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时事评论

时事评论——八度空间出品

从乌克兰问题看强人普京

2014年乌克兰爆发二月革命,致使其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和其内阁被推翻,乌克兰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引发俄罗斯军事干预和欧美方面可能性制裁。乌克兰现当局目前与俄罗斯形成尖锐对立,俄总统普京宣布向乌克兰派遣部队。

从乌克兰事件中解读普京:

一.吞并克里米亚尽显普京超凡智慧和领袖风采

2014年1月19日, 约一万名乌克兰反对派在基辅集会,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乌克兰内乱就此拉开了序幕。之后,亚奴科维奇政府垮台,普京说到做到,吞并了克里米亚。

普京主导的吞并克里米亚的过程,从法律程序、军事准备、宣传战各方面,可以说做得天衣无缝,一气喝成,兵不血刃,干净利落,比科索沃的独立过程要精彩得多。普京瞅准时机,泰山压顶,西方和乌克兰其实连喘息的机会都没得到。普京几乎取得了“心战”的完全成功,让西方失尽颜面,大大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新闻不断透出西方参与政变的消息,比如CIA 局长在冲突期间曾访问基辅,比如“黑水”雇佣兵,比如放出俘虏视频“我是美国人”,等等;普京与普通民众连线,直播问答,尽显其敏捷思维和优秀口才,就像开课堂一样,把自己的主张思想侃侃谈来,让听众相信,有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国家政权,俄罗斯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俄罗斯出兵实属被逼无奈!同时让世人看看自己是不是当代希特勒!普京称赞金雕部队:“不能让捍卫国家利益的战士下跪”,这句话不单起到瓦解乌军心理的作用,更使世人感受到普京敢作敢为与英雄柔情的性格魅力。通过这次事件,一个智慧超群的领袖和魅力十足的男人的形象,已经永久定格在普京的身上。

二.普京将用战争回击西方的围堵封锁和经济制裁

普京的个人智慧和领袖意志远高于他的对手们。西方对俄罗斯采取围堵压迫处处避免正面冲突的策略,早已经印证了普京对他们心理心态的判断。他看透了西方领导人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性格,即使他手里仅有一 根木棒的实力,普京也有胆量抡起来揍北约。多年来,凭借其超凡个人智慧,他总能够出其不意地反击,而且招招见血,让对手提心吊胆,防不胜防。该出手时就出 手,出手就是重手,出手就有斩获,丝毫不怕西方的报复,这就是真实的普京性格,和梁山好汉何其相似。老索臆测,普京心目中的英雄只有一个人,亚历山大大帝!

三.普京智慧超凡,但谋略不及美国战略家们

美国的谋略是通过一个完整决策研究体系生产出来的,相当精准周全,并通过高效的软硬结合的运作机构来执行,非常稳当细致,保密安全,因而成功的机率相当高,又不为外界所知。而俄罗斯的决策体系为普京的决心和智慧左右,谋略很难做到完美稳妥;性格因素有时会显著影响决策,谋略虽然因此增加了难以预测的特点,但成功冒的风险更大。当这两种风格的谋略撞在一 起的时候,美国谋略可能因较少考虑对手决策的随意性突然性而失败,普京谋略可能因个人思维局限而因小失大得不尝失。制造叙利亚反对派诡异内讧,仅此一招就 使CIA 计划功亏一篑。普京吞并克里米亚,仅此一步,就使俄罗斯陷入被动局面,不大动干戈不足以收拾危局。高手过招扣人心弦的地方就在这些节点上!

普京个人智慧虽然超凡,但谋略还不及美国战略家们。美国的谋略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国际斗争中个体智慧是远远不够的。而普京没有这样的团队,注定不及美国战略家们。

如何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人们常用“贫穷落后”来形容旧中国。解放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家作了主人,但是,经济发展缓慢,物质及其匮乏,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连年的GDP 递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然而,倘若以人均计算,我国与其他的经济强国相比,还是排后的。尤其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使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都邑与山区等,反差昭然,贫困依然存在。“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无疑是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30年的经验表明:设置国家级贫困县短期内就使得扶贫重点县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以明显改善。但在新形势下,贫困群体的分化现象愈发突出,贫困分布由原来的区域性的、整体性的贫困逐渐过渡到个体性贫困,剩余的贫困人口更为分散,从而以县为瞄准对象的扶贫模式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它亟需在制度上进行变革。未来的扶贫制度似应在承认人群异质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方式来增加贫困者的发展机会,提升贫困者的发展能力,从而对边缘群体进行更有力且有效的减贫尝试。甚至可以说,未来的减贫进程似应更加细化扶贫目标,由原来的以县为目标细化到以村为目标,以至把扶贫目标落实到户、到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政府扶贫政策效应。倘是,本届政府提出的“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量化目标将指日可待。

