绿藻、硅藻、蓝藻、甲藻、金藻、黄藻和裸藻等植物分布,但因环境条件的差异,这些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变化较大。浮游动物种类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甲壳动物的幼体。——底栖动物有水生毛类、线虫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等。——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萦背浮萍、槐叶萍、满江红、轮叶黑藻、从藻、马来

眼子菜、菹草、青丝藻及苦草、凤眼莲等(不包括人工栽培的莲藕、茨菇、蒋瓜、荸荞等与鱼类饲料无关的生物资源)。

养鱼水体常用指标

养鱼水体常用指标 水库水质改良的必要性及原理 我国水库星罗棋布,可养鱼水面积约3990万亩左右,已养鱼面积98年已达3190万亩,养殖产量达129.4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9.8%,平均单产达405公斤/亩。然而水库采用了多种形式(网箱、土拦库湾、网拦库湾、施肥)养鱼,鱼产量虽大幅度增加,而有机污染(残饵、粪便、死亡的动植物尸体远远超过了水库水体的自净能力,致使大量有害物质大量积蓄在还原水层(透明度的2倍以下水层),不能及时分解转化为无害形式,破坏了水环境的正常机能,轻则阻碍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产量下降;重则水库无法继续进行渔业生产,渔场荒废,甚至危害人体健康,这绝非骇人听闻。全国各地水体相对静止的水库每年在秋冬时节由于水体表层水温降至与底层水温相同或更低时,在风力作用下产生流转混合过程,底层水把大量的有害物质带到表层,致使养殖鱼类在几天内就大量死亡(有的水库死亡几万至几十万公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就是水库由被污染水体向死水发展的先兆。由于这种原因江苏的太湖、云南的滇池已被迫停止养鱼,由于这种原因上海黄浦江、广东的珠江早已没有鱼类生存。由于以上原因,水产有识志士不得不在《科学养鱼》的2000年1期上疾呼:对于水库网箱养鱼造成水体由贫营养型向特富营养型转化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水库网箱养殖规模势在必行,否则水库网箱养鱼和水库大水面积渔业的灾难即将来临。 停止养鱼,停止有机污染这只是改良水质的被动手段。如果只依赖被污染水体自身的自净作用是非常缓慢的,少则7、8年,多则几十年、几百年。因此我们必须有效地人为地加速水库水体的自净作用,即人为向水体中施入大量的(如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变被动为主动,尽量使有机污染与人为加速的自净作用达到平衡,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持续发展。 那么怎样加速有机污染水体的自净作用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自净作用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是怎样起作用的? 水的自净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但可抽象概括如下: 由于生物在水体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们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生产者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第二类为消费者生物(主要是动物),第三类为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微生物)。这三类生物的关系是:①生产者:浮游植物利用消费者(动物)产生的CO2和分解者(微生物)产生的营养元素,在光合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浮游植物);②这些植物和微生物又被动物所利用、分解、产生代谢产物(粪尿和尸体);③这些代谢产物和动植物尸体又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其代谢产物为能被浮游植物利用的各种营养元素和气体。上述物质循环的第三步就是水的自净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又分为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A有氧分解:主要是好气性微生物以O2作为最终受氢体,其分解的最终产物为CO2、H2O、NO3-、 等,这些物质对生物无害。B无氧分解(即厌气性分解):主要由厌气性或兼性厌气性微生物分解。而这类微生物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无机物(如NO3-、 、 或CO2等)和有机物为受氢体,进行无氧呼吸,其分解产物多为还原态(如H2S、NH3、CH4)物质,这些物质对鱼类及饵料生物有毒害作用或不良影响。另一类以还原态物质(如H2S、 NH3、CH4等)为供氢体和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其分解产物为氧化态(CO2、H2O、 、 )对鱼类及饵料生物无害,使有害物质变成无害物质。此类微生物正是我公司所利用的有益微生物群——“渔夫宝”。而它们在有机污染水体中的数量严重不足,以至有害物质得不到分解转化而

大量积存使水体向富营养型和死水方向发展,危害养殖鱼类。 我国水库大多数因网箱养鱼而被一定程度地有机污染,主要是在透明度2倍以下的底层水体,由于无氧而被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

还原态物质(H2S、NH3、CH4等),这些物质的大量积存和向上层水体扩散,使养殖鱼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养殖鱼类大量死亡。(具体危害途径有二:一是秋冬时节,水体流转混合,中下层水带着大量H2S、NH3、CH4等有毒物质向上层运动与鱼接触导致养殖鱼类因爆发性鱼病而死亡)如果我们人为地在有机物甚多的水体中泼洒“渔夫宝”,就能大大减少或消除中下层的有毒物质,提高中下层

