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尘.煤尘的危害与防护(第二节)

第二节 矽尘、粉尘的危害与防护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俗称矽尘,其中纯度极高者通常称为石英,也常以石英代表游离二氧化硅。游离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地壳的主要成分,月95%的邝时忠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二氧化硅。

一、产生矽尘的行业

存在矽尘的行业遍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众多领域。凡解除和利用岩石、砂石的行业均有接触矽尘的机会。

(1)冶金、有色金属和煤炭矿山中,由于使用风钻凿岩和爆破,产生大量粉尘,在矿石的运输、破碎和选矿作业过程中均会产生矽尘,而且浓度较高。

(2)建筑工程、开山筑路、采石、修建水利工程及开凿隧道等作业也可产生大量矽尘,导致作业人员接触。

(3)在工厂,如玻璃厂、石英粉厂、耐火材料常等生产过程中矿石原料破碎、碾磨、筛选、配料等作业。

(4)机械制造业中铸造车间的型砂粉碎、调配、铸件开箱、清砂及喷砂等作业俊辉产生矽尘。

(5)陶瓷厂原料准备、打磨,珠宝加工,石器加工均能产生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6)有的沙漠地带,砂中含矽量也很高。

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矽尘作业分布面更广了,解除人数也更多了,而不少企业设备简陋、劳动条件差,使新的矽肺病例不断发生。

二、矽尘对健康的危害和临床症状

长期吸入矽尘可导致矽肺、慢性支气管炎甚至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1. 矽肺

矽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而引发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矽肺被列入我国法定职业病中,是尘肺中进展最快、危害罪严重的一种。

国外按照矽肺的发病潜伏期一般讲矽肺分为三个类型。

(1)普通型。接触一定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一般在接尘开始后20年以上发病。

(2)激进型。接触较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考试接尘后5-10年发病。

(3)速发性。解除极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在很短时间,甚至在一年内就发病,病理改变以肺泡内矽性蛋白沉积为主,常导致死亡。

矽肺是一种进行性疾病,病变不可逆转,一旦发病,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

2. 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

长期吸入粉尘会使支气管纤毛上皮受到损伤,肺弥散性结节纤维化,使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易发生感染,并发慢支和肺心病,严重感染时可诱发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

3. 自发性气胸

多见于并发性肺气肿和肺大疱的患者,尤其是晚期矽肺患者。肺部感染、剧咳、用力为常见诱因。常见的症状为突然呼吸困难加重伴胸痛,也可以无症状。矽肺并发气胸复发率高,局限性气胸多见,体征不典型。因肺组织和胸膜纤维化,破口较难愈合,气体吸收缓慢。

4. 恶性肿瘤

研究发现矽肺患者中肺癌高发,远高于非矽肺接尘工人。1997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专题研究小组通过总结当时已发表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研究结果,认为可以将结晶游离二氧化硅确定为人类肯定致癌物,但在其总结报告中,学者也指出不是所有工业领域都证实了结晶游离二氧化硅的致癌性。目前仍不

能排除粉尘中所含或者在作业场所同时存在的其他致肿瘤物质的干扰。游离二氧化硅是否致癌的研究还在继续和深入。

(二)相关行业矽尘控制的办法

1.采取有效的防尘技术措施

作业场所矽尘浓度的控制主要通过综合防护设施。

存在矽尘作业的厂矿企业必须对矽尘的危害高度重视,针对自身的情况,研究粉尘的产生特点、范围和浓度,据此选择相应的防护技术措施,遂逐项落实“宣(宣传教育)、革(技术革新)、水(湿试作业)、密(密闭)、风(通风)、护(个体防护)、管(加强管理)、查(监督检测)”八字防尘措施,并使用个体防护作为必要补充。具体操作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严格控制作业场所矽尘含量。

使矽尘作业场所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游离二氧化矽10%以上的粉尘,经常白痴仔2毫克以下。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湿试或干试捕尘措施。

如在采掘矿石、岩石及其他凿岩工程中,采用湿试凿岩、喷雾洒水和加强通风等防尘技术措施。如果因缺乏水源,采取湿试凿岩措施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干式捕尘措施。