不让贫困代代相传,首先要改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环境,加快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其次要发展学前教育,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技能,使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更好地融入工业化、城镇化过程。第三要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提高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四是易地扶贫搬迁,有些地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就要下决心把他们搬出来,彻底拔掉穷根。 此外,还需要加大扶贫领域的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①创新工作思路,把扶贫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到户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通过加大扶贫整体推进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为贫困村、贫困户创造更加有效、更加持续的发展条件。通过精准扶贫,针对性帮扶,增加贫困农户收入,解决贫困地区最主要的瓶颈问题,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②创新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调动社会创造力,通过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创造脱贫环境,通过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社会扶贫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③创新工作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扶贫事权,探索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区域发展。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要在改革创新精准扶贫、贫困县考核、

干部驻村帮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完善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④创新扶贫产品,努力打造“雨露计划”、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易地扶贫搬迁等品牌,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的突出问题。

美国孔子学院遭抵事件

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的宗旨是: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教育部在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并通过总部授权在国内外设立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

其服务对象分三类,一是为社会各界各类人员特别是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服务,开设继续教育类非学历、应用性汉语学习课程。二是为国外大、中、小学生提供汉语教学服务,开设专业汉语和公共汉语学习课程。三是为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和机构服务。

据2012年5月27日前统计,目前美国48个州已经设立81所孔子学院和299个孔子课堂,是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根据美国国务院5月17日发布的公告,目前在该国持有J —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将不得不于6月30日离境。美方称不会为他们续签签证;如果他们愿意,可回到中国再申办适当的交流项目签证。

对此次事件美方给予的解释为:

尽管孔子学院可能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但其所从事活动必须符合正确的交流规范、遵循相关法规。教授、研究学者、短期访问学者,或学院、大学的学生均不允许在公立和私立小学、中学进行教学,否则便与有关交流访问项目的法规相悖。只有在得到认证的中学以上机构内,才可安排中文课程。并且,持有J —1签证的教授只能在这些机构的外语院系内进行授课。同时美国官方要求对孔子学院进行“认证”。并公告声称:“目前,国务院正在审查孔子学院的学术资质,孔子学院必须申请美国的认证,才能在其所在大学开展教学。在初步审查结果,孔子学院没有获得美国的认证。”

孔方的无奈

公告规定显然是对孔子学院的发难,美国各地孔子学院均表示“令人吃惊”、“很不寻常”。孔子学院在美国校园内已有近10年时间,人们不明白美国国务院为何要突然出台这样的规定。而且美国的孔子学院是由美方自愿申请设立的,总部向孔子学院提供包括派遣志愿者在内的所有帮助,均系美方所要求。中方志愿者克服种种困难,积极热情服务,受到所在学校和家长的广泛欢迎。在合作举办孔子学院过程中,中美双方高校携手并肩,成绩斐然,为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学院本身不计学分,不授学位。换言之,孔子学院不具认证的前提;而美国官方迄今也从未说明孔子学院应该向谁认证。横向比较一下,德国的歌德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等在美文化交流机构都毋须得到美国认证。

政治势力不断抹黑

美国社会存在一些政治势力,一直对孔子学院横加指责,不断抹黑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2012年3月28日,美国国会外交事务监督与调查专门委员会就“中国公共外交代价”举行听证会时,国会众议员达纳•罗尔巴克尔就指责中国通过私营媒体和公共教育“进行宣传”。 美国大众眼里的孔院

2012年5月 22日,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杰马诺、博士生麦格拉斯和罗宾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学习汉语有助于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的交流和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自中国的韦薇老师在华盛顿约翰•伊顿小学教授一至五年级汉语课程。她告诉记者,学生家长都非常希望学校能继续提供汉语教育,学校其他教师也很配合汉语教学,因为他们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汉语将会是十分有用的交流工具。

韦薇的学生莉博蒂的母亲吕德斯夫人对记者说,在华盛顿地区,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不多,她和丈夫很是费了一番功夫,才给女儿找到一所开设有汉语课程的小学。吕德斯夫人和其他一些家长纷纷表示,孩子们很喜欢汉语,韦薇老师教学水平也很高,希望她能在学校继续教下去。

美国有关大学的校长对于国务院签署的这个公告非常反感,认为这是在干涉学校的教学自主权,他们正与国务院联系并交涉。 综上所述,美国孔子学院遭抵事件的背后原因为:

1、表面来看,美方抵制孔子学院,是因为持有J-1签证的中国教师在公立和私立小学、中学进行教学,与有关交流访问项目的法规相冲突。说明存在某些中国志愿者教师在打美国擦边球,钻美国法律漏洞,美国采取一定的整理措施。

2、孔子学院需要认证,但德国的歌德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等在美文化交流机构都无须得到美国认证。这说明美国对中国价值观和欧洲价值观区别对待。换句话说,就是美国这大国的背后的担忧,也反映大国的小心眼。

3、美国的制度也不是想象的完美,签证问题上却能反应其部分的混乱。2012年初美国开始梳理J-1签证混乱问题,在前序的基础上,美国把孔子学院J-1签证问题拿出,整理。

4、美国在对于孔子学院两次态度不一样,第一次:针对J-1签证和认证;第二次:仅仅对J-1签证。前后两次不一致。奥巴马曾提议中方派遣留学生“十万强计划”。或许是美国已觉得自打嘴巴了,亦或者是美国故意这样做的,为表现他们的姿态。

评“高考制度改革”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考改革在30多年历史里,改革从没有间断过,从最初的文6理7(即高考时,文科生考6门、理科生考7门)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3+2”,再到2002年以来各省市陆续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从“一卷试天下”的全国统一命题到部分省份自主命题;从高校招生计划并轨,到高校扩招;从“一考定终身”到部分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从人工改卷到网上阅卷,网上录取„„在考试科目、命题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显示我国高考体制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30多年不断“变脸”的高考改革路上,实际上并没有冲破应试教育的枷锁,依旧是一考定终身的“核战役”。2014年,高考加分全国性“瘦身”无疑是一剂猛药,回应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求。

最近,据有关媒体披露: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此次如果果真按此推行高考改革制度,无疑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送来的福音,最少可以缓解部分考试的压力,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僵局。但是深思揣度后,该改革还是会滋生出一些新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不分文、理科的“通才”学习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没有相应而可靠地选拔制度,必定会使高中生雪上加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也会使偏才怪才们到了麻烦,难以拿到进大学的入场券。如果推行不分文、理“一刀切”高考模式不存在例外,很难说这是一项成功方案。考虑偏才怪才成为本制度一个重要关注点。

二、实行部分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从一定程度上能破除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僵局。但是如果没有规范合理的推行制度和机制,如果还是以分数论英雄,无疑会陷入另一个不堪重负的泥潭,无疑是增加了一场新的“杀戮”。

三、完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必须夯实监督机制,规范制度的具体实施,尽量避免某些人暗箱操作、掘取利益、中饱私囊,让高考蒙上一层权钱交易的面纱,如日前爆出的,中国人民大学让11岁的“富二代”上本科,很有可能就是不完善的自主招考试在作祟。

四、将平时的考试和表现纳入普通高校的选拔新生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种“立交桥”式选拔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何种方式落实好这一制度,会不会滋生中学学校腐败无疑是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改革的忧虑:公平性问题(文理不分科后,增加“学考”分量;“学考”的组织形式参差不齐,如何确保公平依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基础教育薄弱、素质教育土壤贫瘠的中西部贫困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可望而不可及;繁重的考务负担对基层的组织能力、考试安全、风险控制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之,在改革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分类逐步推进,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提前预判,防止顾此失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学生素质如何科学评价(对于“具有弹性”的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进行,使其避免雷同又有较高的可信度,公众深表担忧:学生申报,老师来核,能否保证不掺假不出错,能否确保没有“猫腻”?有家长认为,在当前人情社会和诚信堪忧的现实下,这样的设想似乎有些不切实际。)自主招生如何确保公正(当前高校自主招生中,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包括7项,即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等,这些信息公众根本无从监督,而最关键的学业成绩、笔试成绩、面试评价等,反而不在公示之列,暗箱操作的空间由此滋生。高校作为自主招生的主体,既要“给权”,也要“定责”。受访专家普遍建议,当前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明确招考分离,有效遏制自主招生中的权钱寻租、违法乱纪现象,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守住公平底线。)

对于高考改革制度存在的问题,有专家建议:

1、英语考试一年两考难度不上调。外语从统一高考中提出来,可以多次考试,这样学生就不会为了应试死学外语。无疑,高考改革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减轻学生的压力。他认为每年安排两次考试比较合适,一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二来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耽误其他科目的复习。

2、建立健全入学机会公平的保障机制,严格考试招生管理,完善考试诚信、安全的管理制度和全面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加强高校招生自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由此确保农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获得公平入学的机会;为高考公平护航。