水体的PH值,抑制有害病菌的大量繁殖,从而使水库渔业不致因有机污染而损失。

水库实施化肥养鱼是水库渔业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其技术要点如下

1鱼种放养

(1)投放品种:施放化肥地目的是肥水,繁育浮游生物,故水库以投放花白鲢、白鲢等肥水性为主,适当搭配草、编 、青鱼。 (2)投放比例:肥水性鱼占80%-90%,其他鱼占10%-20%。 (3)投放时间与规格:大规格鱼种13.20厘米以上,以0.05-0.10千克/尾为宜,秋冬春季分批投库。夏花鱼种最好6.60厘米以上,以5月下旬7月初投库为宜,分2-3批投库。 (4)投种数量根据水库条件、技术、资金等因素确定。一般投13.20厘米以上大规格鱼种500-600尾/亩,套养6.60厘米以上夏花鱼种500-800尾/亩。2施肥 (1)施肥时间:水温达到18摄氏度即可施放化肥。施肥时间一般为4月中旬-10月下旬。 (2)化肥种类:水库试用的化肥有氮肥和磷肥。 (3)氮磷肥比例肥效、肥价等因素考虑,一般施氯化铵和过磷酸钙,或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 (4)施肥数量:据实验,水库水中当氮的含量达到2毫克/升时,浮游生物量达到20毫克/升以上,符合高产要求。 (5)水色与透明度:施

肥后水肥时的水色呈油绿色或深绿色。透明度15-25厘米。3施肥注意事项

(1)掌握好施肥顺序:施化肥的顺序是先施磷肥后施氮肥,不能颠倒。氮磷肥更不能拌一起混合施,否则损失肥效。

(2)选择好天气:以晴天施肥为佳。 (3)施肥要做到少量多次:水肥时,浮游生物丰富,应及时补充营养元素,这不仅能使施入水中的肥迅速吸收利用,提高肥效,而且有利于浮游生物快速繁殖生长,为鱼类生产提供丰富而稳定的食料。切忌水较瘦时再施肥,否则需大量追肥水才变肥,且耽误了生产时间,化肥系数增大,成本上升,影响效益。 (4)要有好的施法:一般是在水库的上风浅水区施放。氮、钾肥化水充分容解,均匀泼洒,船走S形。 (5)适当施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施化肥水质变酸。在5-8月,每月应施1次生石灰,每次每亩15-20千克,使库水含钙量达到100毫克/升以上(最好为120-180毫克/升)。且施生石灰是为了满足浮游生物和鱼类骨质生长需钙要求。 小型水库养鱼掌握四招小型水库一般在几十亩(1亩=1/15公顷,下同)到几百亩之间,水深在10米左右,而且溶氧及饵料丰富。 一、合理搭配,适时放养 水库比池塘敌害多,饵料基础差,小鱼种逃避敌害能力差,摄食能力也较低,所以放养鱼种若规格太小,成活率会较低,一般应放养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方能取得较高的回捕率和商品率。在品种搭配上,采用化肥养鱼应以鲢鳙为主,其产量可占鱼总产量的90%以上,放养鲢、鳙鱼比例为4∶1。搭配草、鲤、鲫鱼种占20%~30%。水库放养密度,应根据水中饵料生物多少和施肥多少而定,一般亩放200~500尾,当年可达商品规格。水库投放鱼种,以秋冬时节放养为佳,可使鱼种提前适应大水面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冬季凶猛鱼类活动能力减弱,摄食量减少,有利于

