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理论汇总

第一章 中外园林基本知识

1、按园林隶属关系,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皇家园林

因功能不同分为三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北海、中南海、故宫内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路花园(乾隆花园)

·离宫御苑-颐和园

·行宫御苑-承德避暑山庄

按距离由近到远 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

皇家园林的特点尽管是模拟山水风景的,但也要体现皇家气派和皇权至尊。

造园特点: ①规模宏大 ②选址自由 ③建筑富丽 ④皇权的象征寓意 ⑤江南园林意境的汲取

3、私家园林(中国古代园林,凡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

造园特点:①规模较小。②内向式布局。③诗画情趣、意境深远。④中国私家园林相对多集中在南方。

4、寺观园林(或称之为寺庙园林,指的是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造园特点:①特殊的受众群。②发展的稳定性。③ 选址多名山胜地。④ 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设计手法。

5、我国的古典园林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① 古典园林发展的生成期――夏商周秦汉时期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殷周时期的“囿”,园林主要构筑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台”

秦朝宫-阿房宫,汉朝苑-上林苑

上林苑其中最大的宫苑“建章宫”,出现了在“太液池”中建立“瀛洲、蓬莱、方丈”的“一池三山”的宫苑式布局的最早的形式。

② 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特点:(1)造园风格的发展 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西晋石祟的“金谷园”

(2)造园形式的多样

③ 古典园林发展的盛年期――隋唐(园林题名开始)

(1)隋唐宫苑――西苑

(2)城市私园与文人造园的兴起

出现了“文人园林”。文人园林的兴起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渗透出另一种造园风格——园林与诗画的沟通,折射出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3)郊野别墅园:辋川别业――王维,庐山草堂――白居易

(4)园林的基本形式有以西苑等为代表的皇家宫苑,以洛阳等地为代表的城市私家园林

④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宋元明清

(1)皇家园林――寿山艮岳――宋徽宗

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2)私家文人园林的兴盛

宋时――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文人园林风格特点大体可归纳为:简约、疏朗、雅致、天然。

以宋朝杭州成为最为集中之地-西湖

(4)小结

宋代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 文人园林兴盛,这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 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佛寺园林也由俗世化进一步文人化

③ 公共园林虽不是造园活动的主流,但比之以前更加活跃

④ 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

⑤“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在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完成了西苑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及承德避暑山庄等

·明清时期形成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

·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拙政园

·计成――《园冶》

6、中国近代园林――公园的出现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主要概括为三类:

①租界公园;

②自建公园--四川的万县西山公园(建于1924年)和重庆中央公园(建于1926年,现人民公园);③转型公园

7、建国初期的园林:①紫竹院公园 ②长风公园

8、改革开放之后园林:①上海东安公园 ②昆明世博园 ③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9、重庆公园简介

①万州西山公园 ②北碚公园 ③鸿恩寺森林公园 ④彩云湖城市湿地公园 ⑤龙头寺公园 ⑥南山植物园 ⑦重庆园博园

10、古埃及园林

从图中可见园林呈方形,四周围着高墙,入口的塔门及远处的三

层住宅楼构成全园的中轴线。园林中的水池、凉亭均采用严格的中轴

对称式布局。园内成排地种植着埃及榕、椰枣、棕榈等园林树木,矩

形水池中栽培着莲类水生花卉。(埃及宅园石刻图)

11、古巴比伦园林 位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古巴比伦空

中花园

12、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游览的园林;第二类是庭院宅园;第三类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主要又以圣林为主

13、古罗马园林 除了柱廊园和公共园林外,还着重发展了别墅园,哈德良山庄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14、中世纪时期西方园林

·中世纪也叫中古,是指从5世纪罗马帝国的瓦解,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之前的这段时期

·前期是以实用性为主的寺院庭园,以意大利为中心;后期是城堡庭园,以法国和英国为中心。

·伊斯兰园林分布的主要地区为波斯、西班牙与印度。

西班牙――阿尔汗布拉宫苑 古印度――泰姬陵

1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

·造园特点: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

·代表性作品――埃斯特庄园

16、十七世纪――法国――古典式园林

勒诺特尔――凡尔赛

17、十八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

·真正从事自然式造园的是从布里奇曼开始的。布里基曼是英国由规则式花园艺术转向风景式造园的开创者。

·肯特是18世纪后半期、风景式庭园进人全盛期的先导者。

·L. 布朗对斯陀园又进行了彻底改造, 去除一切规则式痕迹, 全园呈现一派牧歌式的自然景色。

·雷普顿是继布朗之后18世纪后期英国最著名的风景园林师。

·在自然风景园的形成过程中,还出现了所谓的英中式园林,这里边的一位代表人物便是威廉·钱伯斯。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和《东方造园泛论》。

