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练习及答案

2013【湖南省娄底市】二(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是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词语句的大意。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答案】10.A 11.C(“益处”应改为“增加”)

12.D(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

13.⑪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⑫这样之后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

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

14.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辽宁省阜新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7—9题。(8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

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

币卑②辞以请籴③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

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④为禽⑤。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范蠡:人名,越国大臣。②卑:谦恭、恭顺。③籴:买进谷物。④夫差:吴国

君主。⑤禽:通“擒”,捉住。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⑪行拂乱其所为 .

⑫王何患焉 .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⑪人恒过,然后能改。

⑫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9.【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 。

【答案】7.⑪拂:违背 ⑫患:忧虑,担心 (每小题1分,共2分)

8.⑪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⑫现在的饥荒正是越国的福分、吴国的祸患。

(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

9.【甲】文:经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伟大事业(1分,意思接近即可)【乙】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共2分。

【参考译文】越国遇上大灾年,越王很害怕,召范蠡来商量。范蠡说:“您对此何必忧

虑呢?如今的荒年,这是越国的福气,却是吴国的灾祸。吴国很富足,钱财有余,它的君主

年少,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虚名,不思虑后患。您如果用贵重的礼物、卑谦的言辞

去向吴国请求借粮,那么粮食就可以得到了。得到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对此

何必忧虑呢?”越王说:“好!”于是就派人向吴国请求借粮。没有过三年,吴王夫差被越王擒

住了。

【辽宁省营口市】二(一)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0—14题。(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

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

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

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故述往事,思来者。”⑤⑥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

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

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

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0.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⑪曾益其所不能: ⑫人恒过: ..

⑬乃喟然而叹曰: ⑭故述往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⑪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⑫《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 止 自 黄 帝 始。

13.⑪【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

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⑫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14.【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分)

【答案】10.⑪通“增”,增加 ⑫犯错误 ⑬于是,就 ⑭因此,所以

11.⑪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奋发创造)(2分)。 ⑫《诗》三百篇,

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2分)。

12.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每断对一处得1分)。

13.⑪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1分);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

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1分)。 ⑫C

14.生于忧患(或忧愁祸害足以使人生存)(2分)。

【参考译文】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

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

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

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

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

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

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

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

史,而从黄帝开始写起。

【四川省德阳市】四(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⑪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⑫行拂乱其所为 ( ) ..

⑬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⑭如则无法家拂士 ( ) ..

21.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20.(4分)⑪这;此 ⑫违背 ⑬奋起,指有所作为 ⑭如果(每小题1分)

21.(3分)(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能。(译出“动心忍性”为“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之意,得1分;译出“曾”为“增加”、“增长”之意,得1分;表意正确、语言通顺,得1分)。

22.(3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摆事实)(1分);阐释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或阐释了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2分)

【四川省宜宾市】二(三)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辍耕之垄上 舜发于畎亩之中 ..

B.佣者笑而应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C.为天下唱 行拂乱其所为 ..

D.百姓多闻其贤 曾益其所不能 ..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举大计亦死 百里奚举于市 ..

B.必先苦其心志 天下苦秦久矣 ..

C.扶苏以数谏故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D.等死,死国可乎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1.胨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请细读甲、乙两则选段,并摘选其中你认为最恰当的原句回答他们成功的缘由。(3分)

【答案】18.(2分)D(A动词,去,到;助词,的。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介词,向;动词,行为。D都是代词,代人)

19.(2分)C 多次(A发动,兴起;推荐,选拔。B使……受苦;苦于秦。D为……死;死亡,灭亡)

20.(3分)如今逃跑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关键点:“亡”“举”“等”“死国”各0.5分,翻译达意1分)

21.(3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缺首句或尾句各扣1分)

【云南省大理市】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文因版本不同,文段的划分与标点符号有所不同,但内容相同)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劳其筋骨( )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2分)

1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2分)

【答案】11.答案:①劳:使……劳累(1分) ②拂:辅佐,辅弼(1分)

12.①答案示例:舜从田间(耕作)之中被任用。(2分) ②答案示例:这样以后,就知道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分)

13.答案示例:文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或从个人到国家,由正面到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答出一点给1分,2分)

14.答案示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不能灰心丧气,要迎难而上,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把困难当做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能结合选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2分)

【浙江省绍兴市】三(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⑪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⑫必先苦其心志 ..

⑬曾益其所不能 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15.⑪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 ⑫使……痛苦 ⑬通“增”,增加 ⑭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16.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17.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201423【贵州省六盘水市】

(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3分)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委而去之 (放弃) B.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域) D.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

1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D.战必胜矣 必先苦其心志 ..