提高鱼种的成活率。投放地点要选择在上游避风向阳处,分点投放,切忌放到大坝、排水闸附近。 二、掌握合理的施肥量 施肥应视水体情况和季节不同确定施用量,以施后透明度为25~30厘米、水色黄褐或褐绿色为好。4~5月以施有机肥为主,每亩施有机肥25 0~3 00公斤,同时兼施无机肥;6~8月以施无机肥为主,氮肥与磷肥混合施用,比例为2∶1,氮肥施15~2.5公斤/亩,磷肥2.5~5公斤/亩,每10~15天施1次。氮肥以尿素或碳铵为主,磷肥以过磷酸钙为主,先施磷肥,后施氮肥,不能颠倒,以免造成死鱼。施肥选择在晴天,用泼洒法施于水库的上中游浅水区,应避开水草丛生处。下游深水区和靠近大坝处不施。 三、鱼病防重于治 鱼种放养前必须消毒;平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库泼洒,高温季节定时调节水质,发现鱼病及时治疗,一般常发生烂鳃、打印病,有锚头鳋、鱼鲺寄生。细菌性疾病可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全库泼洒,寄生虫病可用90%晶体敌百虫0.3~0.5克/立方米全库泼洒。 四、日常管理要到位 经常施生石灰提高水域的pH值和硬度,增加钙盐,促进水域物质循环,改良水质,有利于鱼类生长和抑制鱼病发生。一般每亩每次施生石灰15~20公斤,每月1次。在鱼种放养前,采用联合渔具除野或药物毒杀野杂鱼。养殖期间,要定时用围网、拖网诱捕野杂鱼,提高投放鱼种的成活率。小型水库施肥精养,要有增氧设备、运输设备、排灌器械、防逃设施、捕捞网具。另外,水库要有专人值班,注意了解防汛、灌溉等情况,经常检查拦鱼设施,及时打捞漂浮物,保证排水口通畅,防止鱼类外逃。经常观察水质好坏,检查鱼类生长状况,以便合理施肥。 光合细菌在水库养鱼中的应用技术 大面积的水库养鱼,一般靠的是天养,或施用基肥(粪肥和发酵农家肥)和化肥;或者采用一部分水面网箱养鱼来肥水。这些方法以小型水库效果较好,特大型水库则必需在浅水区施肥或网箱养鱼肥水。 光合细菌对于水面施肥有比较明显的促进效果,两者同时使用,可以起到协同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产品也是根据光合细菌与长效肥和短效肥复配制成的,如市场上的肥水剂、肥水素、肥水宝、生态养殖宝、鱼肥宝、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产品不能在高产鱼塘中使用。因为这类产品的原理是:通过促进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生长来生产鱼类所需要的生物饵料,而高产鱼塘是通过使用全价鱼饲料来喂鱼的,池塘中鱼的密度非常之大,以至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速度比不上鱼类吃食生物饵料的速度,所以,最终浮游生物无法正常生长。高产鱼塘只适合于施用纯光合细菌,不能再施肥料了。 所以,市场上的肥水素、肥水剂、肥水宝等产品也主要是针对水库养鱼的。 配方:发酵腐植草炭50%左右,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40%,用豆粕粉或菜粕粉做为吸附剂的光合细菌固体粉末10%,微量元素适量。 其中:发酵草炭制作:取草炭500公斤,加入活力99生酵剂250克即两包(事先用10公斤的玉米面混合活力99生酵剂),最后加入清水200公斤,搅拌均匀,用塑料布包紧压紧,密封发酵(25度以上)十天以上。产生曲香气味为止。发酵是因为草炭中的多数氮素和碳素均为复杂的纤维结构,腐植酸也处于非活化状态,发酵可以促进它们转化为容易消化和溶解的状态。最后,晒干或烘干,粉碎到40目备用。 固态光合细菌的制作:取豆粕粉或菜粕粉100公斤,加入浓缩光合细菌(400亿/毫升的浓度)100公斤,搅拌均匀,然后晒干或在40度以下的温度下烘干。备用。最后是混合搅拌操作;将微量元素与少量固化光合细菌混合均匀,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需要磨粉处理,加工粒度为30目以上,再把上述所有物料倒入搅拌机内,混合均匀,即可包装出厂。 肥水素或肥水剂的作用原理:配方中的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提供水中的速效肥,使水体能够在3—5天之内起到肥水的作用,促进水体中的藻类和间接浮游动物的生长,增加溶解氧,草炭中和豆粕粉或菜粕粉中的有机肥则作为基肥起长效肥的效果,使本品能够在30天内都有一定的肥效,保持水体水色优良,呈现黄绿色或浅黄色优良水色。光合细菌则在各种肥料和水质两者中起协调作用,光合细菌吸收水中多余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基硫醇等,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光合细菌本身营养非常丰富,特别是含有一般饲料中没有的维生素B12等,蛋白含也非常丰富,它又是浮游生物和滤食性鱼类的食物,几者形成一个有效的食物环,所以说光合细菌在本品中是不可缺少的。本品适用于高效肥水、调水、和稳定水质:可用于一切水产养殖。促进了有效藻类的生长,而低价值藻类生长受抑制。肥效可持续近一个月,水体透明度维持20—25公分,提高水中的溶氧,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提高鱼类抗病力。 用法:1、施用底肥:于放苗前三天,于晴天的上午9点—下午16点,亩用肥水剂5公斤,加水稀释100倍,全池洒均匀。2、追肥:每隔25天,于于晴天的上午9点—下午16点,每备用本肥水剂1.5—2公斤,加水稀释100倍,全池洒均匀。注意事项:1、使用时,不要与生石灰,漂白粉等碱性物质和杀菌剂一起使用,若施用了杀菌剂,则要在5天后,才能施用本品。2、使用时,不要换水,不搅水。水温低于10度时不要使用,大雨天不要使用。3、透明度在30公分以下时,要及时使用,以保证浮游生物的种群和数量,若水质太清,可以从其他池塘舀几桶水加入,增加藻类种源。4、施用本品后,若水体变浊,这是水中有害菌遇肥大量繁殖,应按每亩20公斤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杀菌5天后,