18、西方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美国――奥姆斯特德(现代风景园林之父),在纽约市规划设计了中央公园,它的建成也极大地传播了城市公园的思想。

·19世纪,尽管园林在内容上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形式上并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

·法国重要的建筑师古埃芮克安设计了“光与水的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的里程碑。

·美国风景园林师托马斯·丘奇形成了独有的“加州花园”的形式,丘奇最著名的作品是1948年的唐纳花园。

·巴西风景园林设计师布雷·马科斯――芒太罗花园,可以说是他设计的最充满活力的私家园林之一。

19、六十年代之后的反思与创新

如屈米、彼得·沃克、玛莎·施瓦茨、拉茨、哈格里夫斯

拉·维莱特公园(法国)――伯纳德·屈米

泰纳喷泉――美国――彼得·沃克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德国――彼得·拉茨

第二章 园林设计基础知识

1、园林美学是应用美学理论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2、园林美学研究内容和对象:

① 园林历史 ② 园林艺术 ③ 园林审美 ④ 园林实体 ⑤ 园林考古

3、园林美的物质建构序列

① 建筑之美 ② 山水之美 ③ 花木之美 ④ 天时之美

4、社会精神意识的人文之美,主要表现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大层面:

其一,是人文意识之流的积淀。

其二,则是历史人物、事件在时间流程中所留下的对象性存在, 四、园林美的生成及鉴赏。

5、园林创作的艺术原则

①实用与艺术的统一 ②“图—底”的和谐统一 ③艺术风格的和谐统一

6、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原则

规则式:中轴为主,横轴辅助;依轴对称,几何构形(广场、道路、水体、植物、雕塑布置);地形开阔、平坦,或成台地。

7、园林形式美的构成要点:形(点线面)、声、色

8、园林意境的创造:

① 虚实对比 ② 自然事物的暗示 ③ 自然环境的启示 ④ 建筑语言 ⑤ 文学语言

9、学科定义

·美学:景观是人们对各种地表景象的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地理学:地球表面由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文因子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生态学: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综合定义:景观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10、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基质

斑块:指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块状地域单元;

廊道:指在外貌上与两侧环境明显不同的线性地域单元;

基质:指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均质背景地域;

1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管理的科学。

12、景观生态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

①景观结构指指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要素的类型、面积、形状、数量、空间分布形式、能量物质分配等;

②景观功能指景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体现在景观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转化和物种扩散等

③景观动态指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④景观管理是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

13、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① 景观整体性原理 ② 景观异质性原理 ③ 景观等级性原理

④ 景观尺度性原理 ⑤ 景观动态性原理 ⑥ 景观稳定性原理

⑦ 景观生态流原理 ⑧ 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原理 ⑨ 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⑩ 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14、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① 景观多重价值 ② 生态价值 ③ 经济价值 ④ 美学价值 ⑤ 随时代而变

⑥ 因民族而异 ⑦ 人们对景观的偏爱 ⑧ 景观设计的宜人性 ⑨ 重视要素的空间关系

15、景观空间格局类型――刘茂松将其分为:均匀、聚集和随机三种格局类型。

(1)均匀格局景观

① 点阵格局 ② 渐变格局 ③ 带状格局 ④ 交替格局

⑤ 棋盘格局 ⑥ 网状格局 ⑦ 环状格局 ⑧ 碶状格局

(2)聚集格局景观

①点集群格局 ②线状格局 ③交错格局

④放射格局 ⑤水系格局 ⑥指状格局(掌状)

(3)随机格局景观

①散点布局 ②散斑布局 ③镶嵌布局

(4)组合格局景观

(5)Forman 的理想景观格局模式

(6)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不是一种格局类型,是一种格局状态)

16、景观异质性包括4种类型:

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基质异质性

17、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生命进化的产物。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它包括四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18、景观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②在农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③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④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

19、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

①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 ②干扰理论的应用 ③尺度

④确定恢复目标,并为恢复地点的选择提供参考 ⑤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成功性

20、环境行为学是研究、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为影响关系的学科,环境行为学又称环境心理学。

相关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皮亚杰学派。

21、人的基本需要――马斯罗的层级论

人的需要分为六个层级:

① 生理的需要,如:饥、渴、寒、暖等。

② 安全的需要,如:安全感、领域感、私密性等;

③ 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如:情感、归属某小团体、家庭、亲属、好朋友等; ④ 尊重的需要,如:威信、自尊、受到人们的尊重等;

⑤ 自我实现的需要

⑥ 学习与美学的需要

22、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23、领域行为的空间层次: ①微观环境 ②中观环境 ③宏观环境