13.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甲文以战争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乙文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B.甲乙两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平添了气势。此外,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配合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C.甲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D.甲乙两文都是短小的议论文。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而当今世界局势也不够稳定。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而日本就钓鱼岛问题多次向中国挑起事端。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C

12. D

13. C

14.(4分)(1)(2分)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朋友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2)(2分)(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5.(3分)答:学生只要能结合两篇短文,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等角度中选取一个,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情,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63【山东省东营市】

(二)(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答案:①使……痛 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有一种狡猾的动物叫猱,(体形)小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老虎的头上发痒,就让猱(帮他)抓挠,久而久之,(老虎头上挠)出了洞,老虎感到很畅快,没有发觉(脑袋挠破了)。猱逐渐取老虎的脑髓吃,然后把吃剩余下的来献给老虎。老虎吃了脑浆,(觉得脑浆)很美味,认为猱很忠心,就更加爱猱,亲近猱。时间长了,老虎的脑袋被掏空了,疼痛发作,(老虎去)寻找猱。猱(却)已经逃跑躲避到高树上了。老虎跳跃着大声吼叫,就死了。

77【四川省广安市】

(四)文言文阅读

【甲】

生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傲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孟子论仁、礼、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①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

56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遣

789○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10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J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顺:恭顺,孝道。⑥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⑦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⑧勘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⑨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⑩由:遵循大道走。

2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舜发于畎亩之中 .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 .( )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28.这两则短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甲: 乙: 29.选段乙中,有两处可以看出孟子对女性有歧视的思想,请选一句,并加以评议。(4分)

句子:

评议: 【答案】26.(1)责任,使命(2)通“弼”,辅佐(3)起,指被任用(4)这

27.(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能有所作为。(2)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

2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9.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认为女子必须要顺从自己的丈夫,那才是“妾妇之道”,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丈夫行不义,妻子就应该规劝补正,这样才是正确的。

【参考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男子成年的时候,父亲给予教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 教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 !” 以顺从为原则,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重要的位臵,施行天下最重要的道理。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金钱不能扰乱他的心,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向。这才叫做大丈夫!”

84【天津市】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9~11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发动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

A.曾益其所不能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C.入则无法家拂士 .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答案】9.A 10.D 11.B

2015【安徽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⑪百里奚举于市 举: ⑫必先苦其心志 其: ..

⑬曾益其所不能 曾: 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

⑮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⑫人恒过然后能改。

1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83分)

【答案】15.⑪被选拔,被任用;⑫他,他的;⑬通“增”,增加;⑭了解,明白;⑮在国外(或在外面,指国外) (共5分。每小题1分)

16.⑪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⑫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2分,意思对即可)

【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0-13题。(1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⑪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

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

⑬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

⑭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 .

1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⑪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⑫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13.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⑪【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2分)

⑫【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

【答案】10.(4分)⑪被选拔 ⑫通“横”,梗塞,不顺 ⑬哪一个 ⑭安定,管理 11.(3分)A

12.(6分)⑪(3分)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词“所以”,译对给1分。

⑫(3分)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然”“往”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13.(5分)⑪(2分)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⑫(3分)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结合文段进行具体分析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唐太宗问身边大臣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开创新朝代的初期,与群雄一起用武力争斗,然后使他们臣服,是创业难啊。”魏征说:“历代君主,哪个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在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定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深知创业之难。魏征与朕共定天下,常常害怕骄奢从富贵中生成,祸乱从疏忽中生成,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事了,眼下守业的艰难,才应该是我与各位大臣必须谨慎对待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⑪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1.正确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两处)

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

12.翻译下列句子。

⑪微斯人,吾谁与归?

⑫人恒过然后能改。

13.【甲】文中的古仁人具有 的旷达胸襟,【乙】文论述了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有 , 的崇高境界。(用原文语句回答)

14.范仲淹的奉献精神和孟子的忧患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案】10.⑪求:探求 ⑫衡:逼“横”,梗塞,不顺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舜/发于/畎亩之中 评分说明:(2分)每划对一处1分,共2分。

12.(l)(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⑫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然后)才能改正。评分说啊:(2分)每小题1分,意思正确即可,但“微”“归”“恒”“过”重点词语的解释必须准确。

13.【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评分说明:(2分)

每两空1分,答题不全或书写错误该处不得分。

14.示例:阅读了这两个文段后,我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高尚情怀所感染,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时刻把祖国装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忧患意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评分说明:(3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答出启示得1分,语言表述清楚1分。

【湖北省孝感市】二(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②③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④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

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⑪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3分)

【答案】10.C

11.⑪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分。得分点:“衡”,梗塞,不顺;“作”,有所作为)⑫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2分。得分点:“忧劳”,忧愁而劳苦;“逸豫”,安逸享乐)

12.B

13.答案略。(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共3分。)

【参考译文】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山东省聊城市】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共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5.①这个,这样 ②犯错误(2分)

6.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2分)

2016【福建省莆田市】二、(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3-6题。(1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⑪舜发于畎亩之中 ⑫劳其筋骨 ..

⑬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⑭非徒愈病 .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分)

⑫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分)

5.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3分)

⑪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⑫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 ”。(1分)

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

【答案】(一)(17 分)

3.(4分,每小题 1分)

⑪起,被任用

4.(6 分)

⑪(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故”“是”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⑫ (3分)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衡”“作”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

5.(3 分)

⑪(2分)必先苦其心志,劳期筋骨,饿期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答出其中两小句可得1分,两句以上不完整也只得1分)

⑫ (1分)(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6.(4分)甲文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⑫使……劳累 ⑬通晓 ⑭只,仅仅

乙文观点: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 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

(甲、乙观点各1分,相同之处2分,大意对即可)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