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家庭为本位,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就极深,人们就十分重视家庭,诗人们浪漫的把家比喻为爱的小巢,温馨的港湾。家庭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场所,享受天伦之乐的殿堂。这一点再中国古代传统伦理中体现的大为明显。

中国封建社会通行了两千多年的纲常名教,也就是所谓的“三纲五常”中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现最明显不过了。“三纲”最早见于《韩非子·忠孝》篇中“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东汉班固在他的《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中明确的、完整的表述了“三纲”的意义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一直是封建社会道德的总纲,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则。“五常”又称“五伦”,是由伟大的“亚圣”孟子首先提出的,即“父子有序,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而这“三纲五常”中,“君臣、朋友”这两伦可以说是“父子、长幼”的政治和交往的延伸,所以“三纲五常”主要还是从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和兄弟关系这三个角度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而这三者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也就不难解释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家庭为本位了。

我国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要求子对父要孝顺,妻对夫要顺从,弟对兄要服从。这其中君、父、夫处在了统治性的地位,似乎前者有支配后者的权利,而后者却只有听命于前者的义务。这样的三纲五常是只针对一方的,似乎对另一方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是不公正、不平等的道德要求。它提倡奴隶主义,剥夺了子女的独立人格,加剧了婚姻不自主,男女不平等,还带有一些歧视妇女的成分。但仔细想想这又是情有可原的,我国古代一直是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男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土地及其他财富的占有者和支配者,在家庭中自然的就是一家之主,掌握着人、财和物等各方面的权利。而且,我国封建社会从政治方面来说,一直是父家长制的宗法等级特权社会,这样的政治经济情况下决定的家庭人伦关系,注定是不可能公正和平等的,注定是针对较弱的一方的,这是时代和阶级的原因决定的权利和义务分离的伦理道德,即长者、尊者、贵者享有权利,幼者、卑者、贱者则大多负有对他们服从的义务,注定是不公正平等的。

虽然我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对弱者有诸多的不平等,但是我们也不能像激进主义者那样全盘的否定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不是很平等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顺利发展也是有不小的贡献的。

首先,封建统治阶级宣扬“忠孝合一”的思想,使孝道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基本道德力量。孔子说“其为人孝弟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统治者利用孝道销蚀人民的反抗意识,养成对上绝对服从的顺民性格,使人们从道德心理上心甘情愿、俯首帖耳地接受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这样孝道就成为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和皇权至上的思想武器,使得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可以稳定的发展。其次,传统家庭伦理从奴隶社会起就一直要求子女善事父母、赡养双亲。这符合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人生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性。而且还要求人们敬爱双亲及敬爱一切长者,这为我国博得了“礼仪之邦”的好名声,体现人的文明和教养,是比“养亲”要求更高的一种精神体现。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即明确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敬爱自己的父母亲长,而且也要用同样的情感去敬爱别人的父母亲长。这体

现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的民族性格和普遍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道德观念有助于人们的感情联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封建孝道中具有民主意义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有良好的道德传统。

但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社会结构、社会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和奴役,废除了封建等级特权,使得家庭变动的社会性质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平等、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确立,保证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地位。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不断的传入我国,并在我国扩展开来,促使中国传统大家庭分崩离析,只有一对夫妻及其子女的核心家庭不断的涌现,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剧变,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原则被彻底的推翻,从前那种等级森严的差序伦理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家庭成员从森严的等级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人格独立,共同享有家庭权利,共同的分担家庭义务。

我国现代家庭人伦关系主要有夫妻、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着三种关系。而这其中,夫妻关系是构成家庭人伦关系的根本。现代夫妻之间的道德要求就是双向的,夫妻双方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彼此应该珍惜爱情、忠贞不渝,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尊严,支持对方的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而且也必须承担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义务。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对子女要仁慈、厚爱,认真负责的教导儿女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子女对待父母首先要尊敬与爱戴,而后当父母年老的时候,要尽孝敬之心,赡养老人,关心体贴他们。至于兄弟姐妹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互爱护、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可以简单概括为“互敬”、“慈孝”、“友爱”。

但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和在我国的发展,难免的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各种家庭问题、矛盾冲突也不断的出现。

首先,“孝道”观念淡化,父母和子女之间亲情淡漠,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况经常出现,连最起码的物质供养都不提供,更别提关心、体贴父母了,有些人甚至把年老的双亲丢弃在偏僻的农村里不管不问,还有近几年兴起的“啃老族”,当然父母放弃责任,不认真教导子女甚至是丢弃有缺陷的子女的情况也会出现,但明显的比子女不尽孝的情况要少了很多。其次,夫妻之间滥施情感,放弃责任。由于西方个人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人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急剧下降,导致家庭稳定性不断下降,离婚率不断上升。还有,兄弟姐妹之间,由于功利主义作祟,兄弟姐妹忘却了手足之情,为了争夺那一点家庭财产而大打出手,反目成仇。功利主义还导致了其他的社会问题,比如选择配偶的时候,更多的考虑物质方面的问题,傍大款、潜规则等社会问题影响风化,却一直难以根治。还有“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潮在我国渐渐流行起来,卖淫、一夜情、非婚生子增多等问题也渐渐的增多起来,建设新时代的家庭伦理已迫在眉睫。

我们急需要重塑我国古代优秀的家庭伦理道德,让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弟姐妹友爱互助,让每一个家庭都和和睦睦。

尽管我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包含不少落后、腐朽的东西,但要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科学的评价,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的继承期中合理的、积极地成分,深入挖掘优良传统,吸取其精华,用他们建立起我们心中那样稳定美好的家庭,用他们来完善、维护我们的家庭、我们温馨的港湾。

参考文献:

1、 2、

3、 吴来苏 安云凤《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评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十一章 李承贵 《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下篇第十章第三节 魏英敏 《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建设》 昆仑出版社 第十一章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