3、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深入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改进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方式,制订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切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严肃查处高校挪用、贪污科研经费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清理规范高考加分。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范围,加大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力度,推进高校干部任用、职称评聘、公款出国、公款招待、公车配备等信息公开。

不管怎么样,此次高考改革,是中国高考体制改革的又一里程碑,从不敢拿刀,到现在的挥刀落地,这毫无疑问将会是高考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但能否真正的破除应试教育实现我们提倡已久的素质教育,还得等待教育部的出台高考改革的细节规定和办法,同时,设立一套什么样的制度保证其贯彻实施,确保高考人性化与公平公正,让所有人拭目以待!

评维吾尔族11位大学生的公开信

4月30日晚7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爆炸案,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5月1日,一封由国内不同高校的11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共同署名的公开信,强烈谴责了暴恐分子乱杀无辜的罪恶行径,并呼吁:“维吾尔同胞勇敢的站出来,抵制邪恶极端,与极端思想作斗争。”

11名维吾尔大学生公开信激起了全国网民的共鸣,折射了当代青年担当精神。青年是激情的,青年是善良的,青年是正义的,青年是勇敢的,公开信以真挚的情感,强烈的正义情怀,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正气的力量永远是受人敬仰的,善良的情怀永远是让人昂扬的。

在这封公开信中,11名维族大学生连发十一问,痛斥暴恐分子给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沉重的灾难。这是青年的担当精神最好的体现,这是青年善良情怀最好的迸发,这是青年正气品质最好的谱写。

11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之所以能打动如此之多的各族民众,之所以有如此多一边倒的支持声音,就是因为这封信是阳光的,是正义的,是坦荡的,是善良的,是浩然正气的,他们昭示了一个真理,恐怖袭击是人类的公敌,恐怖袭击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是一些极端残暴极端自私的蛊惑者和被蛊惑者,以民族和宗教的名义实施的罪行。他们道出了善良的广大维吾尔族人民的心声:决不再沉默,决不再被极少数暴徒绑架和裹挟。他们的呐喊,不但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积极认同,更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共鸣!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伟大的实践需要青年的担当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青年的担当精神,11名维吾尔大学生公开信是青年担当精神的最好写照,我们各民族的青年都要学习这种担当精神,路见不平一声吼,这声吼属于青年的责任。

我们的今天是青年的,我们的明天是青年的,青年是我们历史的主人,青年是我们发展的栋梁,青年担当精神就是中国发展的脊梁。向11名维吾尔大学生学习,所有的青年都应该有对民族、对国家、对历史、对文明、对幸福的担当精神。

总结:恐怖分子是"疆独分子",和广大善良的新疆少数民族有本质的区别。要提高我们辨别恐怖分子背后阴谋的能力,不要轻易让恐怖分子的想法得逞。

面对频繁发生的恐怖事件,我们必须持有“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不能以偏盖全,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和对待。

延伸而来的任何社会上的民族歧视、区域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等都是不可取的。

中国56个民族是一家。改变社会上的民族歧视和排斥问题要从我们做起,中国未来的团结要靠在座的每一位共同维护。

评“中日民间外交”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和传统友谊。在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中, 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不幸的是, 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的半个世纪中, 尤其是八年抗战中,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使中日传统友谊与联系遭到破坏,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中日两国的情况才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中日民间外交的作用

1、新式多样的民间交流成效明显。我们看到无论是在中日两国邦交恢复前还是后, 形式多样、灵活的民间外交为推动两国人民理解、两国政府往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间团体和人士的交往逐渐演变为务实性的、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 涉及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农业、工商业等方面, 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交流成果。

2、青少年的交流夯实了中日关系的基础。留日的中国学者不仅向日本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同时也热心地介绍中国, 为加深两国的相互理解而辛勤耕耘, 回国效力的留学生, 也不时利用自己在日本的人际关系积极为双方的学术或经济技术交流穿针引线。

3、城乡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凸显。来自中国的日本志愿者在促进中国边远地区发展, 尤其是北方沙漠地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中写下了许多东欧的那个人的篇章。从1949年到2000年, 日本的九个民间团体与中国的全国青联合作, 开展了名为“保护母亲河”的植树活动, 双方先后在内蒙、辽宁、江西等多个省市区开展了14个生态绿化工程项目, 前后造林3420公顷, 共利用“绿化基金”2.674亿日元。