(3)采取原料替代品

如企业单位使用石英粉原料,有条件的应该尽量采用天然石英砂。

(4)多种措施同时采用。

因限于技术条件,不能采取湿试作业的,可以采取密闭矽尘的措施。有些作业场所还可以同时采取湿试作业措施和密闭矽尘措施。

2. 加强监督和管理

企业单位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计施工。

在新建、扩建、改建有矽尘作业的企业时,设计部门必须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卫生部门联合发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防尘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单位在审查设计和验收工程师,应该吸收本单位安全技术部门、卫生部门的人员参加,发现有不符合防尘要求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入生产。

(2)施工、生产部门制定具体防尘措施。

施工、生产部门在采掘矿石、岩石或进行其他凿岩工程师,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和采掘技术计划中提出防尘措施,并经同级安全技术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和进行生产。

(3)设立专管机构和人员。

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应该根据防尘工作的需要,设立专管机构,或指定适当的机构、人员管理日常防尘工作。

(4)明确责任制度

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应该加强对防尘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防尘工作的责任制度,把防尘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

(5)定期检修防尘设备

一切防尘设备都应该有人负责维护。企业单位必须定期检修防尘设备,并将检修项目列入设备检修计划之内。一切防尘设备,不得任意拆除或挪作他用。对任意拆除和挪用防尘设备的,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单位应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

(6)教育或适当处分。

企业单位应该建立定期测尘制度,制定一定的人员负责测尘工作。对于每个矽尘作业场所的矽尘浓度,每月应该至少测定一次,含矽量高的至少测定两次。如果自行测尘却有困难,企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应该予以协助。企业单位应该讲测

尘结果及时向职工公布,并于每季度末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劳动部门。

4.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健康监护

企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使其了解矽尘对人体的危害,并学会和掌握有关防尘的操作规程;对于初次从事矽尘作业的智勇,必须经过防尘教育后,才能允许其操作。

为及时发现职工的职业性健康损害,企业单位应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1)上岗前健康检查

对准备从事矽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未经检查和经过检查发现有结核病等禁忌症的,都不得从事矽尘作业。

(2)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

对从事矽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发现患有矽肺病或结核病禁忌症的,应该及时调离。对矽肺病患者,应该根据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能力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组织疗养、休养,不要让他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也不要作退职处理。自愿回家休养的,可以允许回家休养。

(3)离岗健康体检

对于离岗的职工也应做好离岗健康检查,以了解离岗时的健康状况。

(4)加强统计报送工作

企业单位应该每半年将从事矽尘作业的人数、矽肺患者数和患矽肺病死亡人数想企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卫生部门报告一次,同时抄报当地工会组织。

煤尘的危害与防护

一、产生煤尘的行业

煤炭开采主要有两种生产形势,一种是井工开采,另一种是露天开采。无论是井工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1)井工开采通过竖井和巷道采掘地下深层煤炭,主要工序是掘进和采煤,由于地下作业面的空间环境狭小,空气流通较差,在掘进、挖煤、爆破、装车和运输等生产工序中都会产生大量粉尘,如果防尘措施不健全,作业面的粉尘浓度过高,则会对职工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

(2)路天开采适用于埋藏较浅的煤炭或裸露地表的煤炭,主要有表土剥离和采煤两道工序,剥离工序为清除煤层表面的覆土和岩石,这一工序无论采用何种工具,都会产生较多的粉尘。采煤工序多采用电铲掘煤,粉尘飞扬较少。

相对而言,由于路天采矿通风良好,粉尘浓度不太高,粉尘的分散度也较小,露天开采其粉尘危害不及井下作业严重,但也不容忽视。

二、煤尘对健康的危害和临床症状

人体对粉尘的进入具有防御功能,呼吸道和肺部均有排除和清楚粉尘的能力。但长期大量吸入煤矿粉尘会破坏人体防御功能,使清除功能受损,而过量的煤矿粉尘沉积,会导致人体孙桑,形成各种疾病。

