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土耳其的政策

作者:刘金明

西伯利亚研究 2005年07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的俄国正处于西欧资本主义勃勃兴起、封建制度迅速崩溃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这种复杂的形势赋予俄国对外政策以某些特点,即一方面利用动乱的局势继承彼得大帝的衣钵着重致力于争夺土耳其、控制黑海的斗争;另一方面不断调整自己在欧洲的战略布局,维护反动的封建专制制度,奠定手执牛角、充当欧洲反革命宪兵的基础。如果说彼得一世还只是“向自己的继承者指示出种种侵略方针的帝王”,[1](P637)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外政策的特点则是拟定了一个巨大而周密的侵略计划,并围绕着这个计划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和大规模成功的战争。

  一

  18世纪末期,国际上呈现的动乱局面给俄国推行大规模对外扩张带来了福音。

  俄国北部的瑞典,由于在北方战争的失败,元气大伤,丧失了海上强国的旧日威风,也丧失了对俄国造成较大威胁的能力;西部的波兰,这时已完全处于土崩瓦解的状态,它的宪法使任何全国性的统一行动都无法实现,因而只能成为它的毗邻强国待取的战利品;南部的土耳其帝国以及附属国克里木汗国已成强弩之末,朝不保夕,日益衰落,成为大国列强瓜分的遗产;德国也因普、奥之争疲惫不堪;英、法在七年战争之后,忙于殖民地经营问题,尤其是法国正酝酿一场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暴,所以都无力顾及欧洲事务。所有这些,正如恩格斯所说,“国际形势从来不曾这样有利于沙皇俄国推行其侵略计划”[1](P19)。

  此时,俄国内部虽然资本主义因素已萌芽,农奴制度日益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还不存在以通过自己的斗争来削弱军事封建制度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农民运动虽然规模较为宏大,但也没有从根本上对俄国封建统治构成破坏。这就使叶卡捷琳娜二世政府能够以暴力镇压农民起义,通过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力图编造一个军事封建强国。以此为基础,沙皇俄国为了满足地主阶级和商人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掠夺商品推销场所和土地资源,巧妙地利用英、法、普、奥之间的矛盾来扩大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全力来对付土耳其这个历代沙皇梦寐以求的目标,竭力打开黑海出海口这个通往世界霸权之路的关口。

  二

  瓜分土耳其、南下夺取黑海出海口的任务是彼得大帝以来历任沙皇争夺世界霸权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俄国如果控制了土耳其,它的力量几乎会增长一倍,它就会比其它欧洲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强大”[2](P18),就使征服土耳其成为“确立欧洲统治的决定性的一步”[1](P20)。所以,叶卡捷琳娜刚一登上皇帝的宝座,马上就着手彼得大帝未完成的任务。

  为了攫取土耳其、控制黑海出海口,叶卡捷琳娜二世首先从外围入手,即确立反土联盟孤立土耳其。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先把波兰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波兰地处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并且南部边境直接和土耳其的北部欧洲部分接壤,是俄国巩固东欧地位、窥视欧洲的陆上大门,也是南下从陆上进攻伊士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的桥梁。这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俄国阴谋吞并土耳其道路上的第一个目标。

  早在176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利用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之死的机会,对波兰进行干涉,并以保护东正教的名义,出兵波兰,扶植代理人,实际上控制了波兰。随后,俄国一方面于1764年和普鲁士订立反土盟约,另一方面在波土边境以追捕波兰反抗者为名挑起事端,力图以此为对土战争的借口。

  沙俄在波兰的积极活动,特别是在波土边境的种种行径,引起土耳其的极大不安。为了自己的安全,土耳其要求保存独立的波兰,就俄在波政策问题向俄进行长时间的抗议,却遭到拒绝。面对沙俄在土边境的挑畔,土耳其只好于1768年10月16日对俄宣战,钻进俄国早已设好的圈套。