总之, 民间交流是中日关系的传统优势, 在中日关系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两国政府也大力支持, 使中日民间外交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新的发展, 它对促进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加深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 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从长远来看, 加强中日民间领域的交流, 将是增进两国相互理解, 缓解两国民众和舆论之间的对立情绪、推动两国关系逐渐成熟化的根本途径, 相对于官方外交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二、中日民间外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日本政府的行为影响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中日关系绝不只是历史问题在作祟, 现实矛盾有扩大和加深的趋势, 发展下去, 中日友好有可能进一步空洞化。尤其是政府首脑没有理性地挑战中国人民的底线, 严重影响着两国民间的往来。

2、中日两国之间的互信和交流的渠道不畅。中日两国民间交往出现的时冷时热局面, 一定程度上缘于两国之间的互信和交流的渠道不畅。其中有两点原因,一是舆论导向出了问题,二是中日两国互信机制缺失。

3、中日两国民众的感情摩擦。日本当局一些政客则企图用美化历史来振奋年轻一代的民族精神, 一些日本媒体更是乐于捕捉中国的负面新闻, 这些对两国民众的了解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具体的中日民众感情摩擦有很多。

4、民间外交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中日民间外交中存在的民间外交自身的问题, 在整个中日民间外交中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中日民间外交始终是中日外交的一部分, 发挥补充和辅助作用, 民间外交自身的局限性在中日官方外交活跃的当今格局凸显出来, 它所特有的相对独立性也遭到质疑, 略显尴尬。

(二)对策 1、正确对待历史, 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制定有效的磋商、协调机制;发展共同利益的“莫内构想”。

2、官方交流和民间交流要互动。

3、媒体应以历史大局为重, 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面向未来。两国媒体要客观、公正理性对待中日间存在的分歧,使两国人民深刻理解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 从长远认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

4、重视个别特殊人物对两国民间交流的促进作用。民间外交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其中一些海外人士、志愿者、学者、语言工作者等特殊身份和职位的有识之士在中日民间外交中扮演着特殊角色, 他们用自己的工作使命和中日时代友好的信念在中日民间积极奔走, 为促进两国的民间外交起着不小的作用。

青少年体质上升为基本国策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体质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及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发展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

教育部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体质提高要以三位一体为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和培养全面人才的意义重大。学校对学生体质提高要达到三位一体的目标,即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王登峰指出,当前,青少年校园体育运动开展不太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里面,缺乏对体质健康的足够重视。学生能不能升入好的高中,跟他的体质状况无关,跟他是否上体育课无关。其次,体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去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在试点中我们发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着重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课才能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

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呢?青少年的活动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得不到重视 运动场地严重匮乏 安全因素 “高科技”替代了传统游戏 营养摄入却不均衡

“除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王登峰强调,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宗旨就是立德树人,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围绕着这一宗旨去开展,不同的课程在立德树人上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体育和体育竞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州体育学院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主任裴立新表示,大力扶持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普遍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培养更多高水平后备人才是通过广泛的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实现的,因此,必须加大对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裴立新介绍,截至2013年,全国由政府部门倡导和资助创建的公益性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有34000余个,已成为承接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的主体。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还比较缓慢,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优,主体地位不明确,承担公共体育服务购买能力有待提高,资金缺乏等诸多问题。

对此,裴立新表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扶持,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从而真正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首先,要从制度上剥离体育社会组织对政府部门的行政依附关系,让其回归民间属性;其次,探索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或政府财政,建立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最后,建立规范的政府购买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对公共体育服务购买采取市场竞标,并加强对购买服务项目的监督和绩效评估。

身体的健康是基础,其次才应该是对于体育锻炼的加强,没有健康的身体如何谈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我们毫无疑问地支持将提高青少年体质上升为基本国策。但是更希望在这个基本国策下我们能吃到放心米,用到放心油,喝到放心奶等等,健康的基础在于饮食,更不用说良好的体质了,希望我们的这个国策也能对于食品安全做一个更好的约束~

习李反腐

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

(1)政治纪律“法宝” 维护团结统一

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必须树立宗旨意识和大局意识,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教育、廉政教育、正反典型教育、历史教育,始终牢记“书能治愚”,坚定自身立场,构筑一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队伍。

(2)作风整顿“重拳” 密切干群关系

毛主席曾经说过:“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目前,个别干部因工作、生活作风不正,存在歪风邪气,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威信力。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和青睐,其内容看似小节,却识大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入手,更能体现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重视与决心。“八项规定”恰是一剂“良方”,遵医嘱者,药到病除,违医嘱者,打针输液。纪检监察机关就是打针输液的具体执法者,对工作生活作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狠心敢拿、狠心拿下,坚决向顽疾开刀、向腐败动刀。目前,结合“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各单位纪委书记带案下访、明察暗访、定点接访,搭建交流平台,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心连心沟通,询问群众生活生产情况,让领导不在高高在上,不在遥远,能够迅速毫无痕迹地融入群众之中,让工作在基层落实、让民意在基层解决、让作风在基层转变、让贪腐在基层无壤。

