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物信学院"访贫问苦"社会实践总结

物信学院“访贫问苦”社会实践总结

一、 前言

八月下旬,为了响应“三下乡”号召深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也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和其他一些困难同学的慰问工作,根据12级学生党支部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践队伍开展了访贫问苦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包括与当地村官的座谈,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为家境不佳的同学送去生活用品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问候,让家境贫困的同学感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关爱的,也给同学们提供走出校园,接触生活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今天学习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珍惜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把握好自己学习生活的方向。让同学们更加用心的体会生活,在感受生活的同时明白生活的意义,进而能更用心的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为深入了解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业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和学业困难同学的慰问工作,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访贫问苦”专项实践队赴莆田,对我院部分经济困难和学业困难的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

在走访中,由物信学院辅导员徐红梅老师和学生组成的“访贫问苦”专项实践队深入了解了贫困生的家庭情况,转达了学院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牵挂,并详细介绍了国家和学校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与学生家长就学生在校期间学业等各方面表现进行了交流,同时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交换了意见。“访贫问苦”专项实践使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及其家长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学校的温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此次“访贫问苦”活动拉近了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的距离,给学生带去了温暖和关怀。只有了解了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奉献,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二、 实践目的

1)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校贫困学生家庭情况,为他们提供更为到位的帮助,同时展现当代大学生互帮互助的优良情操。

2)宣传国家和我校对学生的奖励与资助政策(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及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调查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暑假思想状况,收集家长对学校资助工作及学生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撰写走访报告和心得体会。

三、 实践时间

8月27日

四、 前期准备

辅导员细心了解了贫困生居住地区的相关资料和人文地理环境,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讨论,支部决定对贫困学生的家庭进行走访慰问。

8月27日,2012级“访贫问苦”实践队走前往莆田地区对12级的贫生进行了家庭走访。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在为家境不佳的同学送去学院的关心和温暖,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问候,让家境贫困的同学感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关爱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走出校园,接触生活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今天学习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珍惜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把握好自己学习生活的方向。让同学们更加用心的体会生活,在感受生活的同时明白生活的意义,进而能更用心的学习,实现自我价值。

五、 实践历程

实践队通过一番讨论,决定购买一些家里常用的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花生油、牛奶等等东西作为慰问品。

支部成员在徐红梅老师的带领下于下午抵达莆田城厢区南园第八小区,拎着事先在百货商店买好的食用油与牛奶前往住在此处的陈同学家中。徐老师对陈同学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良好表现进行了表扬,同时表达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希望她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向着更好的未来前进,探索美好的明天。丽娜母亲也表达了自己对学校、社会关心的感谢。在这个单亲家庭中还有一孩子正

在为高考而努力,支部成员和老师见此向他传授了自己的高考经验并鼓励他通过努力的学习来摆脱现状

她的母亲在家。实践队的到来让陈同学和她的家人都非常的开心,徐老师询问了她们的家庭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等等,并把陈同学在学校的表现向其母亲汇报,表扬了陈同学在家学习积极,踊跃参加活动,是老师的好帮手。贫困学子都能体会父母的艰辛, 除了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要勤奋刻苦,勤劳、朴素、吃苦、好学是我对这次走访的第一印象,随行的一位同志在回来的路上不断的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可以建立跟踪联系卡及时了解这些大学生的在校情况,有哪些困难,及时帮助他们去解决。她的母亲一再的要我们向学院转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感谢学院领导、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照顾。家里不是很宽敞,看起来有些老旧,但是,他们以他们的热忱,以他们的好客接待我们,欢迎我们的到来。在飘渺的茶香中,老师和陈同学的家长进行了深入话谈,表达了学院对同学的关心,了解王同学家长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让家长了解张同学的在校生活、学习等情况。整个过程氛围温馨暖人,让人感动。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一行带去了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话谈,了解学生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生活、学习等情况,同时,对学校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进行了说明,让学生及家长体会到学院老师同学带来的温暖。

六、 实践总结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

(一)灵活的活动方案:经队员们认真商榷,综合带队老师的指导意见,根据本院特色,结合当地实际,我队拟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同时保留灵活度,以便及时修改,从而有组织、有条理、有效率地指导我队各项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合理的项目分工:综合分析我队队员的自身特长与优势,我队实行项目管理,分项宣传组、通讯组和后勤组。在队长周密分工、责任到人的宏观调控下,队员们相互协助,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携手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附:国家助学政策:

我国高度重视对于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和保障工作。从“两免一补”政策到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短短三年,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直至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四大步跨越”,从政策上基本保证了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接受和完成义务教育。但是,通过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家庭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除了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颁布相关法律作基本保障外,作为社会、

地方、学校和家庭等各个方面也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来帮助和支持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正视生活现实,自强不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学习。我们课题组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探索,从资助政策和保障机制方面,开展了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保障的研究。形成了政府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机制、学校资助办法和家庭自助措施等的相关制度和办法,构建了地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元混合的资助保障体系。

(一)在地方政府保障方面。地方政府要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和法律要求,保障地方财政对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划拨,制定地方《贫困学生资助办法》,从资助对象和范围、资助方式和资助标准、资助资金筹措、资助工作管理机构和工作措施、资助资金的管理使用及审批程序等方面,保障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援助;政府要建立对贫困家庭的联络帮扶机制,通过实际联系,掌握所辖区的贫困家庭的贫困状况、贫困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使其尽早“脱贫”。

