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监测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监测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宜宾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监测与水性传染病的调查,研究其饮水安全。方法 对2009-2010年宜宾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末梢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按GB/T5750-2006进行检测,并按GB5749-2006进行评价,达到标准值为合格。结果 共检测水样812份,合格率为25.5%。2009年合格率为17.3% ,2010年合格率为3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63,P=0.000)。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细茵总数、大肠菌群、浑浊度,肉眼可见物。枯水期合格率为30.8%, 丰水期合格率为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89, P=0.001);全市水性传染病占各类传染病2009年为24.8%,2010年为21.9%。结论 宜宾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细菌学指标污染严重,这与水性传染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宜宾市地处四川省盆地南缘,辖9县1区,总人口535.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5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9.9%,农村因饮用水污染引起的水性传染病时有发生。介水疾病作为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病种之一,以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为多〔1〕。为了解宜宾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和水性传染病现状,找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选择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根据2009-2010年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监测情况和水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情况调查 按专题调查方案要求,收集2009-2010年宜宾市10区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末梢水监测资料。内容包括各水厂的水源类型、水源地卫生防护、水厂消毒情况与水质卫生状况等。

1.2水质检测指标及方法 每份水样检测色度、浑浊度、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锰、氨氮、硝酸盐氮、耗氧量、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12个项目;检测方法严格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2〕执行;评价方法依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进行,所测水样只要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1.3水性传染病调查 根据2009-2010年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年报资料,调查传播途径与饮水有关的霍乱、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1.4质量控制 制定技术方案统一调查方法和内容,培训人员。要求负责水质分析的各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应具有计量认证资质,并按《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程序》开展样品检测质控。

1.5统计分析 将所检测的结果使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电脑录入、分析核对。用SPSS13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和水源类型 目前全市在日供水量20m3以上或供水人口2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已有1 050座,受益人群为167.89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总数的39.3%,人口覆盖率较低。

该调查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监测点覆盖全市9县1区,2年监测的工程点数量累计312个。采用消毒处理工艺的水厂有208个,占监测点总量的66.7%,未使用消毒处理工艺的水厂有104个,占监测点总量的33.3%。水源类型以地表水为主,有241个,占监测点总量的77.4%;其余为地下水,有71个,占监测点总量的22.6%。各监测点水源地卫生防护工作未开展或开展较差。

2.2水质卫生状况

2.2.1 2009年和2010年检测结果比较 共采集812份样品中,合格207份,合格率25.5%,

其中理化指标合格率98.6%,细菌学指标合格率25.5%。2009年调查水样388份中合格67份,合格率为17.3%,2010年调查水样424份中合格140份,合格率33.0%。2009年和2010年样品检测合格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63,P=0.000)(表1)。

2.2.2 不合格项目 2009年不合格的321份水样中,浑浊度超标6份,肉眼可见物超标4份,细菌总数超标41份,大肠菌群超标318份,其中大肠菌群超标达82.0%。2010年不合格的424份水样中,浑浊度超标2份,肉眼可见物超标2份,细菌总数超标29份,大肠菌群超标264份,其中大肠菌群超标达62.3%(表2)。

2.2.3 不同消毒情况检测结果比较 水样的细菌学指标与饮用水是否进行消毒处理有着密切关系。检测的812份水样,消毒水厂水质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未消毒水厂水质的合格率,合格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77,P=0.000)(表3)。

2.2.4 不同水期的检测结果 检测的812份水样中,其中枯水期采集406份水样,合格125份,合格率30.8%;丰水期采集406份水样,合格82份,合格率为20.2%。枯水期水样合格率大于丰水期水样的合格率,不同水期水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9, P=0.0001)(表4)。

2.3 水性传染病情况 根据调查2009年全市发生各类传染病11 197例,其中水性传染病2 775例,占24.8%;2010年全市发生各类传染病10 595例,其中水性传染病2 322例(21.9%);2010年比2009年的水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有所下降(表5)。

2.3.1 水性传染病人群分布比较 2009年发病人数中农村居民占22.92%,散居儿童占37.55%;2010年发病人数中农村居民占26.74%,散居儿童高达40.74%(图1)。

2.3.2 水性传染病季节分布 水性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分布在夏秋季(5~10月)(图

2)。

3 讨论

2009-2010年监测情况,所监测的水样大肠菌群超标很严重,提示宜宾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源水受到微生物污染,存在水性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隐患。据统计宜宾市2009年和2010年的介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腹泻、痢疾、甲肝3种疾病,它们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成人劳动力大量损失的重要因素〔4〕。发生水性传染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和散居儿童,说明人群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与水性传染病发病有密切的关系〔5〕。

虽然宜宾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建成后村民的用水方便程度、用水保证率大幅度提高,且农村居民卫生条件、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但根据调查结果更应看到宜宾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虽然逐年好转,但合格率依然很低,平均合格率才25.5%,其水质特点为微生物指标超标明显。大肠菌指标是反应水质是否受到粪便污染的指标,说明这些饮用水受到了粪便的污染〔6〕。这可能与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小型分散、建设标准低,供水处理工艺简单,设施简陋,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弱;且很多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也没有完善的经营运行机制,缺乏资金维护,无法保证工程的长效安全运行,使农村居民多饮用未经处理、消毒的“方便水”,存在水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隐患。二是该市大部分农村水源地受到了生活污水、化肥、农药、养殖畜禽粪便等的污染,却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7,8〕,导致水源水质越来越差,部分地区出现水源水质下降到V类水质标准,已不适应成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三是由于宜宾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性较差,水体中生物指标超标严重,农村居民肠道传染病高发。

建议:一是加强政府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提高各职能部门对工程的监管力度;二是要因地制宜,适当提高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标准,完善供水设施,加强水质净化和消毒,提高水厂的自检能力〔9〕,使水质真正达到安全卫生;三是加强安全饮水相关法律、法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增强村民与水厂管理人员的卫生意识和素质;四是国家尽快制订农村水源地的保护管理条例和技术规范,切实有效保护水源水质,防止饮水污染;五是在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并做好水质分析报告,及时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信息共享,为农村改水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六是整合项目资源,把改水、改厕、改路、农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等项目工作捆绑进行实施,提高公共服务的提供效率。七是应建立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10,11〕,形成有效地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对农村饮用水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