(3)惩治腐败“利剑” 谱写廉洁政治

雷声大、雨点小无法为庄稼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样,反腐败运动中,惩治仍是反腐败斗争中最有力的一环,必须加大惩治力度,重拳出击。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廉洁政治动员令,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基层纪检纪检机关,百姓寄希望于太多期盼,纪委在普通百姓眼中,就是查处贪官,他们关心的不是事务性的日常工作,而是纪委究竟查处了多少干部。所以,百姓的期望大,纪检监察机关的压力亦大。要化压力为魄力、毅力、动力,将百姓期盼常挂心中,瞄准“虎之大贪”、拿下“蝇之小利”!

十八大为反腐倡廉提出新的更高地要求,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必要具备“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实干决心,开创反腐工作新局面。

2014反腐倡廉趋势,应该会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一把手”限权 反腐倡廉,重在制度。2013年反腐倡廉的最突出成就,莫过于中央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密度和力度。制度建设如此密集,制度约束如此严厉,制度效应如此显著,可以说在党的执政史上是空前的。

可以肯定地预测,今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力度,并将“制度管权”的重点集聚到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行使权力上来。

这里面包括严格规定和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消除领导干部有可能恃权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进一步促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将进一步深化、细化、钢化,使党风政风逐步进入常态制度化轨道,从而从深层制度上反“四风”。

2“大老虎”必打 通过去年对高层腐败案件尤其是集团型腐败案件的查处,给人们带来警示:必须清醒认识既得利益集团对公共权力的侵蚀,坚决清除既得利益集团对党和国家构成的危险。

2013年被查处的中石油系统数名高官和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案件虽尚未见底,但可以肯定地说,在庞大的石油系统以至相关领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利益相连、权力相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的行为严重悖离了公共权力的本质,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类似中石油系统的情况,其他领域并非没有。

可以肯定地预测,2014年,以清除大大小小既得利益集团为主要突破口的高层反腐,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所带来的震撼和威胁效果也将会进一步彰显。

3 法治上轨道 长期以来,由于“官本位”制度与观念的深重影响,不少领导干部搞不清究竟是“法大还是党大”、“法大还是权大”,依恃手中权力,为所欲为、贪赃枉法,甚至视法律为儿戏,肆意践踏法律。曾经身居高位、握有重权的薄熙来、刘志军等被法律公开、公正制裁,深刻告诫一切领导干部,必须依法守法、公正执法,绝不可贪赃枉法。

可以肯定地预见,2014年,这种依法治理官员和依法惩治腐败的效应将会进一步扩展,反腐倡廉将更加进入法治轨道,从而向着“法治中国”的目标大步迈进。

4纪委继续改 从反腐倡廉艰巨任务和长远目标来说,党的纪检系统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体制保障的步伐还应进一步加大,这必将成为2014年反腐倡廉斗争的一大热点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着眼完善制度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指明了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包括: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建设,使之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巡视制度建设,做到各级巡视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进一步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等等。

可以肯定地预见,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必将为反腐倡廉提供更加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使我们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走向健全和完善。

反复态度:(1)在反腐政治目标上,中央新领导层的意志很清晰,就是“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态度坚决,速度快。(3)“零容忍”的反腐决心。

中央反腐九大狠招:1、以“打大老虎”为突破口2、政法领域是重点3、军队大力反腐 4、严查" 裸官" 5、严查色官6、发布" 禁令" 严整风 7、网络举报走向台前 8、反腐长期化、常态化 9、处理异常果断

以壹基金为例看中国慈善基金的管理与运作

我国2004年通过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可以向公众募捐,非公募基金会则不能面向公众募捐。

2007年4月19日,由李连杰先生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的“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以下简称“壹基金计划”)启动,是在中国红十字会架构下独立运作的慈善计划和专案。倡导“壹基金 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推广每人每月1块钱,一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慈善互动模式。“壹基金计划”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爱心人士的关注与支持,在抗震救灾、公益理念传播、扶持民间组织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特殊的运作机制

