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卷13

单元卷13·古诗鉴赏(15首)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内容: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见茫茫江水,耳畔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声。作用:①画面呈现出落寞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②“客散”照应题目中的“送”,表明与友人的分别,同时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

(2)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诗歌第四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写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之中,表达友人的孤独处境。②万”与“一”以数量上的巨大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答“反衬”亦可)。“万”字写出关山重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前途渺茫);“一”字写出远行之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③借代,以“孤舟”代“人”,舟的孤单实指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晨起

张养浩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

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

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注】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乡。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

参考答案:诗人晨起前,处于“恋枕”与“嫌多梦”的矛盾中,透露出些许烦恼和不平静。诗人晨起后,发现村居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2)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

参考答案:颔联写鹤立与猿啼,一静一动;颈联,“泉鸣屋”动中有静,“树吞烟”静中有动。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清晨山村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3.阅读下面这一首诗,完成(1)~(2)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这首诗作于皇祐元年(1049),此时诗人在颖州任职,尚未得到朝廷重用。②酒阑:酒尽筵散。

(1)指出第二句诗中表明时间的词语,分别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参考答案:①第二句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是:暗、百种花。②“暗”字表明时间是在夜晚。“百种花”说明此时的节令是百花争妍的春天。③路暗花繁的朦胧夜景显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

(2)诗歌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第三句反映出诗人超脱人世之想,第四句写诗人酒兴已尽时的思家之念。②末句的“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这客愁贯穿于全诗,令人抑郁不展。③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想超脱人世,但又不能忘情于人世,即留念人间仕与隐的矛盾心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l )试分析一、二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紧扣诗题,写明月、寒霜,营造秋夜萧瑟清寒的氛围。为写梧桐做了铺垫,同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②①

(2)《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参考答案: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贵侯园

穆修

名园虽自属侯家,任客闲游到日斜。

富贵位高无暇出,主人空看折来花。

【注】①北宋时期都城市民有探春的风俗, 每年正月十五之后“都人争先出城探春”。这时达官贵人们的私家花园也一齐“放人春赏”。

(1)有人说“主人空看折来花”中的“空”值得品味,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名园主人富贵位高, 即使拥有名园,也难得一至。②他们所观赏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折来花”,领略不到大自然充满勃勃生机的意趣,如此赏花只能是可悲的。

(2)请从主题思想的角度对本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前两句写游人游名园“到日斜”,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后两句写贵侯空有名园,没空暇观赏,只能观赏“折来花”。②后两句点出了“无暇出”的原因是富贵位高, 富贵使他们无从接近大自然, 享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这对于贪婪地占有园林之胜的贵侯们无疑是个莫大的讽刺。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

(1)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而本诗中的“销魂”却是另一种意蕴。请说说诗中“销魂”所指的内容。 ①②①

参考答案: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

(2)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不得志而压抑苦闷的心情。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请问,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不相同。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 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 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 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 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 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采用借景抒情和拟人手法。“江声不尽”,似表英雄无尽之恨,“天意无私”,上天不因为人有未竟的事业而让时间停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似骂而实为发自内心的赞语,陆游在诗中化用此语,正话反说,慨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寄予了诗人对朝廷极度不满。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②东风竟何事? 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1058~1144) :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此诗是被拘于金邦时所作。②绝域:极远之地,多指国外。

(1)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参考答案:前两联写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一二句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凄惨。三四句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酒薄难将梦到家”一句,诗意曲折,历来受人称道。请你就其曲折的诗意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自己被拘于异国,只有梦中才能回到故国;虽然希望梦中回到故国,但因日思夜想而难以成眠;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只好借助酒力入睡;无奈酒力太薄,梦中尚未到家,已经酒醒梦回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出塞词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不好。“冲”字即“冲锋”意,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情感,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语意相近即可;若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本诗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细节描写。“卷旗夜劫单于帐”,因风疾所以为避免惊动敌人卷旗,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可见战斗时间之长,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吴江

张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注:银鱼和鲈鱼是吴江的特产。

(1)请指出诗的中间两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颔联写诗人要把江色画下来却让人无从下笔,寻觅鸟声却发现深在芦苇之中,这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颈联写落日的余晖还留在天际,街市散尽已是一派静谧。青天如洗,更映现出远山的孤寂。“市声散尽”“青天都净”寓动于静。“静觅鸟声深在芦”这句妙在虚实相生。鸟是不见的,但鸟声深深传来,芦苇摇曳又是何等之美。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远人曾到合思吴”的理由。

参考答案:吴江有春后银鱼霜下鲈鱼的美味佳肴,有恬静美好的秋色、夜景,有平淡、闲适的生活,令人流连。(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对诗句中“合”的意思的准确理解,这里是“应该”之意。“合思吴”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前面的鲈鱼上,这里涉及到莼鲈之思的典故;当然还有后面写到美景及闲适的生活。)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此诗为作者流放吴中幽居沧浪亭时所作。

(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夏意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三句选取夏日特有的事物石榴、树阴、日,并着以“明”“满地”“当午”和等词语扣住诗题,第四句更用梦醒时流莺的鸣声作反衬写出了夏日清幽静谧的氛围。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悠闲旷达、宠辱偕忘,忘怀得失的心境。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树荫茂密深邃,阒静之中时歇时现流莺呖呖之声,明媚宁静清幽的景色反衬出内心的孤寂落寞。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嫌怨。

(1)这首诗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首句截取了山行途中的一景。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写活了泉水,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山间的幽静。次句是写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运用了渲染手法,午间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山农家的鸡咯咯地叫,像是在欢迎来客,使深山中的农舍洋溢着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2)第三四句是绘景还是写人?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是写人,共同表现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地表现了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表现出作者行步幽境时的心旷神怡之情,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中间两联,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别渚孤岛,数帆归舟,晚风落叶,寒云压楼,一句一景,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沉重的心情。

(2)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参考答案: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无锡望惠山

(清) 史夔

九峰天半落,一棹夕阳过。

客为游山盛。船因载水多。

溪边高士宅,月下榜人①歌。

好趁樵风②便,轻船采芰荷③。

【注】①榜人:船夫。②樵风:顺风、好风。③化用《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诗的首联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并赏析首联中动词的好处。

参考答案:首联紧扣了题目中的“望”字。所写景象是远望所见。“落”写出了山势的高峻,“过”写出了船行的平稳或轻快。

(2)全诗两次写“船”,有何深意?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前面写到的“船”载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山客,突出“重”,后面写到的“船”是载着自己寻访高士,突出“轻”。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的追求与众不同。尾联借“乘樵风”“采芰荷”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向往闲逸、追慕高洁的情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