再施本品。5、为保证效果,也可在施用本品时,每2公斤本品加入白糖50克,用水泡一陈。再施用。

水库养鱼技术要点水库养鱼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建立拦鱼设施 水库在放养经济鱼类之前,必须在水库所有的进、出水口建好拦鱼设施,并加强日常管理和保养维修,以防发生逃鱼事故。水库拦鱼设施,主要有网拦鱼设施,电拦鱼设施和竹、木栅拦鱼设施三种。网拦鱼设施它具有拦鱼效果好,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管理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拦鱼网的网长和网高均要比拦截处的实际宽度和深度分别增加10-15%,网目大小要因放养鱼类大小而定,水平缩结系数一般取0.6-0.7,通常采用打桩式和抛锚式两种方式安装固定。电拦鱼设施是根据鱼感电后能回避的原理设计的,当鱼游向电栅,遇到一定强度的电场,即会受到电的刺激改变自己的游向,而起到拦鱼作用。竹、木栅栏拦鱼设施具有取材方便、建造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经不起大流量洪水的冲击、安全性能差,现在很少使用。 二、经济鱼类放养 1.放养种类的选定。我国大多数水库中浮游生物数量多,因此,鲢鳙鱼是主要的养殖对象,为了充分利用其它饵料资源,还可放养以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鲤、鲫和草食性的草鱼、鳊鲂等。 2.放养鱼种的规格和质量。投放水库中的鱼种,如果规格小,入库后常密集成团游泳,难以吃到饵料,觅食能力差,生长也缓慢,同时它们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差,易被凶猛鱼类捕食,使成活率低,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水库的鱼产力,反之,投放鱼种的规格大些,上述情况将会明显的改变,而且放养规格大的生长速度快,但另一方面鱼种规格越大,所需生产成本越高,因此各地可根据自己的条件,水库大小、凶猛鱼类的危害程度,作适当规定。我国目前对鱼种规格的要求一般是:鲢鳙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投放水库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游动活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3.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大中型水库因面积大、水深、库容大、鱼类的生态条件极为复杂而且又很难控制,主要依靠库内天然饵料进行粗养,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据水库的营养类型决定。富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放110-140尾,其中鲢鱼占35-40%,鳙鱼占50-55%,草、鲤、鳊等可占5-15%;一般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放养80-110尾,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鳊等可占5-15%;贫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放50-80尾,其中鲢鱼占25-30%,鳙鱼占60-65%、草鲤、鳊等可占5-15%。对小型水库,因其面积小、养鱼管理比较方便,水不深、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鱼类的生长,凶猛鱼类数量少,易于清除,从事养鱼生产可分为“稀放粗养”和“密放精养”两种方式。“稀放粗养”方式一般每亩放养13-14cm的鱼种80-100尾,其中鲢鱼占40%,鳙占50%,草鱼占4%,鲤、编鱼各占3% 左右。“密放精养”式的小型水库,养殖品种、数量、搭配比例均应根据饵料、肥料的多寡,库水的营养状况以及生产者的管理能力来决定,一般主养鲢鳙鱼,适当搭配其它鱼类,每年每亩放养13-14cm的鱼种300-400尾,其中鲢占50%,鳙占30% ,草鱼占10%,鲤鱼、鳊鱼各占5% 。 肥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前景水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能弥补饲料中缺乏的某些营养素。合理的施肥能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是提高鱼塘产量、增加养鱼效益的有效方法,也是发展渔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鱼苗、鱼种培育到成鱼饲养的整个过程中,施肥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1 水产养殖施用肥料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饲料原料的大幅度涨价,尤其是鱼用饲料的价格飞涨,致使养鱼成本急剧上涨,效益逐年降低。研究表明,鱼类对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一般在30%—45%之间,如草鱼鱼苗要求35%,