(一) 壹基金计划--筹资与运营相分离

众所熟知的壹基金成立于2007年4月,“每人每月捐一块钱”的口号是它的标志。虽然选择了这样典型的公募模式,但壹基金从一开始就并不是一个公募基金会。在中国,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大多具有官方背景。由于难以找到愿意接手的“主管单位”,李连杰开始了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合作。但根据中国的法律,只能在红十字会下设立一个专项——发起挂靠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下的一个公益筹款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是独立运作的慈善计划和专案。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公募的资质,该计划可向公众募集款项,实际上获得了公募的资格。 但事实上,此时的壹基金计划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也不具备独立的公募基金身份。壹基金只能负责筹钱,并不负责管钱。

(二) 上海壹基金--混合式运营

由于仍不能满足成立公募基金会的条件,李连杰及其团队转而申请成了私募基金会。2008年10月,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注册成立。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基金官网介绍,上海壹基金实质上成为了壹基金的执行机构,其具体向壹基金管委会进行专项汇报与结算,并接受年度审计。 在上海壹基金成立之后,该基金会本身也进行私募筹款,此外,公众通过红十字会账号捐赠给壹基金计划的资金,在获得壹基金管委会批准后,也会输向上海壹基金执行使用。因此,上海壹基金实质上已经成为公募款和私募款并蓄的资金池。以非公募基金会行使公募之实,这种混合式运营正是壹基金对于政策和法律无法突破而采取的折中办法。

二、壹基金以及中国民间基金会发展的问题

首先,壹基金本身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着两大弊端:筹资与运营相分离以及以非公募基金会行使公募之实,不可避免造成了壹基金自身运用中的困难。而就整个民间公益基金会而言,公募基金会官办色彩浓厚,民间组织缺乏独立性。这些问题造成中国民间慈善的发展诸多不便。中国民间基金会发展缓慢的原因。首先在于政策和制度方面的欠缺和滞后,同时,民间公益基金会本身运营机制也并不成熟。从外部监督方面来说,缺乏社会监督机制。这几个大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国民间公益基金会发展缓慢。

壹基金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对非公募基金会的管理

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即 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简称公募基金会) 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简称非公募基金会) 。”该条例还规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登记管理工作,并设定其原始资金金额为800万元。

特殊的运作体制,使“壹基金”借助红十字会的公募资质获得了向公众募款,由非公募基金会团队运作。壹基金计划募集的善款,均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一接受,进入红十字会账户,并开具中国红十字会捐赠收据。事实上,作为红十字会下的专项,虽然行使公募资格,但其具体支出情况,又很难用《基金会管理条例》去约束。

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的税收制度。我国有关社会捐助的法律只有《公益事业捐赠法》,该法操作性差,同时,社会捐助管理办法付诸阙如。 因此,在我国公募与非公募现在正处在一个不平等的竞争格局之下。如果有人想捐款,捐到公募组织中可以免税,捐到非公募组织则需要缴纳很高的税金,这就使得将近90%的资金流向了公募组织,这对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制约。民间组织一律必须得有主管部门,才能合法注册成非营利组织,享受到税收的优惠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否则要毫无保留地缴纳税金。

我国慈善基金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慈善基金的资金使用方面 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效率低下 资金使用不规范 资金使用者存在问题 影响我国慈善基金资金有效管理的因素 分析理论研究滞后 公众慈善捐赠意识的相对落后 法律、法规滞后 行政色彩浓厚 慈善基金组织制度不健全 慈善基金的投资使用范围

如何管理慈善基金

资金来源上 拓宽慈善基金资金来源,完善多层次化的筹资体系;完善慈善事业筹资机制;大力拓宽筹资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获得稳定的、宽广的融资平台。慈善基金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捐赠与赞助,包括各类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的捐赠与赞助,在我国,尤其是要拓展个人捐赠的广度与深度等措施。

慈善基金组织自身上 为慈善基金资金运作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加大对慈善基金资金管理的内外部监督;建立慈善基金行业协会,提高慈善基金公信力

评中国殡葬改革

我国的殡葬改革工作应注意从整体上推进, 要注重葬礼改革和葬法改革并重, 引导合理殡葬消费与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需要并重。在加强规范化管理方面, 重点要抓好公墓管理、殡仪服务市场管理以及殡葬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提高殡仪服务水平, 树立行业文明新风尚。

一、正确认识葬法改革与葬礼改革的关系。在思想认识上人们往往注重葬法改革的作用,而忽视葬礼改革的反作用。因此在火化率较高的地区依然存在着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骨灰装棺二次葬等不正常现象, 制约了整个殡葬改革的步伐。 因而应在大力推行火葬的前提下加大丧俗改革的力度。采取措施制止封建迷信和大操大办,推进殡葬改革的协调发展。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葬式改革,严格限制墓地的占地面积和规定使用年限,减缓墓地扩展的速度,形成墓地的循环使用机制。规定墓区和绿化建设的同比例发展,以确保公墓环境的优化,使公墓绿化成为城市的 “绿肺”。在限制公墓发展速度的同时,继续倡导少占土地和不占土地的骨灰安置的方式,从而实现殡葬业与环境、社会良性的协调发展。