24、人与人之间保持的空间距离概括地分为四类:

a. 亲密距离 b.个人间的距离 c. 社交距离 d. 公共空间

25、影响个人空间大小的因素

a. 文化与种族 b.年龄与性别 c.亲近关系 d.社会地位

e. 个性 f.环境 g.个人状况

26、个人空间:每个人被一个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

27、人际距离分类:

亲密距离(0-0.45米) 个人距离(0.45-1.2米)

社交距离(1.2-3.6米) 公共距离(3.6-8米)

28、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的不动领地。

29、私密性: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处,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

30、安全感:仅次于生理需要的基本自然性需要,人在潜意识里往往倾向于隐蔽自己而面向公众。

31、景观环境对使用者行为有一定的诱发性。

32、景观环境认知:当园林不同空间类型作为某种环境类型被人们感知之后,就会以环境意象的形式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并形成回忆。

33、环境易识别性设计:以意象的形式留在人的脑海中,并形成回忆。

34、景观环境利用研究:针对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和心理进行研究,找到共性的需求和行为模式

35、构成形式美的可视要素有:点、线、面(形)、色彩及质感。

36、质感是指通过触觉与视觉所感知的物体的质地特征。

37、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38、色彩的表现有有冷暖、距离感、运动感、面积感、重量感。

39、形式美法则:多样统一、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韵律

40、图纸: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1、园林规划设计其中包括项目前期调查研究、园林规划(估算)、园林方案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预算)等一系列的环节。

2、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园林设计的开展建立在园林规划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先规划后设计。

3、园林规划的任务包括: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强调园林要素的合理布局和组合。

4、园林设计的任务包括: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等方面的设计,确定造型手段、方式、构筑材料、植物造景方式等。

5、规划图纸内容:

① 区位图 ② 综合现状图 ③ 现状分析图 ④ 结构分区图 ⑤ 景观分区图

⑥ 总体规划方案平面图 ⑦ 竖向控制图 ⑧ 道路总体设计图 ⑨ 种植总体规划图

⑩ 园林建筑方案图 ⑾ 管线总体设计图 ⑿ 鸟瞰图以及局部效果图、设计图纸内容

6、设计图纸内容:

① 平面图 ② 地形设计图 ③ 分区种植设计图 ④ 园林建筑设计图 ⑤ 管线设计图 ⑥ 结构分析图 ⑦ 园林景观意向图 ⑧ 园林景观效果图 ⑨主要植物材料说明 ⑩ 主要功能设施小品说明

7、施工图图纸内容:

① 施工总平面图 ② 施工放线总图和定位总图 ③ 竖向设计图(高程图) ④ 道路广场设计图 ⑤ 种植设计图 ⑥ 水景工程设计图

⑦ 园林建筑设计图 ⑧ 管线设计图

1、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园林的雏形为“伊甸园”

2、公园绿地的分类

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对城市公园绿地没有形成统一,主要有:美国 、德国 、前苏联、日本、中国

3、我国的城市公园绿地按主要功能和内容,将其分为:

①综合公园 (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②社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③专类公园 (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公园)

④带状公园

⑤街旁绿地等

4、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5、公园游人容量计算的目的:

①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数量、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②防止在节假日和举行游园活动时游人过多造成园内过分拥挤,有必要时应对游人人员的数量加以控制。

6、游人容量的计算公式:C=A/AM

(A ――公园总面积,A M ――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7、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

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平方米为宜;

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不得低于20平方米;

风景名胜区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宜大于100平方米。

8、所有公园绿地绿地率不得小于70%

9、综合性公园分类按照服务对象和管理体系的不同,综合公园分为全市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两类。

①全市性公园 为全市居民服务,用地面积一般为10-100公顷或更大,其服务半径约3-5km ,居民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 ②区域性公园 服务对象是市区一定区域的城市居民。用地面积按该区域居民的人数而定,一般为10公顷左右,服务半径约1-2km ,步行15-25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5-10分钟可达。

10、综合公园的功能: ①游乐休憩方面 ②文化节庆方面 ③科普教育方面

11、综合公园选址时应考虑的六个因素:

①综合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生活居住用地内的居民能方便地使用,并与城市主要道路有

密切的联系。

②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的地形及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 ③可选择在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

④可选择在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

⑤可选择在原有绿地的地方。

⑥公园用地应考虑将来发展的余地。

12、综合公园设置的内容

1)观赏游览 2)安静活动 3)儿童活动 4)文娱活动

5) 科普文化 6)服务设施 7)园务管理

13、综合公园规划的原则:

① 满足功能,合理分区。 ② 园以景胜,巧于组景。

③ 因地制宜,注重选址。 因公园处在人工环境的城市里,但其造景是以自然为特征的,故选址时宜选有山有水、低地畦地、植被良好、交通方便、利于管理之处。 ④ 组织导游,路成系统。 ⑤ 突出主题,创造特色。

14、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人口、次要出入口和专门出入口三种。

15、在平面布局上起游览高潮作用的主景常为平面构图中心;在立体轮廊上起观赏视线焦点作用的制高点常为立面构图中心.