鱼种及成鱼要求25%;鲤鱼30%.;团头鲂35%。在我国,动物性蛋白质资源相对缺乏,并且鱼类对食物的营养要求不仅取决于蛋白质的数量,还取决于它的质量,即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在水产养殖中,虽然饲料提供了鱼类生长的一定的营养素,仍无法完全满足鱼类生长要求。通过施用肥料,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良好的天然饵料,而某些有机肥料可直接作为一些杂食性鱼类的饲料,如鸡粪、猪粪等。因此在水产养殖中推广应用肥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水产品产量是十分必要的。2 施肥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肥料主要通过影响水质、浮游生物的生长及直接作为鱼类的饵料来影响鱼类的生长。水至清则无鱼,试验表明,施肥后可促使浮游生物繁殖生长,有效降低水体的透明度[1],促进鱼类生长。 浮游生物是鱼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它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生物量及种群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渔业产量,同时也是评价湖泊营养化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向水体中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无机营养元素,使浮游生物具有旺盛的生活力和保持相当的密度,即增加了鱼类的天然饵料。 据卢敬让等(1997)[2],在海水池塘围隔生态系统中研究了施粪肥(鸡粪)、化肥及这两种混合肥料对浮游植物种群构成的影响:施粪肥蓝藻占优势,生物量的动态主要取决于蓝藻的变动;施化肥硅藻和甲藻为优势种类,种群组成的动态主要表现为这两种藻类的变动;施混合肥其生物量的优势种类、种群动态方面均表现为这两种肥料协同效应的结果。这也表明不同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将影响水体中的藻类生长。 通过施用适量肥料可以促进藻类生长,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据报道,亩施14kg磷酸铵可以增氧1kg[3]。3 水产养殖中施肥现状 施用有机肥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养鱼方式,常用的有机肥主要有绿肥、粪肥、混合堆肥等;而近年来,化肥因其成本低、见效快,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主要使用的化肥有氮肥(尿素、氨水、硫酸铵)、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钙肥(生石灰、消石灰等)。 据报道,在水库养鱼中,水体中氮磷的含量随着水深的增加有所增大,一般在水深3.5m以下增加特别明显,而浮游植物主要利用的是3.5m以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施肥应注意氮、磷比例,施肥的时间、频率及用量也应根据季节(水温)、水的颜色变化掌握。因此,一般是在3月份以后,当气温在15℃以上,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施肥,其中每天中午12:00—14:00是施肥的适宜时间,在梅雨天、阴天、闷热天和鱼已开始浮头的时候都不能施肥;在3—5月份及9月份以后,水温较低,鱼类摄食量较小,一般7—10天施肥一次;在6—9月份,5—7天施肥一次。而每次投施的浓度,一般氮控制在1g/m;,磷为0.4g/m3[5]。 实践证明,掌握好施肥技术,按照一定的比例施用化肥,水生生物可以成倍增长,3—5天浮游生物量可以达到高峰,肥效一般可持续7天左右。定期施用化肥,形成良性循环,浮游生物不断增长,使鱼类长期有了充足的饵料,保证鱼类正常生长。 黄海水产研究所已经研制出水产养殖用商品微量元素肥料,研究确定了铁、锰、锌、铜、钼、钴、镍等微量元素为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培养的必需营养元素,并确定了最佳浓度,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和运输方便等优点。4 肥

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为特定环境下、特定对象专门研制的水产肥料,。将在水体中营造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促使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在复合肥中再添加适量特定的有益生物菌,是较理想的肥料组合。因为化肥富含N、P元素,吸收较快,但存在营养元素单一,使用不当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缺点;有机肥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及多种活性有机小分子物质,养分全面,肥效持久,两者组合,正好取长补短。而添加有益生物,如光合细菌等,可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改良水质[6],提高鱼产量[7];抑制蓝藻类的过度繁殖,减少有害藻类,有效增加鱼类适口性藻类的种类数及生物量[8]。 水产专用肥料的研究与应用刚起步,具体的成分配比、养分含量、应用技术及实用效果等还

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几种常用粪肥和化肥的营养含量

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

水库投喂配合饲料养鱼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成本低,效益好。以江西饲料厂生产的鱼饲料605—N为例,一般100公斤吃食性鱼,每

日只需投喂饲料6——10公斤,可长鱼3.3——5.6公斤,饲料成本约10.80——18元,鲜鱼值29.70

——50.40元,投入产出比为1:2.8,经济效益显著。1.投饲时间 1——3月水库水温低,不投饲,以施肥培育天然饵料为主。4月上旬,水温升高到15℃以上,开始投饲。4月下旬——6月下旬,水温继续升高,鱼的食欲增大,投饲数量需增加。7月上旬——9月下旬,水温较高,天气正常,鱼体生长快,可以大量投饲。10月上旬——11月上旬,水温逐渐下降,投饲量可适当减少,但仍适宜鱼类生长,要继续抓紧投饲。11月中旬以后,水温降至15℃以下,就不需再投饲了。2.投饲次数 鱼种阶段每日投饲4——5次,成鱼阶段每日投饲2——3次。鱼规格越小,投饲次数应越多。每次投饲间隔时间应均匀,一般间隔时间:鱼种2——3小时,成鱼5——6小时。成

鱼每天上午9——10时,下午4——5时各投

喂一次。3.投饲数量 掌握最适投饲量是水库投喂饲料养鱼的关键。投饲过量,不但造成饲料浪费,增加成本,而且污染水质,引起疾病。投饲不足,不能满足鱼类基本能量和营养需要,影响鱼类正常生长。最适投饲量的确定应根据鱼体大小、水温高低、天气好坏、水色浓淡等情况灵活掌握。每次投饲量一般以鱼吃到八成饱为宜。全年投饲量可以根据饲料的饲料系数和预计产量计算,即全年投饲量=饲料系数x预计净产量。日投饲量二水体吃食鱼总重量x(相应水温、规格)参考投饲率。投饲率为每100公斤鱼每天投饲公斤数。投饲率在适温下随水温升高而升高,随鱼规格的增大而减小。4.投饲方法 水库投喂配合饲料初期阶段需设置简易饵料台,用1周时间驯化鱼集群在固定位置上游抢食。投饲前,先停食1——2天,再用泼水或敲桶的方法发出声音刺激鱼群,然后撒一小把配合饲料,每隔十几秒钟重复一次,每次训练20——30分钟。前几次反应不会强烈,而后能观察到鱼在水下摄食,慢慢鱼会游到中层抢食,最后鱼成群上浮抢食。驯化期间逐渐升高饵料台,直到离水面20——30厘米处,然后撤去简易饵料台。正常投饲时应耐心细致,切勿将饲料整瓢、整桶、整袋往水中倒,要按照“慢、快、慢”和“少、多、少”的程序操作。开始投饲时,先用少量饲料慢慢投喂,等鱼诱集在一起抢食时,再加大投饲量,加快投饲频率,等大部分鱼已吃饱慢慢游走,再减少投饲量,减慢投饲频率,然后停止投饲。饲料用手一把一把撒匀,