二、 挖掘殡葬服务的文化蕴含,满足群众在殡葬服务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殡葬活动和仪式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人文精神。对亲人的依依惜别, 失去亲人的痛彻心肺, 对死者精神的追思, 都渗透着人文关怀和精神传承。殡葬行业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精神消费需要, 为此必须提供高质量服务, 让生者的心灵得到慰藉, 让死者的精神得到传承。

三、 以市场为导向, 推进殡仪事业 “产业化”。随着我国社会治理方式转型, 殡葬正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人们的殡葬活动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基本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门类齐全、 设施先进的新兴殡葬服务行业。殡葬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市场规律, 提高行业的经营、 管理、 服务、 创新水平, 促进行业的规模化成长, 使殡葬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 朝着集团化整合、 资本化运作、 连锁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的方向发展。

四、推动殡葬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另一份PPT :(1)切实加强领导,把殡改工作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大力宣传殡改政策,切实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 (3)加大殡改执法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殡改政策落到实处。(4)研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5)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建设。(6)搞好殡改队伍建设,提高殡改工作人员待遇。(7)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殡葬服务水平

彭丽媛“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第一夫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活跃,为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另一扇窗。在成为“第一夫人”之前,她是备受尊敬的歌唱家、艺术家,是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她的影响力和热衷公益之心,都是她成为中国形象代表的基础。

穿着时尚的她,仅在莫斯科短短亮相,隔天就让本土服装品牌股票疯涨,网站因访问量增大而瘫痪。虽然我们无法预测,这股热潮是一时兴起,还是会持续升温,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出现,让一批询问度平平的本土品牌走进了大众的眼帘,这无疑是对中国服装产业的一次有力推动。第一夫人彭丽媛 自信了国民惊艳了世界!自2013年3月以来,彭丽媛作为中国“第一夫人”在国际舞台上展开魅力攻势,举手投足间优雅、从容、亲民、贤淑,其独特而又闪亮的魅力开拓了新的外交风格,备受世人和国内外媒体瞩目。

“第一夫人”往往是一个国家形象的一部分,甚至被称为“柔性外交的软实力”。现代政治尤其是国际舞台上,不少“第一夫人”都以自己的风格和魅力,显示过本民族的文化,张扬过本国女性的形象,成为国与国间友好亲善的重要纽带和桥

民用放射源的安全问题

设置专门统一的管理机构 加强相关信息发布 推广环境责任险

一、判断题

1.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是在1992年, 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1992年南巡谈话。√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3.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4.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全面发展也就实现了。 F

5.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发展生产力。因此,发展生产力不只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二、单选题

1.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根本点、核心内容、基石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生产力发展的正确途径是 改革

3.“抓革命,促生产”这句口号的实质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4.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生产力高度发达

5.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D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发展生产力

7.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 达到共同富裕

8.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3.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必须以 A.经济建设为中心

1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D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

16.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C .社会主义的本质

17.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条件是 C.大力发展生产力

18.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19. 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A .社会主义的本质

20.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B.发展经济

21. 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 邓小平

22.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首要任务是A .推进改革开放

23. 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4.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C .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5. 今后相当长时期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 B.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

2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B .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三、多选题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社会主义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消灭剥削并没有消灭 B.私有制经济 C.按资分配 D.剥削现象 E.按生产要素分配

4.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同步富裕 B.两极分化 D.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 E.平均主义

5.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基础) E.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F 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G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6. 社会主义应该是A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 B.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 D.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E.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7. 实现共同富裕是A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B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D .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E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D.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E.我国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的解决

8.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B .没有完全搞清楚 D.不是完全清醒的

9.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A .是一个长期思考的过程 B.是一个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思考过程 C.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考过程 D.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E.是一个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显著特点是 B.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C.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D.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E.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10.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要素是A .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生产力基础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产关系基础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归宿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 E.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目标

1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体现在

A .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明了方向D .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E .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倾向

14. 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征主要有A 先进性 B.动态性 D.地域性

15.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技术的、经济的概念,具体表现为A .劳动对象比较发达

B .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 C.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和机器比较先进 E.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结合比较科学合理

1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A .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后者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C .前者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后者不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