16、公园规划布局的形式有3种: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17、根据公园的活动和景色内容,应进行功能区分,一般可分为:安静游赏区、文化娱乐区、体育运动区、儿童游戏区、经营管理区等。儿童活动区儿童约占全园游人总数的15%-30%。

·安静游赏区在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植物种类和配置类型丰富,风景最优美。 ·儿童活动区在布置手法上应适应儿童的心理和活动特点(判断)建筑与小品的形式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儿童的比例尺度;道路的布置要简洁、明确,容易辨认;植物选择要丰富多彩,颜色鲜艳,引起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不容易对儿童产生伤害的植物种类;不宜用铁丝网作隔离;地面不宜用凹凸不平或尖锐的材料,应多铺草地或海绵软性铺装。

18、山林地坡度应小于33%,草坪坡度不应大于25%。

19、为保证公园内游园安全,水体深度一般控制在1.5—1.8m 之间。

硬底人工水体近岸2m 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 ,超过者应设护栏。

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m 范围以内,水深不得大于0.5m 。

20、公园中的园路常分为三种:

① 主要道路(大型公园宽度4-6米,小型公园宽度3-4米)、

② 次要道路(宽度2-3米) ③ 游步道(宽度1.2-2米)

21、城市广场类型分5类:

①市政广场 ②纪念广场 ③交通广场 ④商业广场 ⑤ 娱乐休闲广场

22、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② 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

③ 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

④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⑤ 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

⑥ 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

23、文脉主义常用两种设计手法

地区—环境文脉手法,把建筑空间环境整个地作为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模式的“符号”,它倾向于传统式或流行式,设置明喻;

时间—历史文脉手法,讲究从传统建筑提取符号,传达历史信息,赞同现代建筑体量、空间同传统建筑造型要素、细部片段的兼容,设置暗喻。

24、日本芦原义信提出了在外部空间设计中采用20~25米的模数,是一个令人感到舒适亲切的尺度。而广场实体的高度H 与距离D 的比例也是分析的重点,历史上许多好的城市广场空间D 与H 的比值大体在1~3之间。(2)广场空间与周围的建筑

25、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四角敞开的广场、四角封闭的广场、三面封闭与一面开敞的广场、作为主要建筑物的舞台装置的广场。

26、城市广场中几种空间环境要素的设计

①色彩 ②水体 ③地面铺装 ④建筑小品 ⑤植物

27、城市道路类型:①城市主干道 ②市区支道 ③专用道路

28、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依据道路类型、性质功能与地理、建筑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②充分考虑行人人身安全和驾驶者行车安全。

③提供尽可能多的遮荫面积,创造舒适的行走环境。

④植物品种选择以及布置方式上能保证其良好的生长态势,养护管理成本低。

⑤道路绿化形式多样化,塑造美丽街景。

29、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就有(结合图):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

30、道路绿化是指红线范围以内的行道树、分隔带绿化、交通岛绿化以及附设在红线范围以内的游息林荫路等。

31、行道树设计:有树池式、树带式两种,树池式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米,树带式宽度不小于1.5米;人行道行道树定干高度最低不能低于2m ,交通干道上的行道树定干高度不宜低于3.5m 。

32、分车带宽度不宜小于1.5m ,如分车带上种植乔木,其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的规定;分隔带应适当分段,一般采用75-100为宜。

33、安全视距确定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布置植物要把高度控制在0.65-0.70m 以下。个别深入范围内的行道树如果株距在6m 以上,树干高于2m ,干径在0.4m 以内也是允许的。

34、居住区绿地类型:

① 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② 用绿地 ③ 道路绿地 ④ 宅旁和庭园绿化

35、居住区公园最小规模1.0公顷,最大服务半径800-1000米;

小游园最小规模0.4公顷,最大服务半径400-500米

36、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

组团级不少于0.5m 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 2/人;

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m 2/人。

37、绿地率:新区建设应≥30%; 旧区改造宜≥25%; 种植成活率≥98%。

38、绿化带最小宽度:一行乔木:2米; 两行乔木:6米

39、工矿企业绿地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厂前区绿地 ②生产区绿地 ③仓库、堆场区绿地 ④道路绿地 ⑤绿化美化地段

40、厂前区绿地设计的9个要点:

1)厂前区的绿化要美观、整齐、大方、开朗、明快,给人以深刻印象。

2)可因地制宜地设置林荫道、行道树、绿篱、花坛、草坪、喷泉、水池、假山、雕塑等,但要保证方便车辆通行和人流集散。

3)绿地设置应与广场、道路、周围建筑及有关设施(光荣榜、画廊、阅报栏、黑板报、宣传牌等) 协调,一般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

4) 植物配置要和建筑立面、形体、色彩协调,与城市道路联系,多用对植和行列式种植。

5) 人口处的布置要富于装饰性和观赏性,并注意人口景观的引导性和标志性,以起到强调作用。

6) 建筑周围的绿化还要处理好空间艺术效果、通风采光、各种管线的关系。花坛、草坪及建筑周围的基础绿带用修剪整齐的常绿绿篱围边,点缀色彩鲜艳的花灌木、宿根花卉,或植草坪,用低矮的色叶灌木形成模纹图案。

7) 如用地宽余,厂前区绿地设计还可与小游园的布置相结合,设置山泉水池、建筑小品、

园路小径,放置园灯、凳椅,配置观赏花木和草坪,形成恬静、清洁、舒适、优美的环境。

8) 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扩大绿地面积,坚持多层次绿化,充分利用地面、墙面、屋面、棚架、水面等形成全方位的绿化空间。

9)为丰富冬季景色,体现雄伟壮观的效果,厂前区绿化常绿树种应有较大的比例,一般为30%~50%。

41、防护林带的结构:①通透结构 ②半通透结构 ③紧密结构

42、工厂绿化常用树种

(1)抗二氧化硫树种

抗性强的树种有:大叶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海桐、蚊母、山茶、女贞、小叶女贞、风尾兰、夹竹桃、枸骨、枇杷、金橘、构树、无花果、白蜡、木麻黄、十大功劳、侧柏、银杏、广玉兰、柽柳、梧桐、重阳木、合欢、刺槐、槐树、紫穗槐、黄杨等。

抗性较强的树种有:华山松、舀·皮松、云杉、杜松、罗汉松、龙柏、桧柏、侧柏、石榴、月桂、冬青、珊瑚树、柳杉、栀子花、臭椿、桑树、楝树、白榆、朴树/腊梅、毛白杨、丝棉木、木槿、丝兰、桃树、枫杨、含笑、杜仲、七叶树、八角金盘、花柏、粗榧、丁香、卫矛、板栗、无患子、地锦、泡桐、槐树、银杏、刺槐、连翘、金银木、紫荆、柿树、垂柳、枫香、加杨、旱柳、紫薇、乌桕、杏树、小叶朴等。

反应敏感的树种有:苹果、梨、郁李、悬铃木、雪松、马尾松、云南松、白桦、毛樱桃、贴梗海棠、梅花、玫瑰、月季等。

(2)抗氯气树种

抗性强的树种有:龙柏、侧柏、大叶黄杨、海桐、蚊母、山茶、女贞、夹竹桃、凤尾兰、棕榈、构树、木槿、紫藤、无花果、樱花、枸骨、臭椿、榕树、小叶女贞、丝兰、广玉兰、柽柳、合欢、皂荚、槐树、黄杨、白榆、红棉木、沙枣、椿树、白蜡、杜仲、桑树、柳树、枸杞等。

抗性较强的树种有:桧柏、珊瑚树、樟树、栀子花、青桐、楝树、朴树、板栗、无花果、罗汉松、桂花、石榴、紫荆、紫穗槐、乌桕、悬铃木、水杉、银杏、柽柳、丁香、白榆、细叶榕、枇杷、瓜子黄杨、山桃、刺槐、铅笔柏、毛白杨、石楠、榉树、泡桐、云杉、柳杉、太平花、梧桐、重阳木、小叶榕、木麻黄、杜松、旱柳、小叶女贞、卫矛、接骨木、地锦、君迁子、月桂等。

反应敏感的有:池杉、薄壳山核桃、枫杨、木棉、樟子松、赤杨等。

第五章 园林工程要素设计

1、造景的四大要素山石、水体、植物、园林建筑。地形、园路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要素。

2、地形的形态特征有5种:平坦地形、凸形地貌、山脊地貌、凹形地貌、谷地。

3、地形改造的原则有3个:完善基础地形原则、排水组织和坡面稳定原则、坡度设计原则

(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积水; 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 坡度介于5%-10%之间的地形适合排用地范围不大的内容; 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围利用)。

4、平台和广场极限坡度为0.5-3%,常用的坡度为1-2%。

5、地面坡度分级:平坡(0-2%)、缓坡(2-10%)、中坡(10-25%)、陡坡(25-50%)、急坡(>50%)

6、广场地形处理要点有5点: (可能是简答)

一是一般按相交道路中心线交点的标高为广场竖向设计的控制点;

二是广场应力求内纵、横坡度平缓;