1. 煤工尘肺

煤工尘肺是指煤矿各种工种工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的总称。传统上将煤工尘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矽肺

在岩石掘进工作面工作的工人,包括凿岩工及其辅助工,解除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10%)以上的煤矿围岩,所患尘肺应称为矽肺,发病工龄10-15年,进展快,危害严重。

(2)煤肺

采煤工作面工人,主要接触单纯性煤尘(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5%以下),其所患尘肺称为没肺,发病年龄多在20-30年以上,病情进展缓慢,危害较轻。

(3)煤矽肺

既解除矽尘,也接触煤尘的混合工种工人,以及接触煤矽混合粉尘的工人,其尘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矽肺和煤肺的特征,这类尘肺可称为煤矽肺,是我国煤工尘肺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工龄多在5-20年,病情发展较快,危害较重。现在的观点认为,没有必要将煤矽肺与煤肺严加区别,故统称为煤工尘肺。

临床上煤工尘肺患者症状较多,出现也较早,特别在吸烟的矿工中多见。伴随病情发展变化,会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等症状。同时还会引发肺结核、肺部感染、自发性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及类风湿尘肺等并发症。

煤工澶肺病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与矽尘相比,煤尘的致纤维化作用较弱,但由于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采煤工人的数量居全国各类粉尘作业工人之首,因此,煤工尘肺的防治意义和重要性最为突出。

2. 慢性阻塞性肺病

国内外许多研究已正式,长期吸入粉尘不但会引起尘肺,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而且在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可以独立存在而不伴有明显尘肺,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吸烟、呼吸道干扰及遗传因素等均有关系。

3. 上呼吸道炎症

工人吸入煤尘时,粉尘首先侵犯上呼吸道黏膜,早期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技能亢进,黏膜下血管扩张,充血,黏液腺分泌增加,从而粘附更多粉尘,长久则酿成肥大性病变黏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良,造成萎缩性病变,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激发病毒及细菌等感染性疾病。

(二)恶性肿瘤

有研究表明,一些有煤矿开采的地区,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这可能与吸入煤矿生产性粉尘有关,1997年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将游离二氧化硅列入肯定致癌物,在同期的报告中,国际癌症研究协会的研究小组认为尚没有充分资料证实煤尘的致癌作用,因此煤尘是否致癌仍在争论中,煤矿工人肺癌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煤尘的个体防护和污染控制

(一)作业场所中煤尘的职业卫生标准

控制煤矿粉尘浓度时防治煤矿工作有关疾病,特别是煤工尘肺发生的根本办法,这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降低的煤工尘肺发病率也证明了这一点。

控制煤矿粉尘浓度的原则与控制矽尘等其他粉尘是一致的,要采取综合防尘措施,特别是工程技术措施,使防尘设施和有粉尘生产的生产设备具有安全性能、设计、制造、安装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21-2010)、《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和国家有关防尘的卫生和技术规定,其目的就是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到或低于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 煤矿粉尘浓度的工业卫生标准

按照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的规定,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煤矿粉尘浓度的职业接触限值不相同。

对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百分之10的煤尘,总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4毫克每立方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6毫克每立方米,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5毫克每立方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5毫克每立方米,这是煤矿作业面粉尘浓度的最低要求。

2. 煤矿粉尘的分级管理

1990年中煤总劳字第151号文件印发《煤矿尘肺病管理办法》中规定,根据尘肺病防治工作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粉尘作业实行以下分级管理办法。

(1)一级管理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百分之50的,粉尘浓度必须控制在2毫克每立方米以下,对未达到要求的,卫生监督机构有权提出限期改进,逾期未完成的,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令其停产整顿。

(2)二级管理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介于百分之25到半分之50的,粉尘浓度必须控制在4毫克每立方米以下;介于百分之10-25的粉尘浓度必须控制在6毫米每立方米以下。未达到要求的,卫生监督机构有权提出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的,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令其停产整顿。

(3)三级管理

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介于百分之5-10的,粉尘浓度控制在1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半分之五的,粉尘浓度控制在2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未达到要求的,卫生监督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分期改进意见,并监督执行。

