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孤独之旅]

岢岚二中 徐芳及同年级语文教师 课题:孤独之旅

级 2014.9

授课教师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集体备课时间 序号:10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习“厚实、嬉闹、驱除、歇斯底里”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其含义。 (2)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发展变化,以把握文章主题。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1)学习文章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 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主人公通过战胜恐惧和孤独而逐渐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树立奋进、积极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 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变化。 学习难点: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导学方法:自主合作式,情境式,激励法,点拨法。 课 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查找工具书,读准新字词的读音,理解其含义。 (2)学生课前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自己曾有的孤独经历,感受主人公的孤独体验。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 难以忍受;但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独是什 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2、 出示目标 1)学习“厚实、嬉闹、驱除、歇斯底里”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其含义。 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故事结构,把握课文主题。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生自读课文,注意下列汉字的读音。(结合 P56 自主测评部分) 轩 (xu ā n) 嬉闹 (x ī ) 凹地 ( ā o) 雍 (y ō ng) 掺杂 (ch ā n) 胆怯 (qi è ) 撅 (ju ē ) 给予(jǐ yǔ) 觅食(mì) 撩逗(1iáo) 歇斯底里(xiē) (二)学生朗读课文,用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并谈谈阅读课文的感受。(思考 p55 初读课文部 分) (1)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提问) 人物(主人公) :杜小康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 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 环境:无边无际地芦苇地、鸭群、风雨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明确:故事情

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和父亲前往芦苇荡,并在芦苇荡安顿下来,享受着孤独的生活。

高潮:在暴风雨中,杜小康寻找鸭子。 结局:杜小康父子放养的鸭子下蛋了。 (3)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阅读感受) 阅读文章要善于概括,以迅速把握其中最主要的内容。请以下面的句式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 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 的故事,表达了 的主题。 明确: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①小说中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 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②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③小说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④人由幼稚到成熟,这是生命中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使人成 熟、奋进。 三、展示反馈 (以上内容明确部分) 四、学习小结: 小说向我们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激发我们要树立奋进、 积极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五、达标检测:见导学案 P56【基础巩固】 六、课后作业: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它对展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人物形象:杜小康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鸭 群 典型环境: 芦 荡 暴风雨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学生课前自由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2)学生朗读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片段,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把握了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合作探究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小说中环 境描写的作用以及文章标题的含义。 2、出示目标 (1)默读课文,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2)准确找出文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片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本文标题的含义。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教师提示:文章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形象。细节描写就是对事件的细小的环节或对人的 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写,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 教师

鼓励或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刻画杜小康形象的细节描写,并作分析,最后小结出成长历程。 明确: 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 坚强。 教师点拨:

感到茫然——感到害怕——缓解恐慌——依然恐慌——孤独逼近——面对孤独,不再恐慌——长大、坚 强 2、杜小康成长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家道由“家底厚实”而一落千丈,失学在家。 第二个时期:随父亲划着小船,赶着鸭子,过上漂泊的生活。 第三个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孤独生活,特别是经历了那场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了,坚强了。 (二)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导学方案 p55 互动研讨 2) 1、勾画出课文中环境描写句段。 2、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 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 。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 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 “害怕” “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 ,就不再“恐慌”了。恐惧 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 “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 “暴风雨” “歇 斯底里” “天昏地暗” , “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 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三)理解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以及它给你的启示。 (P55 互动研讨 3) 明确: (1)指现实中杜小康所处的环境的恶劣,并不是其他少年所处的幸福环境; (2)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来不能体谅父亲的难处到后来能帮父亲并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并勇敢面对恶 劣的环境,以自己的顽强、不畏惧战胜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四)合作探究: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小组研讨后回答,教师点拨: 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如:写父亲拼命赶鸭子, “不 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 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 得镇静” 。写鸭群“十分乖巧” “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作为成年人, 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 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 离开 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 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三、展示反馈 (以上内容中明确部分) 四、学习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 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五、达标检测:见导学案 P55【感受鉴赏】 六、课后练习:见导学案 P57【应用拓展】 七、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曹文轩 感到茫然——感到害怕——缓解恐慌——依然恐慌— —孤独逼近——面对孤独,不再恐慌——长大、坚强 八、课后反思: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