撒投半径在1米以上,投饲速度与鱼摄食速度同步,每次投饲持续20——30分钟。

新建小水库养鱼可获高产

每年秋冬季各地都新建许多面积在几亩至几十亩的小水库(或山塘),用于农田灌溉、养鱼和畜禽果菜鱼等综合立体种养。不同于一般的老池塘老水库,新建小水库底质瘦、水体泥水混浊、浮游生物繁殖量少、产氧能力差易缺氧、pH值不稳定,鱼类生长环境不良,怎样才

能在当年养殖夺高产呢? 一、科学建库,为鱼类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从养殖的角度考虑:水库最好座落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处;大坝和库底不漏水;溢洪道和排水管设置拦鱼栅或拦鱼网;清除库底树木树桩等杂物;可能会发生农鱼争水矛盾的水库要确定最低保鱼水位线;通电通简易公路;高产水库还应安装增氧机。 二、彻底消毒。 蓄水前平整和夯实水库斜坡和坝脚.防止渗漏水;要消除新建水库第一次养鱼不会发病或鱼病少的错误认识,放养鱼种前10天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消灭鱼类的病虫害和改良水库底质。方法是:干库(水深10-20米)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全库匀洒;或带水(1米)按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库匀洒。 三、尽早蓄水。 水库水源主要来源于下雨。水源不能做到按需随时供给,因此必须尽早塞管蓄水,保证最晚不迟于3月底前有足够的水放养鱼种。 四、施基肥。 放养鱼种前,每亩投足畜禽有机肥200-400公斤。干池分数堆堆放在库底边坡浅水处发酵,让肥水自由扩散;已蓄水水库则在库边挖数个小土池堆放有机肥发酵后施入;发酵后的有机肥可直接泼人水库。基肥最好在消毒前施足为好。 五、合理选择放养大规格鱼种。 新建水库鱼种投放应做到: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多养中上层鱼类,少养底层鱼类。放养数量要根据水面面积、水源状况、增氧设备。鱼种大小和养殖技术综合考虑。一般按每亩水面(指能常年稳定保水水位时水面面积)放大规格鱼种500-1000尾,产量200-500公斤。鱼种搭配比例:草鱼团头鲂60%、鲢鳙30%、鲫鱼及其它鱼10%。鱼种规格:草鱼每公斤10尾以下、团头鲂每公斤15-25尾、鲢鳙鱼每公斤10-20尾。 六、科学投饵,做到饵精量足。 投喂饵料总的指导思想是“抓两头重中间”,即早春晚秋季节以喂精料为主,投饵数量少,而投喂重点在鱼类生长旺季的6-9月份,这期间饵料数量质量都要求更高。早春和晚秋每天投饵一次,以配合颗粒饲料或饼粕类饵料为主;6-9月每天投饵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先喂草料,后喂配合料或饼粕类料。同时按“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吃食情况)方法操作投饵。 七、巧施追肥,保持肥水。 虽然养殖草食性鱼为主,除主喂草料外,也需经常巧施追肥,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增强水体自身产氧能力和增加鲢鳙等鱼的天然饵料,也能加快泥水沉淀速度。追肥仍以发酵后的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少量多次投放,有机肥每次每亩100kg左右,并根据水质、天气、水温灵活增减,保持水呈茶褐色、草绿色、综黄色或酱红色,且有显著的早中晚水色变化。透明度30-45cm。追肥应避开暴雨时间,以免肥水随洪水流失而浪费。 八、经常泼洒生石灰,沉泥清水。 新建水库养鱼泥水混浊,影响鱼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20-3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时也

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用量是每亩每次20-30kg化水遍洒水面。 九、尽可能不拉网或少拉网。

拖网作业极易使底泥浮起造成水混浊,应尽可能不拖网操作,如若确要拖网,最好选用沉子少的网具。 十、改良水库周围环境。

春季水库鱼种放养技术

水库养殖投资少、见效快、一般不投饵、不施肥,鱼类依靠摄食水中生物为主。水库养鱼应考虑水中饵料种类和数量,使放养鱼种的数

量和种类与之相适应。 1、放养鱼类

浮游生物数量多,滤食性鱼类的饵料较丰富,而滤食鱼类中以鲢、鳙生长最快,个体大,苗种来源广,是主要放养对象。为充分利用其它饵料资源,还可放养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鲤、鲫和草食性(如草鱼、鳊、鲂等)鱼种,但注意不宜多放,更不可作为主体鱼进行

