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召唤1

3.废墟的召唤(共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能说出题目“废墟的召唤”的“召唤”的确切含义。

2.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3.了解有关历史,理解废墟对现实的指向。

学习重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领悟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多媒体及课件

学习过程:

1.情境导入

放映有关圆明园遗址的幻灯片,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这段历史,并说说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2.解题

本文标题“废墟的召唤”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远瀛( )观 甲胄( ) 充塞( ) 碣( )石 ....

嗫( )嚅( ) 迤逦( )( ) 窸窣( )( ) 雕镂( ) ..........

(2)积累文中成语并理解。

( )( )大辱 ( )息万( ) ( )无其( )

如泣( )( ) ( )( )激昂 ( )直气( )

(3)整体感知,深入探讨。

A. 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 段)对( )描绘,突出其( )、( )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 )和( ),抒发了作者渴望

( )激情。

第二部分( -- 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 ),改造( ),不愿

( )。

第三部分( -- 段)作者通过( )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 )的呼唤。

第四部分( 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B.在《废墟的召唤》中,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废墟”召唤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废墟的召唤的?

C.你对“废墟的召唤”有什么想法?

4.朗读你印象深刻的句段。

1.学生各抒己见:回答思考题“2”。

2.各组用小黑板展示积累的生字词(1)(2)。

3.小组轮流交流预习第(3)题,分为八大组分别讨论相关章节。(师做适当点拨,学生也可点评或质疑。)

4.生提出疑点。

5.请学生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

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àn)

B.雕镂(lòu) 海藻(zǎo) 绮辉(qǐ)

C.窸窣(sù) 嗫嚅(rú) 废墟(xū)

D.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

2.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

(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 )。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 )。

(3)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 ),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 )。

A.凄冷 广阔 呼啸 冷清 B.清冷 广阔 呼啸 凄清

C.凄冷 广阔 呼啸 清冷 D.清冷 开阔 呼啸 凄清

3.选择书写正确的一组( )

A.呈现 干皱 寂寞 奇耻大辱 B.遗迹 凝固 石碑 鲜嫩润择

C.楚词 艳丽 苍烟 瞬息万变 D.藤萝 花瓣 桔梗 满怀热眈

4.整体感悟

1)“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这句话中的“铺天的霞锦”指什么?

2)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

1.思路引子--凭吊――召唤――思考,思路清晰。

2.主旨:本文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的废墟。并通过画面蕴涵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积极改革,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学习反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