  虽然对土战争是沙俄蓄谋已久的梦想,但战争开始后,沙俄立刻感到力不从心。长期帝国更迭、政治混乱、军队缺员、骑兵缺马、炮兵缺乏训练等使叶卡捷琳娜二世感到难以单独完成对土斗争。另外,俄国对土战争的进展和俄对多瑙河两公国的占领,引起普、奥的不满和猜疑,二国于1769年夏和1770年秋举行两次会晤,决定对俄土战争进行干涉。更甚者,奥地利准备和土订立军事同盟,而普鲁士也不愿实施俄普同盟的义务。

  为了取得对土战争的胜利和避免外交上的孤立,巩固反土同盟,沙俄采取由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的手段,力图以波兰的损失为诱饵,将普、奥紧紧地拴在自己对土战争的战车上,摆脱自己外交上的孤立局面,给土耳其造成孤军作战的环境。

  1771年6月沙俄和普鲁士着手讨论瓜分波兰问题,1772年奥地利加入。1772年8月5日,三国在彼得堡签订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第一次瓜分波兰的结果使普鲁士死心踏地地为一块地盘追随沙俄,让奥地利为了波兰的一块土地而拒绝批准1771年的奥土军事同盟条约。二者就都受制于沙俄,成为沙俄对土战争的重要帮手。况且,俄、普、奥三国的接近,孤立了土耳其,为俄国继续对土战争以至取得对土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正是建立联盟、孤立土耳其的手段,才使沙俄能在1773年国内爆发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情况下,从容地于1774年7月16日签订了俄土《库楚克—凯纳吉条约》。据条约,克里木汗国“独立”。俄兼并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大片领土。俄国商船可以在黑海自由航行和出入两海峡,俄国商人在土境内享有最惠国待遇。

  《库楚克—凯纳吉条约》使俄国夺得了通向西欧的南方门户,初步打开黑海的大门。并把土耳其帝国降为二等强国,迫使土耳其承认俄国对波兰的瓜分,这样就为俄国向巴尔干扩张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俄土战争的胜利并没有满足沙俄的扩张欲望,相反更刺激了它的扩张胃口,同时也使沙俄看到联盟的力量。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又积极进行建立更大的反土同盟的外交活动,筹备对土进行再一次的侵略战争。

  这期间,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方面继续对普、奥加紧拉拢,巩固和扩大它们的联盟。1780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同奥国国王约瑟夫二世会晤于摩吉列夫,缔造了反土的“防御同盟”。另一方面她利用英、法矛盾,对土耳其的两个支持国进行拉拢、挑拨,以至采取各种手段削弱它们的策略。为改善同法国的关系,1786年俄同法国签订了通商条约[3](P169),结果使法国政策不再利于君士坦丁堡从事反对俄国的宣传活动。同时俄又挑拨英法关系,促使二者相互加深对立,无暇光顾土耳其事务。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土耳其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英国的势力,叶卡捷琳娜二世利用英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矛盾,利用美国独立战争的机会,于1780年主持建立了一个反英的“武装中立”同盟。沙俄利用这个同盟,一方面打击英国,另一方面又把许多欧洲国家以武装“中立”的名义纳于沙俄的支配下,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拉拢为平息西班牙事变而竭力巴结俄国的土耳其的主要支持者——法国。所以“武装中立”在女皇眼中具有极高的意义[4](P404-405)。

  当女皇感到自己精心编织的旨在反对土耳其的外交关系的罗网已经完成时,就迫不及待地挑起了第二次俄土战争(1787-1797年)。

  1787年8月,俄国把二十几万的兵力投入战争。根据1780年在摩吉列夫缔结的盟约,奥地利也于1788年2月加入俄方对土作战[3](P170-171)。土耳其遭到两个强国的攻击,连连败北。到了1790年俄国已完全控制了黑海,土耳其的命运岌岌可危。但由于女皇精心编织的罗网不是那样完美,形势也不总是那样对俄有利。俄瑞战争的爆发,奥地利单方退出对土作战,加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俄国重新面临孤军作战的局面,只好暂时放弃灭亡土耳其的预想,被迫于1792年缔结了《俄土雅西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