三是场内标高应低于周围建筑物的散水标高;

四是可以设计坡度1%-2%的单一坡向、两面坡度、不规则斜坡和扭坡;

五是顺着天然斜坡地形较大时,可分为两极式广场,使斜坡的影响得到缓和。

7、道路地形处理要点

1)路线和地形

良好的风景园林道路布线应利用自然地形。路线应与原有的地形融合而不是去有意改变它。沿着等高线的路线最容易与景观调和,而且对车辆和行人来说都是最省力的。当在坡地上一条沿着等高线方向行进的路段在长度方向必须提高或降低其高程时,可在道路线和等高线之间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以定出一个合适的坡度。

当一条路线沿与等高线成直角的方向进行时,其位置应选在挖方、填方量最少处。应避免路线有“逆着纹理”穿越的生硬感觉。可以通过选用实际挖、填方量最小的路线和高程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另一个办法是把路线位置稍稍偏移垂直方向,可能会产生最佳效果。

2)道路地形横切面处理要点

对于处于一个挖方区内的道路,两侧的地面均需加以修饰,使它们看上去尽可能自然一些。

8、当一条路线沿与等高线成直角的方向进行时,其位置应选在挖方、填方量最少处。

9、建筑坡度地形连接不同高度平台的主要措施:有绿化带、有变化的斜坡、绿化的斜坡、挡土墙台阶等。

10、阶梯式房屋可有3种形式:跌落单元式、阶梯走廊式、台阶式。第一种形式的房屋

适用于坡度从7%-17%的坡地上,其余两种适用于坡度大于25%的坡地上。

11、竖向设计具体内容为:①研究地形的利用与改造,考虑地面排水组织;②确定建筑、道路、场地、绿地及其他设施的地面设计标高。

12、竖向设计满足各项用地的使用要求

1)建筑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住宅为30-60cm ,学校、医院为45-90cm 。多雨地区宜采用较大值。高层建筑土质较差或填土地段还应考虑建筑沉降。

2)广场坡度以0.3%-3%为宜,0.5%-1.5%最佳;儿童游戏场坡度0.3-2.5%;停车场坡度0.2-0.5%;运动场坡度0.2-0.5%。

3)草坪、休息绿地:坡度在0.3%-10%。

13、广场的纵坡一般应小于7%,横坡小于2%;停车场最大坡度不大于2.5%;一般景观场地中路面的坡度不宜超过8%。超过则应设置台阶。

14、挡土墙的主要类型

①重力墙 砌块墙主要有三类:平砌块 异性砌块 外露骨料砌块

②悬臂墙 钢筋混凝土 加钢筋的砖石和混凝土 加钢筋的混凝土砌块

③垄格挡土墙 混凝土 木材

④其他类型的墙体 木墙 金属条筐

15、台阶的踏高一般10-15公分,踏面30-37公分(一般不应小于35公分),每一个踏步的踏面都应该有5mm 的高差。

16、台阶的种类分为:

规则式(水泥台阶、石板台阶、砖砌台阶)

不规则式(块石台阶、横木台阶、纵木台阶、草皮台阶)

17、坡道的顷斜度比例不能超8.33%或12:1;隔开的两级坡道最大长度不得超过9米, 而平台的最小长度应为1.5米, 也就是说每隔9米应设计一个平台;坡道的两边应有15厘米高的道牙。

18、水景设计按水体状态和功能分类,分为两类:静态和动态水景。

①静态水景包含了大型水面、中小型园林水面和景观泳池三大类。

②动态水景分为流水、落水、喷水三大类。其中流水分为大型河川、中小型河渠及溪流;落水分为水帘瀑布、跌水和滚槛;喷水又分为单喷、组合喷水、复合喷水。

19、水景设计依据水形及风格,分为三类:规则式、自然式及混合式。

20、理水的基本手法

①聚散――水的比例和尺度 ②曲折――自然式水体形式的变化

③临近 ④形、声、光、色――水景的艺术手法

21、自然式静水理水形式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小型自然式水池。小型水池形状宜简单,周边宜点缀山石、花木,池中若养鱼植莲也很有情趣。应该注意的是点缀不宜过多,过多则拥挤落俗,失去意境。

②较大的自然式水池。应以聚为主,分为辅,在水池的一角用桥或缩水束腰划出一弯小水面,非常活泼自然,主次分明。

③狭长的水池。

④山池,及以山石理池。

22、园林静水景观主要有以下六种营建形式(注意溢流式和平满式的概念区别):

①下沉式 ②台地式 ③室内外沟通连体式(或称嵌入式) ④组合式 ⑤溢流式 溢流式水池是从池边平滑下落的滚动式水池,池边有圆形、直行和斜坡形几种处理形式,多见于伊斯兰庭园的溢流池。

