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问题 父母态度需要相左

最强大脑记忆 2015-06-16 22:36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育儿文章提到: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要尽量保持一致,因为保持一致孩子就不会钻空子。

举个例子,二娃3岁左右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举动——我在那正忙,他忽然跑过来问:“爸爸,我可不可以吃这块蛋糕?”由于我心思没在这件事情上,就敷衍一句:“没吃饱就吃吧!”然后我就继续做我的事情。不一会儿,他妈妈找我来了:“是你让他吃的?”我说:“是啊!怎么了?”他妈妈说:“我刚才让他把剩下的蔬菜吃完再吃蛋糕,你怎么让他先吃蛋糕啦…”

他妈妈的话带出埋怨的语气,我突然意识到,我上了二娃的套了,这小子又是故伎重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经常在他妈妈不同意他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跑过来问我(特别是在我忙的时候),我同意了,他妈妈就找我来“兴师问罪”,当我明白事情的真相时,二娃已经得逞了。中枪数次之后,当二娃再跑过来问我的时候,我就和蔼地对他说:“宝贝,去问妈妈!”(我心里想,小家伙,这次不要再想得逞了)这时二娃透着一脸的沮丧说:“妈妈不同意!”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终于将心里话说出来了。

孩子其实是很会钻空子的,我家二娃是想通过父母信息的不对称来达到他的目的,好在我们在这方面的理念比较一致。我对这方面的一致是表示赞同的,因为也确实听到好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意见不一致,两口子暴发了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也发现夫妻意见一致也会导致其他的问题。例如,最近我曾指出大娃在打篮球过程中出现的松懈、不尽全力拼抢的问题,大娃妈妈和我的想法一致,也去批评他。后来发现,孩子一个人在屋里,一呆就呆很长时间。我想这样可能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因为两个大人都说他,孩子还会主动和谁谈心里的话呢?另外,我给他指出问题的时候,可能脸色不好看,如果妈妈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他还会找家人倾诉吗?

想到这,我就去找他妈妈谈及此事:“当我批评他的时候,你就不要再批评他了,这时我们对他的态度要稍微有些差别,我和他强硬的时候,你和他就采取软化的方式。”其实这里的软化,并不是妥协,并不是我们两个人的基本理念相左,而是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方法上要有差异。例如,要融化冰块,可以泡在水里,可以含在嘴里。当我批评大娃时,孩子的妈妈就可以在这个时候和大娃聊聊天,或者玩一玩,通过“非正式”的途径,了解孩子的心思,这样让孩子觉得这个家里还有人同情他当时的心境,理解他当时这样做的动机。

那天,我们夫妻谈完之后,我出去开了个会,回来之后二娃已经睡觉了,看到妈妈和大娃并排地趴我们的双人床上,妈妈正在给大娃读一本新买的中文书,看着大娃的情绪好多了,我的内心也感到了一丝暖意。

我感到,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面,我们做父母的在基本理念上要保持一致,不一致时要通过沟通的方法解决,但是,当其中有一方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要有所差异,可以简单地理解“红脸和白脸”的关系吧!严肃批评孩子的一方,是为了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有问题,我对这件事情是严肃的。另一方,即软化的那一方,是在告诉孩子:我们想了解这件事情你是怎么想的,我们理解你。这两个角色一个都不能少

我是世界记忆大师汤老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