放养

规格质量 水库养鱼规格要大,体质要健壮,这是高产基础。鲢、鳙鱼体长要求11.55~13.22厘米;草鱼13.2~14.85厘米;鲤、鲂鱼

6.6~8.25厘米。也可根据各地苗种生产条件、水库大小,凶猛鱼类的危害程度等灵活而定。凡生产条件好,水库较小,凶猛鱼类危害不大的水库,投放鱼种可小些,相反有长度规格要求大,鱼种体质也不可忽视。质量好的鱼种可提高成活率比例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水

库中各类天然饵料资源,投入水库中的各类鱼数量要有适宜比例。作为主养鱼类恪Ⅶ阌φ嫉礁骼嗤斗庞阒肿苁?SPAN

lang=EN-US>70%~90%(鳙占60%~70%,鲢30%~40%)。其它搭配放养的鱼类,如草鱼、鲂、鳊等草食性鱼类,可占投放鱼种数量的10%~30%。放养多少,一方面应根据库中相应的饵料资源,另一方面还要依据它们在库中自然繁殖的补充群体情况而定。 4、放养

密度

中饵料资源的多少程度而定,一般要使水库中鱼类种群数量与天然饵料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一般粗放粗养型水库的鱼种放养密度可参照其营养类型来确定富营养型110~160尾/667米2、中营养型80~110尾/667米2、贫营养型50。~80尾/667米2。当然合理放养密度,还需视各种鱼生长速度、年产量等进行调整。时间地点 早春季节,水温6~10℃时进行放养。因此时不是凶猛鱼类活动季节,鱼种入库受害少且鱼种结实冬季适应后,有利来年春开生长。投放地点多选在避风向阳的库区上游和天然饵料较丰富的地方,若水库面积大且投放鱼种量大可进行多点投放。 6、投放注意事项 放养需在晴暖天进行,入水时应缓慢倾倒,让其自由游入水中。有条件时可在入

