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的理念创新

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的理念创新

2008-1-1 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作者:陈武林

课程改革不仅仅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更意味着班级管理的重新建构。班级管理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具体运作的载体之一。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班级管理处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在整个体系中,理念的引导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首要因素。所以,理念创新对于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 班级愿景:生成精神共同体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1]当一个愿景为学校或班级的所有成员所接受而成为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时,在全体成员中就建立起一种荣辱与共的强烈感情,也就是共同体的意识。[2]共同愿景对班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班级对学生来说,是学习与成长的场所,是认识世界、学会生存、体验成长阵痛与收获的人生舞台,是个体相互之间有机关联、个体对群体认同参与、个体在群体中共同发展的精神共同体。作为精神共同体的班集体,其核心作用就是以集体主义精神的强大凝聚力,形成一种参与、分工与共享的机制,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和统一的目标,从而有力地支撑班集体这座大厦。

一个精神共同体的成功聚合,最初的起点全在乎个体的人。因此,班主任应关注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共同体中的一员并愿意接受社会与班级的规则、规范,使每个个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并在精神共同体的感召下致力于班级建设的共同愿景,优化班级整体行为,全班同学融入、凝聚到集体行动中。

二、 班级生态:倡导“绿色管理”

什么是绿色管理,目前没有学者给以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来理解它,它是班级特定的条件下的生态环境。班级的绿色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理想境界,它强调人文情感、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融合与塑造,创造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管理环境。班级的绿色管理,说到底就是要求班主任用理性的思维去思索,把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事件,在关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所有方面,使师生形成必要的教育同构性。[3]

绿色管理倡导人性的释放,班级作为实施学校管理的主阵地,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宽松又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使他们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传统教学中大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以训斥、说服、教导的方式,忽视了学生需要被了解、接纳的心理。在班集体中,学生是这个环境里的独立个体,绿色管理适应了人对生命和安全的诉求,而班主任通过营造良好的班风,积极构建心与心彼此接纳、情与情相互关怀、思与思相互碰撞、智与智相互启迪的生态环境,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班主任更好地应对、处理学生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比如对因学业负担、心理疾患、沉迷网吧而产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正确疏导、矫正。

三、 师生关系:关注、理解与对话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课程实施开始逐渐由“制度课程”走向“会话课程”。在“会话课程”的视域里,教师和学生可以展开“复杂的对话”,以寻求对课程的多元价值话语。在这种理解与对话的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变化。“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和学生的教师等字眼将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4]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

班级是教师、学生与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教师与学生互动关系的建立是良好班级经营的先决条件。[5]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关系。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有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的改变,而且还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有民主平等的作风、宽容与赏识的态度、关注和悦纳学生的情怀。人际关系是考察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社会心理指标。因此,班主任应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氛围,熟记学生名字并了解其有关资料,经常用肯定、赞扬、鼓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言堂”的辨析,让学生自悟,通过师生之间的理解与对话,解除心灵疑惑,激起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

四、 学习需求:营造学习型班级

传统的班级仅仅是为了方便组织教学而形成的空间意义上的班级。而学习型班级不同于传统管(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理模式中的学校“行政班级”,它追求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生命质量”,注重提高班级群体智力,注重通过团体合作,使班级每个成员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朝着有利于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

班级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以塑造学习人为班级组织的目标,因为学习型的班级是由学习型的个体组成的。科学地解读班主任的角色,必须

把班主任的视角转向如何提高学习需求力、创造学习型班级中来。身为班主任,如果自己班的学生成绩始终不理想,忽视学生学习生活情况,那他就不是称职的班主任。因此,学习型班级的班主任能够立足于各个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化解学生的缺点和学习疑点,并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觉得班主任能理解自己,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潜在优势或帮助寻找适合于他的学习方法;能关注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失时机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力,指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过程,使班级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样,学生在学习型班级中逐渐获得心灵境界的提升,活出了个体生命的意义,学习型班级也在集体的智慧与活动中不断超越。

五、 班级架构:构建合作型团队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赋予了班级管理新的内涵。要实现新课标的基本策略,学生必须要具有团体合作的精神。社会存在着分工,分工意味着协作,这是必然。在今天,强调个性、自我,更应当强调合作、团队。因此,在班级架构中,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必须建立相应的合作团队,使班级形成一个稳固团结的整体架构。

首先,班主任把全班学生按照不同情况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学生有了一种真正的团队意识,使他们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良好的表现是在为自己的团队争光,积极地投身于团队之间的竞赛。[6]例如,引入合作学习机制,组织不同的兴趣小组,作为学习扶贫小组,让学生教学生,提高其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兴趣、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等的差异把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选出小组代表,协调小组内外联系,为小组取名字、定口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当前在班级和团队中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组间公平合作与竞争,奠定团队基础。其次,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由少指导到不指导,使学生们在处理事情的各环节都能注意加强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团队协作力量。在合作的氛围中,学生会逐渐地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再也不存在独闯天下,与世界隔绝的“英雄好汉”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依靠的是众人的合力,集体的智慧。[7]

参考文献

[1] 王宝祥,牛志强,陈燕慈主编.实用班主任辞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2] 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全球教育展望,2007(4):57-62.

[3] 翟广顺.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纵横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4] 弗莱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林进材.班级经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杨润珊.合作管理:一种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之友,2006(3):17-18.

[7] 陈强,李琳琳.试论和谐班级的构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4-105. (责任编辑孙晓雯)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