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 学习信任阶段(从出生道18个月左右);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 发展主动性阶段(4-6); 变得勤奋的阶段(6-12);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 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 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 达到完善的阶段(50以后)。

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19、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1、桑代克,第一个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3、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作了研究,曾获得诺贝尔奖。

2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5、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26、逃避条件作用: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数嘈杂暂时离屋。

27、回避条件作用:如过马路是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违章骑车遇到警察时赶快下车。

28、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

29、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3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31、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过程。

32、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3、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34、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他提出三种同化模式:下为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35、奥苏贝尔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36、加涅把学习分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3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38、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功能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9、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40、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1、归属学习又分为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

42、学习知识的过程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43、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的学习方法:顺序观察法、素描观察法、连续(长期)观察法、实验观察法、操作观察法、比较观察法。

44、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45、知识应用其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审题、联想和课题类化三个基本环节。

46、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智力活动水平、课题的性质。

47、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48、根据动作的惊喜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操作型操作技能。

49、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50、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51、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52、常见的心智技能包括: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

53、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54、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接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5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5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57、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5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5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6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6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

6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63、学习动机对学生产生四方面的作用: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

64、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6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6、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67、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

68、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解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69、学习策略训练应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自我监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

7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型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72、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3、恐怖症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 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 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

阶段

10、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第

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1、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12、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 现代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完善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国家建立公有制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 朗格朗提出的,掌心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3、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①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②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入仓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③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性的否定。 ④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⑤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增长率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14、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1.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2.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 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 3. 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 等教育教学原则。

15、简述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 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里。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16、英国的哲学家和自然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17、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的第一人,他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二是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三是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四是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18、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 洛克—“白板说”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赫尔巴特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活的教育学是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19、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 ①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 ②突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③他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后来,他的配套工程将其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④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二者是统一的。 ⑤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

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20、杜威是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的首要代表。杜威的教育思想。 ①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②在教育目的上,他认为教育“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的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 ③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儿童中心。 ④与其教育基本观点相一致,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

21、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939年前苏联理论家凯洛夫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课堂教学是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位置。

22、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是什么? 一、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二、教育理论异彩纷呈,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

23、简述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 当代教育学则是一方面进行形而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密切关注教育实践的发展。 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密切的另一表现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他们通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 判)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多)教育技能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

(多)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单)“角色扮演”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受训者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中扮演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色,用类似演戏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水平。

(判)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

(判)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多)备课的类型: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多)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简)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精读教材,深层领会;还要对教材进行精细加工实现教材的再创造。

(单)按照一定教学实践可以把教学进度计划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即教案)。

(判)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判)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

(判)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是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

(简)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打的要求:要通读教材;内容项目要齐全;分析要准确深入;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措施要得力。

(简)教案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型;教学方法;媒体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单)电子教案是指采取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 (判)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

(判)课件与电子教案的区别:电子教案主要为教师使用,其中包含有教学步骤设计等内容,多为对整堂课的全面设计,而课件不见教师自己可以使用,有时也供学生使用,重点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即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简)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判)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判)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对话技能、课堂板书技能、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不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判)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多)课堂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单)讲授时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简)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配合。

(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提问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提问分为特指式提问、泛指式提问、重复式提问、反诘式提问和自答式提问。

(多)根据提问的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把提问分为总分式提问、递进式提问、连环式提问和插入式提问。

(简)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地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提问目的要明确;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单)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简)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倾听后腰及时进行反馈。

(多)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营造对话的气氛;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真诚的倾听学生言说;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简)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文字要精当;书写要规范;时机要恰当。

(判)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信息往返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 (多)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激励、调控、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

(简)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单)教学强化的类型: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四种类型。

(简)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目标要明确;强化态度要诚恳;强化时机要恰当;强化方式要灵活;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单、多)结课的方法:归纳结课、比较结课、活动结课、悬念结课。

(多)结课的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结课要简洁明快;结课要有趣味性。

(简)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效地调控教学。

(简)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1,布置作业:内容要精心选择;难易要适度;数量要

适当;题目要有启发性;形式要灵活。2,批改作业: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方式要灵活;要尊重学生;批改态度要认真;批改符号要统一;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简)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要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将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多)教态语言的特征: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景性。

(多)教态语言的功能:教育功能,传递信息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强化功能。 (简)听课的基本要求:要认真记录;要善于思考;听课后腰及时总结交流评价。 (多)教学反思的特点: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

(简)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职业道德 (判)道德的起源,不应从人们的意识中去寻找,也不应从社会生活之外去寻找,而只能从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去探求。

(判)道德与政治、法律一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判)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必然有什么样的道德。

(判)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多)行为习惯的特点:稳定性,群众性和持久性等。

(多、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热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成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的行为准则的过程。

(判)教师职业是一种道德服务,教师本身的人格、道德修养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判)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

(判)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成员也具有教育价值。

(多、简、判)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贯穿于教育劳动的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等等,这些都是调整教师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简)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