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径庭的中西饮食文化

40F 东西之间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其实,欧洲人也是要面子的。但他们的面子更多地体现在社会公德上,饭桌上却没有他们的面子。不仅公宴里没有政府的面子,而且私宴也不曾有主人个人的面子。我在荷兰时,有一朋友请我参加他家的烛光晚宴,他神秘地告诉我,他太太要让今天去的中国客人吃到地道的荷兰名菜。哪知,当我们几个早就对荷兰名菜垂涎的中国人在烛光幽幽的客厅入座时,主人端上桌的却是每人一份火熏肉(只有几片),外加一份水煮花菜(只

The difference on Midwest diet culture

有几朵),主食也有,但只是几片干面包;当然还照顾到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特别加了一蘑菇汤。虽然我们对欧洲人请客的简单程度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仍难免有些失望。晚宴结束了,肚子似乎还是空的,吃的欲望仍在幽幽烛光下肆无

大相径庭的中西饮食文化

 吃“面子”与吃“欲望”

从欧洲考察回国时,有朋友设饭局为我接风。进得美食城惴惴落座,道道美食便接二连三地上桌来,生猛海鲜,山珍野味,五凉五热,很是排场。朋友盼顾周围的饭局之后,好不荣耀地向我和仅有的两位作陪者笑笑,极显风度地向桌上一摊右手:便饭、便饭,请随便用。其势态和话音显出了他平素少有的得意与自信。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我当然对这丰盛的一桌是心领神会的:我将要吃下的不仅仅是山珍海味,更重要的还有朋友的面子。

饭局中,朋友将话题引到欧洲的饮食文化上,问我对此有何感受。此时此刻,我有口难开,有言难发,只怕说出真感真言有伤朋友的盛情和面子(看,又是面子!)。所以,当时便很惶恐地故作感慨道:欧洲人吃得太简单了,哪有中国饮食文化这样博大精深。

说欧洲的饮食文化没有中国的博大精深,只是他们没有给饮食增加人为的附加意义和世俗色彩。其实,透过欧洲人

文/邢世嘉

忌惮地延伸着。在用餐后酒的时候,突然间,我发现灵魂深处有一种感觉随着烛光一起摇曳。虽然这种感觉是飘忽的,但我却分明感到了一种真实的美。

吃完这顿饭,我终于对欧洲的饮食

的餐桌,我们分明看到了他们有别于中国的博大精深。这种博大精深的内涵就是“实效”。我们在德国考察时,曾接受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宴请。虽然这算是一局级别相当高的德国官方宴会。然而,招待大家的只是每人一份烤牛排 ,一份油炸土豆,一份冰淇淋。如此而已。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连同我们所饮用的高档葡萄酒在内,这一局十二人的官宴最多花费一千马克。

事后我想,如果同级别的宴会放在中国,怎么着也得花个一万两万的。甭说用如此简单的两道菜来宴请外宾,就是用来招待常来常往的亲朋好友,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惶恐不安。惶恐什么?当然是害怕落一个“吝啬”或“寒酸”的名声,面子失尽。虽然,对中国人来说,展示面子的地方很多,大到房子、车子,小到穿衣吃饭都是面子的体现。但对于请人吃饭是绝不可视其为“小”的。中国人最大的面子、最常展示的面子就在桌面上。所以,在中国做客,首先是吃主人的面子,饭菜好不好吃是其次的事。

文化有所感悟:他们深深懂得饱而不思的道理。之所以不让你吃饱,就是让你留下“思”的空间。思即是欲望;欲望即是美。与其让你吃饱,不如让你品味欲望之美。这恐怕就是欧洲饮食文化的另一种实效,另一种博大精深(虽然没有填饱肚子,但有美的感觉来补缺。这未尝不是一种实效)。他们极巧妙地把黑格尔的美学理论渗透于饮食文化,并由此形成了他们关于饮食文化的美学品格。

对于中国人桌面上的面子,欧洲人不懂,就象我们不懂他们桌面上的美学一样。“面子”乃“中国精神之纲领”(鲁迅语),当然是中国人的长项,欧洲人在这方面的智商并不怎么高。因此他们很有自知之明地让他们的饮食文化远离“面子”,不想跟中国的饮食文化搅和。这恐怕就是我们这些在中国吃惯了“面子”的人,在欧洲吃不上“面子”的原因之所在。

 喝感觉与喝感情

很早就听过这样的说法:中国文化

4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