库前对鱼种进行消毒防病,把鱼种在25~40克/升的食盐中浸洗5~10分钟,然后将鱼种投放入水库,以利鱼体健康。

山塘小水库沼液肥养鱼技术

猪—沼—渔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猪粪尿所产生沼液肥喂鱼的养殖模式。山塘小水库采用猪—沼—渔生态养殖,实现有机肥料的良性循环,促进牧、渔、肥源综合利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达到节省成本、增加收入,保护生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现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沼液肥养鱼技术 1、池塘条件:水深2.5—4米,面积5—20亩为宜,污泥厚度低于30厘米。 2、鱼种放养是成鱼养殖产量高低的基础。因此,要注意鱼种质量、放养时间与规格大小等。一般家鱼1-2月份投放完备,要求18公分以上大规格鱼种,罗非鱼、白鲳要求越冬苗种(每公斤50-60尾)规格。 3、鱼种的选择。鱼种选择鱼体肥壮,无病无伤,健康活泼。投放大规格鱼种,生长速 度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放养时间应做到早放养、早开食、早生长。 4、放养品种与密度。用沼液肥饲养,必须以耐肥水的鱼类为主,再搭配适量滤食性鱼类。一般亩放白鲢120尾、红鲢40尾,草鱼60尾,罗非鱼2000尾,鲤鱼200尾,白鲳600尾左右(越冬苗 )。 5、养殖模式。采用一年季半经营方式,即春节期间投放家鱼,4-5月份投放罗非鱼、鲤鱼、白鲳。农历8-9月份删捕出售家鱼及白鲳、以减少池塘密度。转入主养底层鱼类的罗非鱼、鲤鱼。 6、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鱼塘要进行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选择晴天均匀撒遍全塘,以杀灭敌害和病原菌。 7、鱼种消毒。鱼种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鱼体会有不同程度的擦伤,而且不消毒也会把新的病原体带进已经消过毒的鱼塘,所以, 鱼种放养前,要用3%食盐溶液浸洗鱼体10—15份钟。 二、管理措施 1、注意调节水质:水为鱼类生存环境,养好鱼,必须管好水,水色上干呈油绿、下干黄绿色最好。山塘小水库一般靠山泉水或雨水积水,水位深,水体大,水量不易控制。应注意调节水质;控制措施有:(1)沼液肥投放量。沼液肥是速效肥料,在投入时应掌握“量少次数多”的原则,一般每日投肥一次,如天气炎热,水色透明度在25cm以下,就要每隔一天或几天才投肥一次。在使用过程中,水色透明度应不低于20cm,盛夏、初秋和秋末要控制在25cm。沼液肥投施应选在晴天上午8—9点钟进行,鱼发病时应少投,阴雨天和鱼浮头时不能投。沼气肥的肥渣作为基肥、追肥。(2)每月用生石灰全池泼酒(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15—20kg)或用黑旋风底质改良剂(降解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PH)泼酒一次。(3)可使用三相增氧机每天在晴天中干时开2小时,阴天开1小时,增加溶氧量,改善底层水质。 2、严格做好“四定”。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放饲料。一般晴天多投,雨天少投,投料总量为量3-5%左右。同时保证饲料质量,注意鱼类吃料情况,避免投料过量造成浪费又败坏水质。 3、鱼病预防:因山塘小水库水体大,水量多,鱼类一旦生病,要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治疗疗程中常因雷雨天次。(3)可使用三相增氧机每天在晴天中干时开2小时,阴天开1小时,增加溶氧量,改善底层水质。 2、严格做好“四定”。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放饲料。一般晴天多投,雨天少投,投料总量为量3-5%左右。同时保证饲料质量,注意鱼类吃料情况,避免投料过量造成浪费又败坏水质。 3、鱼病预防:因山塘小水库水体大,水量多,鱼类一旦生病,要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治疗疗程中常因雷雨天 环境卫生,提高环境质量。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能使池内人畜粪便中的虫卵、病菌沉淀并杀死。经测试分析,当厌氧发酵到10天时,沼气池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处理标准。 3、用沼液肥养鱼,能取得明显经济效益,而且使用方便,技术易行。以沼液肥料与质量相等的粪肥加其它饵料进行养鱼对比试验表明,前者比后者产量高10—60%,其中鲢鱼、鳙鱼产量提高0.5—1.27倍,经济效益提高了0.5—2倍。一般亩能节省成本600-800元。 4、池塘水酸碱度稳定适宜。投施沼液肥的池水能经常处于中性状态。沼液肥的PH为7.2—7.8,与高产鱼塘的PH值要求相同。沼液肥不断注入能使鱼塘池水的PH值稳定在中性状态,适宜鱼类生长发育。 5、塘鱼发病率低。沼液肥在密封、高温、发酵后,粪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被杀死,并且沼液肥耗氧量低,因此,塘鱼发病率大降低,成活率大为提高。 6、沼液肥营养丰富。沼液肥含有氮、磷、钾和无机盐类,投施后,池水3—5天水色就转绿,浮游生物繁殖快,接受阳光和热量增加,含氧量和水温也随之提高,对鱼类生长有利。 7、降低养鱼成本。用沼液肥养鱼,充分利用肥料代替大量的饲料,来源广、成本低、效益高,还减轻了环境污染,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四、沼液肥养鱼要求 1、鱼塘与沼气池相互搭配。鱼塘与沼气池配比为:一口25m3沼气池一般供给7亩2米深的鱼塘常年所需要的肥料来源。 2、沼气池发酵高效肥的时间。一般说来,肥料投放沼气池一个月时,沼液肥所含的速效氮、磷等达到高峰,

此时将沼液肥投入鱼塘,肥效最好。水库高效养鱼法

现就小型水库高效养鱼的关键技术及模式做个介绍——— 一、综合养殖水库综合养殖主要建立一个以鱼为主,畜禽为辅的水陆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实行库边建舍养猪、鸭、鸡或鹅,水中养鱼的立体综合利用。猪、鸭、鹅粪入库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机物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为鱼提供丰富的饵料,使物质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环。一般每亩养鱼500尾-600尾,养猪7头至10头,养鸭20只或养鹅10只。 二、投放鱼种投放大规格、多品种、足量的优质鱼苗(种)是水库养鱼获得高产的关键。 1、投放大规格鱼种。其规格为:鲢、鳙鱼50-75克/尾,草鱼70-100克/尾,鲤鳊鱼50克/尾,鲫鱼30克/尾。 2、多品种混养。根据鱼类彼此间食性和生活水层的不同进行选择和搭配。其搭配比例为:鲢、鳙鱼50%,草、鳊鱼26%,鲤、鲫鱼24%。 3、鱼种放养量。要根据水库条件而定,但不要超过水体的承受能力。实行合理密养。一般每亩500尾左右。 三、投饵和施肥小型水库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单靠水库中的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必须增投人工饵料。施肥时,猪、鸭粪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经发酵杀菌。 四、拦鱼设施设施要建好,否则会造成水库鱼类大量逃逸,影响成鱼回捕率。水库拦鱼设施可用尼龙网、竹梢、铁丝网、钢筋栅等建造。其网目或间距视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 五、鱼病防治一是坚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鱼种下库之前用5%食盐溶液清洗鱼体。约5分钟,草鱼种需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三是定期泼洒药物。四是投喂药饵和食场挂篓。

六、轮捕轮放小型水库实行轮捕轮放,一般采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捞,捕大留小,边捕边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