(二)社会救助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广泛运用各种媒介,积极宣传和造势,营造全员共同救助贫困家庭学生的社会氛围,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捐助,成立专项基金会,制定资助办法,严格专项资金的募集、发放和监管,从并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对家庭贫困学生的长期的、稳定的资助;

(三)在学校方面,学校全面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困、助学、育人工作,制订《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办法》,并以此为依据,充分合理的利用好国家及有关部门下拨经费和社会针对特贫困学生而在学校设立的资助经费,设立校园助学金和奖学金,规范管理,严格发放,做到“扶贫与扶志”、“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同时,建立“一帮一”帮困机制,鼓励学校有能力有爱心的教职工,“包保”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以“校园监护人”的身份,对贫困学生进行直接的帮助。

(四)在家庭方面。家庭的自助是解决贫困学生所有问题的根本,“输血不如造血”,只有家庭真正实现“脱贫”,贫困学生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针对家庭贫困的不同原因,政府、社会和社区要有针对性的创造条件,努力为贫困家庭学生的监护人安排就业或鼓励支持其自主创业,贫困家庭的家长也要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改变家庭贫困状况,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为孩子健康

成长奠定基础。通过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弱势群体就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对人民根本利益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就是为了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的困难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困难,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有义务、有责任记性积极救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全社会要树立“大家庭观”,敞开胸怀,通过有形的和无形的方式来资助和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走出贫困阴影下的“阴霾”,共享社会主义“文明”阳光。

七、 感想心得

在访贫问苦的过程中,我亲眼看到了困难同学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难,深深地感受到不幸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之大,不仅使这个家庭从此生活蒙上阴影,更是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不幸、意外、疾病我们无法阻止它发生,面对他们,我们有的只是心酸和感慨,“酸”的是他们那清贫的生活和不幸的人生,“感”的是社会如何地去做、去努力,才能让他们摆脱贫苦。与他们相比,我又感到了自己的幸运。如何帮助这些家庭走出阴影,走出贫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我们责无旁贷。比比他们,我觉得至少我现在过得比较安乐自在,虽然不是很富足,但生活无忧。由此,我感到满足而幸福,对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也倍感珍惜。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我想我也应该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而感到满足。在一次次经历中,我决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虽然我不知道这次推荐会不会使得他们受益,但我仍然期待。虽然这是微不足道的帮助,但我希望或多或少使他们更有信心地面对生活。给他们讲述我的所闻所见,我所拥有的知识,是一种幸福跟幸运。满足他们的好奇,充实我的生活。在一次次锻炼中我成

长着,而卧更希望他们可以收获更多。

——李想

星期三访贫问苦回来,心思却至今还没回来。贫和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生活因病而使得成为贫困,又因贫穷而遭遇看病难。他们一方面因长期患病,家庭收入没有保障,无钱看病;另一方面,不看病又不行,需要大量的钱去治病。

许多家庭都处在这一矛盾的“夹缝”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庭虽已债台高筑,还得借钱看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和精神负担。

社会再发展,对于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要承受的压力太多太多。高昂的大学学费让我不知所措。看到父亲那早已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弯的臂膀,我内心充满难过。社会在进步,物价在飞涨,有的时候我不得不暗暗伤神。对于一个家庭收入依旧的环境,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就在这时,国家和学校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这雪中送炭的举动意义深远。

回来后,我们组员也在谈论一些能够帮助他们的方法,但是仅凭我们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据我们了解,社会保障体系中对因病致贫家庭,当前还没有特殊政策给予照顾。而这部分人又特别无力自我救助,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而针对目前的情况,能否请求各级政府在福利等方面多给予倾斜,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此外,是不是也应该注意引导社会力量,比如嘉兴就有个体工商业主结成一对一爱心结对活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设 立慈善基金什么的,这样不仅可以为困难群体争取新的依托。

——林灵锋

通过这次走访困难户工作,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这些困难家庭的帮助要具有经常性、制度性。要建立起一整套社会保障机制,决不能一阵风刮过,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 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根据贫困生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体现我们学院大家庭的温暖,让贫困学生真真切切地得到帮助,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我区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叶小彬

七、总结

此次的“访贫问苦”活动不仅给学生带去了温暖,拉近了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学校对学生更好的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实践队员切身感受了偏远山区的贫穷生活,认识到一个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要培养一个孩子上大学的困难程度,体会到家长的千辛万苦,明白了今天学习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珍惜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把握好自己学习生活的方向,也明白了作

为一名学生党员应当具备献力建设海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海西建设的实现不仅是福建人民政府的目标,也是福建全体人民的殷切希望。早在得到中央的批准之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及人民就殷切地期望这一切能早日实现,并为此做了长足的准备。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200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会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省第八次党代会对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了全省人民的思想与行动,凝聚了全省人民的智慧与热情,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鉴于这一点,我套用一句话来说,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国是一个以集体的力量来办大事的国度。08年的北京奥运会,奥委会主席罗格用了无与伦比来形容这一场盛世体育竞技大赛。这是全民支持奥运的必然结果。而今天的世博会也必然得到广大人民的效应,实现历史的突破。我们应该坚持,海西建设有如此民众基础,其成果也必将是骇俗的。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党员深入社会,切身感受到了某些山区乡下的发展落后,体会到海西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向“根在福建,为在海西,志在中华,路在脚下”的希望和要求看齐,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培养创业本领,以为海西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目标,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为海西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促进海西和谐发展,从而改海西善贫困家庭的艰难生活。海西绘宏图,腾飞正当时,即便我们是海西建设浪潮的一滴水,亦能折射光辉,只要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做,用心去奉献,相信海西的贫困户会越来越少,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