⑥平满式 平满式水池池边与地面平齐,将水蓄满,使人有一种近水和水满欲溢的感觉,能形成较好的倒影效果,多用于较为安静与恬适的空间内。

23、静态水:在规则式植物种植池中,水池深度以50-100cm 为宜;自然式水池的深度,当面积较小时,以保持50-100cm 为宜;动态水:水流的深度可在20-35cm 之间。

24、落水根据其形式与状态,可分为瀑布、叠水、溢流、管流、滚水坝等多种形式。

25、瀑布的主要分为4种形式:

①自然式瀑布 ②规则式瀑布 ③斜坡瀑布 ④枯瀑

26、一个完整的瀑布系统一般由6部分组成:

①背景 ②上游水源 ③瀑布口(落水口) ④瀑身 ⑤承瀑坛 ⑥溪流

27、瀑布的设计元素:①落水口 ②水槽 ③瀑布面 ④承水潭

28、其他落水设计及营建

1)叠水 又称跌水,是园林理水最常用的一种落水形式。

2)溢流与泻流 即池水满盈外流。

3)管流 指水从管状物中流出。

4)滚槛 滚槛(滚水坝)可以理解为水越过水下的横石,翻滚而下的一种急流状态

5)壁泉 水从墙壁上顺流而下形成壁泉

29、壁泉大体分为墙壁型、山石型、植物型3种。喷水池深度应以0.5-1米为宜。

30、园林水景的安全问题包括:水体深度带来的安全性问题、高科技水体景观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喷水水泵的安全性问题。

31、解决的办法:一是控制岸边水深。在离水岸1米内岸边一般水深不宜超过50厘米,若大于此深度,应合理设置提醒标志;二是优化水电结合设计,保障细节安全;三是优化喷泉力量控制。

32、湖石类分三类:英石、锦川石、太湖石

33、“瘦、透、漏、皱”是古人赏石的基本标准,主要是针对太湖石。

“瘦”是讲造型不臃肿而风骨劲瘦;“皱”是指有纹理,存放久远风化所致;“漏”是讲是上下透空;“透”是指横向上有孔有眼。

34、置石的摆置原则(要点)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①在园中“摆”石头,应像“种”有生命的物体一般,需将石块根部埋入地下,使露出地面部分能显得稳固。

②将景石最具特色的一面朝向观赏者一边。

③上有美丽纹路的石块,则美丽纹路的一面为正面,其次在考虑形状。

35、置石常见的布局分4类:① 特置 ② 对置 ③ 散置 ④ 群置

36、组石的要诀

①自然石块每一个都不大相同,摆置石组时,要有主有副,强弱有别,大小搭配 ②多数石块组合时,要先摆大的,再放小的。

③相同大小或形式类似的石块不要并排放置,以免显得不自然。

37、叠山可分为传统假山与现代假山;

传统假山分为三类:土山、土石山和全石山;

土石假山分为石包土和土包石;

38、假山主要设置方法:

①堆砌假山时,先需建筑牢固的基础,然后依据岩石的自然形状、庭园景观的主题,顺次堆砌,并经严格的修改后,始行固定。

②石与石之间的固定,多为水泥,固结时注意稳固与安全。

③土山应在表面铺设草皮,以保持土壤免受冲刷;其上应模仿自然之山,放置若干石块及种植各种树木。

④石山及土石山所用的岩石,宜大小配合堆置,其空隙口可填土,栽植蕨类植物或其他花草树木。

⑤大型假山,可设置峭壁、山谷、道路、石阶、涵洞、滴泉、瀑布等,同时应注意排水的设置。

⑥适合栽植于假山附近的植物有景天科、仙人掌科、羊齿类、兰科植物、虎耳草、杜鹃、杨柳、榕树、软枝黄蝉、铁线草、黑松、罗汉松等。

39、景观建筑的主要形式包括亭、廊、榭、舫、厅堂、楼阁等。

水榭 水榭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景观建筑舫

厅堂 厅堂是园林景观中的主要建筑。厅堂大致可分为三种:一般厅堂、鸳鸯厅和四面厅。

楼阁 阁是景观中的高层建筑,与楼一样,均是登高望远、游憩赏景的建筑。

40、园林建筑设计要点

①设计要结合功能要求 厕所应均匀分布,既要隐蔽又要方便使用。

②满足造景要求,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41、风景园林道路按性质和功能分,分为风景旅游道路和园(景)路。

42、风景旅游路分为四类:

①风景旅游主干道 ②风景旅游次干道 ③风景游览道(又称园林观光路) ④风景名胜区专用道路——林区道路

43、现代风景园林道路规划设计有五点:

①兼顾交通性与游览性 ②主次分明 ③因地制宜

④疏密有致 ⑤曲折迂回

44、交叉口处理

①避免交叉口过多,路中心线尽可能交于一点,岔路口路面也应分出主次,使方向明确。

②交叉成锐角的园路,应设计成圆顺曲线的角隅。若有多条线路汇合时,则自然形成小广场。

③两条道路成丁字相交时,宜在道路交点处布置对景。

④山路与山下道路相接时,如果山路并非是山上的纪念性建筑的主要景观道路。一般不宜正交。

⑤交叉点的形式在满足园林总体规划、周围地形、交通性质与导游路线组织的基础上,可以不拘一格。

45、园林景观道路与建筑的关系。靠近道路的园林建筑一般应面向道路,并不同程度的后退,远离道路。在一般的情况下道路可采取适当加宽或分出支路的办法与建筑相连。游人量较大的建筑应后退道路较多,最好形成小广场,便于游人集散。

46、山地园林景观道路的处理:

当道路坡度在6%以内时,则可按一般道路处理,超过6%-10%,就应顺应等高线做成盘山道以减小坡度。

当山路纵坡超过10%,下山时使人有站不住脚的感觉,就需要设置台阶,小于10%的坡可局部设置台阶。

山道台阶每15-20级最好有一段较为平坦的路面供人休息。

47、低而小的山丘,布置山路时应注意延长路线,使人对山的面积产生错觉,以扩大园林空间。

48、风景园林道路的平面布局形式一般可归类为以下几种:

按形态分:规则式、自然式、综合式

按旅游线路分:环路式、尽端式、综合式

49、植物的选择的原则:

①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种外来植物

②以基地条件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园林绿化植物,即“适地适树”的原则。

③以落叶乔木为主,合理搭配常绿植物和灌木

④以速生树种为主,慢生、长寿树种相结合

50、植物配置总体上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三种方法树木的配置方法

51、植物的配置方法:

①孤植(单株/丛)、②对植、③丛植(3-10株不等)、④群植(10株以上)、⑤行植、⑥带植

52、在设计群植植物景观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品种数量。树木种类不宜太多,1~2种骨干树种,并有一定数量的乔木和灌木作为陪衬,种类不宜超过10种,否则会显得零乱。

②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树群应选择高大、外形美观的乔木构成整个树群的骨架,以枝叶密集的植物作为陪衬

③布置方法。群植多用于自然式园林中,植株栽植应有疏有密,不宜成行成列或等距栽植,应做到“疏可走马、密不容针”。林冠线(立面)、林缘线(平面)要有高低起伏和婉转迂回的变化行植

53、植物景观设计要点:①林缘线设计 ②林冠线设计 ③季相

54、铺装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 ②警示 ③引导

④缓解疲劳(令人愉快的步行距离为400-500米) ⑤限制车速 ⑥环境艺术功能

55、铺装的设计要素:色彩、质感、构形、尺度、高差和边界

56、边界 边界处理是铺装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构思巧妙的边界形式可为整个铺装增添情趣与魅力特色。

57、人工材料--斩假石特征:粗犷、仿花岗石,质感强,浅入浅出

第六章 园林工程标准与规范

不作为重点,主要与绿地率相关的

1、地下架空平台冲抵集中绿化面积的办法折算冲抵:

①种植土层深度大于1.5米的,按100%冲抵;

②种植土层深度大于1.0米、小于1.5米的,按60%冲抵;

③种植土层深度大于0.4米、小于1.0米的,按20%冲抵。

2、屋顶绿化面积冲抵集中绿化面积的规定

多层建筑(建筑高度小于24米的建筑、居住建筑8层以下)与低层建筑屋顶绿化,绿化种植土层深度大于0.3米、宽度大于4米、面积大于80平方米、并便于人们使用的,经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定后,可按其实际植物种植面积的20%冲抵集中绿化面积,但冲抵的比例不得大于规定指标的10%。

3、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竣工评定一般分为竣工自检和正式评定两个步骤。2. 施工单位应于正式竣工评定之日的前10天,向建设单位递交《竣工评定通知书》。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

5、城市绿分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四种类型,总面积要达到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5%。

6、绿化广场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60%。

7、占地80公顷以上的单位绿地率不低于40%,污染严重的新建单位不低于40%,并按规定设立防护林带。

8、居住区级公园面积应不小于10000m2,街旁游园的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m2。

9、旧城改造:架空平台绿化面积不得大于规定配套绿地总面积的70%;新建区:架空平台绿化面积不得大于规定配套绿地总面积的50%;新建区。

10、集中(公共)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种植面积不得低于集中(公共)绿地总面积的80%。

11、集中(公共)绿地应符合以下要求:居住小区人均不小于1.2平方米,且不低于居住区建设总用地面积的1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