(二)煤尘污染控制

降低煤矿粉尘浓度和预防煤尘爆炸的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和措施,以及对采掘方式的工程技术改进是控制粉尘危害的技术保障,目前防尘采用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 减少和抑制尘源产生

减少和抑制尘源使煤矿行业防尘工作的治本性方法,它不仅可以减少总尘量,同时可以减少呼吸性粉尘的比例,是煤尘控制中有限采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技术措施有:煤层注水、湿试加工、水炮泥和内外喷雾等。

2. 降低悬浮矿尘

采用抑制尘源的措施后,仍有一定量的矿尘悬浮在矿井风流中,对这部分矿尘采取采煤机内外喷雾,液压支架移驾自动喷雾,转载点、回风巷等采取定点喷雾洒水等技术措施使其沉降,以降低风流中的矿尘浓度。

3. 通风除尘

对一些颗粒极小的煤尘,特别是呼吸性煤尘,在采取喷雾技术后,仍有一部分矿尘粒难以沉降,继续悬浮在空气中。为此,可加强通风和改变通风方式,使其不断被风流稀释并排除,同时可附加专门的除尘设备,使风流中的浮游煤尘聚集之后被清楚。

4. 湿试作业

一些降低总尘量效果较好的技术措施,如煤层注水,对降低呼吸性煤尘量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需采取提高呼吸性煤尘降尘效果的强化技术措施,如在煤尘注水、喷雾降尘的水中加湿润剂措施。水中加入湿润剂后,可大大提高降尘效果。

5. 磁化水抑尘

水经磁化处理后,使水的粘度降低,晶体结构变小、水珠变细,有利于提高水的雾化程度,增加水与尘粒的解除机会,从而提高降尘效果。

6. 泡沫除尘

泡沫除尘是用专门的泡沫发生装置向尘源喷射泡沫,使刚刚生成的煤尘被无间隙泡沫覆盖得以湿润,失去飞扬能力的一种除尘技术。泡沫除尘同喷雾洒水除尘相比,其耗水量可减少一半以上。

泡沫除尘适用于尘源较固定的作业场所,如煤矿开采的综采机组、皮带机运输机等,一半除尘率可达半分之90以上。 案例描述:

35岁的吴某,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农民,初中还未毕业就离开老家,外出打工。他到过东北,去过天津,最终来到上海。2003年1月,吴某应聘进入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做电焊工。 2006年年初,吴某隐隐觉得胸闷、胸痛,但他并没在意。慢慢地,他开始干咳,刚开始喝点水还能压下去,后来咳得人要跳起来,晚上基本无法入睡。当年公司组织职工体检,他把自己的症状跟医生描述后,拍了胸片,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确定的答复。这次体检后,公司提出给他换一个岗位。吴某突然觉得有些奇怪,于是便私下去了上海肺科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为疑似尘肺,建议住院检查。

案例分析:

据吴某会议,车间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意见厂房里摆放着密密麻麻的电焊机,每台机器前站一名电焊工,没人间隔不到一米,生产中由于怕通风影响焊接质量出气孔,因此未打开窗户通风。工作这些年来,整个车间浓烟滚滚,吴某甚至从来没看清过左右两名工友的面容。由于没有基本工资,所有收入都是按件计算,为了多挣点钱,吴某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每天从厂里回家,就像刚从煤堆里出来一样,全身都是灰。一洗脸,脸盆里的睡都是咖啡色。此外,公司并没有给吴某配备防护工具。

案例处理结果:

2006年5月13日,职业病总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书中证实,吴某患上电焊工尘肺1期,属于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致残性之一恶病,不存在医疗终结问题。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工作环境恶劣,公司并未对这种工作环境做出技术上的改善,也未曾对吴某等员工给予充分的劳动保护,提供相应的个体防护和体检,吴某长期暴漏在电焊粉尘环境下,导致最终罹患尘肺病,当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判定该企业支付吴某的所有医疗费用,并赔偿吴某共计25万元。

1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