  据条约,俄国吞并了克里木汗国,攫取了从南布格河到德温斯特河之间的广大地区,从而扩大了南方出海口,巩固了在黑海的势力。

  三

  在夺取黑海出海口和谋求巴尔干半岛霸权的斗争中,叶卡捷琳娜二世打出“解放”和“支援”的旗号,把自己打扮成巴尔干斯拉夫人和东正教徒的“救星”。她利用巴尔干人民反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残暴统治的强烈愿望,利用俄国同那里的斯拉夫人同种、同教的因素,力图把这一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俄国对土扩张的轨道之中,即制定一个发动土耳其境内的斯拉夫、希腊臣民起来造反,以便为沙俄扫清通往君士坦丁堡的道路的卑劣计划。

  1769年,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女皇宠臣格·奥尔洛夫提出远征群岛计划,即发动周围各希腊部族、斯拉夫人反对土耳其人的计划[4](P440-441)。这个计划深得女皇赞赏,并于第一次俄土战争中将其付诸行动。俄海军驶抵希腊海岸时,俄军在陆上和海上大量散发传单,煽动半岛上的斯拉夫人和希腊人举行起义。俄力图通过希腊人、斯拉夫人的起义牵制土军力量,切断君士坦丁堡和爱琴海、地中海的联系,使俄军能顺利地向君士坦丁堡推进[3](P160)。虽然这个计划在第一次俄土战争中收效甚微,但利用希腊人、斯拉夫人和东正教徒反对土耳其统治的计划却日益酝酿成熟。

  1777年,女皇和其宠臣波将金一起审查了征服土耳其的计划草案,并将奥尔洛夫的计划加以系统化。为表示实施这个计划的决心,于1780年撤销了反对此计划的外交大臣潘宇的职务。

  178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正式抛出由波将金制定的所谓“希腊计划”。其主要内容为:建立依附于俄国的多瑙河口的达基亚王国;恢复君士坦丁堡的希腊帝国,并由女皇的孙子君士坦丁为皇帝。所有计划都以恢复斯拉夫人和希腊人的国家,反对异教徒和土耳其人为借口,充分暴露了沙俄利用这里民族矛盾来达到自己目的的阴谋。

  当这个计划还处于萌芽时就有人给女皇戴上“希腊人的女皇的桂冠”[4](P442)。女皇为此十分得意,忘乎所以,在1779年给她第二个孙子起名为“君士坦丁”,希望他成为君士坦丁堡的主人。“1781年女皇下令铸造一枚纪念章,上面刻着小君士坦丁和三个有德行的女基督徒在波斯福尔岸边,其中一人指给小君士坦丁看一颗从东方升起的星星,显然想引导他走向圣索菲亚教堂”[4](P443)。这深刻地揭示了女皇想以巴尔干斯拉夫人和希腊人的“保护者”的身份向土耳其境内扩张的野心,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希腊计划”的了解。

  由于俄奥分赃不均,女皇实施“希腊计划”成为泡影,但利用斯拉夫人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手段却为俄国后代沙皇所继承。

  四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不仅给整个欧洲的反动封建君主制度以沉重的打击,而且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使国际形势变得极其复杂。

  作为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保护者、地主阶级的总代理人叶卡捷琳娜二世,出于她的阶级本能,极其痛恨法国大革命,意欲置它于死地而后快,但同时又十分欢喜革命带来的对她有利的局势。女皇在外交上竭力装扮成一个武装干涉的挑动者和反革命同盟的组织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干涉者。其阴险目的是利用法国革命的机会进行更大规模对土战争,实现自己既定的侵略方针。

  当法国大革命刚一爆发,她就对瑞典改换了态度,竭力拉拢、劝说过去的仇敌瑞典来领导“反法十字军”。1791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与瑞典缔结军事同盟,答应以军船和士兵帮助瑞典去镇压法国革命。我们知道,正是瑞典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对俄的进攻,才使俄国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这时双方战火硝烟未散,女皇就如此热心地规劝瑞典公开出兵干涉法国革命,定是别有用心。同时,她又极力怂恿和法国边境相连的普、奥尽快出面干涉法国。可见,她虽然打定主意要干涉法国,但法国距俄还很远,中间又有普、奥等封建君主国家做“防疫区”,所以她的策略不是自己动手亲自实施,而是借他人之手行自己之目的,即达到不出兵就能反对法国革命,又能将瑞、普、奥等国的力量从土耳其事务中转移出来,以便自己放手完成早已预定的目标。正如1791年女皇曾对她的秘书赫拉波维茨基说的:“我正绞尽脑汁促使维也纳和柏林宫廷干涉法国事务,……这里有许多说不出口的原因。我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头绪,需要它们(普、奥)忙得团团转,不来妨碍我。”

  法国从来就是土耳其的主要支持国,1789年以前,它为土耳其提供军官、士兵,并协同土军作战。土耳其也正是在法国的大力支持下对俄国的侵略进行顽强抵抗的。

  法国大革命后,革命的浪潮冲击着法国,使它忙于内部斗争,无力再支持土耳其,这无疑给俄国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取胜带来有利条件。另外,法国革命使英、法矛盾更加激化,二者都是土耳其的支持国和俄国对土掠夺的障碍,所以,这种情况正是俄国求之不得的。因此,俄国竭尽外交之能事,拉拢法国国民会议中的某些成员以图促使英法矛盾升级来从中渔利。为此,1790年俄副国务大臣奥斯杰尔曼给驻法大使西莫林指示,让他和国民会议重要成员发生联系,“促使法国武装起来,以便使英国感到恐惧”。为完成这个任务,俄国拨出大量进行贿赂的钱币。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米拉波及其朋友身上。但米拉波的早死和俄国政府对法国国王的公开支持和袒护,使俄国拉拢法国的目的未能达到。

  可见,“法国革命的爆发给叶卡捷琳娜带来了新的时运”[1](P28)。她就是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加紧进行第二次俄土战争,正是利用反对法国“瘟疫”的旗号,联合普奥对波兰进行了第二、第三次瓜分,筑起了名义上反对革命、实际上是对土作战的桥头堡。看来,那时俄国对法国的干涉行动,不取决于女皇对法国革命的仇恨,而乘机霸占土耳其才是主要原因。

  五

  两次俄土战争虽然给俄国带来许多好处,但远远没有达到女皇灭亡土耳其,建立沙皇格勒的目的。所以,她在晚年最后时刻还处心积虑地谋划大规模的侵土计划。

  1794年3月20日,罗斯托普钦写信给俄国驻伦敦大使说:“……女皇希望战争,她坚持自己的目的,并想让报纸登满关于炮击君士坦丁堡的消息。她在自己的书桌前说过……要告诉土耳其人,她要进入他们的首都……”[4](P448)。就在这一年,她同她的宠臣祖波夫制定了一个重新对土开战的“印度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祖波夫必须带着两万士兵穿过整个波斯到达西藏,并在那里留下一支卫戍部队,然后折回,穿越安纳托里亚(土耳其亚洲部分——笔者注),攻占阿纳帕,并把君士坦丁堡同亚洲分开。这时苏沃洛夫要横扫巴尔干各国,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与他会师。叶卡捷琳娜二世则亲自率领海军,从海路抵达君士坦丁堡。”[4](P453)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最后灭亡土耳其的庞大的侵略计划。这个计划被如期实行了,祖波夫的军队在波斯进行了一系列军事侵略活动,但由于女皇的逝世才使计划半路流产。

  综上述,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争夺欧洲霸权,而计划的核心是征服土耳其,对土耳其的瓜分和征服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外交史的主要内容。如果说彼得一世是经过长期摸索,历经多次碰壁才最后确定了打开波罗的海大门为自己的主要外交任务,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从始到终都坚定不移地把争夺土耳其,建立沙皇格勒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不论是三次瓜分波兰,与普、奥结盟,实行武装中立,还是对法干涉,远征印度都服从于对土战争。可以这样说,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外交史是俄国对土耳其征服、掠夺的历史。俄国的争霸世界计划是从对土战争中奠基的。

作者介绍:刘金明,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 30007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